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大葱育种创新团队成立于1994年,主要从事大葱等百合科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优良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团队拥有辽宁省蔬菜良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大葱品种改良岗位等创新平台。在沈阳、北镇、北票建有大葱研发及示范基地。下设资源研究、新品种选育、栽培生理三个研究方向。现有团队成员9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4人、助研5人,博士2人,硕士5人。  相似文献   

2.
对江苏省水生蔬菜的生产、优良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江苏水生蔬菜生产在全国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在江苏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因城市建设征用水生蔬菜生产用地、生产中对选留种重视不够和对优异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不深入等导致种质资源流失、病虫害多发及品种退化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建设种质资源保存圃、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保存优良种质的措施,以及加强种质资源优良性状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种植业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2009年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发掘农业基因资源及开展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构建了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麻类、大豆、蔬菜、果树等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获得了蔬菜、薯类、果茶桑、林木、花卉等一批新种质,使我国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升。通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创新团队在高花青素玉米种质创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创制了高花青素紫玉米种质,该工作是双向启动子研究和紫胚种质创制工作的延伸,为花青素的功能性食品制造和着色剂生产拓宽新资源。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创新团队在高花青素玉米种质创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创制了高花青素紫玉米种质,该工作是双向启动子研究和紫胚种质创制工作的延伸,为花青素的功能性食品制造和着色剂生产拓宽新资源。相关成果发  相似文献   

6.
靖远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的实践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介绍靖远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主要做法及取得的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针对靖远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体系;发挥特色种质资源的区位优势,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筹建黄河上游蔬菜瓜果种质资源圃;加强合作、强化扶持,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加大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力度,确保普查工作有序开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专家风采     
<正>中国园艺学会理事/黄瓜分会理事长/天津市园艺学会及天津市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国家蔬菜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企业)主任/《园艺学报》和《中国蔬菜》编委杜胜利(1963-),博士,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负责人。担任中国园艺学会理事,黄瓜分会理事长,天津市园艺学会及天津市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国家蔬菜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企业)主任,《园艺学报》和《中国蔬菜》编委。  相似文献   

8.
热带亚热带蔬菜种质资源的利用与蔬菜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种质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和开发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现代蔬菜生产对育种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新品种在丰产性、抗病性、适应性和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大程度地提高,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首先决定于所掌握的各种基因资源。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雨量充沛,植被丰富,土壤类型繁多,而且小气候多样,地形错综复杂,海拔差异显著,加之农业历史悠久和多样化的耕作制度,因此,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非常丰富的蔬菜种质资源。本文拟对我国热带亚热带蔬菜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回顾,主要概述了热带亚热带蔬菜种质资源的分布、蔬菜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蔬菜育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以后蔬菜育种的目标、途径等,以供育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团队简介"北方特色浆果资源评价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2014年成立。该团队前身是野生果树研究室,具有60多年的研究历史。团队现有固定科研人员16名,团队人员结构合理、梯队完善,包括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12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4人,博士学位4人。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团队主要开展山葡萄等北方特色浆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精细评价及高效利用研究。系统研究北方特色浆果种质资源保存与评价、新品种选育及遗传规律、栽培生理及规范化配套技术、采后技术等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团队简介"北方特色浆果资源评价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2014年成立。该团队前身是野生果树研究室,具有60多年的研究历史。团队现有固定科研人员16名,团队人员结构合理、梯队完善,包括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12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4人,博士学位4人。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团队主要开展山葡萄等北方特色浆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精细评价及高效利用研究。系统研究北方特色浆果种质资源保存与评价、新品种选育及遗传规律、栽培生理及规范化配套技术、采后技术等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正>团队简介"北方特色浆果资源评价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2014年成立。该团队前身是野生果树研究室,具有60多年的研究历史。团队现有固定科研人员16名,团队人员结构合理、梯队完善,包括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12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4人,博士学位4人。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团队主要开展山葡萄等北方特色浆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精细评价及高效利用研究。系统研究北方特  相似文献   

12.
动态信息     
<正>行业快递无性繁殖蔬菜种质资源保护开先河日前,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主持完成的"无性繁殖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研究在我国属开创性工作,填补了我国无性繁殖蔬菜种质资源圃和离体保存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广东蔬菜种质资源库建设技术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广东蔬菜种质资源库建设中制冷机组、种子架、库体构建和种子包装材料的选用,及种质资源入库前处理等关键技术。对建成后的广东蔬菜种质资源库运行情况的监测结果表明,该种质资源库的各项运行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团队简介北方特色浆果资源评价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野生果树研究室,创建于2014年。团队前身是野生果树研究室,具有60多年的研究历史。团队现有固定科研人员16名,团队人员结构合理、梯队完善,包括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12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4人,博士学位4人。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团队主要开展山葡萄等北方特色浆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精细评价及高效利用研究。系统研究北方特色浆果种质资源保存与评价、新品种选育及遗传规律、栽培生理及规范化配套技术、采后技术等重点课题。经多年不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芝麻与特色油料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揭示了芝麻地方品种和栽培品种泛基因组特性及演化规律,为芝麻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芝麻分子选择辅助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和理论指导。该研究成果为芝麻基因组进化和基因  相似文献   

16.
蔬菜种质资源的作用及其创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质资源是蔬菜育种的基础 ,植物育种中的每次重大突破 ,都与重要资源材料的发现与利用相联系 ,为此 ,主要介绍了种质资源的概念和它在生产上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蔬菜种质资源的引进方法和更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热带植物多样性保育及利用研究团队,是海南大学的一支特色明显、成绩显著的创新研究团队,主要依托我校园艺园林学院植物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植物多样性保育及利用研究团队主要由3个方向的创新团队组成:(1)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创新团队(负责人:龙文兴副教授;骨干成员:杨小波教授、李东海副教授、岑举人博士和周韬博士):主要研究以热带森林固定样地为依托,以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创新团队在高花青素玉米种质创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创制了高花青素紫玉米种质,该工作是双向启动子研究和紫胚种质创制工作的延伸,为花青素的功能性食品制造和着色剂生产拓宽新资源。相关成果发表在植物科学类杂志《植物与细胞生理学(PlantCell Physiology)》。花青素是天然存在的黄酮类物质,不但是强效抗氧化剂,而且能够提高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利用率。在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预防及  相似文献   

19.
蔬菜种质资源搜集与保护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种质资源搜集与保护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就蔬菜种质资源搜集与收集的区别和联系、蔬菜种质资源搜集的内涵与搜集方法,以及蔬菜种质资源保护的内涵、种质保存、种质繁殖与更新、种质鉴定与评价方法提出了一些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种质资源是支撑农业科技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江苏省种质资源工作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前国民政府中央农业实验所时期。经过80多年的努力,江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省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建成47家动植物种质资源库(圃),形成了"四位一体"、库圃结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保护体系,显著改善了种质资源保藏条件,收集并安全保存种质资源62 553份;积极开展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创新研究,筛选出"静系46""关东194""西风小麦"等一批优异特色种质资源,创制抗赤霉病小麦、优良食味、抗豆象绿豆等目标性状突出的优异新种质;构建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开放服务以来,累计向33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发放资源材料5.7万份,在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省级种质资源平台,平台在经费保障、资源管理和团队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明确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创新机制体制,强化责任落实和条件保障。建议进一步加强法规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改善种质保藏与研究条件,建立多元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种质资源的深度评价和创新利用研究,促进种质资源有效利用,为建设种业强省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