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暗褐网柄牛肝菌是牛肝菌中目前唯一能人工栽培和仿生栽培的食用菌,近年来随着人工栽培规模的扩大,虫害已成为导致其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和仿生栽培过程中主要害虫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主要害虫种类有蜗牛、蛞蝓、菌螨、白蚁等4大类,其中螨类主要危害菇房人工栽培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蜗牛、蛞蝓、白蚁主要危害仿生栽培的牛肝菌。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等子实体的大型真菌,俗称蘑菇或蕈。资料显示,自然界共有各类食用、药用菌5000多种,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菌有近900种,其中已经人工驯化栽培或利用菌丝体培养的有近百种,现介绍几种药用、食用菌。茯苓茯苓又称云苓、玉灵、松柏芋等。茯苓寄生于赤松、马尾松的树根上。可治疗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溏泻、水肿胀满以及心脾两虚所致的眩晕、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牛肝菌牛肝菌别名土色牛肝菌、褐环乳牛肝菌。含有17种氨基酸、11种矿物质、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尼克酸、核黄素及多种维生素,可以驱风散寒,疏经治络。用牛肝菌做菜、煲汤,味香醇厚,老少皆宜。羊肚菌羊肚菌又称羊肚蘑、羊肚菜、阳雀菌、蜂窝蘑,是一种名贵食用菌。羊肚菌性平、味甘,药用时有化痰理气,能益肠胃,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的功能。还可以防癌、抗癌、预防感冒、增加人体免疫力,与冬虫夏草的功能类似。羊肚菌甘寒无毒,有益肠胃、化痰理气药效。羊肚菌春末夏初单生或群生于海拔2000多米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上或林缘草丛中。产菇期短。自然产量较低,采用半人工栽培接种于林中腐殖质落叶层中可增加自然发生量。鸡枞菌鸡枞是一种珍稀的菌类,以顶上伞盖未张时最鲜嫩肥美,若伞盖...  相似文献   

3.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态结构、资源利用特点、操作便利性、副效应等方面分析了近年国内几种主要林下经济模式的优劣。林药模式基本上没有种间矛盾,但不适合大规模经营;林菌模式适应种类多且地域广,但对栽培区水源条件、交通条件要求较高;林禽模式宜根据不同禽种生态习性择地饲养和轮养,应特别注意解决污染和疫病问题;林草、畜模式宜将林下种草和动物圈养结合起来,防患面源污染和疫病,防止对林地土壤扰动太大;林虫(蜂)模式中适合发展的经济昆虫较多,应根据各地传统习惯和加工能力,分项发展;林花模式中,适合林下种植的花卉和荫生植物较多,这一模式相对而言,对林地的干扰较少,是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一类群落结构,合理性较好。以上各种经济模式各有特点,各见其长,均可供林权主发展林下经济时甄别选择。林下经济发展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注意群落种问关系的协调。林下经济物种不可生硬拼凑,本木倒置。各模式的推广应充分考虑气候、市场等地域特点。文章还介绍了一种菌根性食用菌模式。菌根性食用菌与多种树木有天然的共生关系,且多是市场俏销的种类。利用已经发展成熟的栽培技术提高林下菌根性食用菌栽培集约化程度,可实现多年持续高产、高效益,且对林地的人为干预最少,能很好地保护林地生物多样性。这是其它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认为菌根性食用菌模式是目前最能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前景良好的林下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4.
杨口蘑是一种着生在杨树林地经济价值较高的食用菌,又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杨树病害。采用半人工栽培方法。在杨树低质或薪炭林改造培养立体口蘑林,将是提高低质林或薪炭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带菌树移植和菌土移倒是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口蘑是一种着生在杨树林地经济价值较高的食用菌.又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杨树病害。采用半人工栽培方法,在杨树低质或薪炭林改造培养立体口蘑林,将是提高低质林或薪炭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带菌树移植和菌土移倒是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红椎菌是一种非常珍贵稀少的纯天然野生菌,无法人工栽培。广西林科院研究林下菌根型食用菌模式,实现了林下红椎菌人工促繁,为世界首创,迈出了人工栽培技术第一步。日前,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广西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曾广宇。记者:近年来,林下种灵芝、木耳等腐生菌类型的林菌模式成为全区林下经济发展的亮点。您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原料林的营造及其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人工营造速生的木生食用菌适生树种,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林,短期轮伐利用,使林菌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解决林菌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的生物学转化率较低,收菇后的废菌渣中余留了大量营养物质。为充分利用其废菌渣中的营养成分,减少资源浪费,研究采用不同比例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渣为主料栽培巨大口蘑。结果显示,采用暗褐网柄牛肝菌废菌渣为主料栽培的巨大口蘑长势良好,菌丝生长速度在6.49±0.33~9.65±0.52 mm/d,鲜菇产量263.87±12.93~401.33±6.10 g/袋,生物学转化率达到57.36%~87.25%,表明巨大口蘑可以充分利用暗褐网柄牛肝菌废菌渣中的营养物质。建议栽培巨大口蘑时,暗褐网柄牛肝菌废菌渣用量控制在90%以内,并加强出菇管理。  相似文献   

9.
菌用林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用菌是闽北、闽东山区的支柱产业,随着菌业的不断发展和阔叶林资源的急剧减少,林菌矛盾日趋激化,严重制约了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为解决林菌矛盾,笔者多年来从事菌用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探讨,并总结了一套菌用林丰产栽培的配套措施,为福建省菌用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丰富林下食用菌栽培品种和提高栽培效益,调查了祁连山东段林区野生食用菌资源,并研究了不同野生食用菌驯化栽培效果。结果表明:祁连山东段林区共有野生食用菌7科、13属、18种,驯化栽培后粉紫香蘑、野蘑菇、美味蘑菇和大肥蘑菇菌盖宽度分别为5~12、6~8、4~12、6~15 cm,菌柄长度分别为4~7、4~12、5~15、5~9 cm,产量分别为5.24、5.01、5.22、6.09 kg/m~2,以上菌种驯化栽培后因产量和效益较高,在实际生产中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离体培养法制备的6种菌剂对1年生樟子松苗木进行接种,接种3个月后观察苗木的生长情况表明,褐环乳牛肝菌和厚环乳牛肝菌的菌根合成率最高,均达到65%以上,说明这2种菌对樟子松有良好的契合度。褐环乳牛肝菌和厚环乳牛肝菌在促进樟子松苗木苗高和地径生长方面效果最为理想,在鲜重方面也是最高,说明褐环乳牛肝菌和厚环乳牛肝菌应为樟子松苗木的高效外生菌根菌。  相似文献   

12.
《湖南林业科技》2009,36(2):F0002-F0002
红汁乳菌(Lactarius Iividatus Berk.&Curt.)俗称枞菌、松菌、寒菌、雁鹅菌、重阳菌、铜锣菌、南风菌等,是与马尾松等松类树种共生的一种菌根性美味食用菌。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子实体中含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13.
元蘑(Hohenbuehelia serotine)是东北地区传统的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林下食用菌栽培是发展林下经济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在小兴安岭地区林下元蘑的生长发育条件、林下栽培、采收等各环节的技术要点及技术规范。利用木耳菌糠林下栽培元蘑,既可节约农业用地,提高元蘑品质,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对林业资源的消耗,缓解菌林矛盾,还为进一步利用木耳菌糠发展高效生态林业和循环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延安国有林区野生食用菌保护与开发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宏 《陕西林业》2005,(3):28-28
中国野生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全世界有600多种食用菌,分布在我国的就有480种。象鸡枞、竹荪、白牛肝、口蘑、松茸、金耳、桂花耳、肥鳞耳、松乳菇、蜜环菌、红鹅膏、蓝丝膜菌、大榆蘑、栎侧耳、黑孢菌块等都是野生食用菌中的珍品。其中有些名贵的野生菌还不能进行人工栽培,如鸡枞、羊肚菌、黑孢菌块等,至今仍以野外采集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板栗幼苗人工接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分析其对板栗幼苗生长指标和根系菌根化的效果,以验证大红菇(菌株编号2014-10)、红绒盖牛肝菌(菌株编号2014-14)和美味牛肝菌(菌株编号50559)这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作为板栗接种体的有效性及其促生效应,为进一步探索"板栗食用菌根菌新型经济林栽培模式"提供基础。[方法]在板栗播种时分别接种上述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并设空白作对照。对当年生幼苗苗高、地径、根系干质量、侧根数、侧根总长、幼苗侵染率、吸收根侵染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制作菌根石蜡切片进行微观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上述3种食用菌根菌在人工接种下均能侵染板栗幼苗根系,平均幼苗菌根化率分别达95.8%、87.0%和96.7%,平均吸收根菌根化率分别达57%、53%和50%,达较高的侵染强度;经微观观察,板栗幼苗根系均形成典型的菌根结构——菌丝套和哈蒂氏网。(2)与对照幼苗相比,3个菌种处理幼苗的平均苗高分别提高32.5%、24.0%和22.7%,平均地径分别提高19.4%、14.1%和5.0%,差异显著(P0.05);平均根系干质量分别提高18.9%、25.3%和14.1%,平均侧根数分别提高16.0%、14.1%和12.1%,平均侧根总长分别提高26.8%、28.9%和44.8%,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1)上述供试食用菌根菌均与板栗根系建立了共生关系,幼苗菌根化效果良好,吸收根菌根化强度高,形成了菌根的典型结构,即菌丝套和哈蒂氏网,验证了上述菌种固体菌剂的有效性,认为其可以作为板栗食用菌根菌栽培的接种体而用于生产实践,为探索"板栗食用菌根菌新型经济林栽培模式"提供了基础。(2)上述供试菌种接种后,对板栗幼苗各项主要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说明上述食用菌根菌对板栗幼苗具有显著的促生效应。  相似文献   

16.
松乳菇、红汁乳菇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获得突破   松乳菇、红汁乳菇是世界著名的美味野生食用菌。我国南方各省及东北地区均有一定的野生产量 ,食用历史悠久。湖南各地俗称寒菌、枞菌、松菌、重阳菌、雁鹅菌等 ,因其特殊的菌根特性 ,人工栽培技术难度较大。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终于成功获得了与天然松乳菇、红汁乳菇形态一致 ,风味完全相同的子实体。在湖南辰溪、望城等基地进行了栽培试验 ,栽后不到 3年就可收获子实体 ,每年产菌两季 ;新鲜子实体每季每平方米可产 0 .4千克。该成果已于 2 0 0 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ZL981 …  相似文献   

17.
新西兰菌根性食用菌研究开发现状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西兰已将黑孢块菌、松乳菇、松露等等菌根性食用菌研究开发确立为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其发展的现状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扼要介绍我国相关研究情况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这一新型产业的意义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林菌间作发展趋势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栽培食用菌能够优化栽培环境、降低成本、简化生产管理,相互促进,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文章结合辽宁省林业及食用菌资源现状,论述了辽宁省林菌间作的发展趋势及思路。  相似文献   

19.
铝对外生菌根真菌草酸分泌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来自我国西南酸性土壤上的松乳菇、褐环乳牛肝菌和来自西北石灰性土壤的厚环乳牛肝菌、土生空团菌作为供试菌株,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铝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草酸分泌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下,4种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松乳菇与褐环乳牛肝菌生物量下降幅度较厚环乳牛肝菌、土生空团菌少;同时,松乳菇与褐环乳牛肝菌无论在是否含铝的培养基中均有较高的草酸分泌量。这可能是由于草酸能够与培养基中的铝螯合,从而降低铝离子的活性、减轻对菌株的伤害。在大多数铝处理的菌丝中,松乳菇与褐环乳牛肝菌的氮磷钾吸收量高于厚环乳牛肝菌与土生空团菌。根据菌株在铝胁迫下的生物量与养分吸收状况可知,选自酸性土壤上的菌种具有较强的抗铝性,这可能是酸性土壤上自然选择的结果。另外,培养基中适当的铝浓度能够增加4种菌株的磷含量,这可能是有益于沉淀细胞内的铝以减轻铝毒。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地调查、标本采集、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对福建省白马山自然保护区现有野生食用菌种类、群落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白马山自然保护区现有野生食用菌资源8目13科20属38种,其中伞菌目4科5属13种,牛肝菌目1科3属9种,木耳目1科1属3种,鸡油菌1科3属3种,多孔菌3科3属3种,红菇目1科2属3种,银耳目1科2属2种,鬼笔目1科1属2种;食用菌分布与植被类型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和落叶阔叶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