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福建省,柿绵以主要在闽中、闽西、闽北等地为害较严重。在福建古田县1年发生5代。以若虫在二三年生枝皮层裂缝、老皮下及柿蒂越冬。4月上旬越冬若虫爬到嫩芽悄、叶柄、叶背等处吸食汁液,以后在柿蒂和果面固着为害,5月上旬成虫交配产卵。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上旬、9月上旬、10月上旬为各代著虫孵化盛期,10月中、下旬若虫开始越冬。第1、2代主要为害嫩消和叶片,第3、4代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全年以7~8月份(即第2、3代)为害最严重。被害树,第2、3次消极不整齐、极弱.甚至不抽发第2次消,叶片受害早落.果实受害提前软化脱落,枝…  相似文献   

2.
桔实雷瘿蚊是我国发现的瘿蚊科雷瘿蚊属的新种 ,2 0世纪 80年代在我市柚果开始发生为害 ,至1996年发生面积达 5 2 0多hm2 。广东的曲江、连山及江西等地亦有发生。1 发生与为害 桔实雷瘿蚊在梅州一年发生 4~ 5代。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为第二次为害高峰 ,8月中旬至 9月上旬出现第三次为害高峰 ,9月下旬至 10月上旬出现第四次为害高峰。桔实雷瘿蚊以阴凉潮湿的山地柚园发生较多 ,果园中若有丛生的植被和山泉流水 ,更有利于繁衍。老熟幼虫一般在 11月落入土内 10cm左右越冬 ,翌年温度升至 2 0℃以上时 ,幼虫爬上土表化蛹 ,蛹期 7~ 14天 …  相似文献   

3.
梨圆蚧又称梨枝圆盾蚧 ,俗称红眼圈。近两年来 ,在山东省德州市的苹果、梨等果树上大发生。一般果园虫果率 30 %~ 4 0 % ,重者可达 70 %~ 80 % ,严重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梨圆蚧以雌成虫及若虫寄生于枝干、叶片及果实表面吸取养分。苹果受害后 ,在果实表面围绕虫体有紫红色晕圈 ,果面虫口密度大时 ,紫红色晕圈连成一片。梨果受害后 ,产生黑褐色斑点 ,严重时果面龟裂。枝条受害易衰弱枯死。1 发生规律 山东一年发生 3代。以第 3代的 2龄若虫在原寄生处越冬。越冬若虫第 2年树液流动时开始为害 ,4月上旬可以分辨雌雄介壳 ,4月中旬雄虫…  相似文献   

4.
1998~ 2 0 0 0年 ,笔者对莱阳市桃园主要蚧类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与观察 ,并对蚧类的防治做了初步探讨。1 主要蚧类及其生物学特性1 1 朝鲜球坚蜡蚧。在本市一年发生 1代。以二龄若虫固着在枝条上越冬。翌年 3月上中旬从蜡堆里的蜕皮中爬出 ,此后雌雄分化。 4月上旬雄若虫羽化并与雌成虫交配 ,5月上旬雌虫产卵 ,卵期 2周 ,平均每雌虫产卵 10 0 0粒左右。 5月中旬为若虫孵化盛期。 6月中旬后雌雄难分 ,越冬前蜕皮一次 ,蜕皮包于二龄若虫体下 ,至 10月中旬越冬。1 2 桑盾蚧。又称桑白蚧。在本市一年发生 2代。以第 2代受精雌虫于枝条上越冬…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冬天气温偏高 ,加上南方雨量多 ,湿度大 ,很多病虫种类无明显越冬休眠期 ,年发生世代增多 ,发生历期缩短 ,一些次要病虫变为重要病虫 ,同时诱发新的病虫。桑白蚧就是目前我国南方落叶果树中为害日益严重的害虫之一。桑白蚧又名桑盾蚧、桃介壳虫等。一般一年发生 2代 ,第 1代若虫 5月中下旬出现 ,7月第 1代成虫出现。第 2代若虫 8月出现 ,9~ 10月出现第 2代成虫。而现在桑白蚧在南方一年发生 3~ 5代。在福建 ,4~ 5月第 1代 ,6月第 2代 ,7~ 8月第 3代 ,9月第 4代。若冬天气温偏高 ,还可能发生第 5代。防治方法 :以若虫分散转移期药…  相似文献   

6.
茶茸毒蛾又名黑毒蛾,属鳞翅目毒蛾中科,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油茶等。幼虫咬食叶片,严重对老嫩叶片全部食光,影响当年和翌年的茶叶产量。茶茸毒蛾在赣西北一年发生5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其各代幼虫发生期为:第一代4月中旬至5月上旬,第二代6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三代7月下旬至8月中旬,第四代9月中句至10月上旬,第五代11月上旬至11月下旬。该虫近几年在我场严重发生,危害猖獗,今年第二代暴发成灾,使400多亩茶园都受害。  相似文献   

7.
桔潜又称潜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各柑桔产区均有发生,只为害柑桔类果树,以山地果园发生严重。我县柑桔园以前仅零星发生,为害轻,近年有逐年为害加重的趋势,成为桔园的主要害虫。据对我县10余个果园调查,春梢被害率达15%~20%,严重者达50%以上,造成叶片枯萎大量脱落,树势衰弱,落花落果严重,减产20%~30%,果实品质下降。1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桔潜一年发生1代。成虫在树干树皮裂缝、地衣、苔藓内及树干周围土里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开始产卵,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幼虫为害期,4月中下旬幼虫盛发,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羽…  相似文献   

8.
白蜡蚧又名日本龟蜡蚧(C.japonicus Greem),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或老熟若虫越冬.此虫在江西南昌翌年2月下旬~3月上旬产卵孵化若虫.近几年来,我所白蜡蚧发生危害较重,为寻找有效防治白蜡蚧的方法,在室内做了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柿绵蚧又称柿绒粉蚧、柿毡蚧、柿绒蚧。近年在陕西省延安市的柿树上大发生。据调查 ,一般柿园虫果率 2 0 %~ 30 % ,重者可达 70 %~ 80 % ,严重影响果品的产量和质量。柿绵蚧以雌成虫及若虫为害柿树的嫩枝、幼叶和果实。雌成虫及若虫最喜欢群集在果实下面及柿蒂与果实相接的缝隙处为害。被害处初呈黄绿色小点 ,逐渐扩大成黑斑 ,使果实提前软化脱落 ,降低产量和品质。1 发生规律 柿绵蚧在延安一年发生 3代。以第三代的二龄若虫分散固着在 2~ 3年生枝条皮层裂缝、粗皮下及干柿蒂上的介壳中越冬。翌年 4月中下旬柿树发芽抽梢时开始出蛰活动…  相似文献   

10.
1 猕猴桃主要害虫发生规律1 1 桑白蚧。河南省伏牛山南麓西峡县猕猴桃产区发生较严重。成虫和若虫寄生枝干 ,以口针刺入皮层内吸食汁液。一年发生 2代 ,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 ,翌年 5月产卵于母壳下 ,6月孵出第 1代若虫 ,初孵若虫爬行在 2~ 3年生枝上固定下来 ,开始分泌灰白色蜡质介壳 ,第 2代卵产于 8月中下旬 ,9~ 10月出现第 2代成虫。1 2 草履蚧。西峡县部分猕猴桃园发生较重。以若虫刺吸枝叶汁液为害 ,使树势衰弱。一年发生 1代 ,以卵在土中越冬。 3月上中旬孵化若虫出土 ,1龄若虫不活跃 ,常在隐蔽处群居 ,3龄以后 ,气候温暖时…  相似文献   

11.
近年,草履蚧在陕西户县、周至、临潼等县区绿化树上严重发生。调查发现猕猴桃园草履蚧为害也十分严重。该蚧虫以针状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吸取营养,造成猕猴桃嫩枝被害部位不能萌芽或萌芽后嫩芽失水萎蔫,对猕猴桃果实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1发生规律 在陕西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疏松的土层中、墙缝、石头、砖块下等阴暗处越冬,12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初孵若虫成团、成堆聚集在卵块周围。1月中旬若虫开始上树为害,2月上中旬为上树盛期。若虫多集中在幼嫩枝条的芽痕、芽腋及其周围固定取食。4月中下旬雄若虫分泌蜡丝化蛹,蛹期10天…  相似文献   

12.
山东菏泽地区近几年柿举肢蛾为害日趋严重 ,以幼虫钻食柿果 ,致使幼果干枯 ,大果早熟变红、变软 ,造成大量落果 ,无法食用。一般年份虫果率即达4 5 %~ 6 5 % ,严重影响柿果产量和品质。柿举肢蛾在菏泽地区一年发生 2代 ,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树皮缝隙和根附近 5~ 10cm深的土中越冬 ,少数在树上干果或柿蒂上越冬。越冬代幼虫翌年 4月下旬化蛹 ,蛹期 19天左右 ,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 ,5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 5月下旬第 1代幼虫开始孵化为害幼果 ,6月为为害盛期 ,7月上旬出现第 1代成虫 ,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第 2代幼虫 8月初开始为害柿果 ,直至…  相似文献   

13.
牯岭腹露蝗 Fruhstoferiola kulinga(Chang)过去在江苏未见有发生记录。笔者1994~1998年在江苏调查黑莓害虫时,发现南京紫金山麓的果园中该虫发生较多。若虫、成虫取食嫩叶、嫩梢和在果面啃食果肉,造成叶片破碎,新梢枯死,果实霉烂。此虫在江苏为局部发生为害害虫。 枯岭腹露蝗寄主有黑莓、核桃、山核桃、枫杨、板栗、栎类、越桔、无花果、八角枫及悬钩子属植物等20余种。该虫在南京一年发生1代,以卵囊内的卵在表土层下越冬。初孵若虫4月下旬始见,若虫一般5龄。7月上旬至8月上旬陆续羽化…  相似文献   

14.
柿绒蚧在我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陕西、福建、广东等省分布。以若虫、雌成虫固着寄生于柿树枝条、叶片、叶柄、果实和果蒂表面,刺吸汁液,使虫体固着处的组织凹陷变黑,受害重者叶面畸形,造成落叶落果。 一年发生4代,主要以2龄若虫分散固定在柿树树干、枝条的皮层纵裂缝中,包藏在半透明的蜡壳中越冬。2月下旬末到3月上旬开始活动,离开越冬场所到被害部位固定为害。雄虫主要分布在越冬场所(树皮表面可见大量雄虫介壳),为害叶片的主要是雌虫。3月下旬末至4月上旬,虫体表面形成完整的白色绒状介壳。越冬代雌成虫于…  相似文献   

15.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 ,我省部分茶园茶黑毒蛾为害十分猖獗 ,曾多次出现大片茶园茶树被食光秃的情况。造成灾害的原因 ,主要是对茶黑毒蛾的为害特点了解不够 ,防治失时所致。1 发生为害主要特征茶黑毒蛾在我省一年发生 5代 ,以卵越冬。翌年3月中旬初越冬卵开始孵化 ,4月下旬开始化蛹。各代幼虫的发生时间为 :3月中旬至 4月下旬 ,5月下旬至 6月下旬 ,7月上旬至八月上旬 ,8月中旬至 9月上旬 ,9月下旬至 1 1月中旬。成虫卵多产在茶树蓬面下方两侧老叶背面 ,也有少数产在枝干、杂草等上。各代的低龄 (一、二龄 )幼虫期仍群栖于原位置(叶…  相似文献   

16.
自2006-2008年连续3年对太湖洞庭山果茶间作地区为害经济作物的刺蛾类害虫的种类、为害范围以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为害较重的刺蛾类害虫有扁刺蛾、丽绿刺蛾和褐边绿刺蛾3种,均1年发生2代,以幼虫为害茶树、银杏树、枣树、柿树、梨树、梅树和板栗树等经济作物;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其第2代幼虫发生盛期。  相似文献   

17.
发生规律该虫一年发生 4~ 5代 ,越冬后第一代成虫发生在 5月上旬 (暖冬年份在 4月下旬 ) ,第二代成虫发生在 6月上旬。这两代幼虫主要为害桃形李果实。以后几代为害玉米、高粱、向日葵等作物。以老熟幼虫在这些作物上越冬。成虫白天静息 ,夜间交尾产卵。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光性 ,一般每果实产卵 1~ 3粒 ,多者达 2 0粒左右。一般一果一虫 ,多者一果数虫。2 防治方法冬季及时处理玉米、高粱等作物残株 ,消灭越冬幼虫。果园忌种以上转株寄生作物 ,合理修剪与疏果 ,及时疏去密生枝与密生果 ,使枝间、枝果间及果间互不交接 ,减少产卵场所。…  相似文献   

18.
桑蟥(Rondotia meniciana Moore)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大多数蚕区桑园均有分布,以幼虫取食桑叶危害。调查北京房山地区的桑蟥1年发生2代,有一化性和二化性,以二化性居多。一化性桑蟥产有盖卵块越冬,二化性桑蟥产无盖卵。第1代桑蟥幼虫为害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2代桑蟥幼虫为害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造成夏秋季桑叶减产。田间桑树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稀释液,桑蟥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可达94.7%;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稀释液,桑蟥幼虫的虫口减退率为94.3%。在桑蟥幼虫发生盛期7月上旬和8月上旬,采用上述药剂防治可以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9.
桑白蚧同翅目,盾蚧科,又称桑盾蚧、桃白蚧,是桃、梨、梅等核果类果树的重要害虫。近年来,该虫在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的兜丽果林园,马甲镇的梅岭等地种植的低需冷性水蜜桃、台湾甜脆桃、美国红桃品种上普遍发生,且呈上升趋势,对我区的桃果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成为当前重点防治的害虫之一。1发生特点桑白蚧在我区一年发生4~5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桃树枝干上越冬。翌年2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取食危害,虫体迅速膨大并产卵,卵产于雌介壳下,每头雌虫可产卵数百粒。4月上旬产卵结束。第1代若虫于3月下旬始见,初孵若蚧先在壳下停留数小时,后逐渐爬出分…  相似文献   

20.
榴绒粉蚧属于同翅目,粉蚧科,又名石榴粉蚧、紫薇粉蚧,是石榴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主要为害10年生左右的丰产石榴树,幼年树上很少发生。榴绒粉蚧最大的为害是间接造成石榴干腐病的大量发生,严重影响石榴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我们通过对榴绒粉蚧的定点观察和试验,已对榴绒粉蚧的防治有了一些具体的措施。1 为害症状 榴绒粉蚧雌成虫椭圆形,扁平,体长2~3mm ,暗紫红色,老熟时体外包着白色的毡状蜡层,呈袋状介壳,像白色米粒。雄成虫体长0 3mm ,紫红色。主要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于果、枝、干及叶片上刺吸汁液,幼果受害后多呈畸形果,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