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花粉管通道将燕麦总DNA导入宁夏主栽品种宁春4号小麦,对导入后代中筛选到的部分变异品系进行幼穗分化发育特性观察发现,小麦幼穗发育进程与植株外部营养器官的发育有一定的相关性.变异品系的幼穗分化发育过程与宁春4号小麦间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单棱期变异品系持续时间短于受体;二棱期和雌雄蕊分化期变异品系的持续时间长于受体;药隔期各变异品系持续时间不一致.幼穗分化的特点显示变异品系具有形成大穗多小穗的可能.方差分析表明,变异品系与受体在穗长、结实小穗数和主穗粒数上均有差异.幼穗分化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可能与燕麦DNA的导入有关.  相似文献   

2.
张双喜  李华  魏亦勤  李红霞  刘旺清  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65-4465,4479
以宁夏灌区1983~2005年区域试验汇总材料为基础,利用DPS软件对宁春4号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均为正相关,其中千粒重呈极显著相关(r=0.681 0),株高次之(r=0.393 5),穗数、穗粒数较小;穗数与穗粒数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428 4)。对宁春4号环境指数与产量间的回归分析得方程Y=-973.273 2+1.099 8x。千粒重对产量作用最大,其次是株高,穗粒数、穗数较小;该品种在正常年份虽有较好的稳产性,但不利年份产量稳定性较差。培育超高产的品种在协调穗数和穗粒数的同时,注重粒重稳定。  相似文献   

3.
“水晶二号”株高101.5cm,分蘖中等,株型紧凑。长穗,平均穗长19.4cm。着粒密度较稀,每穗总粒103.3粒,实粒97粒,结实率93.7%,千粒重36.2g。熟期较早,全生育期150天。  相似文献   

4.
宁夏春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主成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试验条件下,11个参试品种单产在7035 ̄9180kg/hm^2之间,以宁春16号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4%;品种间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59、1.940、1.409,表明穗粒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其次为千粒重。要注意的是穗粒数与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6和-0.906。品种分蘖力与成穗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45。通过主成份遗  相似文献   

5.
T优968     
全生育期110.3d.比对照金优207早熟1.3d。该品种株型适中.植株整齐,长势繁茂,剑叶挺直.分蘖力强.有效穗多,后期落色好。株高100.2cm.亩有效穗22.0万,每穗总粒数109.5粒,实粒数85.5粒,结实率78.1%,千粒重25.5克。出糙率81.0%精米率55.7%、垩白粒率28%、垩白度4.2%、直链淀粉含量21.48%、胶稠度51mm、粒长7.3mm、长宽比3.3。米质达国优3级。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3级,叶瘟4级,穗瘟0级。  相似文献   

6.
芦苇草DNA导入小麦抗盐性转化体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鲁麦8号小麦为受体,开花授粉05h后导入芦苇草DNA10穗,113朵花。D0收获66粒,D1实收39个单株。从D2中选出16个变异株,出现比较明显变异性状的是无芒、粒色、株高、穗长、穗粒数、颖尖的锐、钝等,特别是变异后代的抗盐性。以上变异后代通过自然盐渍土、盐池、水培筛选,选育出了89D252213、89D311119等抗盐性新品系。从形态特征和性状上看,说明芦苇草DNA已进入到鲁麦8号受体细胞核内,并对受体基因组产生了影响,其后代得到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   

7.
审定号:HS-2000-15,品种权号:CNA19990009.4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日数(哈尔滨)120-122d,≥10℃活动积温2550℃左右,熟期与四单19相仿。区试产量9251.7kg/hm^2,比四单19增产10.5%。果穗圆柱形,穗大粒深,穗长24cm,穗粗5.0m,粒行数12~16行,行粒数50粒。子粒橙红色,色泽好,粒型半马齿。子粒品质:蛋白质11.26%,脂肪4.26%,淀粉72.1%,赖氨酸0.29%。  相似文献   

8.
新疆春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4个新疆春小麦品种的14主要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根据主成分值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春小麦品种主要性状变异丰富,各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每穗不育小穗数>成穗率>总茎数>主穗粒质量>收获穗数>产量>每穗主穗粒数>每穗结实小穗数>千粒质量>穗长>基本苗>每穗小穗数>株高>生育期。61.76%的品种产量高于5 250 kg/hm,产量较高的有新春20号、新春23号和新春26号。主成分分析显示,7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累计贡献率达89.34%,依次为穗部性状因子、籽粒形成因子、株高因子、群体大小因子、生育期因子、产量因子和粒质量因子。根据7个主成分因子得分,可将34个品种聚为2类,类群Ⅰ是群体较大、产量较高品种的代表群;类群Ⅱ是群体较小、产量较低品种的代表群。新疆春小麦主要性状存在丰富变异,产量性状选择范围广;生育期是新疆春小麦的重要性状之一,且群体大小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新春2号、新春17号、新春19号、新春20号和宁春33号的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
金优968     
全生育期110.5d,比对照金优207早熟1.1d。该品种株型适中,植株整齐,长势繁茂,叶色淡绿,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结实率高。穗粒数偏少。株高92.2cm,亩有效穗20.6万,每穗总粒数102.5粒,实粒数81.9粒,结实率79.9%,千粒重26.7g。出糙率82.8%精米率70%、垩白粒率47%、垩白度7%、直链淀粉含量22.91%、胶稠度50mm、粒长7.1mln、长宽比3.2。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0级,叶瘟3级,穗瘟5级。  相似文献   

10.
长生04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5):77-77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 品种来源 晋谷21号幼穗经组织培养获得变异株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 幼苗茎基部、叶片和叶鞘均为绿色,株高约164.0cm。穗长约19.1cm,穗筒形,松紧度中等,穗重20.7g左右。谷壳黄白色,米色黄,千粒重约2.7g,出谷率约82.2%。生育期120d左右,与对照晋谷34号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小麦配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方法]将小麦新品种渝麦12号与糯小麦渝L-2按10.0∶0、9.0∶1.0、8.5∶1.5、8.0∶2.0、7.5∶2.5、7.0∶3.0、6.0∶4.0和0∶10.0不同的比例配麦,测定其蛋白质、淀粉特性及面条加工品质的变化。[结果]渝麦12号与渝L-2按不同比例配麦后,9个品质性状方差分析结果均表现出极显著和显著差异。渝麦12号的面条加工品质较好,随着渝L-2添加比例的增加,面条的适口性、韧性、光滑性得分显著提高,总分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渝L-2添加超过一定比例后,继续提高渝L-2添加比例,面条的适口性和韧性得分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结论]最适宜的配麦比例为8.5∶1.5,即85%的渝麦12号搭配15%的渝L-2,可显著改善面条的加工和制作品质。  相似文献   

12.
TN05、TP36、TK19是从小麦根际分离的分别具有高效固氮、解磷、解钾功能的细菌。为研究这些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进行单独培养,然后以相等的细胞数目进行两两混合培养。设置6种不同的接菌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单接种和混合接种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菌株混合培养时,TP36促进了TN05和TK19的生长,TN05和TK19之间存在相互抑制作用;混合接种TP36+TK19,对盆栽小麦促生长的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糯小麦与普通小麦糖化过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斌  徐智斌  冯波  王涛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3):2760-2767
 【目的】探索糯小麦在糖化过程中的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并确定最佳糖化工艺。【方法】以糯小麦和普通小麦为原料,以根霉麸曲为糖化剂,进行糖化试验,比较两种小麦糖化过程中各物质的动态变化;分析糖化前后可发酵性糖的变化;同时以糯小麦为原料,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糯小麦的糖化工艺。【结果】糯小麦与普通小麦在糖化过程中各物质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还原糖含量均为先升后降,在24 h时达到最大值;糖化酶活力均在32 h达到最大值,后有小幅上升;pH先降低,后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总酸与之相反。不同之处在于糯小麦淀粉的消耗速度大于普通小麦;糖化结束时糯小麦的还原糖含量高于普通小麦;糯小麦糖化过程中糖化酶活力略低于普通小麦。糖化醪的液相色谱分析表明,糖化后可发酵性糖与多糖比例增加,一些多糖水解为小分子的短链多糖。糯小麦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糖化工艺是糖化时间36 h,糖化温度35℃,接种量1%。【结论】糯小麦在糖化过程中淀粉消耗速度快,糖化醪还原糖含量高,表明糯小麦的糖化效果优于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14.
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及提高小麦品质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简述了山西省小麦品质生产和育种的概况,分析了影响小麦品质的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提出了提高小麦品质的六大对策。  相似文献   

15.
穗分枝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普通小麦和穗分枝小麦杂交种的田间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明确穗分枝小麦在小麦杂种优势中的利用价值提供参考。2年度(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穗分枝小麦与普通小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单株粒质量的杂种优势在-3.83%~65.43%之间,平均为20.66%,且比对照京411高5.11%,说明利用穗分枝小麦可以大幅度提高小麦杂种优势潜力。  相似文献   

16.
小麦微卫星标记及其在小麦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SSR标记的原理以及在小麦遗传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日常饮食中平衡人体必需营养物质,以达到保健功能.[方法]采用观察、品尝及仪器测定等方法,研究了在小麦粉中添加猕猴桃粉剂及山药粉剂的最佳比例.[结果]试验表明,当猕猴桃粉剂、山药粉剂及小麦粉的比例为3:20∶77时所得产品营养和口感最佳.[结论]试验制得营养小麦粉产品易于产业化生产,市场前景广阔并可带动粉剂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0个小麦杂交组合的F1作母本与2个玉米品种(沈糯1号和沈甜1号)进行远缘杂交,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杂交穗,以获得小麦单倍体幼胚。结果表明,2,4-D溶液对杂交穗产生单倍体胚是必须的;不同小麦杂交组合的得胚率差异显著;沈糯1号和沈甜1号的得胚率分别为5.4%和3.7%,沈糯1号玉米高于沈甜1号玉米;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按得胚率高低排序为150mg.L-1>100mg.L-1>200mg.L-1>50mg.L-1,对应的得胚率分别为8.0%,5.3%,2.0%和1.4%。  相似文献   

19.
利用普通小麦与大麦杂交培育小麦新品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普通小麦与大麦杂交,所获杂种经与普通小麦回交,克服了杂种自产不孕,从回后代选出了具有大麦某些特性或超亲性状的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异系等小麦新类型或新品系。以其中的新类型作桥梁亲本与普通小麦杂交,亦培育成功了一些小麦新品系。育成的这上麦新品系分别具有早熟,抗旱,结实性好等特性。  相似文献   

20.
小麦贸易及转入外源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小麦转基因技术进一步研究应用,转基因小麦的商品化生产和进出口贸易已指日可待,随之而来的是转基因小麦安全性和检验检疫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小麦的贸易现状,对转基因小麦的研究和商品化生产进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小麦转入外源基因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