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蒙古绵羊胚胎发育到17d17h 第Ⅰ对鳃弓动脉发生,到21 日龄第Ⅱ~Ⅵ对鳃弓动脉相继发生,其中第Ⅰ、Ⅱ及Ⅴ对鳃弓动脉又退化,仅第Ⅲ、Ⅳ及Ⅵ对鳃弓动脉发育成永久性动脉。从21 ~24 日龄,动脉干内的干嵴发生并吻合,因此动脉干被分隔成主动脉及肺动脉。在此同时,动脉球内的球嵴也吻合分隔成两个通道与上述动脉相通。胚胎的肺芽开始发生于20 日龄,到22 日龄肺动脉已向肺芽发出分支,到24 日龄肺静脉已从肺芽伸入左心房。从18 ~20 日龄,第Ⅲ对鳃弓动脉背段分化成颈内动脉,腹段分化成颈外动脉。从20 ~21 日龄,锁骨下动脉从两侧对称的背主动脉发生,随着右侧背主动脉退化,右臂头动脉前移与左锁骨下动脉合并成臂头动脉总干。从13 ~24 日龄,肠系膜前动脉、腹腔动脉和肠系膜后动脉相继发生。胚胎发育到20 ~24 日龄,背主动脉后端中央发生中荐动脉,两侧分出脐动脉分布于尿囊,在脐动脉根部发出髂外动脉分布于后肢芽。  相似文献   

2.
蒙古绵羊胚胎发育到17d17h第I对鳃弓动脉发生,到21日龄第Ⅱ~Ⅳ对鳃弓动脉相继发生,其中第I,Ⅱ及Ⅴ对鳃弓动脉又退化,仅第Ⅲ,Ⅳ及Ⅵ对鳃弓动脉发育成永久性动脉。从21-24日龄,动脉干内的干嵴发生并吻合,因此动脉干被分隔成主动脉及肺动脉,在此同时,动脉球内的球也吻合分隔成两个通道与上述动脉相通。胚胎的肺芽开始发生于20日龄,到22日龄肺动脉已向肺芽分出分支,到24日龄肺静脉已从肺芽伸入左心房,  相似文献   

3.
蒙古绵羊胚胎发生到14~17d(Embryogenesis14~17days,E14~17d.)胚长1~3mm(Embryolength1~3mm,El1~3mm)。原结前方的神经板分化成神经沟,神经沟两侧的神经皱相互吻合成神经管。E18~30d,El3~15mm。神经管前段膨大成初级脑泡,进而分化成5个脑泡(即端脑胞、间脑泡、中脑泡、后脑泡及末脑泡),并显示出头曲、桥曲及颈曲。E21~31d,神经管已分化出室管膜层、外套层、边缘层、脊神经节、脊神经及交感神经链。E17~30d,12对脑神经的原基逐渐发生,其中视神经及听神经发生较早,嗅神经发生较晚。E18~30d,间脑两侧的视泡分化成视杯,视网膜原基发生。视区的外胚层又分化出晶状体及角膜。菱脑两侧的外胚层内陷形成耳泡,进而分化出内淋巴导管、椭圆囊、球囊、半规管及耳蜗的原基。E20d以后,在额鼻突的吻端,鼻板内陷形成鼻道。E29d,鼻道背侧的间充质内开始出现嗅神经纤维的原基。  相似文献   

4.
杂交中稻汕优63再生芽幼穗分化系统观察的结果表明,再生芽的幼穗分化始于头季稻齐德后15d.分化率日增8%,至齐穗后46d结束.幼穗发育平均历时32d.其中花粉母细胞形成规和Ⅰ,Ⅱ次枝梗分化所需的时间最长,花粉完成期最短.不同节位的芽在幼穗发育各过程和穗长、穗粒数及成穗率存在明显差异.再生稻的叶枕距和幼穗长与幼穗发育后期进程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判断再生稻穗发育后期进程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5.
不同浓度海南霉素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动物为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公山羊,试验分为4期;对照,试验Ⅰ,Ⅱ和Ⅲ,每期10d。用海南霉素乙醇溶液灌入瘤胃,剂量分别为0.00000,0.0025,0.0100和0.0500mg(kg.d)。适应8d后从8:00到20:00到3h由瘤胃瘘管采集瘤胃液。试验发现,3个试验期瘤胃液中乙酸与丙酸这比(A/P)和NH-3N浓度明显下降,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试验Ⅱ和ⅢA/P分别比对照期下降5.6  相似文献   

6.
125 / I在鸡和鸡蛋内的分布及转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肉鸡与蛋鸡在喂饲20μl^125I-NaI(100μg/ml)溶液(4μCi)后^125I在鸡体内的分布和积累。结果表明,^125I-NaI喂饲后3h,肉鸡内各器官和组织就测到放射性;6h时各器官和组织中的放射性比活度达到相对高峰,随后放射性比活度持续下降;18d时各器官和组织除羽毛之外均未能检测到放射性。在^125I-NaI喂饲后6h ̄1d间,肺,肫,肠中^125I积累较多,肌肉内相对于其  相似文献   

7.
乌鳢早期鳞被的形成及鳞片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乌鳢最初出现鳞片时的全长为19.3 ̄20.6mm,日龄20 ̄22d;鳞被复盖完毕时全长29.9 ̄34.1mm,日龄35 ̄39d。鳞被发育过程中出现4个起始中心,第1中心为头顶部,主要中心为体侧前部,2个次要中心为鳃盖处和胸部。仔鱼体长20mm左右鳞片上开始出现环片,全长27mm左右出现鳞沟。仔鱼全长和鳞径、环片数之间,日龄和环片数之间均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玉米胚乳传递细胞发育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ZeamaysL.)胚乳最基部的细胞于授粉后10d开始向传递细胞分化,但在授粉后的15d内,其细胞壁的加厚和壁内突形成很缓慢,胞质中形成许多泡状、丝状、网状物质,线粒体、粗糙内质网也有所增加。授粉15d后,传递细胞壁的加厚和壁内突的形成迅速进行,至授粉后20d,经向由3~4层细胞、横向由65~70列细胞构成的传递细胞带形成,发达的壁内突呈强的PAS正反应。授粉20d后,胚乳传递细胞的形态不再有大的变化,进入功能期。成熟籽粒中,最基部的胚乳传递细胞内充满了内突壁,狭小的胞腔中有较浓稠的细胞质,细胞核呈不规则状,胞质中含有黑色和晶状颗粒;与传递细胞带紧相邻的果皮组织中形成一黑色层。促进胚乳传递细胞的充分发育、延长其功能期及黑色层的延迟形成,对减少籽粒败育、增加粒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鸡胚胎龄的形态发育与营养供应关系的研究表明,鸡在个体发生的胚胎发育中,显示了禽类系统发生的信息,从水生到陆生的形态进化分期:如胚层期是从原肠胚到三胚层的形成,胚层以渗透方式获得营养并进行厌氧呼吸。鳃型期是头侧出现四对鳃弓,心管原基开始跳动,为胚肋的血液循环,营养及气体交换建立了基础。趾蹼期是肢芽末端分化成蹼状。爪型期是以趾同蹊膜退化爪甲出现为特征,胚胎从脐肠系膜动静脉进行物质及气体交换。雏型期是雏胚开始吞噬并吸收来自浆羊膜道的营养物质,促进了雏儿消化系统、喙、翅、爪及羽毛的发育。孵化到18天,雏儿可以从气室进行气体交换。雏型期的发育为破壳后雏鸡的本能行为建立了生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菜苗饲养的小菜蛾发育历期基本相同(世代历期为22~23d),但以芥蓝菜和甘蓝型油菜饲养的发育状况较好,其平均蛹重均在4.5mg以上,蛹羽化率为97.8%~98.7%,每雌产卵量在200粒以上.在低温(5~6℃)条件下,卵冷藏10d孵化率为90%左右,蛹冷藏20d羽化率为80%~90%.  相似文献   

11.
水稻潜伏芽生长和穗分化形成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1986-1987年在扬州对7个水稻品种茎秆上的潜伏芽幼穗分化进程和生长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⒈潜伏芽幼穗分化始期是在前季稻颖花分化期到雌雄蕊分化期;前季稻抽穗期,母茎中部或偏上部节上潜伏芽幼穗分化已达颖花分化期,基部节上的潜伏芽为一次枝梗分化期,少数为苞分化期;前季稻抽穗到成熟,潜伏芽穗分化进程为休眠状态,幼穗发育处于一次枝梗到颖花分化期。⒉水稻潜伏芽的发生率,依据品种母茎茎秆各节潜伏芽发生率的差异,可把品种分为低节位型、高节位型和全节位型。⒊在前季稻收割前7-10天施氮肥,可促进潜伏芽出苗,提高再生稻的每穗粒数和穗重。  相似文献   

12.
蒙古绵羊早期胚胎的血岛是心管及血管组织发生的原基。交配后12~13日龄,在胚盘两侧的胚内中胚层内,首先发生血岛,进而扩展到原肠及尿囊的脏层。在16~18日龄,前肠腹面的心管,由单管状变形成U字袢,进而扭转成字形。因心管中段的收缩,出现心房、心室及动脉球三个膨大。20~30日龄,胚长4~15mm,在房室管内,发生前后对称的心内膜垫,将房室管分隔成左及右房室口。由于心房内,第Ⅰ第Ⅱ房间隔发生,将心房分隔成左及右心房。再由于心室内室间隔的发生,将心室分隔成左及右心室。心管传导系统的窦房结,在16~18日龄,发生于静脉窦右侧心外膜下,此时心管的窦房部开始搏动。本文发现,在21~22日龄,胚长6~8mm时,静脉窦右侧心外膜下的窦房结细胞团散在。在房间隔壁内与心内膜垫相接处,房室结的细胞团群居。还发现,绵羊胚胎的心软骨原基,发生于30日龄,胚长15mm时,心软骨原基位于主动脉半月瓣外围水平上与肺动脉之间。  相似文献   

13.
Two methods were used to develop tolerance in the host toward donor cells. In the first method chicken embryos were joined by the parabiotic union of the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s after 9 days of incubation. The second method consisted of the use of embryonic transplants of limb buds from donor embryo to host embryo. These transplants were made after 96 hours of incubation with chicken embryos. Other species used were incubated to comparable development. Both methods were successful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lerance. However, the degree of tolerance attained varied within each method.  相似文献   

14.
观察黑穗醋栗(Ribes nigrum.L.)种子发育及成熟种子解剖特征表明,珠被发育成种皮过程中,外珠被表皮细胞异常膨大。胚发育缓慢,原胚初期常有不规则现象。胚乳发生属细胞型。初生胚乳核分裂后,由合点端向珠孔端逐渐形成细胞,胚乳发育中,后期有“区域性”分化现象。成熟种子种皮属浆果皮类型。胚较小,直立型,位于种子基部,果实成熟后立即播种,有30%左右种子萌发,当年成苗,对缩短育种周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酒花的新根茎芽,产生于上年根茎芽的腋芽。所以从腋芽长成新根茎芽,再发育成年苗,要经历三个生长季,有三次分化高峰,分别在当年的春季和秋季,以及形成年出的春季,每次分化可形成10个节位左右。由营养苗端转化为生殖苗端时,生殖苗端伸长,原套层数增加,形成花序生长锥,可自下而上分化具有15~20个节的花序轴,每一节上均要经历外苞形成期,内苞形成期、花被形成期和雌蕊形成期。年苗顶芽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不同茎的粗度、其内部结构,包括节数,分化程度、侧芽的大小均有差異。  相似文献   

16.
内源激素ABA对水稻再生芽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酶联免疫(ELISA)等方法分析了汕优63头季稻抽穗至收获期植株各节位和再生芽内源激素ABA含量,头季稻后期POD(Peroxidase)活力以及施N对再生芽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稻抽穗至抽穗20天,株体内ABA含量逐渐升高,POD活力和茎杆干重逐渐下降,穗部迅速增重;抽穗20天后,头季稻及芽中ABA含量骤降,POD活力和茎杆干重略有回升,穗部增重减缓,再生芽开始萌发,死芽主要发生有萌发后的生长过程中。后期施N改变了稻体内源激素ABA含量及POD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促进了再生芽生长并提高其成苗率。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培养基以甘蓝型油菜NER为试材,分别于2006年9月、2007年9月、2008年9月种植于四川省农科院郫县农场。提取液(B5):B5大量(KN032500mg/L+MgSq250mg/L+CaCl2·2H2O150mg/L+NaH2PO4·H2O150mg/L)+B5微量Ⅰ+B5微量Ⅱ+KI1000mg/L+B5有机+Fe—Salt肌醇100mg/L+蔗糖130g/L(高压灭菌,置4℃冰箱中备用)。诱导基本培养基(NLN·13):NLN-13大量+MS微量Ⅰ+NLN-13微量Ⅱ+Fe—EDTA40.0mg/L+甘氨酸2.0mg/L+烟酸5.0mg/L+VB60.5mg/L+VB.0.5mg/L+肌醇100.0mg/L+生物素0.5mg/L+叶酸0.5mg/L+L-丝氨酸100.0mg/L+谷氨酰胺800.0mg/L+谷胱甘肽30.0mg/L+蔗糖13%+NAA0.5mg/L+6-BA0.05mg/L。分化培养基MS:MS+蔗糖2%+琼脂粉6g/L。  相似文献   

18.
对大叶系欧李树的花芽分化进行了三年取样,制作石蜡切片。观察了花芽分化各期主要特征,发现欧李花芽分化进程快。一朵花从开始分化到雌蕊原始体出现,只需一个月时间。若是,从总的结果枝上的花芽分化看延续时间长,即使一个节位的不同花芽分化时期也不同,其分化时间从6月28日开始到翌年3月28日,共9个月。在一个芽内能观察到数个分化时期不同的花芽原始体,其分化进程位于上面的早于侧面的。花芽内侧有一个叶芽,花芽分化早于叶芽;确认欧李的花芽不是单生,而是簇状聚散花序;欧李的花芽是混合芽。  相似文献   

19.
平邑甜茶的无融合生殖及单性胚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邑甜茶的胚囊是由胚囊母细胞直接有丝分裂产生,而胚囊内无助细胞,因此为6核5细胞。胚由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因此在无融合生殖中届孤雌生殖。单性胚具有苹果属合子胚相同的发育途径,可分为8个时期:1.球胚前原胚期;2.小球胚期;3.球胚期;4.大球胚期;5.心形胚期;6.鱼雷胚期;7.幼胚期;8.成熟胚。原胚的发育属茄型。胚乳的发育属核型,当胚乳发育处于大球胚形成前,胚乳为游离核,当幼胚形成时,胚乳已形成细胞。当幼胚体积膨大为成熟胚时,则胚乳已解体。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硬粒小麦×普通小麦的受精和杂种发育情况,并与已报道的同一杂交组合而以普通小麦为母本时的观察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在正交或反交情况下,均具有良好的可交配性,多数情况下双受精过程是正常的。杂种胚的发育进程在正交或反交时基本上也是一致的,即一般在人工授粉后24小时,可发育成为具有2个细胞的原胚。此后,原胚的发育和胚分化进程较亲本自交时胚的发育进程有所延缓。另外发现,当硬粒小麦×普通小麦时,在人工授粉后第3天,杂种胚乳核的行为表现较为异常。因此,在远缘杂交中对杂种胚乳核的活动和发育情况进行分析时,应将母本中央细胞极核所具有的特定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目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