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以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一般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更应该及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本文从当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其存在问题和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着重探讨了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提出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体,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创业教育的模式、特征及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发展三方面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了在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过于传统、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社会环境影响创业型人才的产生、学生自身缺乏创业精神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则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重要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既可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可以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培养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以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池州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从构建循序渐进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校内外"双导师"制、建设多元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校方与合作单位协同组织等方面对如何保障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加以探讨,以期为同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本科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应然所趋,而应用型本科发展的核心是解决好"怎么培养好人才"的问题,即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的职业素养、社会素养、人文素养及科学素养四个维度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双主体"培养模式,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双主体"培养模式构建的逻辑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探讨普通本科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型问题,促进我院应用型教育迈向高水平、宽领域、深层次水平,有助于解决我院高等教育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缺失问题。教育的实质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体制的转变与创新,为我院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院高等教育的办学氛围,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则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重要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既可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可以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培养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以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池州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从构建循序渐进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校内外“双导师”制、建设多元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校方与合作单位协同组织等方面对如何保障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加以探讨,以期为同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日趋紧迫,越来越多的高校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研究。"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办学模式,已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地方应用型本科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为例,阐述校企合作发展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必要性、实施办法,探讨校企合作教学体系的优化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在不断推行大众化教学理念,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最基本渠道,需要积极转变固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育目标。以农林院校的测量学课程为人才培养的探究对象,介绍该课程的发展现状、模块化内容体系构建,总结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农林院校测量学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为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借鉴国内外经验,探索本科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办学模式和形式;介绍了国内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的经验。从职业规划课程的设置,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建立实践实训基地等方面介绍了西昌学院探索本科职业教育的作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