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辣蓼挥发油对萝卜蚜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辣蓼挥发油配成浓度为1.250、1.000、0.8333、0.7143、0.6250、0.5556g/L的药液,用药液浸渍法对菜蚜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得到其毒力回归方程y=5.738 5.861x,死中浓度LC50=0.7482g/L,结果表明,辣蓼挥发油对菜蚜有很强的毒杀活性。  相似文献   

2.
辣蓼挥发油对小菜蛾的熏蒸及忌避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吴莉宇  苍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96-5596,5598
将辣蓼挥发油用丙酮稀释成0.012 50、.008 930、.006 380、.004 560、.003 250、.002 32 g/ml的药液,对小菜蛾进行了熏蒸和忌避活性测定。熏蒸活性测定,244、87、2 h的LC50分别为0.006 300、.005 420、.005 12 g/ml;忌避活性测定,0.012 5 g/ml浓度在12~48 h内忌避率都在80%以上,结果表明:辣蓼挥发油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熏蒸和忌避活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3种不同剂型的除虫菊素制剂对小菜蛾的毒力效应,通过毒力测定了不同剂型除虫菊素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云菊、菊灵和氯氰菊酯对小菜蛾的毒力均很低;云菊对小菜蛾24 h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9 337、9 359 mg/kg,经t检验,二者差异不显著;菊灵对小菜蛾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 228、144 mg/kg,经t检验,二者之间差异极显著;云菊和菊灵对小菜蛾24 h毒力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对小菜蛾48 h毒力差异极显著;云菊和氯氰菊酯对小菜蛾48 h毒力差异不显著,菊灵和氯氰菊酯对小菜蛾48 h毒力差异极显著。3种不同除虫菊素制剂对小菜蛾均具有触杀作用,不同除虫菊素制剂对小菜蛾的毒力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4.
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和小菜蛾的拒食活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林  李明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6):562-564
采用浸渍叶碟法分别测定了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活性。结果表明,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拒食效果,选择性拒食作用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2.58X-3.73和Y=3.08X-5.64,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2.41和2.88 mg/mL;非选择性拒食作用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1.95X-1.54和Y=1.93X-1.21,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2.27和1.64 mg/mL;其中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幼虫的选择性拒食效果好于对小菜蛾幼虫的效果,而对小菜蛾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效果好于对菜青虫幼虫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分别测定烯唑醇、丙环唑、咪鲜胺杀菌剂对稻曲病病菌的毒力,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其毒力回归方程。[结果]烯唑醇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方程为:Y=0.331 4X+5.946 5(R2=0.941 8),计算得烯唑醇对稻曲病菌的EC50=0.06μg/ml;丙环唑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方程为:Y=0.489X+6.175 1(R2=0.982 4),计算的得丙环唑对稻曲病菌EC50=0.09μg/ml。咪鲜胺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方程为:Y=0.116 3X+5.032 1(R2=0.99),计算得咪鲜胺对稻曲病菌的EC50=0.76μg/ml。[结论]烯唑醇对稻曲病菌毒力最高,丙环唑次之,咪鲜胺最小。  相似文献   

6.
无患子皂苷粗提物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无患子皂苷应用于杀虫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开发利用云南省无患子属植物资源提供基础。[方法]通过浸渍法、饲料混药法、无限量取食法提取无患子中的皂苷,再进行对小菜蛾、玉米象、果蝇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无患子粗提取物皂苷对玉米象没有活性,对小菜蛾和果蝇有毒杀活性,但对果蝇的毒力较高,浓度为50.000mg/ml时,72h果蝇的死亡率为100%,72h对果蝇的LC为4.06mg/ml,浓度为25.000mg/ml时对果蝇的LT为30.19h。[结论]无患子皂苷可以作为植物源农药的材料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牛皮消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牛皮消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采用触杀、拒食、胃毒、抑制生长发育等不同的活性作用方式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牛皮消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触杀、拒食、抑制生长发育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活性作用逐渐增强,72 h触杀活性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0.00213 g/ml,48 h的非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为0.0011 g/ml.  相似文献   

8.
10%Ph1乳油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0%Phl(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乳油对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10%Ph1乳油对灰霉病菌的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为(27.990±0.0600)μg/ml,毒力回归方程为Y=3.407+1.101X。同时测定10%Ph1乳油对采后葡萄灰霉病的喷施防治效果,浓度为50-400μg/ml的Ph1各处理组防效达33.12%-51.7%,而1000μg/ml多菌灵防效仅13.61%,且均与多菌灵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茼蒿素类似物对几种蔬菜害虫的拒食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茼蒿素类似物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筛选出12号和20号2种化合物的活性最强;2种化合物对小菜蛾4龄幼虫的处理后24h的AFC50分别为205.06μg/ml和405.97μg/ml;处理后48h分析为235.08μg/ml和261.97μg/ml。12号与20号化合物对菜粉蝶幼虫处理后24h的AFC50分别为370.00μg/ml和226.93μg/ml。在100μg/ml浓度下,二者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处理后36h的拒食率分别为60.69%和39.41%。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当孢子浓度较高时(>1×107个孢子/mL),小菜蛾第2天便出现死亡高峰,第3天左右试虫基本全部死亡。此外,孢子浓度和温度越高,玫烟色棒束孢的毒力越强,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大于3龄幼虫,这说明玫烟色棒束孢具有防治小菜蛾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室内4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毒力测定,多菌灵对病原菌抑菌中浓度EC50值为0.31182g/ml,效果最好,甲基硫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对病原菌抑菌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2.03332g/ml和1.94832g/ml,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2.
蝉拟青霉APC20菌株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蝉拟青霉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蝉拟青霉APC20菌株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结果]药后第1~4天,蝉拟青霉APC20各个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均低于50%,而第7天,浓度为3.0×108个/ml的孢子悬浮液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达85.11%,并且虫尸布满蝉拟青霉的菌丝体和孢子粉,说明APC20对小菜蛾呈现较强的寄生致死性。蝉拟青霉菌株APC20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处理小菜蛾第4~7天的LC50分别为5.3×105、1.1×105、1.1×104、8.9×102个/ml。[结论]蝉拟青霉APC20菌株对小菜蛾具有一定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5%去甲斑蝥素微乳剂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5%去甲斑蝥素微乳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选用不同剂量5%去甲斑蝥素微乳剂和不同施药时期进行田间防治试验,观察该药剂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5%去甲斑蝥素微乳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高毒力,24h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85.10mg/L。在田间施用剂量为111.11~138.89g/hm2时,5%去甲斑蝥素微乳剂对小菜蛾药后7d的防效可达90%以上;进一步用111.11g/hm2 5%去甲斑蝥素微乳剂在小菜蛾不同龄期施药,结果表明,在1龄幼虫盛发期施药药效最好,7d后对小菜蛾的防效可达90.96%。【结论】5%去甲斑蝥素微乳剂在室内和田间对小菜蛾均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具有防效高、持效时间长和安全等优点,有产业化开发前景。建议在甘蓝处于包心初期施用5%去甲斑蝥素微乳剂,施用剂量以111.11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制定陕西产辣蓼药材质量标准及更好地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药学研究方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薄层色谱法、挥发油测定法、比色法对陕西产辣蓼药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西产辣蓼药材水分含量7.42%~8.61%,总灰分含量8.06%~8.65%,酸不溶性灰分含量0.23%~0.7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19.86%~23.62%,挥发油含量0.13~0.17mL/g,总黄酮含量2.01%~4.59%.其中,洋县、柞水县辣蓼的醇溶性浸出物较高,略县、柞水县辣蓼的黄酮含量较高,蓝田县辣蓼的醇溶性浸出物和黄酮含量都最低,其他地区的辣蓼介于中间.陕西柞水辣蓼药材品质最好,而蓝田辣蓼的品质最差;建立了以性状描述、显微特征描述、指标有效成分芦丁的薄层定性鉴别及水分含量不得过于9%、总灰分含量不得过于9%、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于1%、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5%、总黄酮含量不得少于2%为主要内容的陕西辣蓼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150 g/L茚虫威乳油、200 g/L虫酰肼悬浮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5种农药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防效及其毒力。结果表明,处理后72 h对小菜蛾的毒力大小顺序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茚虫威>虫酰肼,其LC50值分别为0.128,0.152,0.223,1.151,93.340 mg/L。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危害,研发新型、高效植物源杀虫剂.[方法]采用95%乙醇对半夏干粉进行索式提取,以叶片浸渍法和浸虫法测定了提取液对小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半夏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触杀、胃毒和生长抑制的作用,提取物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在触杀试验中,当提取物在100 mg/ml浓度下,处理72 h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61.44%.在选择性拒食试验中,提取物对3龄幼虫的AFC50分别为32.68 mg/ml(24 h)和39.16 mg/ml(48 h);在非选择性拒食试验中,提取物对3龄幼虫的AFC50分别为17.26 mg/ml(24 h)和21.32 mg/ml(48 h).半夏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胃毒及生长发育抑制作用也明显.饲喂72h时,浓度为100mg/ml处理的小菜蛾幼虫校正死亡率高达69.41%;在处理48h,浓度为100mg/ml的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生长抑制率为64.43%o[结论]半夏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几株虫生真菌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对小菜蛾具有强毒力的菌株,对采自不同地方被真菌侵染死亡的68头昆虫上分离出的62株虫生真菌,再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为试验昆虫,从中选出14株生长快、产孢多的菌株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4株真菌对小菜蛾均有致病性,但不同菌株对蚜虫的毒力存在明显差异,毒力最强的为11号、12号和13号菌株,在1.5×107个孢子/mL下,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高达96%、98%和98%。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短期35℃高温预处理与阿维菌素农药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短期高温对阿维菌素毒力的影响随35℃持续时间及阿维菌素浓度不同而不同。35℃预处理2 h,与阿维菌素的联合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4 h对1.13,2.25 mg/L的阿维菌素毒力有拮抗作用,对其他的浓度毒力表现为相加作用;8 h对0.28,1.13,2.25 mg/L的阿维菌素毒力有协同作用,对其他浓度则表现为相加作用。研究结果初步说明,联合作用评价方法可以用于Hormesis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比较了5种新型杀菌剂的室内毒力,并选用高效单剂进行复配研究,明确最佳配比;根据药剂理化性质选用流点法、黏度曲线法和正交试验设计法将混剂加工成对环境友好的水悬浮剂。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中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有效中浓度,EC50)由高到低顺序为:嘧菌酯(0.005 19μg/ml)、已唑醇(0.025 20μg/ml)、戊唑醇(0.209 10μg/ml)、丙环唑(0.349 70μg/ml)、苯醚甲环唑(0.777 10μg/ml);毒力最高的嘧菌酯与己唑醇复配的最佳配比为1∶2(增效系数SR值为1.55);嘧菌酯.己唑醇悬浮剂的最优配方组成为:8.0%嘧菌酯、16.0%己唑醇、2.0%分散剂550s、2.0%农乳404#、0.125%黄原胶、1.5%硅酸镁铝。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浸渍法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了顶孢霉菌对小菜蛾的毒力及对小菜蛾体内蛋白质含量和保护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种后的第5d,顶孢霉菌对小菜蛾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5.32×106个.mL-1,其毒力回归方程为y=2.66+0.35x;顶孢霉菌侵染3龄小菜蛾后,处理组蛋白质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活性下降,处理组前期,3种保护酶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但后期处理组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处理组由于顶孢霉菌的侵染,导致小菜蛾有机体丧失免疫能力,SOD、POD和CAT活性下降,并随着时间延长,保护酶活力下降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