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饲养要点 公鹿的生茸期正值春夏季节,此期其新陈代谢旺盛,采食量大,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此阶段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鹿茸的生长。为满足生茸期的营养需要,除供给大量精饲料和青饲料外,还要设法提高日粮的品质和适口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三化夜生茸期精实补充料中适宜的Ca,P水平,选择4只健康和生茸正常的梅花鹿,采用三个处理组的对比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岁梅花鹿生茸期产补充料中适宜的Ca,P水平分别为1.23%和0.64%;饲粮Ca,P水平对梅花鹿生茸期的Ca,P能量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饲粮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对四岁梅花鹿生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四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适宜营养水平,本研究采用2(CP18%和15%)×2(GE17.15MJ/kg和16.32MJ/kg)二因子交叉设计,选用四岁(三锯)梅花公鹿40头,分为四个试验组,进行了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鹿体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8%处理组鹿的体增重显著高于15%蛋白组;鹿茸产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白质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高蛋白组显著高于低蛋白组;饲粮能量浓度对粗纤维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高能量组显著高于低能量组;四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中能量、蛋白质适宜水平分别约为16.4MJ/kg(GE)和15.9%(CP);平均每头鹿每天对消化能和可消化蛋白质的需要量分别为33.94MJ和330~360g。  相似文献   

4.
饲粮营养水平对五岁以上生茸期梅花鹿公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2(CP20%和17%)×2(GE17.6MJ/kg和16.7MJ/kg)二因子交叉设计,选用5岁(4锯)以上梅花公鹿100头,分为4个试验组进行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粮蛋白质水平和能量浓度对鹿体增重产生的互作效应显著(P<0.05),高能高蛋白组鹿体增重显著高于高能低蛋白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白质消化率和纤维消化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较高的饲粮蛋白质水平,蛋白质和纤维消化率均较高;饲粮能量浓度对蛋白质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低能量浓度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高能量浓度组,5岁以上生茸期梅花鹿饲粮中能量、蛋白质适宜水平分别约为16.8MJ/kg(GE)和16.6%(CP);平均每头鹿每天对消化能和可消化蛋白质的需要量分别为36~37MJ和366~382g.  相似文献   

5.
梅花鹿生茸期不同日粮对鹿茸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项研究于1982-1985年期间对3、4、5、8岁梅花公鹿分别进行了饲养试验、消化试验和代谢试验,目的在于摸清梅花鹿生茸期适宜的日粮蛋白水平和蛋能比,筛选最佳饲料配方。结果表明:3、4岁鹿日粮蛋白水平为23%、蛋能比为54的处理组,鹿茸产量、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5岁鹿日粮蛋白水平为19%、蛋能比为45时,鹿茸产量增重和饲料报酬最高。3、4岁鹿的能量、蛋白质消化率也以日粮蛋白水平为23%的处理组最高;5岁鹿的能量、蛋白质消化率也以蛋白水平为19%的日粮处理组最好。能量代谢率和N沉积率与上述结果一致。试验说明,梅花鹿每日食入的营养物质用于生茸的代谢能仅占食入代谢能的0.098-0.192%,用于生茸的N仅占食入N的0.37-0.68%。但日粮不同的蛋白水平和蛋能比却对增重、产茸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影响很大。在生茸期,3、4岁鹿日粮蛋能比为53-54、蛋白水平为23%比较适宜;5岁鹿则以日粮蛋能比为45、蛋白水平为19%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饲养茸鹿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鹿茸,养好公鹿尤显重要。为便于生产管理,提高公鹿生产力,将生产期划分为4个阶段。以梅花鹿为例,分为生茸前期(1月下旬至3月中旬)、生茸期(3月下旬至8月中旬)、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蛋白质水平配合日粮对梅花鹿仔鹿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4头10月龄梅花鹿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配合日粮(平均粗蛋白质水平分剐为10.27%,14.26%,15.61%和18.60%),进行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测定并分析仔鹿干物质采食量、体重、营养物质采食量及表现消化率、蛋白质采...  相似文献   

8.
一、合理补饲生茸期间要注意饲喂青绿多汁饲料和蛋白补充料,保证充足饮水,使生茸前期和生茸期保持上等体况。尿素和鱼粉等蛋白补充料饲喂方法:尿素日喂量占公鹿日喂精料量的1%,即平均15~20克,最多不能超过30克;鱼粉日喂量50~100克,约占公鹿日粮干精料量的5%。注意尿素不能单独饲喂和饮水,应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用4头成年梅花公鹿,通过饲养,消化、代谢试验及呼吸测热试验,并结合鹿茸中能量、蛋白及干物质含量的分析,对年梅花公鹿生茸能量、蛋白的需要量及茸中干物质沉积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茸鹿养殖是项高效益的产业,其主要效益来自公鹿的生产性能,养鹿的目的在于收获高效优质高产鹿茸。公鹿生茸期饲养水平高低、管理措施是否得当、精粗饲料调配是否正确,直接影响鹿茸产量与质量。一、生茸期的饲养管理公鹿脱角后,鹿茸新生组织开始生长,此时正处于早春季节,气温低,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变化大,风天、雨天、雪天、暖天、冷天时常变化,鹿茸生长缓慢。此时生理特点发生明显变化,代谢功能明显改善,消化功能显著增强。1.饲养技术饲喂时间要定,不能赶前错后;饲喂次数、顺序应严格遵守;饲喂量要准,防止饱饥不均。2.饲喂方法①精饲料饲喂…  相似文献   

11.
鹿茸茶是以鲜鹿茸、红参为主料,辅以食药兼用的枸杞等滋补药材,科学组方,经分级提取、分离、浓缩、纯化、调配、制粒而成的保健茶。最佳工艺为:鹿茸提取温度为53±2℃,颗粒冷冻干燥,乳糖∶甘露醇=4∶1的混合辅料为颗粒赋形剂,主料和辅料比为1∶1。  相似文献   

12.
马广丽  王莘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28-20129
[目的]研究鹿茸、鹿花盘蛋白提取物对小鼠相关指标的影响,为鹿蛋白质药理作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鹿茸、鹿花盘蛋白,给小鼠灌胃,研究其对小鼠体重、胰腺系数、肾脏系数的影响。[结果]驯鹿茸蛋白提取物可增加小鼠体重,梅花鹿茸、鹿花盘蛋白对小鼠体重有抑制作用;3种蛋白提取物对小鼠胰腺、肾脏系数无影响。[结论]3种蛋白对小鼠体重有调节作用;3种蛋白对小鼠无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秀娟  张敏 《特产研究》2007,29(1):14-15
采用分子生物学的鉴定方法,对梅花鹿、新西兰鹿、俄罗斯驯鹿的SRY基因进行扩增,在相同条件下用特异引物扩增,这3种鹿都可以扩增出明显的条带且条带数目存在差异,并且阴性对照没有出现任何条带,证明结果真实可靠。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扼制同源性假冒药材的泛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梅花鹿鹿花盘蛋白、鹿花盘胶、鹿花盘霜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结果表明:鹿花盘胶和鹿花盘霜组均显著延长了小鼠游泳时间,鹿花盘蛋白组极显著地延长了游泳时间;3组均能显著降低血尿素氮含量并且极显著增加肝糖原含量;鹿花盘霜和鹿花盘蛋白组能显著增强乳酸脱氢酶活力;鹿花盘胶和鹿花盘蛋白对血乳酸含量有显著影响。梅花鹿鹿花盘具有较好的抗疲劳功能,其效果以鹿花盘蛋白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复方增茸剂对梅花鹿茸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体质、体型、健康状况、产量性能相接近的梅花鹿50头,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将复方增茸剂混全饲料中投喂,每日1次,连续饲喂70d,观察该药对试验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复方增茸剂后,试验组鹿的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血钙和血磷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鹿茸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该药具有促进造血机能,加快麂茸生长,提高鹿茸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软骨组织的研究一直依赖于哺乳动物胚胎模型,这种方法存在取材困难、难以明确界定分层边界等弊端。而鹿茸非常独特,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医学模型对软骨发育进行研究。通过比较传统的软骨研究模型和鹿茸这种新型模型,分析了鹿茸作为软骨研究模型的优势,同时对鹿茸软骨组织发生与生长的组织基础,以及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鹿茸软骨组织中血管生成的调控因子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寻找更有效的软骨发育研究模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止血效果确切、快速、抗感染、促创面愈合、使用方便的新型鹿用锯茸止血膏贴,以期其应用能够对提高茸鹿养殖效益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梅花鹿茸蛋白质酶法水解条件。方法用胰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在相同条件下水解梅花鹿茸蛋白质,比较氨基氮生成率,选择适宜酶类。用所选定的酶在不同温度(T)、不同底物浓度(S)、不同酶与底物浓度比(E/S)和不同水解时间(t),水解梅花鹿茸蛋白质,以氨基氮生成率为指标确定最佳水解条件。结果胰蛋白酶为适宜酶,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45℃、pH8.0、底物浓度7.5%、酶与底物浓度比6000u/g、时间6h。结论胰蛋白酶是水解梅花鹿茸蛋白质较适宜的酶,在上述最佳条件下,水解梅花鹿茸蛋白质,氨基氮生成率达43.52%,氮溶解指数达93%,水解液中蛋白质绝大多数为低肽分子,更有利于机体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8日至5月22日,对北京动物园圈养的一只雄性东北马鹿鹿茸生长进行了研究。每间隔8~12d对鹿茸进行拍照,按比例测算鹿茸的相对长度,在锯鹿茸当日测定鹿茸重量。结果表明:圈养条件下,东北马鹿鹿茸主干生长随时间变化呈"S"型生长曲线,即呈缓慢、快速和减速生长3个阶段。第1阶段为第0~29天,平均生长速度为0.17cm/d;第2阶段为第30~56天,平均生长速度为1.30cm/d;第3阶段为第57天后,鹿茸平均生长速度为0.94cm/d。鹿茸3个阶段生长速率差异显著(P〈0.01)。第72天鹿茸锯下时重量4.0kg,平均增重0.05kg/d;右角主干长度54.5cm,平均生长速度0.76cm/d;左角主干长度56.5cm,平均生长速度0.78cm/d。  相似文献   

20.
本综述介绍了鹿茸发育的组织来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阐明了鹿茸发育的组织细胞特性,进一步分析了鹿茸发育机制中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