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探究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es)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anti-Müllerian hormone receptorⅡ,Amhr2)基因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初步研究amhr2基因在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通过设计简并引物扩增及RACE技术,克隆出暗纹东方鲀amhr2完整的CDS区,分析其相应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期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mhr2序列cDNA全长为1 868 bp(NCBI登录号:MH218814),编码513个氨基酸,与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同源性最高,达99%。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Amhr2氨基酸序列中的近C-末端区域序列较为保守;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暗纹东方鲀Amhr2与红鳍东方鲀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暗纹东方鲀amhr2仅在性腺中表达,且卵巢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精巢;并且在性腺早期发育过程中,amhr2在精巢和卵巢中的表达量均呈现出先降低再迅速升高的表达趋势。研究结果表明,amhr2在暗纹东方鲀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在性别分化和性别维持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严美姣  吴旭  黄军 《水利渔业》2008,28(1):38-42
根据红鳍东方鲀生长激素基因全序列,设计13对引物,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和克隆测序技术对野生红鳍东方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东方鲀整个生长激素基因的6个外显子中没有多态性,在其内含子2、内含子5以及3′侧翼区发现有多处序列变异位点,包括碱基的缺失、插入和一些单核苷酸突变.这些遗传多态性的存在为从分子水平上对东方鲀的鉴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养殖群体的一些等位基因丧失,造成其遗传多样性显著下降,应及早加强对其种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杜佳垠 《齐鲁渔业》2003,20(9):22-22
1 发生 在我国,红鳍东方鲀盾纤虫病最早于2000年初春由笔者确认于大连1家企业水槽越冬养殖的1龄红鳍东方鲀(杜佳垠,2000)。尔后,笔者在大连4家企业先后确认10例红鳍东方鲀盾纤虫病。其中,包括2002年初夏1家企业水槽培育1月龄红鳍东方鲀稚鱼盾纤虫病、链球菌病并发症;2002年晚春1家企业水槽越冬养殖1龄和2龄红鳍东方鲀盾纤虫病、冈本异沟吸虫病、链球菌病并发症;2002年初冬1家企业水槽越冬养殖当年红鳍东方鲀盾纤虫病、链球菌病并发症和2年红鳍东方鲀盾纤虫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以红鳍东方鲀雌、雄群体的17个比例性状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贡献率分别为46.776%、27.668%和7.122%,3个主成分累积的贡献率为81.566%,两个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偏离;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根据各变量对判别函数的贡献大小,筛选出两个比例性状,即体宽/体长、体周长2/体长,利用这两个性状建立起红鳍东方鲀的雌、雄判别模型,对雌、雄共72个个体的判别准确率为81.9%;T检验结果显示,体宽/体长在红鳍东方鲀两性群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体周长2/体长在红鳍东方鲀两性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雄性与雌性相比,体形较宽,体周长2较长。红鳍东方鲀雌、雄的形态差异为繁育和选育过程中的性别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后代的早期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进行了比较。在全长5 cm和10 cm时,形态上的主要差异是:(1) 菊黄东方鲀的尾鳍为浅黄色,无黑杂色;红鳍东方鲀的尾鳍为黑色,其杂交后代与菊黄东方鲀相似,尾鳍浅黄色,略带黑色;(2) 菊黄东方鲀背部皮刺无或极少超出侧线,超出部分与体背黑斑不相交;红鳍东方鲀背部皮刺超出侧线,超出部分与黑斑相交,向下延伸至腹部,其杂交后代背部皮刺超出侧线,与体背黑斑部分相交,向下未能延伸至腹部;(3) 菊黄东方鲀背部皮刺向前延伸至两眼连接线,红鳍东方鲀向前延伸至两鼻孔连接线,其杂交后代超过两眼连接线而未达鼻孔连接线。以尾鳍颜色和皮刺的分布特征可以区分幼鱼阶段的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后代。在体长为5 cm及10 cm时分别选取了2个和4个框架参数建立判别函数,判别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种的准确率达到96.8%和100%。经过110 d的饲养,红鳍东方鲀、杂交东方鲀以及菊黄东方鲀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110.24±3.78)、(101.16±6.56)和(82.92±4.29) mm,体质量分别为(35.68±5.04)、(33.00±6.24)和(20.99±3.00) g,无论体长还是体质量,都是红鳍东方鲀>杂交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差异极显著。研究表明,菊黄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杂交,其后代早期形态与母本菊黄东方鲀相似,生长比红鳍东方鲀慢,而比菊黄东方鲀快,具有显著的经济杂交价值。  相似文献   

6.
红鳍东方鲀属于鲀科,东方鲀属。由于红鳍东方鲀经济价值高,随着养殖面积的增大,造成了其苗种的紧缺,制约了其养殖业的发展。为解决苗种短缺问题,满足养殖用户对苗种的需求,笔者近几年来对红鳍东方鲀进行了人工育苗的探索,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1亲鱼采捕、暂养及运输红鳍东方鲀的产卵场主要是黄海和渤海沿岸,产卵期较短(5月初~5月中旬),要求抓紧时间进  相似文献   

7.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暖温性、广温性鱼类,低温的冬季海水会对其生存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选育具有抗寒性状的品系对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利用QTL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分析筛选出6个与红鳍东方鲀耐低温相关的候选基因(tacc2、fsip1、exoc4、arhgap44a、pde10a和unc5b)的基础上,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这6个基因在低温胁迫下在肝脏、心脏和肾脏中表达量的变化。实验用鱼为课题组建立的同一家系的8月龄鱼,共设置3个温度梯度(8 ℃、13 ℃和18 ℃),8 ℃和13 ℃为低温组,18 ℃为对照组。结果显示,6个基因在不同温度下的3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pde10a基因在3个组织中的表达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tacc2和exoc4基因在8 ℃组肝脏、肾脏以及心脏中的表达分别呈先下降再趋于稳定、先升高再趋于稳定和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unc5b基因在肝脏和心脏中的表达量较低,在低温组实验前期的肾脏中呈现高表达;arhgap44a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在心脏和肾脏中整体表达无明显变化;fsip1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呈下降趋势,在心脏和肾脏中的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6个基因在红鳍东方鲀组织中均随着时间和温度变化具有差异性表达,在低温胁迫下呈现积极响应,表明这6个QTL候选基因在红鳍东方鲀低温适应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红鳍东方鲀耐低温相关信号通路研究以及耐低温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1生产现状 在日本,近20年来,作为名贵鱼类,红鳍东方鲀一直列为重要养殖对象.日本红鳍东方鲀养殖产量已于1993年达达4 427 t,与近年一直维持在5000t左右.日本红鳍东方鲀养殖主要集中于九州和四国地区,养殖红鳍东方鲀主要产地为熊本县、长崎县、鹿儿岛县和爱媛县.在日本,红鳍东方鲀养殖一向为海面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以红鳍东方鲀雌、雄群体的17个比例性状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贡献率分别为46.776%、27.668%和7.122%,3个主成分累积的贡献率为81.566%,两个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偏离;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根据各变量对判别函数的贡献大小,筛选出两个比例性状,即体宽/体长、体周长2/体长,利用这两个性状建立起红鳍东方鲍的雌、雄判别模型,对雌、雄共72个个体的判别准确率为81.9%;T检验结果显示,体宽/体长在红鳍东方鲍两性群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体周长2/体长在红鳍东方鲍两性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雄性与雌性相比,体形较宽,体周长2较长.红鳍东方鲀雌、雄的形态差异为繁育和选育过程中的性别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封闭呼吸室对同一日龄、不同规格的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F1代幼鱼进行耗氧率和临界窒息点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温14.8~15.6℃时,体质量(37.24±3.64)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耗氧率为(0.3385±0.0161)mg/(g.h),体质量(14.45±1.08)g的菊黄东方鲀幼鱼耗氧率为(0.2327±0.0241)mg/(g.h),体质量(27.96±1.38)g的杂交F1代东方鲀幼鱼耗氧率为(0.2282±0.0219)mg/(g.h);同一日龄不同规格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和杂交东方鲀幼鱼的耗氧量分别为(12.5243±0.6720)、(3.3544±0.2975)、(5.8469±0.9537)mg/(h.尾);3种东方鲀的耗氧率呈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平均耗氧率显著高于夜晚。水温为14.8~15.6℃时,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及杂交东方鲀幼鱼的临界窒息点分别为0.665、0.882mg/L和0.774mg/L。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分析体质量(190.34±2.13)g的红鳍东方鲀白介素基因IL-1b、IL-8和IL-10的序列特征,检测其在红鳍东方鲀脑、鳃、心脏、肌肉、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以及每尾红鳍东方鲀注射密度1×107 cfu/mL的哈维氏弧菌菌液0.1 mL后0、12、24、48 h在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试验结果表明,IL-1b、...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TGF-β1基因与其生长性状的关联及作用,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暗纹东方鲀TGF-β1基因,分析了其基因结构与表达特征,并通过直接PCR扩增法对TGF-β1基因进行多片段比对,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与生长性状相关的SNP位点。研究发现TGF-β1基因cDNA全长共2 217 bp,包含5′UTR 51 bp, 3′UTR 1 014 bp, ORF 1 152 bp,编码38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暗纹东方鲀TGF-β1基因与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同源性最高(92.82%)。进化树分析表明,暗纹东方鲀TGF-β1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红鳍东方鲀聚为一支,与鲈形目鱼类亲缘关系最近(68.46%~73.33%)。qRT-PCR检测显示,TGF-β1基因在暗纹东方鲀8种不同组织(心脏、肝脏、脑、脾脏、肾脏、肌肉、中肠和鳃)都有表达,其中肾脏表达量最高,心脏和脾脏表达量次之。通过SNP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个体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TGF-β1上的SNP g. 3908 C>A位点与暗纹东方鲀多项生长性状...  相似文献   

13.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底栖肉食性的沿岸种类。因其性凶猛、个体大、生长陕、味鲜美,素享"鱼类之王"之美誉。1990年黄海水产研究所与烟台海带育苗场和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合作,进行红鳍东方鲀工厂化育苗首次在国内获得成功以后,我国北方和南方相继进行红鳍东方鲀的工厂化养殖,红鳍东方鲀的人工育苗技术不断改  相似文献   

14.
<正> 上期广岛大学中川简要介绍了红鳍东方鲀的营养需求情况。本期笔者重点介绍红鳍东方鲀的消化系统及摄饵促进物质,并简单介绍今后的研究课题。1 红鳍东方鲀的消化系统 关于红鳍东方鲀的消化器官,至今有有胃鱼与无胃鱼两种意见,为明确这一问题,进行了组织学及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从红鳍东方鲀脊椎纵向切片的照片上可以看出,由口腔开始,依次是食道、胃状器  相似文献   

15.
<正>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属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俗称黑艇巴、黑腊头、河豚。红鳍东方鲀体型肥大,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历来有"鱼中之王"之美称。日本、韩国人最为喜食,我国沿海渔民自古以来就有食用红鳍东方鲀的习惯。为探索红鳍东方鲀在我国北方池塘的生态养殖技术,笔  相似文献   

16.
设置4种LED光谱环境,分别为蓝(λ450 nm)、绿(λ525 nm)、黄(λ590 nm)和白(λ400~780n m),水温控制在(22±1)℃,光周期为16L:8D,光强设为200 mW/m2。研究光谱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受精卵孵化和孵化后1~18 d (即实验第6~23天)仔稚鱼形态性状(全长、体长、躯干长、尾长、头长、眼径和体高)以及生长相关基因,包括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受体1型(GHR1)、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型(IGF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蓝、绿、黄光处理组的受精卵比白光处理组早2 d孵化;在实验结束时,蓝光处理组中,仔稚鱼的全长、体长、躯干长和尾长生长最快,黄光处理组中,头长、眼径和体高生长最快。对于生长相关基因,蓝光下的GH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黄、白光组(P<0.05),但与绿光组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光谱下,GHR1、IGF1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蓝光、绿光和黄光促进红鳍东方鲀受精卵的孵化,蓝光有利于红鳍东方鲀仔稚鱼的生长发育。本文研究了不同光谱对红鳍东方鲀仔稚鱼早期发育的形态性状及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养殖厂对红鳍东方鲀育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利用Primer5.0软件设计了扩增红鳍东方鲀Vtg基因片段的引物并进行了qPCR评估。结果显示:引物对VtgF-VtgR在qPCR扩增时,熔解曲线为单一尖锐峰;标准曲线分析显示:引物的扩增效率为105.32%,R^2值为0.999。上述结果说明该对引物具有良好的扩增特异性和扩增效率,满足了qPCR扩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红鳍东方鲀的18个体型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计算各性状的表型参数和相关系数,探讨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的选育指标.结果表明,系统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选育的适宜指标中,可选择包括体重、体周长1、体长、眼后头长和眼径5个性状作为代表性的性状指标.研究结果为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的选育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为了丰富海参池塘养殖的混养种类,实验对刺参和红鳍东方鲀的生态混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00 d的混养实验,红鳍东方鲀平均日增重率为1.07 g/d,特定生长率为4.06%/d,混养组与单养组红鳍东方鲀没有显著差异;但混养条件下刺参的生长状况显著优于单养条件下刺参的生长状况。与红鳍东方鲀混养组刺参平均日增重率为(0.11±0.04)g/d,特定生长率为(0.67±0.20)%/d。单养组刺参平均日增重率为(0.04±0.02)g/d,特定生长率为(0.35±0.19)%/d。研究表明,刺参池塘混养红鳍东方鲀模式下,红鳍东方鲀在正常快速生长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刺参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以为刺参池塘的生态复合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异沟虫是红鳍东方鲀常见寄生虫之一,对红鳍东方鲀养殖业危害极大。为有效防治异沟虫病,在观察异沟虫虫卵孵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评价福尔马林药浴对异沟虫的杀灭效果及其对红鳍东方鲀的安全性,形成红鳍东方鲀异沟虫病的防治方案。试验结果发现,异沟虫虫卵的孵化过程大致可分为孵化初期、孵化中期、孵化后期和破卵4个阶段,在17~19 ℃条件下,异沟虫虫卵5.5 d孵化出幼虫,8 d孵化结束;不同大小的异沟虫对福尔马林的耐受性有明显差异,当福尔马林剂量为600 mL/m 3 时,浸浴1 h可杀灭全部异沟虫幼虫(体长≤1 cm),但对异沟虫成虫(体长>1 cm)几乎无效;在600 mL/m 3 福尔马林浸浴条件下,红鳍东方鲀在浸浴后第5 h开始出现游动异常、呼吸困难等现象,在浸浴后第6 h出现死亡;而在650、700 mL/m 3 福尔马林浸浴条件下,红鳍东方鲀分别在浸浴后第5.5 h和4 h出现死亡。综上,体质量约为20 g的红鳍东方鲀异沟虫病的建议防治方案为600 mL/m 3 福尔马林溶液浸浴1 h,8 d后重复药浴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