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蓝桉幼林不同生长期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6年对不同年龄蓝图桉幼林各生长季节叶片的5处主要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蓝图桉幼林叶片中N、P元素的含量夏季高于冬季;N含量第1、2年较高,各的间差异不显著;P一各年间差异显著,第3年含量最高。元素K、Ca、Mg的含量各年间差异显著,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2.5年以后达到高峰,之后由于“组织稀释”,浓度有所下降。施肥能提高叶片中N、K、Ca元素的含量;由于施肥使蓝桉生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省湘潭县湿地松不同配方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于不同生长季节分别在施肥区和对照区采集针叶进行N,P,K,Ca,Mg养分动态分析,并将各生长季节元素含量与树高、胸径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营养元素N、P、K、Ca、Mg含量在不同生长季节变化是不同的。N、P、K、Ca、Mg含量在生长初期最高,N、P9月最低,K、Ca、Mg速生期最低,Ca生长末期最高。NP、K、Mg含量在生长季节逐渐减少,Ca则逐渐递增。叶片中N、P、Mg含量在生长初期,速生期,末期与湿地松树高,胸径生长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林木相关值法营养诊断及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尾叶桉、湿地松林分进行相关值法营养诊断,结果表明:1.尾叶桉:不施肥的幼林需P肥,1,6龄林需N肥,2龄林要慎施N肥,应施有机肥;1~4龄林不必施K肥,至5,6龄林时要补充K肥;2,6龄林需Ca肥,3龄林较需Mg肥。需肥顺序是P、N、K。施肥处理的以施N100kg/hm2的适宜;施P量100kg/hm2为足够,施50kg/hm2的偏低;4龄林后需补充K肥。尾叶桉施P肥效果最为显著。2.湿地松:不施肥林地较需P、K肥,林地高P时需施N肥,Mg、Ca养分足够。需肥顺序是P、K、N。施肥处理的以施P200kg/hm2的更有利于促进湿地松6龄林后的生长成材。施P肥后,均能促进幼林对N的需求,并随着施钙镁磷肥量的增大,需N量和Ca,Mg—K的拮抗交互作用也增大。湿地松施肥肥效不显著。3.林地土壤养分库存量下降的趋势及顺序与相关值诊断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蓝桉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蓝桉施肥和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监测和分析。经对设于保山市辛街3种施肥处理的蓝桉人工林地,进行为期两年(1993、1994年)的土壤11项化学性状监测得出:土壤的有效N、P、K的含量随林地的施肥而增加;造林两年后,土壤的pH(H2O)、pH(KCl),有机酸,全氮,有效N、P、K,水解酸,交换性Ca(++)、Mg(++)的指标均低于造林前。  相似文献   

5.
湿地松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与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省湘潭县湿地松不同配方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于不同生长季节分别在施肥区和对照区采集针叶进行N,P,K,Ca,Mg,养分动态分析,并将各生长季节元素含量与树高,胸径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营养元素N,P,K,Ca,Mg含量在不同生长季节变化是不同的,N,P,K,Ca,Mg含量在生长初期最高,N,P9月最低,K,Ca,Mg速生期最低,Ca生长末期最高,N,P,K,Mg含量在生长季节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6.
尾叶桉幼林施肥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尾叶桉幼林施肥肥效是十分显著的,但不同处理对幼林生长存在较大差异,有P处理肥效高,无P处理肥效较小。由此表明P是限制尾叶桉幼林生长的主要因子。N、P、K三要素对材积的影响顺序为P-N-K。试验表明,尾叶桉幼林最佳的施肥肥料配比方案为每公顷N50kg、P2O550kg、K2O10kg,其材积生长量比对照大63.6%;其次为N50kg,P2O5100kg,材积生长量比对照大61.1%。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营养元素季节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银杏叶营养元素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杏雌雄无性系叶中N,P,K,Ca,Mg,B,Fe,Zn,Mn,Cu的含量随物候期呈规律性变化,雌株与雄性无性系叶片中N,P,K,B,Fe,Zn的含量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Ca,Mg,Mn,Cu的变化基本一致,大果无性系对P,K,B,Zn的吸收量最高而Ca的含量最低,不同无性系间(大,中,小果)N,Mg,Fe,Mn,Cu则没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8.
应用"416-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尾叶桉肥效与营养诊断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416A”最优混合设计安排尾叶桉幼林氮磷钾硼肥的施肥试验,建立了尾叶桉高生长与N、P、K、B肥施用量的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得到尾叶桉幼林最佳施肥配比的两套方案:高方案为N80P40K40B2-5(kg/hm 2),当年目标树高生长4-53 m 。中方案为N34-9P17-45 K17-45B1-1(kg/hm 2) 目标树高生长2-45m 。施N、P、K、B 肥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尾叶桉幼林的生长,三大要素中K 对尾叶桉幼林高生长影响最大,其次是P,最后是N。合理施肥能延长尾叶桉的树高生长速生期。采用监界值法诊断得到尾叶桉幼林叶片养分元素及其比值的临界浓度和最适浓度,这将为桉树的合理施肥,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尾叶桉 湿地松1~6年生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尾叶桉、湿地松1~6年生幼林施肥结果表明:1.尾叶桉在缺P的立地上,施P肥的效应极其显著。施P各处理在1~6年生时均显著或极显著地大于对照,其中以施NPK全肥最好,6年生的树高、胸径和材积与对照比较,分别增长35%,69%,243%。而施NK肥的生长与对照差别不大。湿地松1~2年生的幼林施肥效果不大显著,3~6年生时才达显著差异,其中以施NPK全肥的效果最好,6年生的树高、胸径和材积与对照比较仍分别增长13%,18%,52%。2.尾叶桉、湿地松施P肥的各水平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施N、K肥的只在个别年度有差异。3.偏相关和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施肥肥效主次顺序是P、N、K,湿地松是P、K、N。两树种均在5,6年生时,N、P、K的肥效最高。4.最优施肥配方:尾叶桉1~3年生以施N3P3为好,5~6年生以施N3P3K2为佳。湿地松1~2年生不用施肥,或薄施N肥;3~6年生以施N1P3K1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项研究历时4年,研究结果显示,营造蓝桉纯林会引起林地土壤肥力明显降低,有机质、全N、有效N、P、K、交换性Ca2+、Mg2+等7项指标均直接受影响。蓝桉人工林,经造林初期林地施肥能提高其生长量,但不能阻止林地土壤肥力下降。由于施肥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故也加强了对土壤肥力的消耗。  相似文献   

11.
本项研究历时4年,研究结果显示,营造蓝桉纯林会引起林地土壤肥力明显降低,有机质,全N、有效N、P、K、交换性Ca^2+、Mg^2+等7项指标均直接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青冈常绿阔叶林死地被层和土壤性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明坚  陈启常 《林业科学》1996,32(2):103-110
1990年至今对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报道了死地被层现存量,死地被层(包括L、F、H三亚层)和土壤(包括A、E、B三层)中C和8种养分元素的分布,以及植物对养分元素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死地被层现存量为14.141t/hm2,其中H>F>L.死地被物中9种元素含量和贮量大小依次为C>N>Ca>Mn>K>Mg>P>Zn>Cu,而土壤中为C>N(K)>K(N)>Mg>Mn>Ca>P>Zn>Cu。与其它地区相比,本区土壤中Mn和N的含量较高而P和Ca较低.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层次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自表层至深层,C、N、Ca、Mn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K、Mg的含量均在表层较低,并在深层有较高的含量;而P、Cu和Zn则以H与A层的含量为最高.植物对元素的累积特征因元素和层次(种类)而异。各元素中以Ca的富集系数最高,N次之,Cu和Zn最低;一般而言,藤本、草本和下木层植物对元素的累积程度比乔木层和亚乔木层要高。  相似文献   

13.
引种针叶树种矿质元素浓度及季节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8~10年生的引种试验林为取材对象,分别在1992年4月30日、7月30日、10月30日及1993年1月30日,同时采15个树种当年和1年生针叶,测定N、P、K、Ca和Mg浓度。结果表明,矿质元素浓度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元素浓度高低总趋势为N>K>Ca>P>Mg。松属中单维管束亚属和双维管束亚属分别表现为富N、Mg和K、P两种元素含量型。树种间Mg元素季节动态存在显著多样性,N、P、K、Ca动态模式松类树种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蓝桉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5a研究结果表明,在省保山市石灰岩红壤区施肥能明显促进蓝桉幼林生长,肥效在1.5a时最大,9个施肥处理的树高、胸径平均增长33.69%、48.39%,造林后5a时,生长反应已经呈下降趋势,9个施肥处理的树高、胸径平均增长16.45%、10.71%。P 促进蓝桉增产的主要因素,每株施430g钙镁磷肥的几个处理产好,N、K肥增产效果不明显,有机肥对蓝桉生长有促进作用。在9个施肥处理中,处理6(钙镁磷  相似文献   

15.
泡桐人工林养分年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年生泡桐人工林养分的年吸收规律进行2年的研究,摸清了泡桐林对养分的吸收量和吸收规律。泡桐人工林对N、P、K、Ca、Mg5种大量元素的年总吸收量分别为287.3238kg/hm ̄2和242.4234kg/hm ̄2,并得出如下吸收规律:①各器官对营养元素吸收多少依次为叶>枝>花>干>根。②林分对各营养元素吸收量的多少依次为:N>Ca>K>P>Mg。③泡桐各器官对营养元素有选择吸收作用。④泡桐对养分元素的吸收主要在7月底之前。  相似文献   

16.
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科学施肥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多年对桉树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树龄林分人工控制施肥量的肥料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桉树基肥施用效果明显,其肥效可持续5a以上,但其肥效随树龄增长而下降。基肥每株施有机肥2.5kg,配施N15g、P30g、K15~30g和适量B、Cu、Zn微量元素为宜;(2)追肥效应因树龄而异,2年生大于3年生大于1年生,施肥以每株N30~90g、P和K各15~30g为宜;(3)植桉后土壤有机质大部分有不同程度下降,全N、全P、速效N变化不大,全K、速效P、速效K、B、Zn、Cu含量明显下降。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科学施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桉树施肥及营养诊断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桉树幼林施肥中的元素(N、P、K)组合、桉树幼林的施肥方式、桉树幼林的施肥量以及桉树苗期和幼林期的营养诊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赤桉、刚果12号桉、尾叶桉等苗期、幼林期肥料元素的最佳组合、施肥方式、施肥量以及苗期、幼林期缺乏营养元素症状。根据叶片分析的结果,N、P是影响尾叶桉幼龄林生长的限制因子。同时对赤桉、细叶桉、刚果12号桉的叶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杉、松、桉幼林两年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幼林P肥效应极显著,每公顷施25kgP2O5效应最好,树高增24%,地径增30%,PK、NP和NPK效应也显著;湿地松幼林P肥效应也极显著,PN、PK效应更好,每公顷施50kgN、50kgP2O5树高增74%,地径增69%,施50kgP2O5、50kgK2O树高增72%,地径增65%;尾叶桉幼林·NPK效应最显著,PN、PK效应也显著,NK增幅不大,每公顷施100kgN、100kgP2O5、50kgK2O,树高增245%,地径增279%,胸径增1156%。造林时应施足NPK基肥。  相似文献   

19.
尾叶要无性系幼林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省开平市镇海林场进行了尾叶桉无性系幼林施肥试验,4.5a试验结果表明,8个不同施肥处理(肥料配方)间的生长差异极显著,尤以N75P200K50处理最好,其平均高为15.23m,平均胸径为11.07cm,每公顷材积为107.5m^3。8个施肥处理均没施肥处理有极显著的差异。最好施肥处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每公顷材积分别是不施肥的1.3、1.65和3.1倍。以最佳施肥处理N75P200K50的  相似文献   

20.
尾叶桉无性系幼林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省开平市镇海林场进行了尾叶桉无性系幼林施肥试验,4.5a试验结果表明,8个不同施肥处理(肥料配方)间的生长差异极显著,尤以N75P200K50处理最好,其平均树高为15.23m,平均胸径为11.07cm,每公顷材积为107.5m3。8个施肥处理均与不施肥处理有极显著的差异。最好施肥处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每公顷材积分别是不施肥的1.3、1.65和3.1倍。以最佳施肥处理N75P200K50的经济效益最好,投入与产出比为1∶2.2,与施肥量最高的处理相比,投入少,产出大,内部收益率为25.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