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树蛀干害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危害杨树枝干的害虫主要有光肩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刺角天牛、青杨脊虎天牛、山杨楔天牛、杨干象、杨十斑吉丁、杨锦纹截尾吉丁、白杨透翅蛾、杨干透翅蛾、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等 12种。可采用严格检疫、生物防治、营林技术、化学措施及地方建立技术规程等手段来控制灾害。另外 ,混交林抵御害虫灾害、寄主抗性及害虫的适应性、害虫食性等问题仍需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苑国 《内蒙古林业》2010,(10):24-25
在晋北地区现有林地中,杨树在公路绿化和城市园林绿地中约占70%以上。随着林地面积不断扩大,危害杨树的各种有害生物也接踵而至,特别是隐蔽性强的钻蛀性害虫尤为严重。晋北地区对杨树危害严重的钻蛀性害虫有光肩星天牛、白杨透翅蛾、蒙古木蠹蛾、杨园蚧等。  相似文献   

3.
绿荫道边的挺拔白杨、婆娑倒柳……,都给人们带来无限遐想,美的享受。但是,这些绿化树木的枝干一旦被白杨透翅蛾、桑天牛、光肩星天牛、蒙古木蠹蛾、桃红颈天牛等蛀干害虫钻入,轻者落叶、重者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4.
杨树蛀干害虫主要有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桑天牛、刺角天牛、青杨天牛、杨干象、蒙古木蠢蛾、东方木蠢蛾、白杨透翅蛾等,其中以天牛危害为最。杨树蛀干害虫由于隐蔽在树干内生活,防治难度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杨树天牛等蛀干害虫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蛀干害虫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危害林木钻蛀枝干的害虫主要包括天牛科的光肩星天牛、双条杉天牛,小蠹科小蠹虫类,象甲科杨干象甲,螟蛾科松梢螟,透翅蛾科白杨透翅蛾和木蠹蛾科芳香木蠹蛾等。其主要危害杨、柳、榆、槐、油松、樟子松、苹果树和梨树。这类害虫的幼虫钻蛀树干,被害处组织增生形成瘤状虫瘿,易造成树干枯萎,秋冬季节常引起风折,同时影响林木正常生长,树木畸形,影响成材、降低木材的商品价值。蛀食顶芽和枝梢,顶芽停长、徒生侧枝。此类害虫常以幼虫在枝、干里的隧道内越冬,幼虫在韧皮部、木质部内蛀成坑道,成虫羽化期分散,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西部杨树主要钻蛀性害虫有青杨天牛、白杨透翅蛾、青杨虎天牛、杨干象、木蠹蛾、柳蝙蛾。它们的发生、发展与生境有直接关系。采取营林、人工、生物及化防综合措施,可有效地防治杨树钻蛀性害虫。  相似文献   

7.
以伊宁市农田防护林黄斑星天牛、白杨透翅蛾、青杨天牛和榆木蠹蛾四种钻蛀性害虫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不同树种危害及垂直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配置林带中各树种的被害率及虫口密度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虫口密度及危害率看,青杨天牛危害最重,黄斑星天牛其次,榆木蠹蛾和白杨透翅蛾危害较轻。4种蛀干害虫在各种不同树种上的分布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光肩星天牛集中分布在树干4m以下的位置;青杨天牛则以树高2~4m区间内的分布居多;榆木蠹蛾在箭杆杨和合作杨上完全分布在树高2m以下,而在榆树上分布在树干0~4m以内位置;白杨透翅蛾在速生杨上集中分布在树干4m以下。  相似文献   

8.
以性诱法诱捕、直接捕捉和实验室饲养观察,调查发现天津市杨树上的主要蛀干害虫种类有光肩星天牛、桑天牛、青杨天牛、白杨透翅蛾、六星斑点豹蠹蛾和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6种。可采用检疫、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剂等措施来控制虫害。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浙江省危害板栗枝干的害虫进行调查研究,列举了板栗的主要枝干害虫--栗绛蚧、栗链蚧、淡娇异蝽、小蠹虫、天牛、咖啡木蠹蛾和栗透翅蛾的危害症状及生物特征,并针对其发生特点,提出预测预报、营林措施、药剂防治等防治技术,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树越冬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常见病害有杨树溃疡病、杨树烂皮病、杨树黑斑病、杨树干腐病等。虫害有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桑天牛;蛾类害虫有杨树透翅蛾、杨树卷叶螟、杨尺蠖、霜天蛾、杨扇舟蛾、柳毒蛾、杨小舟蛾等,近几年美国白蛾在有些地区也有发生趋势。如果抓住休眠期的有利时机,结合抚育管理,进行杨树的越冬病虫害防治,对于减少病虫发生基数,减轻来年的病虫危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板栗枝干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安市危害板栗枝干的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列举了板栗的主要枝干害虫--栗绛蚧、栗链蚧、淡娇异蝽、小蠹虫、天牛、咖啡木蠹蛾和粟透翅蛾的危害症状及生物特征,并针对其发生特点,提出预测预报、营林措施、药剂防治等防治技术,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广西桉树蛀干害虫的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蛀干害虫在广西有19种,隶属3目9科.为全面掌握各种蛀干害虫的危险程度,为开展综合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蛀干害虫在广西的风险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削尾材小蠹Xyleborus mutilatus和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存在高度风险,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光肩星天牛A.glabripennis、桉蝙蝠蛾Phassus sp.、咖啡豹蠹蛾Zeuzera coffeae、桉干透翅蛾Sesia sp.等5种害虫存在中度风险,对广西桉树潜在威胁性极大.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桉树蛀干害虫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杨树在河北省栽培历史悠久,所发生的害虫种类亦多。初步统计在河北省杨树上不同发育阶段及部位均有害虫发生,约100余种。其中,苗期的害虫约20种,以二黄星象甲、金龟子类、鳃金龟类等为主要害虫;叶部害虫约60余种,而以鳞翅目昆虫如杨扇舟蛾、杨雪毒蛾、舞毒蛾、春尺蠖为害剧烈。枝干及刺吸式害虫约30余种。光肩星天牛、桑天牛、蚧类的草履蚧、蚜虫类的毛蚜及白杨透翅蛾以及杨干象虫为主要害虫种类。由于这些害虫的为害,可致苗圃地成苗率减少,降低树木的生长量及工艺价值。严重的则树冠畸形,树木秃梢降低水土保持能力甚至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快速增加,园林植物越来越丰富,蛀干害虫危害也随之增多,较为常见的有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和桃红颈天牛等天牛类,以及小蠹虫等蠹虫类,还有鳞翅目的小卷蛾、透翅蛾和木蠹蛾等.因蛀干害虫活动较为隐蔽,在幼虫危害期很难确定其具体种类.该文以黄梅县城区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观察及...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地区杨树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害虫的种类较多,来源也很复杂,因此在防治措施上,必须根据本地区害虫的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哈尔滨市在普查的基础上,确定在杨树害虫防治上,应以防治杨干象、白杨透翅蛾和青杨天牛为主,兼治青杨虎天牛、疣纹蝙蝠蛾等害虫;对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天牛类、蠹蛾类、透翅蛾类林木蛀干害虫危害十分猖獗,尤以杨树天牛类为甚,宁夏、山西等地因光肩星天牛的危害已被迫伐去大量林木。据估计,“三北”地区以杨树为主的林分,近40%因遭受天牛的危害,而濒于毁灭,许多地方公路两旁及四旁的杨、柳、槭、榆等林木主干严重受害,大多已丧失工艺利用价值,我国每年因木材降等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以亿元计。迅速控制这类害虫的危害,已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为此,本刊特请北京林业大学黄竞芳、骆有庆同志就“我国杨树蛀干害虫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撰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广大森保工作者都来关注,并欢迎撰文参加讨论,以推动我国森防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在对汉寿县杨树病虫害的调查中发现了其杨树病虫害主要是杨扇舟蛾、杨小舟蛾、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桑天牛等5种害虫所引起,研究了这5种害虫的发生规律,并分别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山西林业》2003,(1):13-13
2003年全省森林病虫鼠害总发生面积与2002年相比基本持平,并略有下降。总的发生情况是:除红脂大小蠹发生处于下降趋势外,众多食叶害虫呈上升趋势,预测总发生面积约36.00万hm2。红脂大小蠹主要分布在太原、阳泉、晋中、临汾、吕梁、长治、晋城、太行、太岳、黑茶等8个市(地)和7个省直林区,预测发生面积约为15.33万hm2。与2002年相比,发生危害呈下降趋势。但一些新的疫点、疫区,尤其是新砍伐和抚育的油松林地危害仍较为严重。杨树蛀干害虫包括光肩星天牛、桑天牛、杨干透翅蛾等,主要分布在平川区,尤以大…  相似文献   

19.
杨干象虫、白杨透翅蛾和山杨天牛是杨树的毁灭性害虫。这三种害虫的幼虫和卵都寄生在苗木上,靠人们调入苗木时传播,所以列为杨树检疫害虫。杨干象虫、白杨透翅蛾几乎在杨树产区都有发生。根据这三种检疫害虫的特点,大力开展杨树苗木检疫,是消灭和防止这三种检疫害  相似文献   

20.
乌兰察布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兰察布市现有森林面积1446000公顷,森林覆盖率21.94%。随着森林面积的不断增加,当地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也不断上升,达100余种,近年来,能够造成一定危害的常发种类有40多种年均发生面积为5000公顷,约占现有森林面积的3.45%。造成危害的食叶类害虫主要是落叶松毛虫、落叶松鞘蛾、落叶松红腹叶蜂、落叶松尺蠖、黄褐天幕毛虫、舞毒蛾、杨(柳)毒蛾、春尺蠖、梨星毛虫、苹果巢蛾等;蛀干类害虫有光肩星天牛、芳香木蠹蛾、青杨天牛、沙棘木蠹蛾、白杨透翅蛾等;病害主要是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