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稻麦两熟农田稻季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排放规律,为评估该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发展循环农业提供依据,在江苏省苏州市稻麦两熟农田进行了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了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水稻生长季田间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监测试验,研究设计了稻麦季秸秆均不还田(CK)、麦季稻秸还田(R)、稻季麦秸还田(W)和稻麦季秸秆均还田(RW)4种秸秆还田模式。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稻季CH4和N2O排放、总增温潜势(GWP)及单位产量的GWP有极显著影响,CH4稻季总排放量表现为RW(233.04 kg/hm2)W(197.99 kg/hm2)R(122.14 kg/hm2)CK(97.07 kg/hm2),N2O稻季总排放量的顺序是RWRWCK,依次为4.74 kg/hm2、2.66 kg/hm2、2.14 kg/hm2和1.07 kg/hm2。RW处理水稻产量(10.54 t/hm2)和R处理(10.36 t/hm2)较秸秆不还田对照显著增产,而秸秆还田处理(R、W和RW)的GWP以及单位产量的GWP均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对照。说明,秸秆还田增加了稻季CH4和N2O排放,小麦秸秆还田是增加稻季CH4排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粤优938是江苏省农科院用不育系粤泰A与恢复系R938配组育成的杂交稻组合,200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2003年通过河南省引种试验.2001年以来在河南省南部稻区试验、示范及大面积种植,一般稻谷8 250~9 750kg/hm2,高产田块可达1.1×104kg/hm2以上,并且具有稻米品质优良、抗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适应性强、稳产性好、耐肥抗倒、熟期适宜等特点.是目前豫南稻区利用品种中抗性、品质及产量等综合性状最为理想的品种之一,也是豫南稻区主导品种之一,深受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3.
中低产田水稻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宁夏灌区中低产田水稻氮肥基追比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插秧稻氮肥65%基施、35%追施的产量最高,水稻产量为13 436.5 kg/hm2.50%基肥、50%追肥的产量次之,水稻产量为12 957.0 kg/hm2.直播稻氮肥50%基施、50%追施的产量最高,水稻产量为7 403.0 kg/hm2.氮肥65%基施、35%追施的产量次之,水稻产量为7 253.5 kg/hm2.  相似文献   

4.
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鑫  刘勤  张刚 《江苏农业学报》2021,37(4):874-883
为研究太湖流域长期不同轮作方式和施氮水平对稻田土壤肥力指标、水稻产量的影响,设置了轮作方式(休闲-水稻、小麦-水稻、紫云英-水稻、蚕豆-水稻)和施氮水平(0 kg/hm2、120 kg/hm2、180 kg/hm2、240 kg/hm2、300 kg/hm2)2因素.结果表明,与冬季休闲模式相比,绿肥作物轮作模式稳定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水稳性微团聚体含量,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同时,施肥水平影响了土壤肥力水平,与绿肥作物轮作不施氮相比,适量施氮(120~240 kg/hm2)优化了土壤物理结构,促使养分含量提升,提高了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进行周年绿肥作物轮作后水稻产量获得一定提升,且在施氮量为120~180 kg/hm2时水稻产量较高.综上所述,绿肥作物轮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降低了最佳施氮量,并使水稻产量显著增加.为兼顾养分利用水平、土壤肥力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推荐将绿肥作物-水稻轮作模式下稻季施氮量降低至12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5.
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为了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的增产潜力,对红壤稻田的轮作制度布置了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促使分蘖速度加快,增加水稻有效穗和粒数,早稻有效穗比稻-稻-冬闲(对照)增加83.1万/hm2,每穗粒数比稻-稻-冬闲增加29,晚稻有效穗比稻-稻-冬闲增加48.0万/hm2,每穗粒数比稻-稻-冬闲增加18。(2)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使水稻生育期延迟2~7d成熟,结实率比稻-稻-冬闲降低3.1%~5.1%;(3)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尤其是生物产量,水稻稻谷总产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54081.1kg/hm2,增幅26.4%;水稻稻谷平均产量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1088.0kg/hm2。水稻稻草总产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44109.1kg/hm2,增幅27.1%;水稻籽粒平均产量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882.2kg/hm2。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特优203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特优 2 0 35 (原代号 82 0 35 )系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杂交选育的优质常规水稻新品种。一般稻谷产量为 82 5 0~ 90 0 0kg/hm2 ,高产田块达 112 5 0kg/hm2 ,并具有稻米品质优良 ,适应性广 ,稳产性好 ,生育期适宜 ,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纹枯病等突出特点 ,2 0 0 3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成为河南省南部稻区优质米开发及定单农业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1 选育经过及产量表现1.1 亲本选配1992年 ,利用遗传背景复杂 ,亲缘关系较远 ,且主要性状能够互补的特三矮 2号与创新种质资源810 2 0进行杂交组配。特三矮 2号是 2 0…  相似文献   

7.
根据南粳45的品种特性,在江苏省利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机插稻和人工移栽稻2种种植方式进行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在6.7 hm2高产示范方上2009年江宁机插稻产量达到了10 968.15 kg/hm2、镇江新区姚桥镇农服中心机插攻关方实收产量11 955.00 kg/hm2,2010年江宁移栽稻获得实收11 990.10 kg/hm2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宿豫区是农业大区,可耕地53300公顷,常年稻麦两熟制,年种植面积80000公顷,水稻单产8250kg/hm2,小麦单产5700kg/hm2,常年病虫害发生面积较大.病虫主要有螟虫、蚜虫、飞虱、稻纵卷叶螟、蝗虫、纹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赤霉病、白粉病等.随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病虫危害逐年加剧,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也逐年加重,若防治不及时,年损失超5000万千克.传统的一家一户防治已经不能适应生产需要,统防统治的作用愈加明显.十几年来,我区的统防统治工作一波三折,但我们一直没有放弃.  相似文献   

9.
插秧稻氮肥追施时期及施用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氮肥不同追肥时期及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插秧稻在全生育期施纯N 27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45kg/hm2的施肥水平下,水稻插后9~10 d追施纯N 54 kg/hm2,倒四叶和倒二叶时期各追施纯N 27 kg/hm2产量最高;水稻插后9~10 d追施纯N 54 kg/hm2,倒四叶时追施纯N 54 kg/hm2产量次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高产优质高效的水稻施肥技术,在大田条件下,以迟熟中粳糯稻"皖稻6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不同追氮时期和不同氮磷钾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追氮时期和不同氮磷钾比例对产量有显著影响;[2]施氮量300.Okg/hm2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337.5kg/hm2处理产量次之,产量如果要获得10000kg/hm2以上生产水平,需施纯氮300.0~337.5kg/hm2;(3)在施氮量为300.0kg/hm2、氮肥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7:3、追氮时期在倒4叶至倒3叶期时,产量最高;(4)施氮量为300.0kg/hm2、基蘖肥和促花肥比例为7:3、氮磷钾比例在1:0.3:0.3~0.6时.有利于"皖稻68"高产.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东海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6.0×104hm2左右,产量在9 750kg/hm2以上.栽培习惯是先落谷,一月龄以后耙地移栽到大田.从2004年开始直播稻试验示范,2005年扩大试验、示范点数,其中农科所0.1hm2,房山镇吴场村6.7hm2,安峰镇郄庄、前放村6.7hm2,浦南镇0.8hm2.通过收获前对部分地块测产与收获时实产,在2005年大灾之年,仍取得了县农科所产量近9 000kg/hm2、房山镇吴场村产量10 350kg/hm2、平均产量9 750kg/hm2的好收成.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江苏、浙江等南方地区大力推广水稻直播技术,水稻平均单产达9 225kg/hm2,高产达9 900kg/hm2。结合本地区的地理环境,我站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于2005年在本地区做了水稻直播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水稻产量达9 300kg/hm2,适宜本地区推广。现总结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如下。1直播稻的生育特点直播稻比手栽稻生育期短15d左右,主茎叶数少1.0~2.0张,结实率和千粒重高,结实率平均在90%,比手栽稻高1%~2%,千粒重是手栽稻的1.09倍;分蘖快,田间杂草多;适栽范围为淮河以南地区。2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2.1品种选择应选择生育期140~150d左右、抗性好…  相似文献   

13.
新稻18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产多抗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在黄淮地区全生育期156 d,株型紧凑,穗呈纺锤形,穗长15~17 cm,有效穗345万~375万/hm2,结实率85%~90%,千粒重25 g。一般产量为9 750~10 500 kg/hm2,高者达12 000kg/hm2以上,比豫粳6号增产达15%左右。新稻18号的米质达国家标准3级优质,且适口性好。高抗条纹叶枯病,抗黑条矮缩病、纹枯病,中抗白叶枯病、稻曲病轻,高抗倒伏。适宜于苏北、皖北、沿淮、豫南、鲁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地块种植,具有极大的推广种植价值。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直播的条件下,各品种的产量在9 497.67~10 079.00 kg/hm2之间,产量相差580 kg/hm2左右,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淮稻5号在供试品种中产量最高,株高适中,是兴化地区目前水稻选用的主要品种,其产量高(在本试验中居第1位),穗粒结构协调,灌浆速度快;但其抽穗期较迟,生育期较长,作直播稻种植存在一定的风险。通育粳1号综合表现优良,产量水平较高,植株高度适中,但其抽穗期迟,生育期长,作直播稻种植风险性大,建议可用作移栽稻种植。新稻20在本试验中产量居第3位,其综合性状较优,田间表现无白叶枯病,后期熟相较好,生育期相对较早,有二次灌浆现象,穗数较足,千粒重高,可作直播稻种植选用品种。宁粳4号株高适中,抽穗期较早,熟期较早,产量中等,其穗数足,结实率高,但千粒重较低,后期熟较差。农乐17株型紧凑,植株较矮,穗数足,穗型小,熟期一般,有白叶枯病。津稻263综合性状优良,穗粒结构协调,无白叶枯病,生育期早,但后期熟相较差。镇稻14作直播稻种植,生育期迟,风险性大,倒伏严重,二次灌浆现象明显,有白叶枯病,其特点是粒重高,是大粒型品种。  相似文献   

15.
覆膜旱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覆膜旱作和常规水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旱作稻比常规水作稻分蘖快且多,最高分蘖数可提高168%,差异极显著.覆膜旱作稻根系具有较高氧化力、还原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常规水作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覆膜旱作稻产量可高达8 164 kg/hm2,常规水作稻产量为7 846 kg/hm2,增产幅度3.4%~11.9%,有效穗数的增加是其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油菜-早稻-晚稻"模式上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三季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能够显著影响作物产量,与推荐施氮处理相比,不施氮后三季作物分别减产2 073 kg/hm2、2 220 kg/hm2和1 356 kg/hm2,减产率分别为29.6%、27.5%和60.3%。连续三季不施氮肥后,作物产量对氮肥的依赖明显增加,早稻、晚稻和油菜合理施用氮肥对产量贡献依次为29.6%、27.5%和60.3%。通过方程拟合计算得出三季作物的推荐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51 kg/hm2、247.5 kg/hm2和190 kg/hm2,对应产量分别为6 941 kg/hm2、8 475 kg/hm2和2 169 kg/hm2。结果表明,只有合理施用氮肥才能实现"稻-稻-油"轮作模式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7.
皖稻101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皖稻 10 1(中籼 92 0 1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 ,12项米质指标中 ,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 9项指标达部颁 1级米标准 ,被评为市场畅销的优质米品种。 2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 7710 .0kg/hm2 ,较对照汕优 63减产 2 .7% ;1年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812 1.0kg/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4.5 %。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适于沿淮和江淮地区的中等偏上肥力田种植。适宜播期为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 ,基本苗 80万~ 90万 /hm2 。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东海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6.0×104hm2左右,产量在9750kg/hm2以上。栽培习惯是先落谷,一月龄以后耙地移栽到大田。从2004年开始直播稻试验示范,2005年扩大试验、示范点数,其中农科所0.1hm2,房山镇吴场村6.7hm2,安峰镇郄庄、前放村6.7hm2,浦南镇0.8hm2。通过收获前对部分地块测产与收获时实产,在2005年大灾之年,仍取得了县农科所产量近9000kg/hm2、房山镇吴场村产量10350kg/hm2、平均产量9750kg/hm2的好收成。1播种方式水稻直播有催芽播种和干种直播2种方式。催芽直播即在小麦收获前泡种3d,催芽1d,等稻种露白后撒播。整地和移…  相似文献   

19.
浙南山区人多,土地少,春季回暖早.近几年来,我区农民推行"马铃薯、甜玉米、长豇豆、水稻套种轮作"立体高效栽培模式,充分利用冬季土地和我区温光资源,茬口搭配高产经济作物,此种模式产量一般为马铃薯1450~2600kg/hm2,甜玉米600~800kg/hm2,长豇豆1850~2250kg/hm2,杂交水稻450~550kg/hm2,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双季稻免耕抛栽氮肥用量(0,120,180,240 kg/hm2)对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 ~ 240 kg/hm2供氮水平下,免耕抛栽稻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晚稻产量显著下降.水稻一生中氮素的积累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早、晚稻抽穗至成熟期茎叶氮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