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枣淡缘厚盲蝽(Eurystylu costalis Stal)属半翅目盲蝽科害虫。皖南枣区均有分布。我国著名金丝小枣产区的河北沦州也曾证实有此害虫危害,估计实际分布更为普遍。枣淡缘厚盲蝽以成虫、若虫刺吸枣树花和初座果,引起枣花、果蕾凋萎脱落;刺吸的伤口还能诱发花、果炭疽病、造成“花而不实”,对枣产量影响很大。此外,该  相似文献   

2.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种,以刺吸叶片汁液直接为害。自2009年入侵漯河以来,对该市悬铃木造成了重大危害。通过对漯河市区主干道上的悬铃木方翅网蝽进行调查,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并适时进行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3.
林间调查发现,高山榕盲蝽若虫及成虫以刺吸式口器群集于叶片取食,叶片被害处形成红褐色针头大小的坏死点,受害严重时,斑点连成一片,形成花斑,甚至全叶失绿变白。珠三角地区高山榕盲蝽发生普遍,该虫对高山榕株危害率达100%,叶片危害率高达80%以上。高山榕盲蝽自然种群性别比例为1∶0.33(237∶78)。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解剖榕盲蝽雌雄成虫发现:雌虫腹部较粗壮,腹部末端椭圆形,有少量刚毛分布。腹部末端有一细长"羊角状"黑褐色斑纹。雄虫腹部狭长,末端呈锤状。雄成虫腹部末端两侧对称黑斑间有一大一小倒三角形浅褐色斑。雄虫阳基侧突尖锥状。  相似文献   

4.
<正> 竹后刺长蝽Pirkimerus japonicus(Hida-ha)属半翅目长蝽科。该虫群居于毛竹茎杆内隐蔽生活。成虫借助其它害虫的虫孔和伤口侵入毛竹或外出传播。目前在江西省分布于万载、宜春、及南昌等县市。竹后刺长蝽以剌吸式的口器吸食毛竹杆基膜与内壁皮层上的糖分等营养物质。被害部位常变成红褐色斑、发黑,节底腐蚀和枯烂。据我们调查,此虫借其它害虫的孔洞蔓延,有的可蔓延至20节左右,以中间几节虫口密度最大,最多可达2000多头。为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我们1979年6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2007~2010年间采自甘肃南部的半翅目盲蝽科昆虫,经鉴定共有21属42种.本次调查所得的种类中,以东亚分布型为最多,约占全部种属的23.8%,东洋分布型约占21.4%,古北分布型最少,只占16.7%左右.说明甘肃南部具有较强的东亚区系特色,反映了此地区地处在生物地理学中极具中国固有特色的东亚区系发祥地——中国中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地理特点.其中有甘肃省新纪录8种,分别是远东直头盲蝽、黑角齿爪盲蝽、山地狭盲蝽、横断苜蓿盲蝽、狭领纹唇盲蝽、东亚丽盲蝽、东亚草盲蝽、微小跳盲蝽.  相似文献   

6.
竹后刺长蝽(Pirkimerus japonicus Hid-aka)属半翅目、长蝽科,是一种危害毛竹竹材的重要害虫。据目前所知,竹后刺长蝽分布在日本和我国南部。据调查,仙居县受竹后刺长蝽危害的毛竹林面积达二千多亩。国营萍溪林场小屋基林区(包括与林场接壤的东阳县高二  相似文献   

7.
采用路线调查法和标准地网捕法,对湖南东安舜皇山蝽类昆虫种类及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东安舜皇山共记载蝽类昆虫12科48属57种。从科级水平上分析,猎蝽科为优势科,所占比例为33.33%;从种级水平上分析,优势种十分突出,主要为瓦同缘蝽、环斑猛猎蝽和齿缘刺猎蝽。  相似文献   

8.
文中记述了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猎蝽科昆虫41种,分属于6亚科31属,包括最近建立的真猎蝽亚科马氏猎蝽属(Maldonadocoris Zhao.Yuan&Cai)(2006)及环足马猎蝽Maldonadocoris annulipes Zhao,Yuan&Cai(2006)。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载了属于盲蝽科盲蝽亚科的一个新属——箬盲蝽属(Elthemidea Zheng,gen.nov.)以及该属为害楠竹的两个新种——黑褐箬盲蝽(E.picea Zheng,sp.nov.)与四川箬盲蝽(E.sichuanense Zheng,sp.nov.)。  相似文献   

10.
枣树绿盲蝽象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沧州是著名的金丝小枣主产区 ,面积、产量均居全国之首。 2 0 0 1~ 2 0 0 2年沧州枣区绿盲蝽象发生严重 ,受害造成小枣减产 15 %~ 30 % ,不少枣园局部或大部分绝产。1 危害及发病规律绿盲蝽象以成虫、若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果实汁液。幼芽及叶片受害时 ,先在新叶上现出枯死小斑点 ,随着生长枯死斑扩大 ,出现不规则小孔 ,俗称“破叶疯” ,严重时不能正常抽枝、展叶 ;花蕾受害后干枯脱落 ;幼果受害后脱落或刺吸处后期被病菌侵染 ,严重影响枣果的产量和品质。绿盲蝽象在沧州地区每年发生4~ 5代 ,以卵在树下杂草和浅层土壤中越冬…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杜鹃冠网蝽成虫触角感器进行观察,从而了解杜鹃冠网蝽触角感器的分布、种类和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杜鹃冠网蝽成虫触角为丝状,分为柄节、梗节和鞭节。成虫触角上存在着5种化学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受器种类相同,不同类型的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与分布各不相同,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同时对杜鹃冠网蝽触角与其相近种昆虫触角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以期为杜鹃冠网蝽的行为学、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总结了昆明地区蝽科昆虫的分布情况,为日后该地区蝽科昆虫的预防和防治工作,以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绿盲蝽在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盲蝽学名LygusLucorumMeyer -Dtiro ,又名小臭虫、花叶虫 ,属半翅目 ,盲蝽科 ,杂食性害虫 ,为害多种果树、蔬菜、棉花、苜蓿等经济作物。近年来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葡萄种植面积的扩大 ,绿盲蝽在葡萄上的危害日益严重 ,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直接影响到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下面结合近几年生产实践 ,就绿盲蝽在葡萄上的发生及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1 为害症状绿盲蝽主要以成虫、若虫的刺吸式口器为害葡萄的幼芽、嫩叶、花蕾和幼果 ,造成细胞坏死或促使其畸形生长。被害嫩叶先出现枯死小点 ,随叶芽伸展 ,小点变成…  相似文献   

14.
1997年-2003年对发生在广西上林县大丰镇八角林区的一种新害虫——八角泡盾盲蝽Pseudodoniella sp.进行了系统的观察。该害虫在广西上林县大丰镇东春村1a发生3-4代,霜降后以成虫在枝干隐蔽处越冬,翌年3—4月成虫交配产卵,5月中下旬若虫陆续孵化。除越冬代外,其它世代重叠。以若虫、成虫刺吸花蕾、嫩果、枝梢,引起落花、落果、枝梢萎蔫。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观察,研究了樟颈曼盲蝽Mansoniella cinnamomi的形态特征、生物习性以及危害症状等。结果表明,樟颈曼盲蝽在黄山市屯溪区一年发生4~5代,危害高峰期为每年8,9月份,以卵在叶柄、叶主脉及嫩梢皮层内越冬。其主要危害树种为樟Cinnamomum camphora,以成虫和若虫在樟叶片背面刺吸为害,造成大量落叶,阻碍了樟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香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的常见绿化树种,樟颈曼盲蝽的成虫和若虫刺吸香樟嫩叶,受害叶片正反面出现不规则褐色角状斑,从而严重减少树冠的光合作用面积并导致树体营养衰弱,树叶提前脱落而影响城市园林景观。为探索樟颈曼盲蝽在全国及本地的风险情况,本研究依据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樟颈曼盲蝽的危害风险分析。当各项赋值以全国分布区为依据时,风险等级值即R值为1.62,表明樟颈曼盲蝽为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然而,而当赋值以香樟种植普遍且樟颈曼盲蝽危害十分普遍的湖北分布区为依据时,R值为1.99,基本达到高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等级,这一结果将为樟颈曼盲蝽的防治提供有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猎蝽昆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记述了贵州省茂兰自然保护区的猎蝽6亚科32属49种,其中包括2个贵州新记录种,即:毛足菱猎蝽Isyndus pilosipes Reuter和锥头长头猎蝽Henricohahnia monticola Hsiao et Re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NMP)是至关重要的次要嗅觉蛋白,能够作为信息素识别的标记,而红脊长蝽(Tropidothorax elegans)作为一个重要的农林害虫,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方法 ]利用PCR方法对红脊长蝽SNMP基因进行克隆,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对该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克隆和鉴定了红脊长蝽的2个SNMPs基因,并命名为TeleSNMP1和TeleSNMP2。序列分析表明,TeleSNMP1编码区开放阅读框长1 497 bp,编码498 aa;而TeleSNMP2编码区开放阅读框长1 686 bp,编码561 aa,这2个基因的等电点分别为8.26和7.05。同源性分析发现,同目昆虫同类SNMP序列一致性较高,不同目昆虫不同类SNMP序列一致性较低。TeleSNMP1和TeleSNMP2之间的序列一致性极低。进化树结果也表现同目昆虫同类SNMP基因进化关系最近。定量PCR结果显示,TeleSNMP1主要在雌雄触角中表达,而TeleSNMP2在非触角组织中也有表达。[结论 ]该结果为今后对红脊长蝽SNMPs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杉木种子园是生产良种的基地,但害虫为害猖厥,严重影响杉种的产量和质量。据省林科所助理研究员韩明德等科技人员多年的调查研究,在我省杉木种子园及采种基地普遍为害杉木种实的害虫,主要有长角岗缘蝽、杉木扁长蝽、暗黑松果长蝽和杉小绿叶蝉四种。这些害虫以刺吸杉木种实或梢头嫩叶的汁液为食,受害部位因失去汁液而停止生长或造成种子干瘪、空壳;球果受害率一般为345%,最达90%。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于1987年在靖州排牙山林场进行反复防治试验,找出了防治的最佳时机、高效低毒杀虫剂,清除虫源果、保护天敌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亮壮异蝽Urochela distincta的生物学特性,采用样线调查法和五点取样法等方法,于2009—2021年对幕阜山自然保护区的亮壮异蝽进行连续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亮壮异蝽在幕阜山1 a 1代,主要分布于海拔1 300 m以上的区域,以成虫在水渠石缝、近水崖缝、树皮裂缝和房屋墙角处越冬;越冬成虫5月中旬开始活动,6月初开始产卵,6月下旬或7月上旬若虫开始活动,8月上中旬为成虫盛发期,10月上旬陆续越冬;该虫可取食豆梨Pyrus calleryana、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栎树Quercusspp.、榆树Ulmus pumila、椴树Tiliaspp.、女贞Ligustrum lucidum、乌桕Sapium sebiferum等多种阔叶树的叶片,尤其喜欢在女贞、豆梨上栖息和危害,同一植物嫩叶的受害率均高于生长叶和成熟叶;自2019年以来,幕阜山自然保护区的亮壮异蝽种群数量呈现递减趋势,且存在逐渐向低海拔区域扩散的迹象。研究结果可为监测亮壮异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