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珠1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于1987年秋用特早熟丙8103与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中熟材料713杂交,经连续5年的南繁北育,在1992年秋季F9代定型的快速灌浆晚粳稻新品种。199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年推广面积10万亩以上。明珠1...  相似文献   

2.
在中上等土壤肥力下,对百玉1号子粒灌浆及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百玉1号子粒灌浆特性特点和规律是前期表现较慢,中后期增长较快。灌浆后期千粒重日增量平均达到7.12g,比对照郑单958增加了1.24g,增长率21.09%。重视并加强百玉1号的中后期管理,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化杀杂种小麦灌浆规律及粒重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化杀杂种小麦灌浆特性及播期、密度、灌水效应的研究表明,其灌浆规律与常规(亲本)品种相同,籽粒增重遵循慢—快—慢的节律变化,同时具有自己的特性。杂种的快速增重期较对照早1~3天,灌浆速度峰值超对照优势达24.71%~46.34%,且持续时间长,灌浆速度的峰面宽,因而单粒重比对照高6~11mg,但不同部位小穗间的粒重差异依然存在,且较对照大。杂种的灌浆特性与亲本有关,但仍表现出明显的超亲优势。播期、密度、灌水等影响灌浆进程,因而可通过亲本选配、强优势组合筛选及农艺措施调节进一步发挥杂种的粒重优势  相似文献   

4.
2种熟型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不同熟型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比较研究了中晚熟品种农大108和中早熟品种石玉7号籽粒灌浆动态与产量表现,并对籽粒灌浆特性与籽粒水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玉7号与农大108产量差异显著,百粒重是两品种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石玉7号具有籽粒发育速度快、体积大等特点,前中期(0~45 d)灌浆速率始终快于农大108,生育后期(45 d以后)急剧下降.农大108后期灌浆速率则下降缓慢.籽粒发育速度快,灌浆盛期灌浆速度快、强度大是石玉7号百粒重高的主要原因;籽粒水分状况与籽粒灌浆速率关系密切.回归分析表明,籽粒含水百分率在59.47%左右时,石玉7号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为9.28 mg/(粒·d);农大108则在57.92%左右时,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为8.23 mg/(粒·d).当籽粒含水百分率下降到某一临界值时,籽粒灌浆停止.两品种收获时,籽粒含水百分率尚远在籽粒灌浆终止临界值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糯玉米高产栽培及新品种选择提供依据,本研究分析了5个不同基因型的糯玉米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鲜穗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的播期下,糯玉米春季早播和秋季晚播有利于鲜穗产量增加,春播相对秋播有更高的产量。糯玉米籽粒干重变化符合Logistic曲线增长,籽粒灌浆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期。根据灌浆参数分析,籽粒干物质的增加主要集中在中期,该期灌浆持续时间最短但平均灌浆速率最大,其干物质积累量占了整个灌浆期的60%左右,而前期和后期分别约占20%。不同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存在差异,沪玉糯3号和苏玉糯2号灌浆速率快,灌浆持续期较短。美玉8号、浙凤糯3号灌浆速率相对较慢且灌浆持续期较长。相关分析表明,糯玉米鲜穗产量与最大灌浆速率、平均速率、粒重增量、灌浆活跃期显著相关,与灌浆持续期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高产小麦品种绵麦37号灌浆特性及冠层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绵麦37号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模型及灌浆特性与粒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干重变化呈"S"曲线,灌浆速率和籽粒水分含量均呈正态曲线。最大灌浆速率Rmax,渐增期(R1)快增期(R2)和缓增期速率(R3),渐增期持续天数(T1)是影响粒重的重要参数,各阶段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同时,绵麦37号具有植株叶型紧凑,通风透光好,光合作用强,整个灌浆过程千粒重较高等特性。因此在栽培和育种中可通过选育高灌浆速率,尤其是高快增期灌浆速率的品种;通过适当的栽培措施协调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的矛盾,增加缓增期灌浆速率而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不同熟型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比较研究了中晚熟品种农大108和中早熟品种石玉7号籽粒灌浆动态与产量表现,并对籽粒灌浆特性与籽粒水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玉7号与农大108产量差异显著,百粒重是两品种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石玉7号具有籽粒发育速度快、体积大等特点,前中期(0-45d)灌浆速率始终快于农大108,生育后期(45 d以后)急剧下降。农大108后期灌浆速率则下降缓慢。籽粒发育速度快,灌浆盛期灌浆速度快、强度大是石玉7号百粒重高的主要原因;籽粒水分状况与籽粒灌浆速率关系密切。回归分析表明,籽粒含水百分率在59.47%左右时,石玉7号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为9.28 mg/(粒.d);农大108则在57.92%左右时,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为8.23 mg/(粒.d)。当籽粒含水百分率下降到某一临界值时,籽粒灌浆停止。两品种收获时,籽粒含水百分率尚远在籽粒灌浆终止临界值以上。  相似文献   

8.
旱种水稻灌浆特性与灌浆期籽粒中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以粳稻武育粳3号和杂交籼稻汕优63为材料, 研究了旱种(地膜覆盖栽培)水稻籽粒灌浆特性与灌浆期籽粒中激素含量的变化. 与水种(常规栽培)相比, 旱种水稻的粒重减轻, 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增大, 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前, 活跃灌浆期缩短, 弱势粒尤为明显. 灌浆前期籽粒中的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  相似文献   

9.
研究春小麦‘宁春48号’早熟特点,旨在为宁夏引黄灌区早熟高产春小麦新品种选育和‘宁春48号’优良种质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当地主推中晚熟品种‘宁春4号’作为对照,对‘宁春48号’的生育进程、幼穗分化及籽粒灌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宁春48号’较对照‘宁春4号’提前7天成熟,主要体现在分蘖—拔节期、孕穗—抽穗期阶段持续天数较短,抽穗开花后灌浆持续天数没有缩短;幼穗分化在单棱期、二棱期、小花原基形成期持续时间缩短,造成‘宁春48号’穗长较短、小穗数和穗粒数较少;与‘宁春4号’相比,‘宁春48号’起始灌浆较早,灌浆持续时间较长,但灌浆速率整体上低于对照‘宁春4号’。试验认为,‘宁春48号’作为亲本使用时,应选择早熟、大穗、穗粒数多、高灌浆速率的种质材料进行组配;选择过程中,在保证后代材料早熟性及灌浆持续时间长的前提下,选择大穗、穗粒数多、高灌浆速率的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春小麦品种新春6号在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子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新春6号的子粒灌浆规律均符合Logistic自然生长曲线。各方程的决定系数R2都在0.998 1以上,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耕作方式可影响子粒各阶段灌浆持续天数T、子粒灌浆速率和粒重。小麦留茬免耕处理渐增期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传统耕作;在灌浆各阶段,免耕各处理的灌浆速率均比传统耕作高,在快增期,小麦免耕留茬处理灌浆速率比传统耕作的高7.7%,小麦免耕不留茬处理比传统耕作的高7.4%。因此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可提高小麦各阶段灌浆速率,对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子粒灌浆与同化物供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穗型品种豫麦66号与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号相比,在灌浆中后期旗叶光合速率具有明显优势,在花后0~30d子粒WSC含量较高,显示出子粒灌浆较强的同化物供应能力。豫麦66号旗叶WSC在灌浆中后期含量较低,淀粉含量在整个灌浆期均较低,表明大穗型品种同化物外运能力可能较强,流系统生理活性比较活跃。两品种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66号的峰值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最大积累速率高,子粒灌浆速率亦呈现同样的趋势,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豫麦66号在子粒灌浆后期仍可保持较强的库活性和具有较大库容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种植的小偃54和京411及其杂交后代稳定优选株系6号、7号和10号为材料,通过测定抽穗期剑叶的毫秒延迟发光(ms-DLE)和不同生育期倒数第1片功能叶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比叶重(SLW)、Fv/Fm、ATP含量和P700还原初始速率来分析其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为小麦育种选择中改善光合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小麦杂交优选后代6号株系的形态农艺性状近于小偃54,7号株系近于京411,10号株系的变异较大。不同基因型小麦及其杂交优选后代的光合特性与生育时期和衡量指标密切相关,Pn为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拔节期,叶绿素含量为灌浆期>抽穗期>分蘖期>拔节期,ATP含量为灌浆期>拔节期>分蘖期>抽穗期,P700还原初始速率为灌浆期>抽穗期>拔节期>分蘖期,各生育期间的Fv/Fm无明显差异。小麦光合特性的超亲优势随生育时期而异,杂交优选后代10号株系的Pn和Chl在灌浆期有超亲优势,ATP含量在抽穗期有超亲优势,SLW和P700还原初始速率介于两亲本间。杂交优选后代株系10号聚合了Pn、Chl和ATP含量的超亲优势,其光合特性优于两亲本,而6号劣于两亲本,7号介于两亲本之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当前北疆冬小麦主栽品种新冬17号幼穗分化的观察和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发现其穗分化的二棱期和四分体时期分化时间长,灌浆高峰期到来得早,持续时间短,从生理上解释了其多花多实,粒多籽小的原因.在生产上根据其穗分化和灌浆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水分亏缺对小麦灌浆中后期穗部同化物转运的影响,利用14CO2同位素示踪技术,对于2个抗旱性不同小麦品种的盆栽试验,测定中度水分亏缺下小麦穗部光合特性及灌浆中后期碳同化物的转运。结果表明,花后20 d,中度水分亏缺下水地品种郑引1号旗叶和穗部净光合速率(Pn)分别下降50.2%和19.9%,旱地品种普冰143分别下降33.7%和12.8%,后者显著小于前者。14CO2示踪试验表明,花后15~20 d籽粒中14C-同化物快速积累,花后25 d达到最高值;灌浆中后期(花后15~20 d)穗部苞片中14C-同化物向外快速转运,灌浆末期(25 d)碳同化物已彻底转移。成熟期,中度水分亏缺下小麦籽粒中14C-同化物积累高于正常供水处理,且旱地品种普冰143积累量高于水地品种郑引1号。中度水分亏缺下,郑引1号产量下降36.7%,高于普冰143的23.2%。适度水分亏缺对旱地品种穗部净光合影响较小,并促进了灌浆中后期穗部苞片中碳同化物的向外转运,可能是维持旱作小麦稳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冀东地区主推春玉米品种子粒发育调控机理,以及为区域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冀东地区9个主栽春玉米品种,对其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以金科玉3306最高,粒收1号最低;金科玉3306的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分别较其他品种平均高出3.11%、7.69%和6.41%。在产量构成因素和相关性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其次是穗行数和千粒重,增加穗长并兼顾其他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不同品种子粒灌浆参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早粒1号的活跃灌浆期短,但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均最高;纯玉958的活跃灌浆期最长,但最大灌浆速率最低。产量与最大灌浆速率(Rmax)和平均灌浆速率(R)呈正相关,与灌浆持续期(T)、活跃灌浆期(P)呈负相关。说明在保证子粒安全成熟的前提下,选用灌浆持续期短,灌浆速率高的品种,对产量形成有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在冀东地区春玉米品种的选择上推荐金科玉3306、东单913和早粒1号3个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早熟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晋麦74号的推广应用提供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对其生育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晋麦74号具有前中期发育快,分蘖早而强,成穗率高形成较多的穗数;穗分化开始早,进程快,抽穗早形成早熟的特点。中后期幼穗发育与籽粒灌浆均较快,其灌浆期长短与对照品种相同,能避开干热风,粒重高而稳定。该品种具有多穗性强的特性,使其具备了播种期范围广和适应性强的栽培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优质食用稻品种爱华5号进行不同播种期处理,研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其籽粒灌浆特性与整精米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优质食用稻籽粒灌浆后20d日平均温度在27.9~29.8℃时,籽粒灌浆前、中期速度快,后期速度慢,整精米率相对较低;籽粒灌浆后20d日平均温度在25.2~25.9℃左右时,籽粒灌浆前、中期速度慢,后期速度快,整精米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当前北疆冬小麦主栽品种新冬17号幼穗分化的观察和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发现其穗分化的二棱期和四分体时期分化时间长,灌浆高峰期到来得早,持续时间短,从生理上解释了其多花多实,粒多籽小的原因,在生产上根据其穗分化和灌浆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栽培重点。  相似文献   

19.
以机收型玉米品种桥玉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群体密度对机收型玉米籽粒灌浆特性、机收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群体密度条件下,机收型玉米桥玉8号的籽粒灌浆特性均呈前期灌浆较慢、中期快、后期又变慢的趋势。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含水量、籽粒破碎率、机收产量损失率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对籽粒杂质率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不同群体密度条件下,产量变幅为7396.3~8601.2kg/hm~2,其中群体密度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8601.2kg/hm~2;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倒伏率有所增加,秃尖也随之变长。从籽粒灌浆、机收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来看,6.75万株/hm2为机收型玉米桥玉8号的最佳群体密度。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种植的小偃54和京411及其杂交后代稳定优选株系6号、7号和10号为材料,通过测定抽穗期剑叶的毫秒延迟发光(ms-DLE)和不同生育期倒数第1片功能叶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比叶重(SLW)、Fv/Fm、ATP含量和P700还原初始速率来分析其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为小麦育种选择中改善光合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小麦杂交优选后代6号株系的形态农艺性状近于小偃54,7号株系近于京411,10号株系的变异较大。不同基因型小麦及其杂交优选后代的光合特性与生育时期和衡量指标密切相关,Pn为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拔节期,叶绿素含量为灌浆期>抽穗期>分蘖期>拔节期,ATP含量为灌浆期>拔节期>分蘖期>抽穗期,P700还原初始速率为灌浆期>抽穗期>拔节期>分蘖期,各生育期间的Fv/Fm无明显差异。小麦光合特性的超亲优势随生育时期而异,杂交优选后代10号株系的Pn和Chl在灌浆期有超亲优势,ATP含量在抽穗期有超亲优势,SLW和P700还原初始速率介于两亲本间。杂交优选后代株系10号聚合了Pn、Chl和ATP含量的超亲优势,其光合特性优于两亲本,而6号劣于两亲本,7号介于两亲本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