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蜂蛹死亡,导致蜂群衰退,严重影响养蜂经济效益。据笔者调查,我县的红旗乡羽山村、江口乡石王村、卷桥乡林家村等蜂农的蜂群均不同程度发生这种蜂病,重者蜂蛹出房率仅10—15%,轻者也只有40%。我县1987年第一次发现这种疾病。1987年2月下旬,红旗乡羽山村蜂农方某某,发现有三箱春繁蜜蜂的第一代封盖子的房盖有破损,蜂蛹死亡较严重。只好提起封盖脾一一消除死蛹。当时错认为是外界蜜粉源不足之故。但仔细检查其余繁殖群没有这种迹象。到3月下旬,其余群均可加继箱,但这三箱繁殖蜂中,有一箱达4框,有二箱达到3框。4月3日与蜂友转地安徽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西北各地意蜂蜂蛹病多有发生,因为此病病因及防治方法目前还未有报道,好多蜂场蜂群染病后束手无策,采用治美洲、欧洲幼虫病的药物治疗,都无济于事,所以应引起养蜂界的重视。一、病状:蜂蛹病主要表现是封盖蛹后期大量死亡症,检查病群对可见封盖子脾较平坦,无黄色光泽感,巢脾中部及边缘封盖有大小穿孔,死蛹被工蜂咬开房盖拖出,死蛹较瘦  相似文献   

3.
根据养蜂员试用“都江治蛹灵”方剂治疗“死蜂蛹病”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为满足要求,现将此方提供给读者,如有发生“死蜂蛹病”,可试用治疗。都江治蛹灵病毒灵4片红霉素3片穿心莲 10片银翘解毒片10片VB,10片滑石粉100克用法:药碾为细末,用双层纱布抖撒放病脾上,并结合用糖水喷蜂。用量:一剂药可治100框蜂,分三次用 (一周)。  相似文献   

4.
崇庆县位于川西平原都江流域,是个平壩多,山区少,兼有丘陵的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一个养蜂的好地方。 1959年蜂群从1,630群(8151框)发展到4,051群(20,258框),共取蜜214,992斤(不包括饲料蜜15,000斤),平均每框取蜜26.4斤,增殖1.48倍。如安阜公社养蜂埸,本国蜂从121框发展到750框,取蜜7,693斤,产蜡133斤,创造了每框取蜜64斤,产蜡1.1斤,繁殖4.5倍的高产事迹。廖家公社意大利蜂从207框发展到840框,取蜜11,178斤平均每框取蜜54斤,繁殖3倍。特别是大划公社五四蜂埸,在  相似文献   

5.
李怀军 《蜜蜂杂志》2005,25(9):23-23
蜜蜂死蛹病是蜜蜂在早春及初夏发生较普遍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近几年在呼伦贝尔及周边地区流行,特别是阿荣旗、牙克石、拉布达林等地较为严重,发病率达10% ̄30%,轻者有少量蜂蛹死亡,如果蜂群强壮,有优越的蜜粉源条件,可使这样较轻的症状减少,甚至消失;重症蜂群,由于蜂蛹的大量死亡,又没有健康的新蜂出房,长期下去,群势迅速减弱,从而使蜂群失去生产及生存能力,导致蜂群衰败,甚至覆灭。1病因蜜蜂死蛹病的发生与蜂种、气候、蜜源等条件是分不开的。经调查发现,发生此病的地方多是受寒潮频繁侵袭的地方,时间多发于春夏两季。我地蜜蜂死蛹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蜂蛹病在我县蜂场广泛蔓延。1984年秋季有1个蜂场的四五群蜂发生此病。1985年春秋两季,先后有6个蜂场的32群蜂发病,发病率占子脾的10—20%。1986年春繁开始,全县发病蜂场9个,而且来势猛,病情严重,其中3个发病严重的蜂场,有2个场因蜂蛹病危害,于3月底破产;同年秋季,在阿坝地区放养的20多车(汽车)蜂,有50%左右的蜂场发生蜂蛹病,占蜂群的30%左右。据统计1986年全县发生蜂蛹病的蜂群约占总数的10%以上,损失蜂1400多群,价值20多万元(群年产值按150元计)。1987年早春,全县又有80多个蜂场的1000多群蜂发病,它严重地威胁着我县养蜂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笔者业余饲养了几群意蜂,不幸的是半数的蜂群患有“死蛹病”。“死蛹病”蜂群采集蜂进出稀稀拉拉,群势逐日下降。在巢门口常见到被工蜂拖出的死蜂蛹,死蜂蛹一般头、脑、腹、眼、足、口器发育齐全,但不见翅;体躯较瘦小,白色或淡黄,挑破体壁有脓样液体流出,略有气味。开箱提出病脾可见房盖凹陷,中间有  相似文献   

8.
我县国营双芫林场养蜂场,由于大搞抗病育种工作,已全面控制了中蜂幼虫病的为害,出现了蜂群大发展,产量大提高的新气象。该场蜂群由1975年冬的27群(45框蜂),到1976年秋季发展到66群(280框蜂),产蜜量由240斤,提高到1948斤(仅1976年夏蜜产量)。蜂群数和产蜜量分别比1975年  相似文献   

9.
蜂螨危害可导致“爬蜂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蜜蜂“爬蜂病”一直是蜂群管理中最让养蜂人头痛的一大病害“。爬蜂病”的发生与否不仅关系到蜂群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养蜂经济效益“。爬蜂病”的发生,除了与细菌、病毒、气候及管理不善有关外,蜂螨的危害,也是造成“爬蜂病”的重要原因。2003年7月,我场蜂群普遍患“爬蜂病”,其中有3群蜂爬得比较严重,在3次用药治疗后,其它蜂群很快痊愈,惟独这3群蜂治愈后很快复发,其主要症状是:部分幼虫及蜂蛹死亡,伴有白头蛹症状,出房的幼蜂翅膀残缺不全,在地面上蹦跳着爬行,腹部膨大。爬行蜂中有中、青年蜜蜂,但都是以幼蜂为主,这种症状在雨后的…  相似文献   

10.
必须做好蜜蜂安全越冬工作。首先,要对越冬蜂群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其中包括蜜蜂的只数、巢脾多少、巢内贮存蜜重量、花粉贮存量、子脾的面积、蜂王的好与坏、有无蜂螨、欧洲幼虫腐臭病和美洲幼虫腐臭病、下痢病等病虫害。其次就是根据自己的检查结果,对症下药。越冬饲料不足的,要加以补充(一般每群蜂补充饲料10斤左右)。第三才是布置好蜂巢位置和调整群势。就湘西山区而言,越冬蜜蜂的群势以六框左右较合适,3~4框要搞双群越冬。蜂巢的位置要视气温情况来定,一般以高寒山区选择向阳、背风、周围环境较安静的地方;如果是就地越冬的蜂群(箱),可放在  相似文献   

11.
一、生产加工雄蜂蛹,经济效益可观根据蜂群的繁殖规律,雄蜂出现在早春开始繁殖的第二代至第三代。若群势强出现得早一些,若群势弱则晚一些。生产商品蜂蛹的蜂群应达到10框  相似文献   

12.
蜂蛹病遍及南方大部份地区,中意蜂均受其害,受害者多数是定地或小转地饲养的蜂群。北方却很少有此病发生,即使发病也不会造成很大的威胁。原因何在,笔者就中蜂发病群所处环境及病愈等情况向同行作一介绍。1984年,我有一群中蜂放在空闲的旧屋内,工蜂从天井口进出。四周墙高,屋深,门紧闭,空气不能流通,场地潮湿,整个春天无干爽之日。该群春繁时有蜂三足框,第一批蜂出房时就出现死蛹迹象,病势愈演愈烈,白头蛹成片,后期与中囊病、欧腐病并发。当时虽然外界油菜、紫云英花盛蜜涌,病情毫无转机,群内工蜂不足一框。患病期  相似文献   

13.
小蜡螟是为害蜂群的一种常见虫害,中蜂比意蜂受害严重。小蜡螟的幼虫蛀食巢脾,潜入蜜蜂子脾底部,穿成隧道,吐丝作茧,毁坏巢脾,杀害蜜蜂的幼虫和蛹,常使蜂蛹封盖被咬开,出现“白头蛹”。受害严重的蜂群,群势下降,有的由于内勤蜂清巢不及,受扰弃巢逃亡。小蜡螟的发生与蜂群的饲养管理、饲料、  相似文献   

14.
2018年11月7日,阴雨近月的天气在中午终于露出了太阳。我顾不上吃饭抓紧时间开箱检查仅有的5箱中蜂,还好有4群属中强群势,满框蜂都在8框(中一式框)以上,越冬完全没问题。但有1群因9月份失王,经过多次努力在急造王台成功后群势很弱,变成了“碗碗蜂”,虽然箱内存蜜较多越冬饲料没问题,可这么少的蜂量能否度过3个多月的寒冬我心中完全无把握,于是我当机立断从他箱中选了1框卵虫蛹脾补充到这个“碗碗蜂”群中,心想只要这张脾中的封盖蛹出房后,起码可为这群“碗碗蜂”增加1/3的蜂量,如果天气允许再补1次封盖蛹,那么这群“碗碗蜂”越冬就没问题了。  相似文献   

15.
中蜂失王是常见的事,但若处理不当,则会使群势削弱、工蜂产卵,给蜂群饲养管理带来许多麻烦。我总结了一下,认为中蜂失王的原因如下:a. 与群势有关人们的主观愿望是强群分蜂,加速蜂群壮大,但中蜂则有所不同,有时新分群越强,蜂数越多,介入的王台越好或新王越大,则会适得其反。按广东蜂友的经验,分蜂群2~3框最为恰当,新王也容易交尾,交尾成功率高,产卵快;最好的做法是在新王产卵时不断抽调老熟蛹脾补入新群。b. 与子脾有关给中蜂分蜂,必须带子脾,因为无子必逃。分蜂时巢内只有蛹,没有幼虫和卵,显示着蜂群分蜂意念很强,雄蜂多,这种情况是新王易…  相似文献   

16.
每年的11—12月和翌年的2—3月是华南地区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生流行的季节。用氨基比林治中囊病效果好。用法是:中囊病发生时用一支氨基比林针剂加半斤糖浆喂四框足蜂,每隔5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3次,  相似文献   

17.
养蜂员培育新蜂王,往往抽出1—2框蜂作交尾群,一只巢箱可让3—4只处女王交尾,交尾成功后再用诱王的方法更换采蜜群的老王,或将交尾群补助成强群,这种方法优点很多,大多数养蜂员习惯采用。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在处女王交尾成功开始产卵那段时间,交尾群工蜂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进蜜、造脾、孵育和喂饲幼虫都非常勤奋,其工作效率都大大超过同等群势的普通群。但是由于人们习惯地延用弱交尾群的办法,群势只有1—2框,因而工作蜂这种积极性往往没有多大的经济效益。人们采取了尽早地把交尾成功的新王诱  相似文献   

18.
目前,蜂农们正在考虑着如何防治白垩幼虫病和大蜂螨的严重危害问题。 1979年—1984年的6年中,通过对白垩幼虫病和大蜂螨的发生、蔓延的观察,发现它们具有共同点。在流蜜期,工蜂由于取食蜜和花粉而分泌出含有机酸的蜂王浆等分泌物,使得蜂数逐渐变多,以至群势增大。在这个时期育成雄蜂达到高峰时则开始培育蜂  相似文献   

19.
高寿增 《中国蜂业》2001,52(4):38-38
越冬蜂的群势是直接关系到蜂群能否安全越冬的关键因素。在东北地区 ,蜂群安全越冬的最起码群势应在 5框蜂以上。但在养蜂生产中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常造成越冬蜂群势强弱不均 ,相差悬殊。这就需事先有计划地进行平衡 ,使弱群也能达到最起码安全越冬群势。下面介绍几种蜂群越冬前平衡群势措施。一、在繁殖越冬蜂之前 ,逐步完成平衡群势工作对于子脾少蜂多的小群 ,利用强群的蛹脾加强。如果外界有丰富的蜜粉源 ,强群中撤走 1张蛹脾 ,再加上 1张空脾或巢础 ,蜂王产上卵 ,保持该群的子脾数。而弱群中补充的蛹脾出房后 ,蜂王接着产上卵 ,不仅保…  相似文献   

20.
养蜂科技20 0 1年苏南油菜蜜丰收 ,而洋槐滴蜜未收。无锡市老孙饲养 2 2个意蜂双王群 ,群势 1 4——— 1 6框 ,共生产 3 9 — 40 油菜花蜜 5 0 0kg(即 1 0 0 0斤 ,以下用习惯说法市斤 ) ,用浆蜂生产蜂王浆 45斤。听说张家港市老程饲养的意蜂单王群群产油菜花蜜 1 0 0斤。这需要了解 ,因而作了专访。我将专访目的说明后 ,老程回答是单王群 ,群势1 2—1 3框 ,巢箱放 6框 ,做到蜂脾相称 ,隔板上要躲满半板蜂 ,隔板上没有蜂说明蜜脾上蜂少了。进蜜后分散贮藏 ,蜜不易集中 ,不能及时摇蜜。老程是每天摇蜜的 ,也生产蜂王浆 ,但不是浆蜂 ,放一只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