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究和对比不同抽样方法对森林生物量抽样调查中样地数量、样地布设及估算精度等方面的影响,优选适宜的抽样方案,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节省外业调查的工作量和成本。基于云南省大理市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以森林起源、龄组、优势树种作为分层变量,在可靠性为95%、抽样精度为90%和85%的条件下,计算分层抽样所需的样本单元数,并与系统抽样进行比较分析;以分层抽样方法进行大理市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抽样设计,将抽样结果与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抽样精度为90%时,分层抽样所需的样本单元数分别比系统抽样少21.91%、12.92%和45.51%;抽样精度为85%时,分层抽样所需的样本单元数分别比系统抽样少21.51%、12.66%和45.57%;在相同的抽样精度条件下,抽样单元数呈现起源>优势树种>龄组的变化趋势。按抽样精度90%,系统抽样估测的大理市森林地上总生物量为1 914.83万t,按起源、优势树种和龄组,其总生物量估测值分别为1 608.22万t、1 679.03万t、1 536.08万t。在可靠性和抽样精度相同时,实际抽样精度排序为起源>优势树种>龄...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省2004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遥感样地为研究对象,在抽样可靠性指标为95%的情况下开展遥感抽样技术研究,采用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进行比较。抽样点间隔为4 km×8 km,4 km×4 km,4 km×2 km,2 km×4 km,2 km×2 km 5种方式。结果表明:(1)抽样强度相同情况下,分层抽样精度大于系统抽样;(2)抽样点间隔越小系统抽样精度、分层抽样精度越高;(3)抽样点间隔对样本数量少的地类抽样精度影响最大;(4)抽样总体精度以抽样点间隔2 km×2 km分层抽样最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3S的森林植被面积空间抽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省为例,应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影像(MODIS)数据进行森林信息提取,并选取森林面积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单元作为抽样单元,应用随机、系统、分层的抽样方法对辽宁省森林面积进行抽样估算,在获得最优抽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第2阶段抽样,设计不同样本容量水平下的森林面积空间抽样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以县森林面积覆盖百分比为分层标志的分层抽样方法抽样效率最高,在第2阶段抽样估算的8种样本容量水平下,当样本容量为8时,抽样精度达到95%,并且所需样本数量最少,达到了森林面积抽样精度要求。应用此方法能够减少森林资源调查成本和工作量,可以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3S技术),进行大区域范围森林面积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基于3S技术的林地面积抽样方法比较——以龙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龙泉市林地面积为例,确定0.5km×0.5km,1km×1km,1.5km×1.5km,2km×2km等4种抽样框大小,在可靠性95%和抽样精度85%的水平上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空间分层抽样。结果表明:1km×1km抽样框的总体变异性指数最小,抽样所需样本数量最少;以1km×1km抽样框进行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空间分层抽样,空间分层抽样的抽样精度最高。最终确定1km×1km的空间分层抽样为最优方案,这是一种抽样成本低、抽样精度高、相对误差小的抽样方法,可为县级森林资源调查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Landsat8 OLI遥感影像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选择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为研究区,在90%的抽样精度(E)与95%的可靠性指标(tα)的条件下,应用二阶抽样技术,以镇沅县思茅松单位面积AGB、单位面积地上蓄积量、7个单波段及5个植被指数作为抽样标志,对不同抽样方案的抽样总体方差、变动系数、标准误差、绝对误差、估测精度、AGB估测值及估测误差进行分析,并与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对比,分析不同抽样方法应用不同抽样标志的综合效率。结果表明:1)二阶抽样综合效率远远高于简单抽样和系统抽样;2)基于单波段和植被指数的二阶抽样效率普遍优于基于二调数据的,二阶抽样效率最好的抽样标志是ARVI与NDVI,2种植被指数仅需154个样本,较基于二调数据的二阶抽样降低60%的样本量,精度能达到最高,分别为97.50%和97.67%。研究结果说明基于遥感因子的二阶抽样可以大幅提高抽样效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城市森林生物量抽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森林生物量中贮存了大量的碳,是反映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数据。针对城市森林空间破碎度高、聚集性与异质性强的特点,以南京市江宁区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小班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源,在抽样总体表面属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利用传统抽样与空间抽样两种途径,进行森林生物量简单随机、空间分层,空间平衡等多种抽样方式的精度、成本、关联性、估计偏差分析。结果表明:1)从抽样成本来看,空间分层抽样与空间三明治抽样的调查成本最小; 2)从抽样误差和精度来看,空间三明治抽样误差最小、精度最高,空间简单抽样的误差最大、精度最低; 3)从空间关联性来看,空间抽样的样本间基本不存在空间相关性; 4)从抽样估计偏差来看,空间平衡抽样和系统抽样与统计值之间的估计偏差最小,空间分层抽样与空间三明治抽样次之。可见,在城市森林生物量抽样方法的选择上,可以优先考虑空间三明治抽样、空间平衡抽样。  相似文献   

7.
以南方重点林区湖南省为例,在明确影响森林生物多样性主要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平衡抽样、改进的Whittaker样地设计,构建省级尺度上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研究表明:1)与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相比,空间平衡抽样在降低样本点空间关联性、提高抽样效率和抽样精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2)改进的Whittaker样方设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分析物种丰富度、平均覆盖度、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3)依托于现有的连清体系,采用空间平衡抽样方法进行森林生物多样监测样本构建,采用改进的Whittaker样方设计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可以为省级尺度上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构建探索出一条具有统计学基础且经济适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系统抽样是森林抽样的基本方法,是各种抽样方法的基础。系统抽样标准误通常借用随机抽样公式计算。由于样本单元分布较均匀,系统抽样精度常较随机抽样高。据文献报道,在林分比较整齐,即在一定范围内差异较小的森林中作等距离抽样配置时,标准误的估计约偏高30%。因此,在无偏差的条件下,由于系统抽样用随机抽样公式高估了标准误,结果必然加大抽样工作量。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于1973年在东方红和迎春林业局进行了利用相邻样地值之差计算抽样误差的分区抽样试验,借以提高工效。  相似文献   

9.
在森林资源原有系统抽样基础上,利用高清影像,结合森林资源底图、经营档案等资料,对所有样地进行逐块判读,获取分层因子,确定各分层的类型和权重,按不同方案的样本量进行分层抽样,开展补充调查,统计不同方案的特征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清影像分层抽样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调查样地数量,提高抽样精度,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区域森林覆盖率的年度监测精度,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上布设系统抽样样地,通过图像判读结合地面核查,采用成数抽样的方法监测森林覆盖率。结果显示:总体抽样精度达到95.03%,与传统的全面外业核查方法相比,外业工作量减少92.44%,监测时间减少85%以上。  相似文献   

11.
By taking the urban greenland as testing objective,the GeoEye-1 fusion image as background, and using Moran’s index,the correlativity of greenland units has been measured.Then,the presampling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measured correlativity,the systematic sampling design has been carried out at the precision 95%and 85%.By using of Kriging interpolation method,the weight of different type of greenland has been divided into the stratifications.Through the stratified sampling,the estimation of greenland coverage has been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rban greenland coverage area is 14.81 km~2,accounting for 27.73%of all urban land areas.Compared with the common sampling method,the precision of that increased about 3%. This method can also be utilized in monitoring dynamic variation of urban greenland with the real time images.  相似文献   

12.
龄级结构是反映林分结构是否合理的主要方面,而建立森林收获调整模型是对龄级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途径。以河南省内黄林场优势树种杨树和刺槐为研究对象,基于林场201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线性规划和目标规划方法对林场优势树种龄级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并采用欧氏距离和平衡率对调整结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调整期末各龄级面积分布均衡,2个树种龄级结构的平衡率均达到0.96,欧式距离缩小至85%以上,其中刺槐缩小达100%,接近法正状态;优势树种杨树和刺槐调整期内出材量分别达68 059.3m^3和15 358.4m^3,期末蓄积量分别占初期的127.6%和46.5%;优势树种杨树和刺槐碳储量期末分别达到26 797.4t和4 415.4t,分别占初期的111.3%和85%。  相似文献   

13.
劳荣 《绿色科技》2020,(6):71-74,79
基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2016年第四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从不同森林类型、不同起源、不同龄组、优势树种、乡镇等方面,通过生物量扩展因子法,估算了镇沅县森林资源生物量、碳密度及碳储量。结果表明:第四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镇沅县森林植被碳储量总量为1511.38×104 tC;不同森林类型中,阔叶林碳储量较针叶林高,占主导地位;不同起源中,天然林在森林植被碳储量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不同龄组中碳储量由高到低为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幼龄林、过熟林;优势树种(组)中,思茅松和栎类碳储量所占比例最大;各乡镇中,勐大镇碳储量最大,和平镇最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遥感数据开展森林资源优势树种的分类对森林资源的监测、森林可持续经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针对复杂地形区域的破碎化森林,采用高分二号(GF-2)的多光谱影像作为基础数据进行森林优势树种的精细分类。本文以地形复杂、森林破碎化的湖北省竹山县九华山林场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树种进行精细分类,比较支持向量法、最近邻法(KNN)和随机森林(RF)三种不同分类算法的分类效果。在尺度阈值为30、合并阈值为95时分割的基础上,利用SVM、KNN和RF分类结果和分类精度差异较大。分类精度最高的是SVM分类方法,总体精度为68.52%,Kappa系数为0.62;其次为随机森林分类法,总体精度为60.29%,Kappa系数为0.54;KNN分类方法精度最低,总体精度为59.41%,Kappa系数为0.53。GF-2号数据能满足树种分类基本需求,在复杂地形和景观破碎化地区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树种的分类精度更高,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收集普洱市1992~2012年5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并将5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数据以最新的技术标准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出每次连续清查的活立木蓄积及森林资源消耗量,藉此分时段、分龄组、分树种组对天然林蓄积量和消耗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思茅松梢斑螟为思茅松新记录害虫,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森林枝梢害虫.2007~2009年,在云南省普洱市通过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地理分布、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在室内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思茅松梢斑螟在普洱市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于海拔700~1 800 m;思茅松的被害株率为31.90%~98.82%,枝梢被害率为25.49%~32.33%.成虫寿命9.3天,每次产卵1~3粒,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2月上旬到11月中旬为幼虫主要危害期.  相似文献   

17.
刘颖 《防护林科技》2021,(2):47-49,83
通过对北京市大兴区126个森林资源固定样地调查,以2012年固定样地株数为基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6个样地共有26个树种,2020年12月调查,保存率为90%~100%的树种有香花槐(Robinia pseudoacia cv.'Idaho')、国槐(Sophora japonica)、新疆杨(Populus ...  相似文献   

18.
Double sampling for stratification is a sampling design that is widely used for forest and other resource inventories in forest ecosystems. It is shown that this sampling design can be adapted to repeated inventories including estimators of net change, even for non-proportional allocation of second-phase units and periodically updated stratification. The method accounts for the transition of sampling units among strata. Moreover, it may outperform classical single phase designs if sample plots are appropriately allocated to strata with respect to predefined target variables, here: volume per ha of bigger trees of the main tree species. The latter requires a clear definition of predominant aims of the inventory and an appropriate optimization method. Access to inventory data of a state forest district from two occasions allowed for an optimization of the design based on the first occasion, which proved to be still advantageous on the following occasion. Estimators are developed under the infinite population approach, which is generally deemed more appropriate for forest invento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