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繁的惊喜     
<正>3月13日天气不错,我打开蜂箱进行第一次检查,50群蜂很不协调,有三到八框蜂不等,还有10框群,甚至14框群,越冬时是继箱越冬。我习惯先检查巢箱,在检查14框群时,看完巢箱我吓了一跳,这么强的蜂怎么不见子呢,难道失王了,于是我再检查继箱,打开纱盖,纱盖很难打开,上面有很厚的蜂,纱盖和蜂团结为一体,提起隔板时,隔板上足有1框蜂。我心喜,原来蜂  相似文献   

2.
我在张家口市郊定地养蜂 ,多年来蜂群越冬情况良好。越冬前主要采取下列措施和方法 :( 1 )所有蜂群秋季换成新王 ,春季开始单箱繁蜂 ,到夏季成双箱体 ,到秋初成三箱体。实行分层管理 ,巢继箱之间放隔王板 ,放半块覆布 ,继箱开后门 ,巢、继箱各有 1只王 ,采蜜期也繁蜂 ;( 2 )培养适龄越冬群 ,在荆条流蜜前便开始育王 ,抽出 2、3框带幼虫、蛹和蜜的蜂脾组成一个小群。到越冬前达 6、7框足蜂 ,最能安全越冬 ;( 3)排除老蜂越冬。秋末冬初 ,将双王群分开 ,一群 (较强群 )远离原场地 ,另一群留在原位。这样老蜂仍飞回原巢位置 ,移走的那群则多为幼…  相似文献   

3.
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连续1年对郎氏箱(简称长框箱)、12框中蜂箱(简称短框箱)、高框式中蜂箱(简称高框箱)的繁殖及生产性能进行系统试验观察。短框箱保温性好、繁蜂快、分蜂多、产蜜量较高。3种箱型由同等蜂量的3群蜂出发,到试验结束时,短框箱由3群发展到7群,全年产蜜56.6 kg,长框箱发展到6群,年产蜜45.1 kg;高框箱发展到5群,年产蜜35.5 kg。短框箱蜂群增殖数分别比长框箱、高框箱高16.7%、40%;产蜜量分别比长框箱、高框箱增产25.5%、59.4%。本次试验结果,与我们前些年在贵州省正安、纳雍等县,经蜂农试用观察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在补助蜂群中要严肃慎重行事,不可急于求成地盲目购蜂,只是单纯的追求“补助”蜂群而已。结果,不顾购蜂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失掉对“补蜂”的全面考虑,如此十有八九,竟会引“狼”入室,造成损失,劳而无功。如我所知:王某人的四十箱蜂,因在秋季放牧葵花以后,群势大减,但是不求自行合并的基本措施,却从外地购来十箱蜂群,并用拖拉机运同。这样的蜂群,经过“远行军”的饥劳疲敝,未加休养生息,即进行分散补助。或三框,或两框,全部“补助”到  相似文献   

5.
1999年初 ,我开始饲养中蜂 ( 5群共 1 5框 ) ,当年发展到 1 8群共 6 1框 ,经过不到 2年时间 ,已发展到 90多群。蜂群之所以能快速繁殖 ,主要得益于每年入秋后 ,我都采用双王同箱饲养。双王同箱饲养 ,就是在一个蜂箱中同时饲养两群蜜蜂 ,两群蜂之间用 1块中蜂框式隔王板把两只蜂王隔开 ,两群工蜂可通过框式隔王板自由来往 ,蜂群不偏集 ,采用此法的优点 :( 1 )适合珠江三角洲的丘陵地带饲养 ,克服了中蜂繁殖慢、爱分群的弱点 ,箱内两群蜂的蜂脾可以随时互调 ,不偏集 ,弱群可在较短时间养成强群。( 2 )冬天蜂群不需另外保温 ,巢温十分稳定 ,促…  相似文献   

6.
豫西南不少蜂友秋末停产关王时间大致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此时温度在15℃~25℃。初时蜂多,继箱撤不下来,巢箱单王群为9脾蜂,继箱7脾蜂,共16脾蜂,双王群巢箱每边4脾蜂,继箱7脾蜂,共15脾蜂。早晨从继箱纱盖往下看,看不见框梁,蜂着实不少。但到  相似文献   

7.
我有一群蜂失王一个多月,只剩二框老蜂。我把这两框老蜂并于有王群,将有王群巢脾全部集中到箱正中部,无王群的两框,各放于有王群箱内各一侧。但不要与有王群的框接近(至少要距离6公分以上)。晚上进行合并,不须喷烟、酒、香水。经过一晚同居,明早开大巢门,各蜂出入不相碰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业余养蜂者,过去饲养中蜂,2003年秋朋友送我4框蜂(有2只蜂王)。当年发展顺利,次年春季发展成2个继箱群并采了蜜。但是,由于忽略了对蜂螨的防治,到2004年秋季,小蜂螨危害严重,使蜂群急剧下降至不足2框。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用升华硫刷子脾,最后仍只剩下不足半框蜂。经过一整个秋天的繁殖,越冬蜂才恢复到2框蜂。鉴于2004年的教训,2005年我就注意到了对蜂螨,特别是小蜂螨的防治。我在蜂群中选了一个8框的蜂群,提走全部子脾后再喷洒杀螨水剂,在当地蜜源结束后就控制该群的发展,在治螨时共有8框蜂(上5框,下3框)。后把巢箱里的3框子脾连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夏秋季节我采用将继箱群抽出部分巢脾压缩成8~9框蜂的平箱群生产王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夏季蜂王浆产量明显提高,秋季也有较好的效果。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天气炎热。继箱温度要比巢箱温度高1~3℃,大部分工蜂爬离继箱的巢脾,栖附在箱壁上或下降到巢箱,在继箱上生产王浆,产量低。到了秋天,天气虽然转凉,由于外界蜜粉源比较缺  相似文献   

10.
在江浙一带,蜂群越冬、春繁大都要紧框缩脾,1群蜂经过紧框、缩脾后,多数只有1脾蜂,少数有2~3脾蜂。由于缩脾后蜂多脾少,脾内贮存的饲料就不够蜂群越冬、春繁的需要,因此蜂群在春繁期内大都要进行补助或奖励饲喂,否则蜂群就会饿死或春繁发展缓慢。2003年,我到深圳女儿处过春节,因蜂场无人替我管理,我就在巢箱加上继箱,继箱内放蜜粉脾,从1月15日到2月4日这20天内,未开箱饲喂。待回来开箱检查时,结果20多群蜂不仅没有冻饿而死,反而比进行饲喂时要好得多。为了进一步探索加继箱放蜜粉脾与不加继箱二者的效果,2004年同期我做了1次试验对比:在试…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种性原因与生存竞争,盗蜂现象与蜜蜂的存在相伴相随。在意蜂追花夺蜜返乡之际,中蜂、意蜂混养地区,盗蜂现象时有发生,从未停止过。笔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对于制止盗蜂的点滴感受,与蜂友们分享。2015年秋季蜂友知道笔者有蜂疗爱好后,赠送了2框意蜂(其中有半框封盖子脾)给我,经过秋繁到越冬时有4框蜂,但越冬过后存活下来能参与春繁的蜂却不足1框。或许是这么1个弱群,春节过后天  相似文献   

12.
1997年我地天气干旱’秋季蜂没发起来就勉强过冬了。1998年3月初’其中1箱蜂少得只有拳头大的一点’用意蜂蜂箱饲养看来没希望了’于是就把它过到GN式蜂箱中来试养。怎样过箱¨GN式蜂箱巢框小’约有意蜂巢框的三分之二’照GN式巢框的大小’用小刀在意蜂脾上裁’遇到铁丝用剪子剪断’把裁下的脾镶进GN式巢框内’用2根铁丝拉紧夹住即成’然后轻轻驱蜂到脾上’过箱完成。保温¨由于GN式蜂箱小’我就缝了个小棉被’除前面和底部外全用小棉被包起来’外面再盖少量麦草’这样保温良好’可保证蜂王产的卵能正常孵化。蜜粉饲喂…  相似文献   

13.
仪陇县中蜂秋季弃巢的原因及其预防1调查情况笔者在仪陇县金城镇文家湾49号院内对1991、1992两年的中蜂秋季弃巢情况进行过调查统计,记录如下:该处春季养蜂35群、175框蜂,经过度夏,到秋季有蜂129.5框,平均群3.7框蜂。10月上中旬,特别是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1,62(7)
1972年3月,我开始饲养意蜂。说来可笑,由3框蜂起家,后来又用蜂箱换得16框蜂,4只蜂王。由家乡到苏北,再到吉林敦化转地放蜂。10个平箱,9箱是双王饲养,1箱隔成4区作交尾群,当年培育出18只蜂王。蜂群发展壮大了,采用双王和单王饲养都一样,但双王群的蜂王必须同龄,  相似文献   

15.
2018年11月7日,阴雨近月的天气在中午终于露出了太阳。我顾不上吃饭抓紧时间开箱检查仅有的5箱中蜂,还好有4群属中强群势,满框蜂都在8框(中一式框)以上,越冬完全没问题。但有1群因9月份失王,经过多次努力在急造王台成功后群势很弱,变成了“碗碗蜂”,虽然箱内存蜜较多越冬饲料没问题,可这么少的蜂量能否度过3个多月的寒冬我心中完全无把握,于是我当机立断从他箱中选了1框卵虫蛹脾补充到这个“碗碗蜂”群中,心想只要这张脾中的封盖蛹出房后,起码可为这群“碗碗蜂”增加1/3的蜂量,如果天气允许再补1次封盖蛹,那么这群“碗碗蜂”越冬就没问题了。  相似文献   

16.
豫西南不少蜂友秋末停产关王时间大致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此时蜂数多,继箱撤不下来,一般单王群约有16框蜂,双王群也有15框蜂.早晨从继箱纱盖往下看,看不见框梁,蜂着实不少.但到来年春繁时,余蜂都不会超过4~5框,甚至只剩下1框蜂.那么大量的越冬蜂哪里去了,答案很简单,损亡了.为什么有一半、甚至3/4或4/5的越冬蜂没有了呢?越冬效果为什么这么差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控飞不好,空飞而亡.我地冬季气温较高,整个冬季蜂群空飞不断,控飞工作做不好,到头来只能蜂无蜂,蜜无蜜,双双俱损,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17.
2000年退休后无事可忙,我又重新养起了中蜂和意蜂.总结以前经验教训,通过学习,我对中蜂的结团特性有进一步认识.为了探索箱框与中蜂结团究竟存在何种因果关系,就干脆取一套郎氏标准箱,下用活动箱底,中间用标准继箱,上用一不锈钢丝网纱窗作副盖,上盖大盖作蜂箱.春季用一较强分蜂群(约3框蜂)投蜂入箱不用框,让其在纱盖下面结刚造脾,纱盖上盖覆布.  相似文献   

18.
正秋季繁殖优质的越冬适龄蜂,都要组织双王群,每边都要有3框足蜂,喂好越冬饲料,做好到南方繁蜂的一切准备工作。1月初到南方繁殖,到4月初经过3个月的繁殖,蜂群都在14框蜂以上,这时正是东北开繁时,东北越冬蜂刚出室,也就是3~5框经过近半年的越冬与南繁刚拉回蜂群相比,3框赶不上1框,所以还  相似文献   

19.
陈治凯 《蜜蜂杂志》2006,26(9):37-38
自从《蜜蜂杂志》今年第5期刊出《亟待开发大巴山区的蜜源基地》一文后,有读者来信询问有关情况。现将我近7年来在该山区的养蜂实践总结成几点经验提供给同行们参考。1抓好春繁大家都知道养蜂有“秋季是基础,春季是关键”的说法。“基础”是培育好越冬蜂为春繁打下基础,“关键”是春繁的快速繁殖,确保蜂群在油菜花流蜜前强盛。若要在3月上旬前上继箱,这就要适时开繁,根据越冬后的群势,如多数都能达2~3框足蜂可在1月上旬末至中旬初开繁。如只有1~2框,可将1框以下弱群合并,要以蜂定群,不能以王定群,哪怕有1框足蜂都采用双王同箱繁殖,比单王…  相似文献   

20.
我饲养的越冬蜂群,群势一般都有8~13框蜂,到来年开春,群势都保持在5足框蜂以上。经过春季短期繁殖,到本地油菜花期,大多数蜂群都能上继箱,成为采蜜群投入生产。由于蜂群提早投入生产,经济效益自然也就提高。那么我是如何将越冬蜂群养的强壮呢?下面将我的做法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