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研究不同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平菇菌种,使得菌种中纤维素酶活力产生变化。试验结果表明:5min紫外线照射时间对平菇菌种中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最大且均有提高,因此,本试验为紫外线诱变食用菌最佳诱变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利于扩大生产和提高平菇质量。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是否也发生变化也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天津农业科学》2015,(7):142-144
为了探讨紫外诱变对食用菌育种的作用,利用紫外线辐射平菇菌丝体,研究不同处理时长对菌丝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紫外辐照3′30″~4′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照射3′30″处理的作用最显著(P0.01),辐射15~20 min处理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表明该试验条件下平菇菌丝体紫外线诱变育种辐照时间以3′30″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平菇816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菌丝体不同生长时期的每日生长量、总生长量、生长速率以及3种纤维素酶酶活性,结果表明平菇816菌丝体的再生能力和生长势很强第1天的日生长量最大第1天至第6天是快速生长期占总生长量的72.17%之后进入平稳生长期,菌丝体平均生长速度为9.88mm/d,外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随着生长天数增加而增加而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β1,4葡聚糖苷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总活性在第5天达高峰最高和最低酶活性分别相差4.38倍、3.65倍、2.24倍,外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与每日菌丝体生长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回归方程为y=0.0209x+1.2545,早期纤维素活性高低影响菌丝体生长纤维素酶活性与菌丝体生长呈现正相关外切β1,4葡聚糖酶在纤维素分解过程中的起到关键作用显著影响菌丝体代谢能力进一步影响了菌丝体的生长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照射诱导菌种的方法可使灵芝菌丝体多糖含量增加。首先考察了不同紫外照射时间和功率对灵芝菌丝体形态、生长速度及多糖含量的影响,发现小功率、短时间的照射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并可提高菌丝体多糖的含量,而大功率、长时间的照射则会对灵芝菌丝体产生相反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紫外照射提高灵芝菌丝体多糖含量的最优条件,即用20 W的紫外灯照射灵芝菌种10 min,灵芝菌丝体多糖含量可达9.57%,比未经紫外照射的灵芝菌丝体多糖含量提高了3.45%。另外,将未紫外照射和在最优条件下紫外照射的灵芝的菌丝体多糖进行抗氧化能力比较,发现二者清除·OH和O_2~-·自由基能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平菇菌株诱变处理与应用。在平菇培养中,以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设栽培袋培养料A、B、C和D 4个配方,利用紫外线(照射时间分别为为0.51、0和15 min)对平菇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筛选高产优良菌株。利用紫外线对平菇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了高产优良菌株,其菌丝生长表现为生长速度快、菌丝洁白、健壮等特点。与对照(固体棉籽皮培养基)相比,该处理原种和栽培种的菌丝体可提前10~15 d长好,液体菌种比固体菌种可提前10~15 d长满菌袋,提前20~30 d出菇。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其产量存在差异,以配方A(以棉籽皮87%,麸皮或米糠10%为主要成分)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8.7。利用液体培养生产菌种,采用培养基配方A栽培平菇,具有栽培周期短、简化栽培程序,降低成本,提高平菇的品质、产量高和成品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产纤维素酶酶活力高的菌株应用于秸秆饲料发酵,利用紫外线诱变对1株产纤维素酶绿色木霉菌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1株纤维素酶产酶量高且性状稳定的高产菌株ZJUV18,其 发酵72h纤维素酶滤纸酶活达68.07 U/g,较原始菌株提高4.45倍.  相似文献   

7.
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和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环境初筛出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真菌16株。经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了产纤维素酶活较高且酶活力稳定的真菌1株,其固体发酵CMC酶活力为2 972.53 U/g、FPA酶活力为203.86 U/g。经紫外诱变处理,获得一株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更高的菌株z1,其固体发酵CMC酶活力为3 554.88 U/g、FPA酶活力为506.76 U/g,FPA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48倍。多次传代培养表明该菌株酶活稳定。  相似文献   

8.
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和诱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然环境初筛出产纤维索酶活力较高的真菌16株.经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了产纤维素酶活较高且酶活力稳定的真菌1株,其固体发酵CMC酶活力为2 972.53 U/g、FPA酶活力为203.86 U/g.经紫外诱变处理,获得一株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更高的菌株z1,其固体发酵CMC酶活力为3 554.88 U/g、FPA酶活力为506.76U/g,FPA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48倍.多次传代培养表明该菌株酶活稳定.  相似文献   

9.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选择有效的方法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种。[方法]利用黑曲霉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选育出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培养并测定其酶活。[结果]在单因子诱变中,紫外线效果明显优于亚硝酸,致死率70%~80%的诱变剂量比较理想。复合诱变比单因子诱变效果好,产酶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菌落生长速度也加快,在多次传代试验中,菌株的性状也比较稳定。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15 W,照射距离30 cm左右,照射时间8 min)和亚硝酸(0.1 mol/L的NaNO3处理5 min)的复合诱变,复筛得到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纤维素酶活力提高了61.10%,滤纸酶活力提高了64.01%。[结论]通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
从液体菌种制备及栽培生长方面对壳寡糖在平菇生产中的作用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001 mg/mL(g)壳寡糖明显促进了平菇液体菌种的萌发及菌丝的生长,同时显著提高了栽培中平菇菌丝纤维素酶的活力,促进了平菇的栽培生长;而0.1 mg/mL(g)壳寡糖则对平菇液体菌种萌发、纤维素酶活力及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