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生长、结实、子代因子,采用q检验和多性状综合评定方法对34年红松无性系分别进行无性系测定,结果表明:按无性系生长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16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29%;按生长、结实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22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47. 8%;按生长、结实、子代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16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48. 5%。  相似文献   

2.
在吉林市林科院红松基因库中进行了红松结实性状优良育种资源的选择,在52个参试无性系中共筛选出25个结实性状优良的红松无性系,占参试家系的48.07%;所选红松优良无性系的结实量、球果长、球果宽、种粒长和种粒宽分别超过参试无性系的36.33%、13.87%、8.99%、17.85%、11.78%。  相似文献   

3.
长白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优树子代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白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优树子代测定林(23a生)17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和立木材积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均差异极显著。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树高、胸径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选出9个优良家系,其中2个为最优家系。  相似文献   

4.
对长白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优树子代测定林(23a生)17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和立木材积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均差异极显著。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树高、胸径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选出9个优良家系,其中2个为最优家系。  相似文献   

5.
西南桦优良家系幼树期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共计25个县(市)的381株西南桦优树的子代林进行了幼树期(2年生)的高生长性状选择。结果表明:在参试的381个家系中,幼树期高生长超过对照的优良家系有186个,占参试家系数的48.8%,其中Ⅰ级优良家系有63个,Ⅱ级优良家系有85个,Ⅲ级优良家系有38个;淘汰了195个家系,占参试家系数的51.2%,为评选适于云南热区的西南桦良种提供了阶段性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兴安落叶松无性系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31年生)36个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性状差异显著。其中2号为最优家系,其家系群体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值分别大于对照平均值的7%、14%、38%;以材积性状为重要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选出3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材积预期遗传增益分别达到0.9%、1.7%、4.5%。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24年生油松单亲本子代测定林进行研究,以算术平均数加n倍标准差作为评价个体家系优劣的划分标准,从参试的81个家系中选择生长表现优良、遗传稳定性高的优良家系,并对其生长性状做了遗传增益的估算。结果表明:参试的81个家系的树高性状差异明显;确定了其优良家系为双36,双42,孝70;81个家系树高遗传增益为14.72%,胸径遗传增益为10.65%.对提高油松初级种子园良种繁育的成效及建立升级换代种子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8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进行优良家系及单株的选择。结果表明,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利用30%和15%的入选率对参试的2个测定组进行选择,选择出20个速生优良家系,平均材积遗传增益为11.31%;选择出38株优良单株,平均材积遗传增益81.89%。  相似文献   

9.
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改良代种子园8年生子代测定林进行早期选择与评价。结果表明,35个半同胞家系的胸径、树高和材积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家系平均材积比初级种子园混系(对照)高52.55%,大于该对照材积10%以上的家系有34个,占参试家系个数的97.11%;采用独立淘汰法进行选择,按材积超过对照材积40%进行家系选择,选择出14个优良家系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4.21 cm、8.12 m和0.074 1 m~3,比对照分别高18.25%、6.46%和55.55%,材积遗传增益3.90%,并结合优良家系和材积排名,选出34株候选优树。  相似文献   

10.
永吉县西阳林木种子园2010年开始进行长白落叶松1.5代种子园建设工作,采用先定砧、后嫁接方式建园。建园材料为88个优良无性系。其中,从第一代种子园生产区中逆向选择无性系47个,优良种源天然林优良林分选择无性系41个。建设总面积20 hm~2,区划为4个大区、18个小区,以小区为单位利用完全随机法配置无性系,为充分异型交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