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菜豆象幼虫的形态结构及11种豆象幼虫检索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菜豆象老熟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制定出11种重要豆象老熟幼虫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微波加热快速杀灭林木种实害虫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微波加热杀灭检疫性林木种实害虫,速度快、效果好、无残毒、无污染、操作简便,是口岸旅检、邮检工作中除害处理比较理想的方法。应用 ER-692型或 WMO-5型微波炉,每次处理种子1~1.5kg,加热至60℃,持续处理1~3分钟,可100%的杀死落叶松种子广肩小蜂、黄连木种子小蜂、紫穗槐豆象的幼虫,刺槐种子小蜂、柳杉大痣小蜂、柠条豆象、皂荚豆象的幼虫和蛹。不同处理温度和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因种类不同而各异。温度在65℃以下,持续处理5分种,对落叶松、柳杉、刺槐、黄连木、紫穗槐、柠条、皂荚等林木种子的发芽率影响不大,温度在70℃以上,持续处理1~5分钟,对种子的发芽率均有较明显的影响。温度在65℃以下,持续处理5分种,对上述7种林木种子在苗期的生长影响不大,温度在70~80℃,持续处理1~5分种,被处理的林木种子,在苗圃播种后,出苗不整齐,较对照晚2~3天,但4个月后,苗高、地茎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真空熏蒸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除害处理措施。应用 ZX-350型真空熏蒸消毒机,在常温(15~19℃)条件下,真空度为730~740mmHg 时,使用溴甲烷或硫酰氟进行熏蒸50g/m~3,密闭3小时,可将潜藏在种子内的落叶松种子广肩小蜂、刺槐种子小蜂、柳杉大痣小蜂幼虫100%的杀死;60g/m~3,密闭3小时,可将潜藏在种子的紫穗槐豆象、柠条豆象、皂荚豆象幼虫100%的杀死,对种子的发芽无明显影响。在高温(32~34℃)条件下,使用同样的用药剂量进行熏蒸,密闭时间还可缩短,但对紫穗槐、落叶松、皂荚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较为明显。在低温条件下,进行重复熏蒸对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重复熏蒸,种子的发芽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是危害豇豆[Vigha unguiculata(L.)Walp]种子的一种害虫,常可造成贮藏种子的严重损失。四纹豆象首先在田间侵入豆荚、然后随种子进入仓库(Pr-evett,1961),此后便开始大量繁殖,成虫产卵于种子表面,卵在5—7天内孵化。幼虫孵化后钻入种子,在种子内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成虫羽化后便离开种子,在种子  相似文献   

5.
张生芳  刁彩华 《植物检疫》1991,5(3):201-203
1987年,南京动植检所由巴基斯坦进口的三叶草种子内截获了一种豆象。1988年11月,广州动植检所由澳大利亚进口的田菁种子内截获了另一种豆象。经反复核查标本及有关资料,确定前一种为三叶草豆象 Bruchidius trifolii Motschulsky,分布于埃及、法国;后一种为角额豆象Bruchidius angustifrons Schilsky,分布于印度。本文就以上两个种的形态特征及其他有关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张生芳  刘永平 《植物检疫》1991,5(5):326-331
在对仓内产卵、严重危害人类食用豆类的9种世界性豆象的卵、老熟幼虫及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通过卵宽与长的比值、老熟幼虫的亚颏骨片、雄成虫外生殖器以及雌成虫第8腹节作为菜豆象的快速鉴定特征。菜豆象Acanthoscelides obtectus (Say)为一种十分危险的储藏豆类害虫,为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原产于北美和南美,随贸易的渠道广泛传播到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菜豆象在我国的邻国如阿富汗、缅甸、日本和苏联等国早已定居,估计我国的某些地区完全适合于它的生存。该虫的耐寒力较巴西豆象强,估计比巴西豆象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菜豆象随多种食用豆类频繁传入我国,许多港日均有截获记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的日趋频繁,豆类的进口量增多,更增加了菜豆象传入的机会。本文提出菜豆象不同虫态的快速鉴别特征,以期达到准确而快速的鉴别,提高现场检疫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7.
1987年2月,日本旅客携带葛藤 Puerariaobata Ohwi 种子320公斤,入境时,由北京动植物检疫所从中检查到一种我国尚未分布的害虫,为野葛豆象 Callosobrztchus adem-ptus(Sharp)。这批种子是日本乌取市浜坡一三九○沙漠开发研究所赠送给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其带虫率较高,达11.6%,并且全是活成虫和蛹。根据资料,这种豆象原产于日本,是日本的特有害虫;有的资料中提到美国有分布。该虫幼虫为害葛藤种子,成虫为害伞形花科的窃衣草。目  相似文献   

8.
热水浸烫杀灭林木种实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林木检疫工作中,热水浸烫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除害处理方法。在70℃恒温条件下,浸烫10分钟,可以将潜藏种实之内的落叶松种子广肩小蜂、黄连木种子小蜂、紫穗槐豆象、柠条豆象、刺槐种子小蜂的幼虫100%杀死,对落叶松、黄连木、紫穗槐、柠条、刺槐种实的发芽率无不良影响,贮藏一年后对黄连木、刺槐、紫穗槐种实的发芽率也无影响。在变温条件下,室内温度在8~15℃时,用70℃的热水浸烫20分钟,可以将上述供试5种种实害虫的幼虫100%杀死,对落叶松、黄连木、紫穗槐、刺槐种实的发芽率无不良影响,贮藏一年后,对种实的发芽率影响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世界植物园之间由于建立了相互交换的制度,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种子运入苏联。对到达的材料(以包裹、邮件,货样等方式)进行虫害检验以发现害虫,其中包括豆象类。由于豆象的发育基本上在种子内进行  相似文献   

10.
瘤背豆象属6种检疫性害虫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鹰嘴豆象、灰豆象、四纹豆象、绿豆象、西非花生豆象、罗得西亚豆象等6种具有检疫意义的害虫形态特征、寄主、分布、检疫地位作了描述,并根据雄虫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特征编制了两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1.
熏蒸环境温度为5℃、10℃的条件下,设计6~10个不同剂量分别开展溴甲烷和硫酰氟熏蒸杀灭紫穗槐种子携带紫穗槐豆象(Acanthoscelides pallidipennis)老熟幼虫的毒力试验,应用PoloPlus软件进行机率值分析的结果表明:在5℃条件下,预计紫穗槐豆象老熟幼虫达到99.9968%死亡率所要求的CT值(Lct_(99.9968))为溴甲烷2855.7g.h/m~3、硫酰氟3973.5g.h/m~3,熏蒸24h所需剂量为119.3g/m~3、158.7g/m~3;在10℃条件下,Lct_(99.9968)为溴甲烷2145.2g.h/m~3、硫酰氟1436.3g.h/m~3,熏蒸24h所需剂量为88.1g/m~3、59.0g/m~3。因此,随着熏蒸温度的提高,硫酰氟对紫穗槐豆象老熟幼虫的毒力作用增长明显,可作为进出口紫穗槐种子检疫处理的有效熏蒸剂,但熏蒸的环境温度须高于10℃。  相似文献   

12.
灰豆象Callosobruchus phaseoli(Chevrolate)是我国尚无分布的危险性害虫。我们于1984年底至1986年在我所室内对来自澳大利亚扁豆中的灰豆象进行了饲养观察。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发生历期和越冬代:灰豆象在昆明地区一年最多发生6代,以幼虫在豆粒内越冬。灰豆象幼虫对低温的忍受有一定限度,2龄幼虫在低于14.6℃条件下,不能越冬。卵期:在恒温26℃,卵期为7.6天,32℃为6天,35℃为7天,受温差影响幅度不大。昆  相似文献   

13.
2012年4月在昆明市东川区小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林内设置5块样地对银合欢豆象幼虫进行调查。采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法,对银合欢豆象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及回归模型均判定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聚集均数"法分析表明其聚集原因可能是由于昆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因子共同作用所致。同时,进行了植株不同方位间虫口密度差异显著性检验,建立了序贯抽样模型和理论抽样数公式。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惰性粉对菜豆象的防治效果,本文在不同浓度、时间和温度条件下,测定了3种惰性粉对菜豆象的致死作用。结果表明:"粮之宝"食品级惰性粉在用量为20 mg/kg处理72 h或40 mg/kg处理48 h时,均能使菜豆象成虫死亡率达到100%;环境温度为25℃时,食品级惰性粉杀死菜豆象的用量明显降低。惰性粉对菜豆象成虫和卵的防治效果比对菜豆象低龄幼虫、高龄幼虫和蛹的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大型多型豆象属(Megabruchidius)是危害皂荚类和菜豆类植物的一种重要仓储类害虫,本文对该属的东京湾大豆象的分类地位、寄主、分布、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等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大型多型豆象属的检索表,以期为检疫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生芳  覃新导 《植物检疫》2007,21(6):353-355
本文简述了豆象科三齿豆象属的属征;对入侵我国并已定殖的该属3个成员——紫穗槐豆象、菜豆象及银合欢豆象的鉴别特征、分布和寄主列表进行了说明;对危害银合欢属的4种豆象——银合欢豆象、曼氏银合欢豆表、包氏银合欢豆象及长齿银合欢豆象的鉴别特征、分布和寄主列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作者利用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种子作饲料,在20、24、28、32、36℃五种温度和相对湿度90%条件下对巴西豆象(Zabrotes subfasciatus Bohema)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巴西豆象未成熟期发育起点为15℃,生长发育繁殖最适温区为28—32℃。此外,还考察了湿度因子对巴西豆象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国内9种检疫性林木种实害虫为对象,对林木种实害虫的常规检验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直观检验:总结出5种被害种实与健康种实在形态和色泽上的区别,检验结果,准确率达70%~95%。剖粒检验:提出了解剖8种林木种实、9种不同虫种所需要的工具,在不同季节下针下剪的位置,解剖出来的虫体完好率达80%~100%。过筛检验:提出了检查紫穗槐豆象、柠条豆象、台湾相思豆象、皂荚豆象成虫时所需用的筛层规格和筛动时间。比重检验:提供了检查国内9种检疫性株木种实害虫时所需用溶液、溶液的浓度、种子与溶液的比例,搅拌和静置时间。此法在被检种子含虫率较低时使用,可以缩短检疫检验的时间。染色检验:提供了检查紫穗槐豆象时所需用的化学试剂及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寄主对菜豆象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本文选用7种豆类饲喂菜豆象,观察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等。结果表明菜豆象在7种豆类上均能产卵,但不同豆类上卵孵化率存在差异。其中菜豆上卵孵化率最高为65.65%,红豆上最低为59.56%。幼虫仅在白芸豆、菜豆、饭豆、红豆和绿豆上蛀入危害,以菜豆上菜豆象的世代存活率最高为61.22%,绿豆上最低为46.15%。菜豆上菜豆象全世代发育历期最短为45.83 d,单雌产卵量较大为52.90粒,净增殖率值和内禀增长率值均较大分别为45.84和0.08,各生殖力生命表参数比较结果显示菜豆生殖力生命表参数优于绿豆和红豆,白芸豆和饭豆与其相类似。说明菜豆象在这3种豆类上发育较快,繁殖力较强,存活率较高。菜豆象在黄豆和黑豆上并未见其完成生活史,初步推断在这2种豆类上菜豆象无法正常发育生存。  相似文献   

20.
黄信飞  王成炬 《植物检疫》1993,7(6):417-420
本文对菜豆象在温州的适生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州室内条件下,该虫一年有5个世代;以幼虫,蛹,成虫越冬,越冬幼虫或蛹在翌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羽化。温州存在菜豆象嗜食的菜豆与豇豆以及能为之为害的绿豆,赤豆,小豆,蚕豆等。温州的气候条件也适于菜豆象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