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玉米粗缩病研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粗缩病发生比较普遍,重病田病株率高达30%以上,是制约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粗缩病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种植区流行的重要病害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该病发生有明显上升趋势。2011年濮阳市农科院玉米试验田粗缩病大发生,发病率在10%~50%,个别重病地方病株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3.
黄金华  王蕊  霍建中 《种子科技》2012,30(10):46-47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及症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对减轻病害发生非常重要,可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1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病原1.1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玉米出苗后即可感染,5~6片叶即可显症,前期在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3个高抗粗缩病的玉米自交系(P138、齐319、 H21)和3个感病玉米自交系(478、 107、 Mo17)以及杂交组合P138×478为材料, 寻找与玉米粗缩病(MRDV)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并对其辅助选择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引物S37所扩增的多态性片段S37+2000和S86所扩增的多态性片段S86-1300与MRDV抗性基因相连锁, S37+20  相似文献   

5.
玉米粗缩病俗称“坐坡”、“万年青”,被称为“玉米癌症”,是由玉米粗缩病素毒(MRDV)侵染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在自然条件下,灰飞虱是主要传毒介体,属持久性传毒。该病一般可造成玉米减产10%~30%,严重者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6.
亳州谯城区玉米粗缩病发生及流行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分析亳州市谯城区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通过系统调查,分析了亳州谯城区玉米品种、作物播期、栽培模式、气象规律等因素对玉米粗缩病发生及流行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亳州地区粗缩病发生及流行主要原因为高温干旱与播期的交互影响。‘鲁单981’的抗病性最弱,发病率高达4.1%;‘金赛6850’的抗病性最强,发病率仅有0.9%。2007年持续高温干旱,粗缩病发生最重,5月发病率为21.2%,6月发病率为0.12%。  相似文献   

7.
1996~ 1999年连续 4年 ,在玉米粗缩病的常发重病区河北省辛集市夏玉米区 ,对灰飞虱虫口数量、不同播期和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在灰飞虱大发生年和常发生年 ,6月 15日以后为河北省夏玉米区的安全播期 ;在灰飞虱的极轻发生年 ,不同播期对病情无明显影响。因此 ,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灰飞虱虫量是玉米粗缩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预测灰飞虱的发生情况 ,适期播种 ,可有效地防治玉米粗缩病 ,达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玉米粗缩病(MRDV)是七十年代以来河北省部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病田因病绝收毁种.经研究明确了此病害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害,病原是具双层衣壳的球形病毒.田间冬小麦上的“绿矮型”病株,包括与丛矮病毒(WRSV)混生的矮缩病株是玉米粗缩病的初侵染来源.在玉米上传毒并造成危害的主要是灰飞虱的第一代成虫.此病在玉米不同主育期的感病程度差别较大,芽鞘期至七叶一心期的病情指数为55.0—67.9%,八叶一心期为35.0%,而十至十二叶期极轻,仅2.8%.为此提出了以调整播期为主的农业措施结合药剂的综合防治.包括:治麦保秋;选用抗病品种,调整播期,即春玉米提前在四月份播种,套种玉米推迟到麦收前几天播种,扩大麦收后毁茬播种的面积;结合定苗拔除病株;加强管理及药剂防治.经一万一千余亩大面积防治示范,病株率由防治前的58.3%压低到15.0%,病情指数由防治前的29.6%压低到4.4—5.3%.与不防治田相比,病株率降低78.1%,病情指数降低77.9%.  相似文献   

9.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控制玉米粗缩病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粗缩病,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的方法控制玉米粗缩病.结果表明:利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有效成分)2.1~2.8 g拌1 kg种子,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3.90%~83.98%,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喇叭口期为85.35%~87.05%,收获期为72.15%~73.18%;用吡虫啉(有效成分)2.8~3.5 g拌1 kg种子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60.42%~83.18%,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喇叭口期为84.10%~87.61%,收获期为72.35%~74.34%;与空白对照相比小区产量增加了36.38%~38.06%.而且拌种对种子无害,各药剂拌种处理的种子出苗率在90%以上,与不拌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陈兰广 《种子科技》2001,19(4):233-233
玉米粗缩病 (MRDV)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害 ,俗称“万年青”、“君子兰”。商河县自 1994年以来每年均有程度不同的危害发生 ,尤以春玉米和麦早套玉米制种田发生严重 ,现已成为影响商河县乃至山东省玉米制种生产的一种主要病害。1 发病症状带毒的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 ,植株即染病。玉米得病后 ,叶色浓绿 ,叶片僵直、增厚、变短 ,背面叶脉产生蜡白色脉突 ,节间缩短呈丛生状 ,植株严重矮化 ,生长发育受阻。 6片叶前感病 ,严重的株高仅为 50~ 80cm即停止生长 ,较轻的虽然能长高 ,一般也不能抽穗结实 ,造成绝产 ;8片叶后感病 ,即使能抽穗…  相似文献   

11.
玉米粗缩病,该病可称为玉米的"癌症",今年山东各地又大面积发生。据分析,全省因玉米粗缩病造成的减产可达1.7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据了解,玉米粗缩病的大发生给种子经营单位带来了诸多麻烦和问题。因为不少农民朋友把玉米粗缩病造成  相似文献   

12.
吕艳平 《中国种业》2009,(Z1):114-115
莘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玉米约占秋收作物的65%。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暖冬气候的影响,玉米粗缩病连年偏重发生,逐渐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最大病害,对我县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同时很多农民朋友常把粗缩病看作种子质量问题而投诉,给种子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少工作量。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成了农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玉米粗缩病又称“坐坡”,在晋、冀、鲁、豫、皖等北方地区发病率高,且这几年,玉米粗缩病发生率较往年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减轻病害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病毒病的一种,从玉米幼苗期至抽穗期都可发生,发病越早症状越重,导致植株不结实,对产量影响大,麦田套作玉米地块尤为突出,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玉米植株一旦感病,几乎无法控制。灰飞虱是玉米粗缩病病毒的主要传播介体,2012年、2013年、2014年灰飞虱在虞城县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个别田块严重发生。由于暖冬年份增多,气温偏高,灰飞虱越冬虫量加大,虫量发生趋势逐年上  相似文献   

15.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发生原因、发病条件以及病原菌传播途径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薛林  张丹  徐亮  金萌萌  彭长俊  徐辰武 《作物学报》2011,37(12):2123-2129
玉米粗缩病是近十年来危害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 挖掘抗粗缩病玉米种质, 进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粗缩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选用184份常用玉米自交系(包括111份普通玉米和73份糯玉米)于2009—2010年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田间自然鉴定; 同时利用117对SSR引物对供试的玉米自交系进行多态性检测, 按UPGMA方法, 利用Powermarker 3.0软件对184份自交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筛选出2份高抗(T877和YJ7)、6份抗病普通自交系和2份糯玉米抗性种质。基于644个SSR多态性位点, 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 将184份自交系划为9个杂种优势亚群。自交系4S及其衍生系(第VI亚群)和来源于美国杂交种78599的玉米自交系(第VIII亚群)为玉米抗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  相似文献   

17.
1玉米粗缩病的症状1.1粗缩病的症状感染MRDV的玉米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的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增多,叶背、叶鞘及苞叶的主脉上具有粗细不一、长短不等的白色蜡泪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叶背。病株叶片变宽变厚,叶色浓绿。节问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植株严重矮缩,叶色青黑。高度常不及健株的一半,俗称“万年青”、“小老苗”;  相似文献   

18.
化学药剂对玉米郑单958粗缩病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化学药剂拌种和喷雾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效果,降低粗缩病发病率,从而减少玉米产量损失,以玉米郑单958为材料,于2013-2014年在玉米粗缩病发生较普遍的济宁市,以新一代生物源抗病毒药剂毒氟磷混合杀虫剂吡蚜酮为试验药剂,设拌种结合喷雾、单独喷雾两种处理方式,分别在3叶期、5叶期、7叶期进行3次喷雾,研究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毒氟磷WP和65%吡蚜酮WP拌种结合苗期喷雾不同处理对出苗率影响较小,其中,以拌种加苗后3叶期、5叶期和7叶期喷雾3次处理在玉米苗期和吐丝期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达71.4%~78.6%和36.5%~40.0%,两年产量分别较空白对照增产23.9%和32.9%。  相似文献   

19.
2009~2012年连续4年,对滩坊市不同玉米播期的玉米粗缩病发病情况及玉米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58在6月15日以后、金海5号在6月5日之后播种粗缩病发病率明显降低,5月25日套种玉米发病率最高,且在5月25日播种玉米产量损失最大。因此,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选择适宜品种适当晚播,可预防玉米粗缩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20.
如何面对玉米粗缩病对种子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山东各地又大面积发生了玉米粗缩病,该病可称为玉米的"癌症"。据山东省农业厅统计,发生面积达到22.7万hm~2。这已是连续3年大发生了。发病株率一般为10%~2002%,重者30%~50%以上,严重地块达到90%以上,近乎绝产。据分析,全省因玉米粗缩病造成的减产可达1.7亿kg,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