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目的】明确甘肃省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致病力分化情况。【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和离体枝条接种法对Valsa mali两变种的培养性状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Valsa mali在PDA上有褐色类群和乳白色类群,褐色类群为Valsa mali var.mali菌株,乳白色类群为Valsa mali var.pyri菌株。Valsa mali var.mali不同菌株之间存在致病力分化,菌株PL-1致病力最强,第7天病斑面积为9.54 cm2,菌株TS-5致病力最弱,第7天时病斑面积为4.7 6cm2。Valsa mali var.pyri不同菌株之间也存在致病力分化,菌株WW-1致病力最强,第7天病斑面积为2.72 cm2,菌株WW-2致病力最弱,第7天病斑面积为1.40 cm2。Valsa mali在不同品种间致病力不同,在‘新红星’致病力强,在‘富士’致病力弱。Valsa mali不但侵染苹果树还可以侵染梨树和桃树,Valsa mali var.pyri菌株在梨树上的致病力强于Valsa mali var.mali。【结论】Valsa mali两变种间致病力差异显著,褐色类群菌株Valsa mali var.mali致病力强于乳白色类群菌株Valsa mali var.pyri,Valsa mali两变种内各菌株之间也存在致病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从内蒙古达茂草原采集土样,利用逐级稀释法分离菌株;以苹果树腐烂病病菌(Cytospora mali)QH2为供试病原菌,采用平板对峙、离体枝条法、抑菌谱,结合耐盐、耐紫外的稳定性测定筛选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6份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细菌288株、放线菌54株,经筛选得到DM5-29和DM3-18。DM5-29和DM3-18对C. mali QH2的皿内拮抗圈在1 cm以上,在金红和黄太平枝条上的防效分别在64%、77%以上,抑菌谱广,发酵液紫外照射120 min后仍对苹果树腐烂病具有一定的拮抗活性,可分别在5%NaCl与12%NaCl中生长,鉴定确定DM5-29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DM3-18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2个菌株对苹果树腐烂病均有良好的拮抗效果,抗逆性强、抑菌谱广,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的初步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对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从我国15个省(市)梨产区采集腐烂病样品并观察其田间危害症状,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168份梨腐烂病菌分离株,从中选取72份进行单孢纯化,共获得79份梨腐烂病菌纯化分离株;观察在PDA、25℃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落形态以及产孢体形态,并对其在梨枝条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器徒手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征和分生孢子形态;采用菌丝块接种法测定梨腐烂病菌在‘翠冠’梨离体枝条上的致病力。对部分菌株rDNA-ITS进行PCR扩增、测序,利用BLAST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并用MEGA 4.1和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根据梨腐烂病菌各分离株在PDA上的菌落形态特征可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菌落类型,不同梨腐烂病菌分离株在PDA上产生多种类型的产孢体,不同梨腐烂病菌菌株在离体梨树枝条上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我国梨腐烂病菌的rDNA-ITS核苷酸序列一致率为99.98%~100%,与苹果腐烂病菌分别聚在同一亚组的两个分支。【结论】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存在不同的菌落类型,其rDNA-ITS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均为V.mali var.pyri。  相似文献   

4.
苹果树腐烂病在我国苹果主产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近年来,其发生、侵染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1 明确了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侵染规律1.1 病原和症状苹果树腐烂病菌是一个兼性弱寄生菌,属于子囊菌亚门,无性世代属于半知菌亚门,病原菌为Valsa mali miyabe etyamada。侵染树体后一般呈潜伏状态,条件适宜时发病,被侵染部位树皮上表现为溃疡和枝枯两种症状,并以前者为主。  相似文献   

5.
苹果树腐烂病(Valsa mali)表现有桔枝型和腐烂型两种症状,主要发生于结果树。为害枝干,使皮层发生腐解而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死亡。病原物属于子囊菌纲球壳菌目的苹果黑腐皮壳菌。由于此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所以凡是影响树势衰弱的因素都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因此,将苹果树腐烂病誉为苹果树的不治之症。但是,我们通过连续几年的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浓度氯化钾对洛川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影响,作者将腐烂病菌分离株接种在不同浓度氯化钾处理的培养基中,测定菌落的平均直径和产孢量,再将不同浓度氯化钾处理培养的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离株接种在苹果树枝条上,测定其致病性,明确不同浓度氯化钾处理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钾浓度的升高,洛川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离株的平均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显著;接种不同浓度氯化钾处理的腐烂病菌对苹果树枝条发病程度随氯化钾浓度的升高而减轻,但病斑扩展速度和产孢体出现时间无明显的变化。说明氯化钾能抑制洛川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生长、产孢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苹果树腐烂病是一种发生范围广、危害重、损失极大的果树病害。进入盛果期和山坡薄地长势弱的树最容易发病,轻者大枝小枝病死,结果能力锐减,果品质量下降,挂果年限缩短;重者主枝主干枯死,甚至全园毁灭[1]。腐烂病的病原为苹果黑腐皮壳(Valsa maliMiyabe et Yamada),属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为Cytospora sp.,属于半知菌亚门[2]。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樱桃、梅以及杨、柳等多种落叶果树与阔叶树种,各苹果产区均有分布。腐烂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病菌孢子发芽侵入时,先在死亡组织上潜伏定居下来。  相似文献   

8.
以40个苹果品种和60个苹果砧木的1年生健康枝条作为试材,通过接种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强致病菌株03-8,评价试材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抗性,以期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苹果品种和砧木病斑大小均表现出多样性。通过分析病斑大小,发现‘特殊短枝’‘苹果A’‘沈阳农大’‘爱佳香’‘津轻’和‘郡马’为抗病品种,‘长富2号’‘首红’‘安杞草’‘H2’‘金冠’‘黄乔纳金’‘礼泉短富’‘丽嘎’‘丰富士’和‘粉红女士’为感病品种;冬红果、太谷早熟沙果、平邑甜茶、海棠花、变叶海棠(昆明)、中熟红果子、小黄海棠、西府海棠和樱叶海棠等砧木资源为抗性材料,克孜阿尔玛、野苹果5号和卡拉阿尔玛为感病砧木材料。未发现免疫或高抗病性的苹果品种和砧木。  相似文献   

9.
苹果种间杂种对苹果腐烂病感病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分析苹果实生树对苹果腐烂病抗病性的遗传规律,【方法】2010—2011年连续2 a用2个苹果腐烂病菌株对‘紫塞明珠’ב富士’的杂种实生树1 150株进行离体接种鉴定,采用次数分布分析法研究了苹果腐烂病抗病性遗传。【结果】结果表明,连续2 a接种2菌株主基因遗传率均在78.5%~85.5%。该实生群体对菌株03-8的感病性的变异由5个主基因位点分离所致,而对菌株xc56的感病性分离与4个主基因位点有关,且年份间表现稳定。【结论】离体枝条接种病原后,发病/不发病表现为质量性状遗传,发病对不发病为显性。感病的实生树接种后发病的病斑长度表现为多基因数量性状遗传。  相似文献   

10.
苹果树腐烂病菌果胶裂解酶基因Vmpl4的致病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苹果树腐烂病菌果胶裂解酶(pectate lyase,PL)基因Vmpl4敲除突变体的致病力、对果胶的利用和基因敲除后家族内其他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探明Vmpl4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Vmpl4在野生菌株03-8与寄主互作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及Vmpl4敲除后PL家族内其他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Doublejoint PCR构建基因敲除载体,并通过PEG介导原生质体遗传转化获取转化子、PCR及Southern blot验证基因敲除突变体。利用苹果叶片和枝条离体接种方法检测突变体致病力;接种至PDA及果胶培养基,观察突变体的营养生长和对果胶的利用情况。【结果】Vmpl4在病菌侵染过程中上调表达高达10.20倍;通过验证得到1个基因敲除突变体,其在叶片和枝条上的致病力均显著降低,在果胶培养基上生长速率也明显降低,Vmpl4敲除后家族内4个基因在病菌侵染过程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果胶裂解酶基因Vmpl4通过降解果胶参与致病过程,PL家族内其他基因与Vmpl4在病菌致病性方面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修剪方法对盛果末期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渭北高原,以盛果末期苹果树为研究对象,以长放修剪为对照,测定了更新修剪对腐烂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树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更新修剪可极显著降低腐烂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极显著缩小树冠体积,极显著提高单果质量和果实产量。盛果末期苹果树应积极采用更新修剪。  相似文献   

12.
胡萝卜新品种金红1号金红2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勇  段玉 《中国蔬菜》1998,1(1):10-0
金红1号、金红2号是利用胡萝卜雄性不育材料育成的一代杂种,其母本Ao3是从前苏联引入品种南特中分离选育的雄性不育系,父本分别为自交系H93-2-1和H92-4-1,均来源于日本的新黑田五寸。金红1号生育期105~110天,金红2号生育期110~120天。两个品种的肉质根均为长圆柱形、橙红色。一般每667m2产量4000~4500kg,比对照新黑田五寸增产15%~20%,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VC、VB2等营养成分均超过对照。目前已在内蒙、天津、北京、辽宁、山西、新疆等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苹果种质资源对苹果树腐烂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全面了解苹果种质资源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抗性情况,利用2个不同来源的苹果腐烂病菌株,连续2 a对204份苹果种质资源进行了枝条离体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接种后不同的种质资源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均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西洋苹果资源(Malus domestica Borkh.)中发病率较低-极低的品种和类型所占的比例较高(16.6...  相似文献   

14.
对龙红苹果和金红苹果的产量、果实品质、果实性状、树体抗寒性、树体发育及新梢生长等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龙红苹果果实外观性状、果实品质及产量等均优于金红苹果;龙红苹果果实熟期比金红早15d;龙红苹果树体发育及新梢生长与金红基本相当,但龙红苹果树体稍矮于金红苹果树体,便于管理.  相似文献   

15.
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内蒙古不同地区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13 个甜瓜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鉴别标准体系,对不同地区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鉴定。对20 份籽用美洲南瓜种质的抗病性进行鉴定,并采用苗期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籽用美洲南瓜六世代群体进行抗性统计分析,开展白粉病抗性遗传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病菌具有成串的椭圆形分生孢子,具有纤维状体。系统发育树鉴定结果表明该白粉病菌ITS 序列与GenBank 中已公布的瓜类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序列聚在一个分枝,确定内蒙古地区白粉病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 xanthii。初步确定内蒙古地区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存在4 个生理小种,分别为小种4、小种2F 和小种1,还有1 个未知的小种。种质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0 份籽用美洲南瓜种质中有7 份抗病种质,4 份中抗种质,1 份高抗种质。内蒙古地区籽用美洲南瓜抗白粉病基因由1 对主效隐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6.
番荔枝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防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荔枝根腐病是番荔枝的严重病害。在广东湛江番荔枝果园中,从病根中分离到了5种不同的真菌菌株,其中有致病力的3种:寄生疫霉(Phytophthoraparasitica)、棕榈疫霉(P.palmivora)、镰刀菌(Fusariumsp.),镰刀菌的致病力最强,寄生疫霉次之,棕榈疫霉的致病力较弱。致病力测定表明了以上二3种真菌菌株均有可能为湛江番荔枝根腐病的病原菌。分别以各病原菌为靶标,用对峙培养法,从果园健康番荔枝的根际土壤和果实、叶片筛选到了3个对上述病原物都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经初步鉴定均为木霉菌(Trichodermasp.)。防效测定表明,这些拮抗菌株均有很好的防效,是极具开发潜能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7.
施用炭化苹果枝粉末对平邑甜茶生长及根系构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冬季修剪下来的‘红富士’苹果枝条,分别在400、600 和700 ℃下厌氧炭化后粉碎过筛,按照1%和2%的质量比施入2 年生盆栽平邑甜茶的盆土中,调查平邑甜茶光合性能、植株生长量、根系活力和根系构型参数等。结果表明,3 种温度热解制备的炭化苹果枝粉末明显提高平邑甜茶叶片净光合速率、株高、干径和植株干质量,明显增加根活力、根系总长度、根系直径、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并且明显增大根系分形维数,使根系结构复杂化;在400 ~ 700 ℃的范围内,随着炭化温度升高,炭化苹果枝粉末对平邑甜茶的作用效果也逐渐升高;土壤施用2%的炭化苹果枝粉末的作用效果大于施用1%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从苹果韧皮组织分离获得1株潜在的生防菌菌株。基于形态和16S rDNA、gyrA鉴定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命名为BaA-007(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存中心,菌种编号:ACCC60382)。该菌株及其次生代谢物对苹果腐烂病菌(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离体条件下可显著降低腐烂病病斑的扩散速度。以BG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筛选其最佳培养条件为蔗糖0.5%、细菌学蛋白胨1%、硫酸二氢钾0.1%、温度36 ℃、pH 7.0。BaA-007处理后,苹果水杨酸(SA)响应性基因PR1、PR2和NPR1,茉莉酸(JA)响应性基因PDF1.2、CORONATINE INSENSITIVE 1(COI1)和AOS,乙烯(ET)响应性基因ETR1、ERF1和HEL以及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Chitnase B,ChiB)在接种处理后的不同时间点均上调。综上所述,菌株BaA-007对苹果腐烂病有显著的拮抗效果,有望作为防治苹果腐烂病制剂开发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峙培养法,利用PDA、KBM和MYG等3种培养基分别测定399株内生细菌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在3种培养基上均表现出一定拮抗作用的菌株95株,拮抗率为23%.温室条件下测定399株内生细菌对芝麻立枯病的生防效果,共筛选到25株茵可有效降低芝麻立枯病发病率和严重度.优化后的筛选方案为:首先利用3种培养基对内生细菌的拮抗性进行体外初筛,选择3种培养基上均有拮抗性的菌株为目标菌株(95株),再将初筛的拮抗性菌株进行体内复筛,选择可有效降低芝麻立枯病发病率和严重度的生防菌株(22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