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储备林项目PPP模式实施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国家储备林项目PPP模式实施的风险,本文对我国国家储备林的发展现状和国家储备林PPP项目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归纳国家储备林PPP项目存在的项目用地权属、地方隐性债务、项目主体变更、项目建设运营、不可抗力等风险,提出顺利开展国家储备林PPP项目应采取如确权项目用地、取得完整文件、严格评审项目入库资格、项目全生命周期保证、实施主体管理、项目投保、进行风险划分等主要措施,为国家储备林PPP项目管理安全开展提供有利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家储备林是提高木材质量水平,缓解国内木材供需矛盾的一项重要举措。介绍了吕梁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搞好吕梁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以来,邢台市抢抓国家利用农发行贷款实施储备林项目的机遇,积极运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截至目前,全市新建储备林52.7万亩,核准落实项目贷款12.54亿元,涉及内丘、巨鹿、威县、清河、沙河、隆尧、广宗、南和八个县市。2017年邢台市继续以储备林项目为  相似文献   

4.
《绿色大世界》2014,(5):124-124
国家储备林是由国家统一收储、动用及轮换,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育潜力的珍稀树种及大径级活立木资源。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是国家木材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的核心和主体,是国家应对木材安全的重大举措,也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最佳结合点,意义重大。此次湖北省国家储备林划定工作充分利用了全省林地“一张图”数据成果。省林业厅成立了“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专项工作经费。据了解,国家林业局初步安排我省国家储备林划定任务100万亩,预计5月底这项工作可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5.
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不仅有利于维护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而且有助于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而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周期长、收益不稳定和风险不确定性等特点,导致其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江西吉安国家储备林项目通过创新融资模式,构建合格承贷主体,"以存量带增量"设计项目现金流,有效解决项目融资问题。通过分析江西吉安国家储备林项目融资模式和适用推广条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与政策建议,以期为国家储备林项目融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国家储备林有关政策的来历,建设过程中PPP模式引入的背景,对二者结合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针对襄阳市国家储备林建设情况,对项目从发起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做了简要分析,总结其建设经验,以及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下一步的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国家储备林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工程,在诸多影响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成效的因子中,森林火灾的影响和破坏最为严重,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森林防火的一种重要措施。实践表明:遵义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面积240.2万亩,项目建设中设置木荷+女贞行状混交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不仅投资少、受益长,而且是一举多得的长远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国家储备林是国家借鉴粮食、石油等战略资源储备的通行模式,培育储备国家急需的珍稀和大径级立木资源。本文对林业外资项目所采用的尊重需求和经营主体意愿进行科学设计,创新森林经营方式,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等,安徽省国家储备林项目可借鉴的先进理念、技术及管理优势进行了探讨,拟推动林业外资项目与国家储备林建设相互融合,促进国家储备林的建设质量,实现国家储备林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武定县国家储备林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展和存在问题,针对整体难度大、推进速度慢、管理力量不足、项目运营风险高等问题,提出了8项问题对策,用以指导武定县国家储备林等生态建设项目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作为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省份之一,建设发展好储备林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通过系统总结云南省国家储备林建设发展现状、主要做法及经验,科学分析在管理制度亟待完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生态系统功能脆弱、建设区域覆盖狭窄等方面的问题,从出台国家储备林管理制度、创新国家储备林融资模式、增强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和扩大国家储备林建设区域4个领域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建设国家储备林能够缓解国家木材供应的紧张局面,对于我国林业项目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国家储备林项目始终面临着贷款难、融资模式单一等融资困境。PPP模式非常适合国家储备林项目,却并未被大范围推广。文中通过分析目前国家储备林项目PPP可用的几种模式,提出PPP模式的适用条件,找到相关制约因素,最后提出解决方法与应用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储备林是由国家统一收储、动用及轮换,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育潜力的珍稀树种及大径级活立木资源。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是国家木材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的核心和主体,是国家应对木材安全的重大举措,也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最佳结合点,意义重大。此次湖北省国家储备林划定工作充分利用了全省林地"一张图"数据成果。省林业厅成立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提出到2020年,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10500万亩,继续划定一批国家储备林,国家储备林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30000万亩,年平均蓄积净增2亿立方米,年均增加乡土珍稀树种和大径材蓄积6300万立方米,一般用材基本自给。南阳作为林业  相似文献   

14.
杜思高 《国土绿化》2019,(11):24-26
秋日的南阳,尽管寒意萧瑟,葱郁的林木依然生机盎然。连绵的绿色,从山地、丘陵向乡野、城市蔓延,在大地上铺展一片锦绣。河南省南阳市国家储备林项目自2018年3月落地实施以来,全市上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目前已完成国储林新造林20.97万亩,占目标任务19.98万亩的105%,实现了国储林项目“开门红”。南阳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在河南省规模最大,规划建设面积390万亩,总投资366.67亿元,建设范围包括全市12县区及鸭河工区。项目规划分三期实施,目前正在实施的一期国储林项目建设面积159.67万亩,总投资135.35亿元。  相似文献   

15.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为分析国家储备林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家储备林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国家储备林研究始于2014年,研究学者人数有限,产生了以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为代表的两大研究团队;现阶段研究专注于储备林与木材安全的关系、储备林的金融支持模式及以国有林场为承储主体的建设实践的探讨;关键词的演进与政策性文件的出台高度一致,未来该主题的研究有与碳达峰碳中和相结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国家储备林是为了保障木材安全、缓解珍稀树种及一般树种大径级材结构性短缺而建立的。河南省是林业大省,但现有的木材总量,尤其是大、特大径级木材储备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国家储备林制度,对增强河南省木材供给能力、维护国家木材安全意义重大。在总结河南省国家储备林经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措施,以期为河南省国家储备林工程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河南中部低山丘陵区国家储备林营建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造国家储备林是解决木材供给总量不足和大径级用材结构性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实际出发,阐述了国家储备林新建林林地和树种要求及相应的造林模式,探寻适合河南中部低山丘陵区国家储备林营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我国启动了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试点。经过6年试点,2018年国家林业局制订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到2022年,国家储备林经过十年的试点和实施,已取得重大进展。十年累计落实建设资金1,400多亿元,建设国家储备林9,200多万亩,工程区总蓄积量增长2.7亿立方米。通过国家储备林累计产出木材约1.5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9.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解决国家储备林项目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广西河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尝试建立一种全新的项目运转模式,即国林集团模式。国林集团有限公司具有综合性、公共性以及桥梁纽带性等特点,通过增加增信措施、拓宽还款来源、完善森林资源综合价值评估体系、优化贷款机制等方式,解决政府、金融机构以及林业建设主体面临的实际问题。国林集团模式是广西河池地方实践探索的成果,其经验做法对地方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完善储备林项目的宏观制度规范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柏山林场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天才  陈凯  李孝和 《绿色科技》2019,(11):228-229
介绍了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情况,探讨了该项目的营造林技术措施,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经营施做法建议,以期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