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11年,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立了草原补奖政策进村入户联系制度,要求中心7个处室分别在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的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宁夏七个省区,各选择一个村作为联系点,采取"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通过开展驻村蹲点调研、走访牧民等方式,对联系村草原补奖政策落实情况、草原承包情况、牧民生产生活情况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了解"三牧"实情、推动政策落实、培养锻炼干部、服务牧民群众。  相似文献   

2.
近日,我们重点围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落实情况,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开展了深入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牧户等方式,了解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鄂温克旗落实政策前期准备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政策落实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日前,农业部和财政部在北京召开2012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情况总结座谈会,总结交流内蒙古等8省区2012年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情况和绩效评价情况,研究讨论黑龙江等5省补奖政策实施方案,部署明年政策落实有关工作。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财政部农业司巡视员卢贵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农业部财务司副司长秦维明、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马有祥、全国畜牧总站书记何新天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解析草原补奖政策对6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比较分析第一轮与第二轮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6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2007—2018年的畜牧业数据计算其TFP,分析两轮草原补奖政策对6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畜牧业TFP的影响;采取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比较两轮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效果。[结果] 草原补奖政策对畜牧业TFP有促进作用,且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使畜牧业TFP增加了0.101,第二轮草原补奖政策使畜牧业TFP增加了0.137。[结论] 尽管草原补奖政策是通过限制放牧、减少养畜规模实施的,但并没有阻碍畜牧业的发展;第二轮草原补奖政策效果优于第一轮。  相似文献   

5.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加强草原保护与管理,促进草原生态系统恢复,推进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甘谷县前两轮草原补奖政策落实情况、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情况及成效,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草原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马有祥表示,当前必须重视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政策落实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补奖政策是国家协调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牧业生产与牧民增收的一项重大的草原新政,由于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内蒙古自治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和草原化荒漠5大草原类型的15个旗(县)844户牧民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户减畜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草原补奖政策能对牧民减畜意愿起到激励效果,即在第二轮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下牧民愿意减少家畜数量,且获得更高的草原补奖资金的牧民减畜意愿更高;汉族牧民比蒙和满族牧民的减畜愿意更高;家庭总收入对减畜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且草场资源丰富、家庭总收入较低和畜牧业依赖程度较弱的牧民减畜意愿更高;草原类型值对牧民的减畜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位于较低草原生产力草原类型的牧民的减畜意愿更高。建议继续推行并完善草原补奖政策,改变福利式的补奖方式,提高政策目标的瞄准性。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政府致力于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背景下,如何权衡牧民禁牧减畜与收入减少之间的矛盾,提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是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期(2011-2015年)已结束,第二期(2016-2020年)已经开始,评估牧民对第一期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对完善第二期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甘南、肃南和天祝500户牧户为调查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牧民社会经济特征、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3个潜变量,构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牧民受教育水平越高,获得的草原生态补奖额度越高,其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也越高。牧民生活与放牧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以及水质和水量的下降情况从侧面反映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情况。因此,本研究从完善牧区教育机制,强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配套措施建设,鼓励牧民对草场进行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增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政府致力于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背景下,如何权衡牧民禁牧减畜与收入减少之间的矛盾,提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是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期(2011-2015年)已结束,第二期(2016-2020年)已经开始,评估牧民对第一期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对完善第二期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甘南、肃南和天祝500户牧户为调查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牧民社会经济特征、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3个潜变量,构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牧民受教育水平越高,获得的草原生态补奖额度越高,其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也越高。牧民生活与放牧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以及水质和水量的下降情况从侧面反映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情况。因此,本研究从完善牧区教育机制,强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配套措施建设,鼓励牧民对草场进行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增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加快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做好牧区动物防疫工作,是提升草原畜牧业转型跨越发展和促进牧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酒泉市肃北、阿克塞两个牧业县依靠资源优势和国家草原奖补政策,牧民收入成倍增加,多数牧民实现城市定居,草原实施平衡放牧,城郊开展设施育肥,现代草原畜牧业已见雏形。但牧区动物防疫意识、方式与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极不协调,爆发重大动物疫病的潜在风险在不断增大,必须提升防疫意识、转变防疫方式、消除发病风险,为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当前草原使用管理中存在界线纠纷、牧民安置、流转、使用证发放、补奖政策落实、防火等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草业》2014,(2):17-22
2013年是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三年,为了及时掌握实施补奖机制区域内牧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调查组以牧户基础设施、收入支出、养畜状况、生产经营方式等基本情况开展调查,分析评价实施补奖政策对民生产生的影响,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一项针对草地退化、水土失衡等生态问题提出的草地资源保护措施。其目的是通过控制草原的畜牧量和贴补牧民生计等措施恢复草原生态,进而实现人与草原的和谐相处。草原奖补政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加强民族间的友好团结,促进社会的稳定。该文从实施草原奖助政策的具体措施以及该政策的显著成效2方面探讨伊犁河谷草原实施草原奖补政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3年9月1~5日,笔者随农业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郭作玉一行,赴甘肃省对草原补奖政策落实、草原信息化建设以及当地草原畜牧业发展等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几天下来,走访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玛曲县、碌曲县、临夏县等4个县的9户牧户和3个合作社,与甘肃省农牧厅草原处、草原监理站、甘肃农业大学和甘南州及有关市县等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座谈。总体感觉是,草原补奖政策落实到位,深受广大农牧户和基层干部的欢迎,对牧区的生产发展、生活改进和生态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了草原增绿、生产增效、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的目的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关键是发展后续支撑产业,核心是增加牧民收入。本文总结了张掖市甘州区2011—2020年连续实施两轮草原补奖政策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建议,以期促进该区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草原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是党中央统筹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广大牧民期盼已久的惠民工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牧区经济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肃南县落实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全面扎实推进草原承包工作,2012年5月18日,辽宁省召开了国家级半牧县草原承包工作座谈会。会议听取了六个国家级半牧县在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和推进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情况的汇报。目前辽宁省生态补奖政策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草原牧户调查等工作已基本完成,草原承包工作已取得重大突  相似文献   

18.
李志东  刘某承 《草地学报》2021,29(6):1125-1135
草原补奖政策旨在维持草地生态功能,促进牧民增收,是当前我国草原生态补偿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依照政策的主体思路,梳理已有的政策效应评价研究,并对我国草原补奖政策做出总体效应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草原补奖政策存在制度体系缺失以及补奖标准偏低等问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程度存在区域差异,补奖资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牧民收入但对牧民减畜的激励作用有限。自2010年以来,我国草地生态恢复总体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局部区域效果不佳。未来的研究可适当聚焦于草地生态功能恢复产生的经济效益,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覆盖更广泛的政策试点区域,探明政策启动以前的牧民生计、草原生态基线值。  相似文献   

19.
草原补奖政策进村入户联系制度是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2011年6月建立的一项工作制度,旨在推动政策落实、改进工作方法、培养锻炼干部、服务牧民群众。中心每个处室负责联系一个村,共7个联系村,通过进村入户开展调研等方式,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工作,向牧民群众宣讲草原补奖政策,提高牧民对相关政策的理解能力,了解政策落实进度和牧民群众意见,力所能及地为联系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自2011年建立进村入户联系制度以来,中心的干部和省级草原监理机构的同志一起连续4年深入基层、深入牧户开展调查研究,与基层干部和牧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充分体现了中心和省、地、县各级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务实作风,取得了丰硕的调研成果。  相似文献   

20.
牧民作为草原畜牧业的主体,它的行为决定着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方向.随着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草地生态环境却不断恶化.通过对牧民行为与草地生态环境矛盾作用机制的研究,得出牧民行为是通过草场和畜牧业与草原生态发生矛盾关系的,并给予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