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十二五"以来,安徽省迈出了建设美好安徽的坚实步伐,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显著提高。本文分析了安徽地方政府治理现状,指出了安徽地方政府治理存在的决策缺乏科学性、权力改革不彻底、电子政务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从政府改革和推行善治两大方面,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公信力,有效提升安徽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实现"十三五"时期安徽省飞跃发展的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2.
<正>2003年9月,安徽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进行全面改制,安徽辉隆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辉隆迈开第一次创业步伐。2007年10月,辉隆集团公司作出了推动辉隆上市的重要决策。2008年11月,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股东大会暨创立大会在合肥举行。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遵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439-9440,9443
根据生态效率理论,结合农业生产特点,指出农业生产的环境影响及物质能源消耗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针对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安徽17个地市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综合分析,为相关决策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安徽考察工作时指出,进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发充分认识搞好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同时又要清醒地看到,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十分和复杂的任务,必须积极而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生物物种资源信息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物种资源是人类及其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实现生物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建设生态安徽的基本方面。建设安徽省生物物种资源信息平台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资料限于印刷形式利用率低的现状,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并可为政府决策和公众教育服务。探讨了根据安徽省生物物种资源调查项目的需求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扎实推进。安徽作为我国农业大省,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农村改革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7.
李峰 《中国农垦》2020,(4):52-53
安徽农垦龙亢农场是全国农垦第一家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启动以来,龙亢农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科学统筹资源,有序推进企业经济发展。第一季度场区生产经营秩序良好,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83%,完成全年计划的40%,实现了年度经济工作"开门红"。  相似文献   

8.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气象服务平台利用CIMISS(全国综合气象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系统提供的气象基础数据,采用气象数据标准化处理、气象预报集成应用、气象服务产品快速更新等关键技术,实现气象实况监测、预报预警和决策服务等综合信息的实时在线显示功能和综合信息推送功能,具有传播快、操作简易、易分享互动等特点,通过安徽气象服务微信公众号可为社会公众及防汛抗旱决策指挥部门提供全天候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气象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9.
安徽自古便是渔产丰富,鱼市贸易发达之地。清末以来,因内外种种原因,安徽地区的鱼行获得了新的发展。民国时期,安徽鱼行在经营内容上趋于多元,经营规模上逐渐增大,经营范围上得以拓展,彰显了安徽渔产贸易的发展。虽然鱼行的经营方式仍然存在很大程度的剥削,但鱼行贸易的发展为改善城镇百姓的饮食条件,促进安徽渔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椽是中国著名茶学家、世界农业科技名人,对安徽茶叶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数十年中,改革茶叶科技,推进安徽名优茶发展,为安徽恢复多种历史名茶、创制一批现代名茶;在教坛与茶区生产第一线,为安徽茶叶科技的持续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几度撰著《安徽茶经》,总结茶叶科技实践,形成茶叶科技理论,赋予《安徽茶经》重要的学术史价值。陈椽为茶叶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光辉典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品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的影响。为探究青藏高原不同地区青稞的品质差异及其与气候的关系,选择64个不同种植区的青稞籽实,测定7个营养品质指标并结合气候区的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明确不同气候区的品质差异,对不同气候区的青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祁连-青海湖气候区的平均温度显著高于昌都气候区;波密-川西气候区、藏南气候区、昌都气候区和祁连-青海湖气候区的降水量均显著高于柴达木气候区;祁连-青海湖气候区、柴达木气候区和藏南气候区的日照时数均显著高于波密-川西气候区。不同种植区青稞营养品质指标存在差异,粗蛋白含量在柴达木气候区最高,藏南气候区最低;β-葡聚糖、膳食纤维含量在柴达木气候区最高,昌都气候区最低;淀粉含量在波密-川西气候区最高,昌都气候区最低。对5个行政气候区进行综合评价,柴达木气候区青稞籽实营养品质最高,波密-川西气候区最低,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日照是决定青稞品质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藏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而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相互影响。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既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又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在系统梳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推动作用和适应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气候变化下农业生产面临的严峻考验和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意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人口持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已不能满足需求,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气候智慧型农业可以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生产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依据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进农业生产经验,提出了我国西南地区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建议对策,制定区域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政策制度,完善区域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技术措施,综合开发和因地制宜选择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同盆地过去气候的变化过程,找出其气候变化规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研究通过对沉积剖面地层的观察与样品的测年,运用磁化率和粒度指标,恢复了大同盆地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整体呈现出暖湿—冷干—暖干的气候旋回特征,分为上更新世许家窑组暖湿期、马兰组干冷期及全新世暖干期,并且气候有逐渐干旱化趋势。部分学者对而近些年降水与气温变化的研究以及未来气候趋势的预测,更证实了这一结论的合理性。总之,大同盆地晚更新世以来气候总体呈干旱化趋势,这一结论将为本区干旱化农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大国际会议和协定着手,分析了近年来《巴黎协定》、马拉喀什气候大会和中美气候合作的主要进展及中国贡献。其次,从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多层面综述了中国在治理气候变化中的主要进展。再次,追踪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科技进展和成就。最后,从气候变化等环境风险领域,从6个方面就未来气候变化风险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气候变化治理贡献相应的科技支撑方案。  相似文献   

15.
湘中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统计分析了1978~2007年湘中山区农业气候条件变化特征,通过对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实地调查、考察和分析,试图揭示湘中山区气候对其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湘中山区气候变化规律和特点显著,从分层利用的角度出发,山区农业气候资源随高度变化的差异明显,因此,对综合开发利用山区丰富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区划,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冶明珠  郭建平  蒋跃林  赵俊芳  袁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04-9105,9134
农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直接。由于气候变化使农业气候资源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气候适宜度,并最终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综述了近年来农作物气候适宜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情况,并根据农作物对气候要素的响应提出了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的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以及植被的响应特征,对于推进该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不少该方面的研究报道,但大多局限于对个别气候因素或个别植被响应的描述,缺乏对多种气候因素的综合概括和对植被响应区域差异方面的系统概括。该研究首先总结了青藏高原多个气候参数(气温、降水、积雪、日照辐射、水热通量等)的变化特征;然后归纳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原植被特征参数(绿度、物候、生产力、碳源/汇)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规律;最后针对4个环境脆弱区,包括藏北、三江源、环青海湖、林芝,进行了植被变化气候响应特征的讨论。基于以上概述,分析了青藏高原植被气候变化响应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黄赛群  曾虎龙  刘光伏  曾胜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42-8643,8676
[目的]分析评价南洞庭湿地气候资源。[方法]利用沅江气象站1971~2000年各月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总云量、相对湿度以及灾害性天气日数等气象资料,从气候特点、气候适宜性等方面对南洞庭湿地气候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南洞庭湿地景区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景区旅游适宜期为9月~次年5月,最佳旅游期为9月中旬~11月下旬、3月中旬~5月下旬。从该区气候要素来分析,虽然存在一些影响户外旅游活动的不利天气气候因素,但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率较小,对开展旅游活动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为气候资源利用和旅游经营者合理开发旅游产业、安排旅游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桐梓县方竹生长的气候条件及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调查资料分析方竹栽培的气候条件,采用细网格气候资源推算方法,建立方竹出笋期各气候资源与地理地形因子的相关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作各气候资源分布图.根据指标,确定方竹栽培的气候适宜性分区.  相似文献   

20.
风景园林通过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为构建风景园林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体系,提升风景园林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进一步发挥风景园林在减少碳排放、提升生物多样性、缓解极端高温天气、培育具有复原力的社区等功能。本文在梳理国内外风景园林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和实践基础上,归纳出当前存在的三点不足:对气候变化复杂性认知不足、应对气候变化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实施保障机制欠缺。研究系统阐述了风景园林气候积极性设计的概念、特点、流程和方法及实施机制等,并构建风景园林气候积极性设计方法和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针对气候变化的复杂影响,风景园林气候积极性设计应采取多策略组合应对和多目标协同的方法,构建相应的价值取向和实施机制,通过多方案比选和优中选优,以取得最为理想的实施效果,更好地发挥风景园林功能,进而促进风景园林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