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选用体重约3 0kg的杜×长×大三元杂生长猪9 6头,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4头,公母比为1∶1。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C、D组为试验组(分别以2 5 0、5 0 0、750 U植酸酶/kg饲粮取代基础饲粮中的40%、60%、80%磷酸氢钙),以研究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42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B、C、D组的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05%(P>0.05)、4.09%(P<0.05)、2.64%(P>0.05);饲料/增重比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2.18%、2.62%、1.75%;生长增重的饲料成本分别是对照组的97.38%、97.03%和97.73%;血清中钙含量分别提高了4.22%、4.22%、8.12%(P<0.05);血清中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46%、0.36%、14.23%(P<0.05),其他生化指标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选择平均体重约3 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70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 、 、 、 组,进行为期86d (生长期3 3 d,肥育期5 3 d)的饲养试验。试验处理为:对照组全期饲粮不用糖蜜酒精废液蔗渣吸附发酵产物( MABFP) ,试验 、 、 、 组生长期饲粮分别使用2 %、4%、6%和8%的MABFP;肥育期饲粮分别使用4%、8%、1 2 %和1 6%的MABFP。每期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等能等蛋白质饲粮。饲养试验结果表明:生长期,试验各组的日增重和饲料效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 .0 5 ) ;肥育期,试验 、组日增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 .0 5 ) , 、 组日增重低于对照组( P<0 .0 5 ) ;肥育期以及试验全期各试验组饲料效率有所降低。血清生化指标及胴体品质的分析结果表明:生长肥育猪饲粮使用MABFP,对猪血清生化指标、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肉猪胴体指标和猪肉品质等无不良影响。综上所述,MABFP可做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的原料,建议其用量以6%~8%为宜,同时注意适当补充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3.
选用16头平均体重420 kg、年龄2.5岁的中国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以混合精料和风干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以蛋氨酸铜为铜源,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铜0 mg·kg-1、8 mg·kg-1、16mg·kg-1和24 mg·kg-1,研究蛋氨酸铜对西门塔尔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铜处理可显著提高有机物质(O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无氮浸出物(NFE)消化率(P<0.05)。8 mg·kg-1和16 mg·kg-1处理组显著提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P<0.05)。蛋氨酸铜补充组显著提高消化氮(DN)、沉积氮(RN)和RN/DN。8~16 mg·kg-1蛋氨酸铜补充组较0 mg·kg-1组显著增加血清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P<0.05)。24 mg·kg-1处理组血清尿素氮(SU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蛋氨酸铜添加水平的提高,各组间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清铜蓝蛋白(Cp)逐渐增加(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呈下降趋势(P<0.05)。16 mg·kg-1和24mg·kg-1处理组血清铜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8 mg·kg-1处理组(P<0.05)。根据试验结果,蛋氨酸铜添加量以8~16 mg·kg-1为宜。  相似文献   

4.
早期限饲对肉鸡肌肉生长及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隔日限饲的方式对1~14日龄三黄肉鸡仔鸡进行早期限饲处理,后恢复自由采食直至63日龄试验结束,以分析早期限饲对肉鸡肌肉生长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分别于14和63日龄随机选取对照组和早期限饲组肉仔鸡各20羽,屠宰后采样,记录腓肠肌外侧头重量并采用相对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其不同类型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mRNA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早期限饲组体重及腓肠肌外侧头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n=20)。14日龄早期限饲组慢肌及快红肌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和P<0.05,n=10),快白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10)。63日龄早期限饲组慢肌肌球蛋白重链mRNA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10),快红肌和快白肌肌球蛋白重链与对照组相比均无差异(P>0.05,n=10)。结果提示:(1)早期限饲阻碍了肌纤维类型的转化,延缓了肌肉的发育及增重,最终引起整体体重的下降;(2)早期限饲对肌肉肌纤维成分具有持久影响,其影响一直持续到63日龄上市。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过瘤胃脂肪对肉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氮沉积的影响,本研究选用4头体重476±60 kg、年龄4.5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晋南阉牛,以精补料和玉米青贮为基础饲粮,饲粮蛋白质按照1.15倍的维持营养需要量的85%(低)、100%(中)和115%(高)设计3个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添加干物质采食量的0%、2.5%、5.0%和7.5%的过瘤胃脂肪,采用3×4两因素设计,共形成12组饲粮组合,测定养分消化率、氮沉积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第8组饲粮粗蛋白质(CP)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第2组、显著高于第3和第4组,第7和第10组显著高于第2组;第4、第7、第8、第11和第12组粗脂肪(EE)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第1、第2、第5、第9组,第3、第6和第10组显著高于第1、第2、第5、第9组;第8和第10组无氮浸出物(NFE)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第11组;第8组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第11组。第1、第5、第6、第8和第11组的氮沉积率显著高于第12组。第10组三酰基甘油酯酶(ATGL)活性显著高于第6组;第3、第4、第5、第2和第7组的胰岛素(INS)浓度极显著高于第8组;第1和第2组的胰高血糖素(GC)浓度显著高于第9和第11组;第7组的生长激素(GH)浓度显著高于第2、第4、第5、第9、第10和第11组。综上,在以饲粮蛋白质水平为标准前提下,过瘤胃脂肪适宜添加量为饲粮的5.0%。本研究为肉牛养殖和高档肉牛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蛋氨酸硒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及尿嘌呤衍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4头平均体重420 kg、年龄2.5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x4拉丁方设计,以混合精料和风干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以蛋氨酸硒为硒源,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硒0 mg·kg-1、0.3mg·kg-1、0.6 mg·kg-1和0.9 mg·kg-1,研究蛋氨酸硒对西门塔尔牛瘤胃pH、氨态氮、VFA、营养物质降解率及尿嘌呤衍生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硒处理间西门塔尔牛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差异(P>0.05),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P<0.05);0.6mg·kg-1硒处理组西门塔尔牛玉米秸秆干物质(DM)、有机物质(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豆粕DM、OM、粗蛋白质(CP)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0.6mg·kg-1和0.9mg·kg-1硒处理组西门塔尔牛尿囊素和尿嘌呤衍生物浓度显著高于0.3 mg·kg-1组和对照组(P<0.05);西门塔尔牛日粮以蛋氨酸硒为硒源时,硒的适宜添加浓度为0.6 mg·kg-1.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用24只3月龄、体重23.1±0.62kg的德国肉用美利奴杂交一代绵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玉米青贮,处理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对照日粮基础上以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披碱草、碱茅和沙打旺)替代1/3、2/3和3/3玉米青贮,研究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对绵羊采食量、日增重、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粮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比例增加,各组绵羊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Ⅲ组饲料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Ⅱ和处理Ⅲ组绵羊饲料转化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日粮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线性降低(P0.05),日粮可消化氮、沉积氮和沉积氮/可消化氮均随着日粮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比例升高而线性下降(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处理Ⅲ组和对照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肉骨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眼肌面积差异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饲喂不同比例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不影响绵羊日增重,但降低了饲料消化率和氮的利用率,而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和玉米青贮混合饲喂提高了绵羊屠宰率、净肉率和眼肌面积。  相似文献   

8.
选择 2 8日龄断奶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 60头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5头 ,分别饲喂以总氨基酸或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设计饲粮 ,研究其对仔猪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可消化氨基酸相同条件下 ,适当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 ,并不影响仔猪生产性能 ( P>0 .0 5) ,且有利于控制腹泻和提高经济效益 ,但总氨基酸含量相同饲粮 ,其生产性能差异显著 ( P〈0 .0 5)。故生产上以可消化氨基酸设计日粮比总氨基酸设计日粮更合理 ,更接近仔猪对氨基酸需要。  相似文献   

9.
芦荟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维  刘小艳  王寅 《南方农业》2007,1(2):29-30
采用短期喂鸡试验研究了芦荟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将240只22周龄的尼克T浅壳蛋鸡,随机分为4组,1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饲喂的基础饲料中加入0.5%、1%、2%的芦荟渣粉。预饲7天后,进行为期63天的试验。结果表明:第3试验组(加入2%的芦荟渣粉)的产蛋率比对照高且差异显著,其余两组差异不显著;第3试验组的破壳畸形蛋率比对照低且差异显著,其余两组差异不显著。平均蛋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热应激对肉鸡的影响以及电解质添加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屠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1 )热应激可显著降低肉仔鸡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2 )与高温对照组相比 ,在日粮中添加抗热应激添加剂的 1 4~ 3 1日龄肉鸡 ,其平均日增重提高了 6.43 % (P<0 .0 5 ) ;3 8~ 46日龄肉鸡 ,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2 7.5 4% (P<0 .0 5 )和 2 0 .1 9% (P<0 .0 5 ) ;但这种抗热应激添加剂对肉鸡采食量无显著效果。此外 ,热应激能显著地增加肉鸡腹脂率 ,而添加抗热应激添加剂能显著降低腹脂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氮平衡试验和饲养试验,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18.2%、16.5%、15.5%、14.5%和13.6%)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粪氮、尿氮、总氮、氮吸收和氮沉积均随日粮蛋白水平的降低而降低(P<0.05);日粮蛋白水平显著影响了猪的生产性能、眼肌面积、血清尿素氮和血浆游离必需氨基酸浓度(P<0.05);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可使生长猪日粮蛋白水平从18.2%降至14.5%,且大幅度降低氮排泄量而不影响其生产性能;当日粮蛋白水平降低4个百分点以上时,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均能够满足生长猪生长需要,但异亮氨酸、缬氨酸和精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及酪氨酸和丝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则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12.
蛋氨酸硒对牛营养物质代谢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刘强  黄应祥  王聪  周怿  王浩 《核农学报》2008,22(2):233-237
选用16头体重420kg、年龄2.5岁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以蛋氨酸硒为硒源,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硒0、0.3、0.6和0.9mg/kg,研究蛋氨酸硒对西门塔尔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3和0.6mg/kg组日粮的有机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0.6和0.9mg/kg组的消化氮、沉积氮和氮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0.6mg/kg组的硒、钙、磷、锰、铜、钼的存留率显著提高(P<0.05),锌和硫的存留率无显著差异;0.6mg/kg组的血清甘油三酯、血糖、白蛋白、总蛋白、GPT、GOT、GSH-px和GSH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0.6和0.9mg/kg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0.6mg/kg组血清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日粮加硒0.6mg/kg显著改善日粮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提高了机体抗氧化能力,建议以蛋氨酸硒为硒源时日粮加硒0.60mg/kg。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用216只1日龄东北肉鹅,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0-28日龄东北肉鹅日粮代谢能、粗蛋白、钙和非植酸磷水平对东北肉鹅生长性能、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代谢能水平极显著影响肉鹅的日增重、采食量及料肉比( P < 0.01),粗蛋白显著影响料肉比( P < 0.05)。能量水平对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胆固醇(CHO)含量影响显著( P < 0.05),对尿酸的影响极显著( P < 0.01);肉鹅日增重与T3呈较强的正相关,能量水平显著影响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 P < 0.05),并且日增重与血清中GH和IGF-1的含量、GH与IGF-1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采用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就笼底材料、饲养密度、性别组群等三因素对3~6周龄笼养AA肉仔鸡发生胸囊肿及对其胸肌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丝笼底、高饲养密度(17.25只/m2)、公鸡组的发病率最高,平均达34.09%,并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铁丝笼底显著高于塑料和竹竿笼底(P<0.05),高密度(17.25只/m2)显著高于低密度(10.98只/m2)(P<0.05),笼底材料是导致胸囊肿发病的主要环境因素,而性别组群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笼底下胸肌水分和蛋白质含量以竹竿笼底的含量最高,铁丝笼底下的胸肌蛋白含量最低(P<0.05)。胸肌脂肪则不受笼底、密度和性别组群的影响。因此,该试验表明,竹竿笼底和塑料笼底材料可降低笼养肉仔鸡胸囊肿的发病率,有利于提高其胸肌品质。  相似文献   

15.
卵母细胞生长发育和成熟调控机理的研究,是生殖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发现,卵丘细胞的存在与否严重影响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质量,且小鼠无卵丘的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并常规体外受精后未能得到“试管后代”,表明常规体外培养方法明显降低无卵丘的卵母细胞发育潜能。可能的原因是:(1)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间的间隙连接丢失,这种连接对卵母细胞的胞质成熟是至关重要的。(2)皮层颗粒的减少或继续生成路径的障碍。(3)卵母细胞易于贴底,造成变形,从而可能引起卵母细胞内细胞器机械性移位,造成损伤,且贴底后可能影响卵母细胞与培养基的物质交换。因此,探明卵丘细胞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作用及机制,探索培养无卵丘的水牛卵母细胞的新方法,对于今后进一步提高卵母细胞成熟质量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针对去卵丘细胞的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卵巢组织、卵丘细胞为介质来模拟卵母细胞在体内的状态,试验分为5组:M1,直接培养法(对照组);M2,与单层卵丘细胞共培养法;M3,未扩展卵丘细胞包围法;M4,扩展卵丘细胞团支撑法;M5,卵巢组织薄片包围法。培养24 h后计算第一极体(PB1)排出率,随后对这些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结果发现:成熟24 h时,M4组的第一极体排出率明显高于M1组和M5组,其他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孤雌激活结果显示M5组的卵裂率显著低于M1组(P<0.05),而M2组与M1组间没有差异(P>0.05);但M3和M4两组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M1组和M5组(P<0.05)。结论:(1)扩展卵丘细胞团支撑法支持无卵丘的水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核质成熟,而未扩展卵丘细胞包围法促进卵母细胞胞质的成熟,这可能是通过重新构建卵丘-卵母细胞间的间隙连接实现的;(2)与单层卵丘细胞共培养法并不能促进无卵丘的水牛卵母细胞的核成熟及其发育潜力;(3)用卵巢组织包围不能模拟体内卵巢的环境,且卵巢组织可能分泌抑制卵母细胞胞质成熟的因子。目前对无卵丘卵母细胞的培养方法的研究甚少,而我们建立的卵丘细胞团包围/支撑法及卵巢组织包围培养法未见类似的报道。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水牛无卵丘卵母细胞的有效培养方法,将为研究卵母细胞生长发育和成熟调控机理提供新的模型,为利用无卵丘的水牛卵母细胞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选用216只29日龄东北肉鹅,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29-56日龄东北肉鹅日粮适宜的代谢能、蛋白、钙和非植酸磷营养水平。结果表明:高代谢能水平提高了日增重和腹脂率,但降低了采食量和料重比 (P<0.01);高粗蛋白水平降低了日采食量(P<0.05);中等Ca水平提高了平均日增重(P<0.05)。高能量水平提高了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P<0.05)和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P<0.01),但降低了尿酸含量(P<0.01);高粗蛋白水平降低了三碘甲腺原氨酸(T3),但提高了甲状腺素水平(T4) (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29-56日龄东北肉鹅适宜的代谢能、粗蛋白、钙和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12.3MJ/kg、16%、0.7%和0.4%。  相似文献   

17.
一次注射[~3H]Leu检测家禽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绝食法 (FAS)、强饲无氮饲粮法 (NFD)、NFD + 3 2 0 %酶解酪蛋白 (EHC)、以豆粕为唯一氮源的饲粮粗蛋白 (CP)水平为 5 %和 2 0 % ,以及棉粕为氮源的CP2 0 %半合成饲粮 ,证明给家禽皮下一次引入 30 μCi[3 H]Leu kg体重 (BW)后 ,48h内排泄物内源Leu放射性比活度(SRe)与相应血浆Leu放射性比活度 (SRP)之比为一恒值 ,根据此定律并依据NFD时内源氨基酸组成模式可测定采食实际饲粮时的内源氨基酸损失量 (EAAL)。  相似文献   

18.
硫酸铜对西门塔尔牛发情周期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16头18月龄、体况良好、体重380±14kg的西门塔尔牛育成母牛,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研究日粮添加硫酸铜(0、8、16和24mg铜/kg)对母牛发情周期生殖激素分泌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8mg/kg组发情周期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孕酮(P4)、雌二醇(E2)水平显著提高(P<0.05);16mg/kg组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8mg铜/kg的硫酸铜对母牛发情周期生殖激素分泌有促进作用,加上基础日粮的含铜量,建议日粮以硫酸铜为铜源时铜水平为13.87mg/kg。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农业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导致氮肥利用率低、N_2O排放增加及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氮肥与氮转化调控剂配施模式的夏玉米-冬小麦一年两作农田N_2O排放特征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农民施氮肥处理(FN)相比,各推荐施氮处理在夏玉米季和冬小麦季的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降低29.2%~65.4%(P0.05)和26.9%~74.9%(P0.05),N_2O排放总量分别降低1.05~2.72(P0.05)和1.10~2.47(P0.05)kg/hm~2;整个轮作季纯收益增加967.5~3 887.0元/hm~2。同等施氮量条件下,与推荐施氮处理(RN)相比,夏玉米季推荐施氮配施双氰胺处理(RN+DCD)和推荐施氮配施吡啶处理(RN+CP)分别使N_2O平均排放通量降低41.5%(P0.05)和31.2%(P0.05);而在冬小麦季则分别下降63.0%(P0.05)和65.7%(P0.05);整个轮作季RN+DCD和RN+CP处理N_2O排放总量分别降低了52.5%(P0.05)和49.0%(P0.05),纯收益分别增加312.6和708.9元/hm~2。夏玉米季,土壤N_2O阶段排放峰值出现在三叶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抽雄期;而冬小麦季土壤N_2O阶段排放峰值出现在播种-冬前苗期和返青-拔节期。考虑作物产量、N_2O排放以及经济效益,RN+DCD和RN+CP处理经济效益较高,N_2O排放总量较少,是兼顾作物产量、农民收入及大气环境的推荐氮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稳定同位素(15N-Gly)示踪技术和氮平衡试验,比较研究了外源代谢调节物(黄芪组方浓缩物、半胱胺)对PIC肥育猪生长性能、体蛋白动态代谢和氮沉积的影响。选用32头体重59.82±1.32kg的PIC商品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CON组、NCAE组、CAE组和CS组。每处理设4个重复,每重复2头猪。试验结果表明:(1)黄芪组方浓缩物和半胱胺均明显提高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其中基础日粮+半胱胺70mg/kg组(CS组)显著提高肥育猪日采食量(P<0.05),基础日粮+黄芪组方浓缩物250mg/kg组(CAE组)和基础日粮+非稳定化处理黄芪组方浓缩物250mg/kg组(NCAE组)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P<0.05),从而使肥育猪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2)黄芪组方浓缩物和半胱胺均显著增加肥育猪体蛋白沉积速率、显著提高氨基酸利用效率和生物学效价(P<0.05);黄芪组方浓缩物显著提高可消化氨基酸用于合成体蛋白质的速率(P<0.05),降低内源尿氮排泄速率。(3)黄芪组方浓缩物和半胱胺调控体蛋白沉积的强度和途径不同:半胱胺主要通过降低体蛋白降解速率26.71%,增加体蛋白沉积速率63.53%(P<0.05);黄芪组方浓缩物通过降低体蛋白降解速率和提高体蛋白合成速率,共同增加体蛋白沉积,与对照组相比,NCAE和CAE组体蛋白质降解速率分别降低了24.84%和13.66%,体蛋白合成速率分别提高了22.86%和19.18%。(4)黄芪组方浓缩物和半胱胺均可改善氮代谢,体现在CS组显著提高氮的净利用率和生物学效价(P<0.05),CAE组极显著改善沉积氮、氮的净利用率和生物学效价(P<0.01),NCAE组显著提高氮的净利用率和生物学效价(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