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潮(Redtide)是指局部海区的某一种或几种浮游生物异常增殖,高度聚集以致海水变色和恶化的异常海洋生态现象。赤潮并不是都呈红色,它随着赤潮生物种类及数量的不同而异,如夜光藻(Noetiluca)形成的赤潮一般呈粉红色,硅藻引起的赤潮多为褐色,有些鞭毛虫引起的赤潮则呈绿色。赤潮不仅严重地影响海洋渔业的生产,破环地区经济发展,还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对赤潮的监测和研究,探索赤潮的预防对策,是目前保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维持海洋渔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赤潮对海洋渔业的危害1.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导…  相似文献   

2.
2010年5月对东海嵊泗海域、东极海域、朱家尖外侧海域和台州海域进行了赤潮专项调查,对这些海区的水质、海水细菌和浮游植物进行了研究。台州海区的东海原甲藻比例达到98.1%,发生东海原甲藻赤潮;嵊泗和东极海域的中肋骨条藻比例分别是61.1%和71.1%,发生以中肋骨条藻为主的混合型赤潮。未发生赤潮的朱家尖海区细菌第1优势种是短黄杆菌(Flavobacteriumbreve),第2优势种是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salmonicida)。3个赤潮发生海区的细菌优势种有一定的相似性:嵊泗和东极海区的第1优势种均为莫拉氏菌属,台州海区的第1优势种(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和东极海区的第2优势种(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as)均为弧菌属,嵊泗海区的第2优势种和台州海区的第3优势种同为泡囊假单胞菌(Pseudomonasvesicularis)。发生赤潮的3个海区细菌数量与未发生赤潮的朱家尖海区相比没有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3.
《福建水产》2012,34(3)
通过监视监测2011年7月26日-8月7日发生在厦门同安湾的赤潮,对赤潮发生时的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因子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赤潮为三相混合型赤潮,赤潮生物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赤潮最大面积为105km2。水体的富营养化、持续的高温天气和小潮期水体的相对稳定是本次赤潮发生的基本条件,"洛坦"台风的气压影响以及降雨导致的盐度急剧下降是此次赤潮的诱因。  相似文献   

4.
赤潮的简介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天津近海海域赤潮发生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渤海湾(天津)近海水域的赤潮发生情况,针对赤潮发生的特点和机制,阐述了防范赤潮的几点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浅谈赤潮对养殖业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位琅 《科学养鱼》2002,(11):45-46
赤潮(Redtide),又称有害藻华(HarmfulAlgalbloom),是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引起一定范围一段时间的海水变色现象。近年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入海污染源逐年增多,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渔业自身污染也在不断上升,养殖环境恶化,海域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海域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赤潮灾害不断发生,不仅给海水养殖业、捕捞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应控制污染源头,加强赤潮的监测,控制赤潮的发生。一、赤潮及赤潮生物据统计,分布在我国的赤…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氢对赤潮中鰤的救命效果村田井寿为减轻赤潮对渔业生产的影响,作者协同鹿儿岛县水产试验场及鹿儿岛大学科技人员,进行了“过氧化氢对赤潮中鲫的救命效果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简介如下:l过氧化氢对卡盾氏藻(C~——删)赤潮中动的救命效果将人工培养的卡盾氏藻...  相似文献   

8.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发生暴发性增殖或高度集中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能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叫赤潮生物.发生赤潮时如果只有一种赤潮生物占绝对优势,称为单相性赤潮,如果两种生物共存占优势,称为双相型赤潮.  相似文献   

9.
孙伟  王诗成 《齐鲁渔业》2008,25(4):58-60
赤潮,国际上称之为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s,HAB’s),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海洋中某些微小生物(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等)短时间内暴发性繁殖或高密度聚集,在单位水体中达到一定生物量且引起水色异常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0.
长海县小长山岛局部海区赤潮调查和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海县小长山岛局部海区赤潮调查和监测许澄源,于学利(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长海县小长山育苗一场)关键词:长海县,赤潮,调查,监测1993年8月14日之前小长山乡各养殖单位均反映海区水质污浊,水色暗褐,透明度低下等情况,对此引起人们的关...  相似文献   

11.
赤潮又称红海潮,是海洋中某些浮游植物或原生动物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现象。赤潮的颜色是由形成赤潮的赤潮生物决定的,’赤潮发生时水色不一定是红色的,它是一种对海水养殖有着巨大危害的生态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赤潮的成因、赤潮对海水养殖的危害及赤潮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唐海县虾池赤潮生物种类与赤潮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2年,我们对唐海县虾池赤潮生物种类与赤潮类型进行了研究。共发现赤潮生物21种,赤潮类型4种(单相型、双相型、三相型和四相型)。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该县虾池中的绝大多数赤潮为多相型赤潮。  相似文献   

13.
三沙湾赤潮种类与理化要素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年的监测数据阐述了三沙湾赤潮种类与理化要素(水温、盐度、pH值、透明度、叶绿素-a、活性磷酸盐、硅酸盐、无机氮、其中无机氮包括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关系,初步了解三沙湾内理化环境与赤潮生物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赤潮研究中圆海链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闪英  吴小刚 《水产学报》2007,31(2):193-198
为建立快速、准确的鉴定和定量检测赤潮生物的方法,以圆海链藻为例,以其18S rDNA序列为寻找种特异性引物的靶区域,通过分析18S rDNA序列,设计出适合用于RFQ-PCR的引物与探针,并通过引物PCR验证确定其特异性,进而以圆海链藻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Primer Thalassiosira rotula和Taqman Thalassiosira rotula),建立了定量检测圆海链藻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RFQ-PCR)。与传统的显微镜计数方法比较,两者所获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从而为我国沿海水域赤潮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检测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00-2013年中国南部近海赤潮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历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灾害公报、南海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以及相关统计数据,以2000-2013年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发生的赤潮事件为对象,研究了中国南部近海赤潮发生的时空动态、赤潮生物的生态演替以及与温度、营养盐、地理水文要素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ENSO)的关联。结果表明:(1)时间分布上,赤潮高发期为2月和8月,9月和12月发生频次较低;(2)空间分布上,赤潮集中发生在珠江口以及大鹏湾、大亚湾、深圳湾3个海湾,汕头港、汕尾港、湛江港以及涠洲岛、硇洲岛附近也是赤潮频发海域;(3)引发赤潮的生物共检出31种,包括甲藻20种、硅藻5种、金藻2种、蓝藻2种、黄藻1种、原生动物1种,共检出149次,其中以金藻门的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甲藻门的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以及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出现次数较多;(4)赤潮生物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温度和营养盐结构对赤潮爆发及其优势种演替起关键作用,高通量的陆源污染物与弱化的水动力相互叠加为诱发赤潮提供了条件,而厄尔尼诺效应强度与赤潮发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6.
视觉·赤潮     
《海洋与渔业》2012,(4):48-49
赤潮,又称有害藻华。是指海洋中某些浮游藻类或原生动物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色变化或对其他海洋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一种异常自然现象。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赤潮生物隶属于10个门类。其中浮游植物约330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赤潮生物有140余种,其中30多种在我国海域形成过有害赤潮。赤潮对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7.
红鲌属3种鲌鱼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PAGE)技术,对红鲌属(Erythroculter)的翘嘴红鲌(E.illshaeformis)、蒙古红鲌(E.mongolicus)、青梢红鲌(E.dabryi)成体的肝脏、骨骼肌、眼等几种组织器官中乳酸脱氢酶(LDH)、脂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和乙醇酸脱氢酶(ADH)共4种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鲌鱼的同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酶谱相同,但在不同组织中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只在肝组织中检出酯酶、过氧化物酶酶带,而乙醇脱氢酶仅在眼组织中检出弱的酶带.  相似文献   

18.
5月26日,据浙江温岭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监测,该市的大港湾、隘顽湾、石塘至松门沿海出现大面积的赤潮,总面积约100km2以上,赤潮呈块状分布,颜色呈红褐色,优势种类为具齿原甲藻(无毒),浓度为1240万个/L。由于本次赤潮已影响大港湾、隘顽湾2个海水养殖区,日前还不能马上消退,可能对该市沿海养殖业及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希请有关方面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9.
三疣梭子蟹患"乳化病"后几种保护酶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寅儿  王国良  金珊  李政 《水产科学》2006,25(9):448-451
以酶活力试剂盒测定法研究三疣梭子蟹患“乳化病”后主要病变组织中保护酶系统的病理变化。以患病三疣梭子蟹的肝胰腺、鳃、心肌及步足肌组织为材料,研究4种组织中淀粉酶(AMS)、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溶菌酶(Lysozyme)、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草转氨酶(AST/GOT)和谷丙转氨酶(ALT/GPT)8种酶活力及丙二醛(MDA)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病变后梭子蟹4种组织中9种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表明酶活力指标可以作为乳化病病理分析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赤潮及其对渔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绪兴 《水产科学》2006,25(1):45-47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也是阻碍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海洋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其中对渔业资源危害最大的就是赤潮,赤潮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灾害。近20年来,赤潮的危害日益严重,已受到了许多沿海国家的关注。1赤潮及其成因1.1赤潮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