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蜂的繁殖特性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蜜蜂的繁殖应分为两部分,一是个体的增殖,由卵发育为成蜂,这是个体数量的变化;二是群体的增加,通过蜜蜂的分蜂活动,蜂群由一群分成两群以上的独立群体。中蜂在进行繁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与西方蜂种不同的特性,在管理上应加以注意。现就几个主要方面略述如下:中蜂三型蜂发育历期比意蜂要短,所需要的温湿度稍高在中蜂发育的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的时间和意蜂有差异,卵期和成虫期差异不大,而幼虫期和蛹期则有较大的差异,致使整个发育期要比意蜂短。蜂王从卵发育为成虫需15天左右(意蜂16天);工蜂约19.5~20天(意蜂21天);雄蜂23天左右(意蜂24天)。幼虫期和蛹期  相似文献   

2.
戴圣宇 《蜜蜂杂志》2016,(11):32-32
我是一名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从事中蜂、意蜂养殖至今的爱好者,根据我40多年来繁养中蜂、意蜂的实践得知:蜂盛蜜多全靠把握好蜂群越冬这—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我国温带、寒温带四季分明的地区,冬季蜜蜂在巢内结成越冬蜂团,处于半蛰居状态,以贮备的饲料度过寒冷的冬季。长江以南山区和半山区饲养的中蜂进入越冬期后,在蜂巢内形成越冬蜂团,蜂群内新陈代谢下降到最低限度,蜂群处于冬眠状态,越冬饲料逐渐被蜂群消耗。本试验就中蜂群培育适龄越冬蜂及适时断子与自然状态蜂群作了对比,测量了具体数据,为中蜂科学饲养与季节性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祝匡益 《蜜蜂杂志》2003,(12):16-16
1990年早春 ,我的 2群中蜂与意蜂同放在 1个场地 ,其中有 1群中蜂与意蜂并排放置在相距不足 0 5m的地方 ,该群中蜂在越冬时失王。 1 2月 2 7日天晴 ,气温 4~ 6℃ ,蜂群包装后有少许花粉被采回 (该地区此时有食用油菜开花 ) ,但采粉的蜜蜂不进入本群 ,而是进入有王的意蜂群内。此时气温尚低 ,意蜂尚未出巢采集。待天气转暖 ,我打开意蜂群检查时 ,发现巢脾及框梁上有若干只中蜂 ,并有几只中蜂正在饲喂幼虫 ;提脾时 ,有几只中蜂呈恐惧状 ,但并不与意蜂斗杀。为此 ,我联想到中蜂耐寒 ,春繁出勤早 ,采集勤奋 ,而意蜂春繁虽也早 ,但因早春气温低…  相似文献   

5.
本人反复读了《蜜蜂杂志》2004年第1期中《“蜂王之死”专题片与中蜂的保护》一文,深有同感。1995年的秋季,我中蜂场1km外来了1个安徽90群意蜂的转地蜂场,我三天没去看,结果蜂场全部被盗,近40群中蜂,飞逃的飞逃,死的死,伤的伤,于是连夜搬,但其他地区也有意蜂来访,最后搬到一个荒山上,到越冬期才保存了7个弱群。经过几十年中蜂和意蜂的饲养,我认为这两种蜂尽可能不要放在一起饲养,因为只要在检查中蜂群时,箱内蜜味散发出来,意蜂闻到就来光顾,一旦起盗就不可收拾。上海费起充先生认为:意蜂进中蜂退。而我认为只要有意蜂蜂场到来,中蜂就将彻底…  相似文献   

6.
我业余养蜂十几年,深感中意蜂有许多不同点,了解和掌握这些不同点,对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大有好处。总结其主要不同点有:中蜂不采树胶;意蜂采树胶,且粘性大,养蜂员操作时往往要用起刮刀帮忙,较费时费力。中蜂在巢门扇风时腹部向里头朝外,鼓风机式的扇风;意蜂正相反,头朝里腹朝外,抽水机式的排风。这样就造成了中蜂在流蜜期因酿蜜水分向箱体内冷凝,蜂巢内湿度很大,巢外的热空气又往里鼓,蜂群容易受到闷热。在采集上,中蜂比意蜂早出晚归,全天的采集时间比意蜂多1~2小时;中蜂的嗅觉要比意蜂灵敏得多,利用零星蜜源比意蜂强,所以在外界蜜粉源…  相似文献   

7.
中蜂与意蜂春繁都要包装。因我们所见的意蜂多为长龙式布场排列,包装形式是10~20箱挨近打成条形。中蜂认巢记忆力不如意蜂,如果按意蜂的形式布场、包装,中蜂将会乱场、打架,后果不测。中蜂由于不并列、排行搞长龙布场,其包装方法与意蜂不相同。中蜂布场是“杂乱无章”,箱距均在3m以上,这有利于中蜂单箱认巢。现将对中蜂包装的具体做法叙述如下:包装时间因各地气候、蜜源不同,春天气温回升早的要早包装,回升迟的要迟包装。总而言之,以春季第一个蜜源植物开花前10~15天最好,这可减少因缺花粉补喂的时间和低温期。箱内包装中蜂怕闷、怕热,也…  相似文献   

8.
中蜂能否顺利成功越冬,直接关系到来年春季蜂蜜产量。下面我谈谈自己近几年中蜂越冬管理的一点体会,希望能与地理气候相似地区的蜂友共同探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酉阳地区是个山区,不少的养蜂场是秋季繁殖之后就地进行越冬,往往是4~6框以上的蜂群,到来年春季仅有2框左右的蜂,有时还不足一框蜂,蜂群严重的衰弱,给来年春季繁殖带来不利条件。通过观察和了解,养蜂者有在十月(农历)“小阳春”繁殖越冬适龄蜂的习惯。中蜂的抗寒性较强,能繁殖一批越冬适龄蜂,但是意蜂适  相似文献   

10.
中蜂和意蜂(西蜂)不能杂交(编者按)中蜂和意蜂虽然都是蜜蜂,但分属于两个不同蜂种。中蜂属于东方蜜蜂种;而意蜂(还有喀蜂、黑蜂、高加索蜂及中近东的一些蜜蜂)属于西方蜜蜂种,它们之间就好比水牛和黄牛一样,是不能杂交的。近来,由于某专业杂志刊登了用介入意蜂...  相似文献   

11.
不同蜂种的巢房大小也不一样,中蜂三型蜂的巢房略小于意蜂三型蜂的巢房.若从巢房的内部直径来说,中蜂雄蜂巢房的内径与意蜂工蜂巢房的内径相差较小.这就为意蜂巢脾在中蜂群中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于是,我把意蜂巢脾试用于部分中蜂群,经过长期实验,所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中蜂也能补强意蜂意蜂在早春进入复壮阶段,对一些群势特弱的蜂群,为了加快复壮,利用早期蜜源,能使其及时复壮加继箱投入蜜浆生产,可以采取两次性利用中蜂老熟封盖子进行补助。(一)越冬前期:南方各省越冬前期的主要蜜源野桂花花期,意蜂子脾很小,而能耐  相似文献   

13.
邓晓勇 《蜜蜂杂志》2008,28(10):18-19
查看许多资料,很少有关于意蜂在亚热带地区饲养方面的技术,这也许就是意蜂在这一地区饲养数量少、经济效益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此外,这一地区的养蜂员,受中蜂养殖技术的影响,是意蜂在这一地区不能繁荣昌盛的又一重要原因.其实,在亚热带地区饲养意蜂,其经济效益要远远胜于本土中蜂的效益,当然这要有过硬的养殖技术.为此,本人把在本地区饲养意蜂多年的经验进行整理,希望能对亚热带地区意蜂的发展作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4.
罗谦泰 《中国蜂业》2002,53(6):26-26
我国饲养的蜜蜂 ,大多是从春天开始抓蜂群繁殖 ,然后大蜜源到来时抓采集、生产 ,到秋后再培育越冬蜂 ,最后是越冬到一个生产年度的周期结束 ,但以黄山中蜂为代表的皖南中蜂的饲养却有悖于这一时间顺序。皖南山区的野桂花、山茶花是当地主要蜜源 ,中蜂耐寒 ,比意蜂先闻到春天的气息 ,蜂群繁殖的速度要比意蜂快 ,中蜂好年景在“惊蛰”就能采到野桂花商品蜜。要利用春桂花的时机造础修脾。“春分”时节油菜花盛期 ,抓住晴好天气 ,山区的蜂场可转到山外油菜和紫云英面积较大的平原区 ,适当勤采蜜、割除雄蜂蛹以防分蜂热。生产群的蜂王几乎都要剪…  相似文献   

15.
纪天祥 《蜜蜂杂志》1998,(10):12-13
在同一场内饲养东北黑蜂、高加索蜂、意蜂和喀尼阿兰蜂等不同品种的蜜蜂,在每年越冬期间发现这几种蜂群,蜜蜂的活动量大小、消耗蜂蜜的多少、越冬末期蜂王开始产卵日期的早晚有所不同,而差异比较明显的是:东北黑蜂和意蜂,越冬前同等群势,巢内贮蜜数量也相等,但是到...  相似文献   

16.
《蜜蜂杂志》2021,41(1)
正每年蜂群越冬前,都得提前准备保温物。终究应选用什么材料,充当越冬蜂群箱外包装物或箱内填充物?这个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温差极大,可按各自冬季的气温有的放矢地选择,即越寒冷的地区,用保暖性更好的材料,而冬季气温较温和的地区,对材料的保暖性要求可低些。还有不同的蜂种抗寒性差距也较大,如中蜂比卡蜂更耐寒,而卡蜂却比意蜂更耐寒等。可按不同蜂种的抗寒性,作相对应的保暖工作,才是最稳妥的。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种性原因与生存竞争,盗蜂现象与蜜蜂的存在相伴相随。在意蜂追花夺蜜返乡之际,中蜂、意蜂混养地区,盗蜂现象时有发生,从未停止过。笔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对于制止盗蜂的点滴感受,与蜂友们分享。2015年秋季蜂友知道笔者有蜂疗爱好后,赠送了2框意蜂(其中有半框封盖子脾)给我,经过秋繁到越冬时有4框蜂,但越冬过后存活下来能参与春繁的蜂却不足1框。或许是这么1个弱群,春节过后天  相似文献   

18.
1中蜂生产为什么要提倡区域化布局中蜂在我国是一个广布型蜂种,适应性广,除新疆及内蒙的部分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中蜂同时也是我国养蜂生产中的一个主要蜂种,蜂群总数占全国蜂群总数的40%左右。但是,由于蜜源、气候、交通条件不一样,中蜂在我国分布也不均匀。  相似文献   

19.
中蜂开展越冬须把五关众所周知,成都平原冬季的按花连中蜂也不能采,应该继秋繁后就地在中山区越冬休息,保住越冬蜂,以夺取明年3月中旬的油菜蜜源。为此中蜂在开展越冬时,应切实把好五关。1.蜂王关:中蜂王一般利用年龄为,本场蜂种一年一换,杂交蜂种(坝区中蜂、...  相似文献   

20.
对中蜂和意蜂为日光温室草莓授粉时的行为和活动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蜂和意蜂都能较好地适应温室内环境,代替人工或激素为温室草莓完成有效的传粉任务.中蜂和意蜂为温室草莓授粉的传粉行为相似但具体活动方式不同,中蜂的日活动时间和采集高峰时间比意蜂的长,访花持续时间比意蜂的长,而访花间隔时间却比意蜂的短,表明中蜂在为温室草莓授粉时的有效工作时间更长,授粉效率更高.据此得出中蜂为日光温室草莓授粉的活动特性优越于意蜂,从而产生更高的授粉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