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历来为育种家所重视。自交系不能直接用于生产,而是用其组配强杂交种在生产上使用。杂交种的农艺性状、增产潜力取决于亲本自交系的合理组配,因此选育优良自交系是利用杂种优势的基础,也是玉米育种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双隐(三隐)性基因在甜糯型玉米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品质优良、配合力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甜玉米和糯玉米杂交——自交,选出甜糯双隐性自交系,利用不同类型的甜糯双隐性自交系杂交——自交,选出甜糯三隐性自交系,在选育甜糯双隐性或三隐性基因自交系的基础上,通过杂交配组,产生甜(杂结合)糯(纯结合)玉米杂交种,用这类杂交种生产的果穗,有糯质籽粒,有甜质籽粒,甜糯相间随机排列,保留糯性,增强甜度,提高品质。解决了以往糯玉米不甜、甜玉米不糯的缺陷。在分析国内外鲜食甜糯型玉米育种现状基础上,结合我所多年甜糯双(三)隐性基因系玉米杂交种选育的实践,浅析了甜糯双隐性或三隐性基因系的选育以及甜糯型玉米杂交种的组配方法,希望为我国鲜食玉米的产业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玉米育种上,选育其有较高产量的玉米杂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玉米自交系间杂交是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最有效方法,新的优良杂交种除有较高产量水平外,其亲本自交系也必须要有较高的自身产量。提高繁殖亲本及杂交种制种产量,降低度种子成本,以利于新品种快速推广应用。因此,近年来围内外玉米育种专家越来越重视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及性状间关系的研究,并对指导育种工作起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结合多年玉米育种工作实践和国内外玉米育种专家的共识,对高产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鉴定,依据高产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经分析鉴定,确定高产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选择方法,以期为玉米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玉米杂交种对产量的贡献率达到50%。而优良自交系是优良玉米杂交种选育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从两大方面,探讨了当前在玉米杂交种选育和培育自交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玉米育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4个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4个玉米自交系按8×6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48个组合,对其籽粒产量等8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1组亲本中3358A、郑58两个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高,P2组亲本中798-4的一般配合力高,其次为798-3。在育种上利用这些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的玉米自交系作为杂交亲本,可以组配出强优势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6.
用60Coγ射线100Gy剂量照射国外玉米杂交种干种子,再用早熟玉米自交系KL3杂交获得原始材料,用系谱法选育出配合力高、抗病性强、早熟质佳的玉米自交系辐3018,用其作亲本育成龙辐玉7号、龙辐玉8号、龙辐玉9号等玉米杂交种。辐3018在我国早熟玉米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亲本自交系及杂交种为试验材料,于2019—2020年对玉米植株地上倒3—5节的折断力、节间长、节间粗及收获时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抗压能力、脱水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并筛选茎秆强度强、籽粒机收质量好的玉米材料,为适宜机械粒收玉米新种质的培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自交系E8501和杂交种郑单6122的茎秆折断力较大,自交系郑58、ZC1456和杂交种郑单958折断力较小;自交系郑682和杂交种先玉335的节间较长,自交系郑588和杂交种郑单1002的节间较短;自交系郑P6、PH6WC和杂交种DK517节间较粗,自交系郑682和杂交种郑单6098节间较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亲本自交系E8501、郑7541、郑H71、郑V89M、郑D58M、HCL1645和PH4CV及杂交种郑单6386、郑单6122、DK517、郑单6095、郑单6098、郑单1868和郑单1002的茎秆强度较强。杂交种郑单958的籽粒含水率较高,郑单6122较低;自交系郑H71和杂交种郑单958、郑单1868的籽粒破碎率较高,自交系PH4CV和杂交种DK517的籽粒破碎率较低;自交系PH4CV和杂交种郑单6122的籽...  相似文献   

8.
<正>1选育过程1.1选育目标选育配合力高、农艺性状优良、遗传传递力强的玉米自交系,组配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的玉米杂交种。1.2亲本的选育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玉米高产构成因素分析,结合育种实践,着重探讨了高产、高配合力中早熟玉米自交系选育问题,明确指出:(1)玉米种质基础的拓宽是玉米选系材料创新的基础;(2)籽粒排列紧密程度是选育高配合力自交系的关键;(3)组配组合时,结合杂优模式,不为杂种优势模式所束缚,广配组合,进行杂交种产量比较观察,多点鉴定,慎重“破格升级”,缩短育种年限。  相似文献   

10.
玉米自交系K22的选育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交替使用品系内群体轮回选择与自交系谱选择相结合的育种方法,选育出K22自交系,经配合力测定和性状鉴定表明,K22是一个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高,籽粒产量高,综合抗病性好,抗逆性强的优良自交系,用该自交系作亲本已组配出多个强优势杂交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辽宁省2000~2006年中熟组玉米审定品种的双亲分析表明:中熟玉米自交系选育主要来源于系谱法、二环选育及回交改良;通过对辽宁省2000~2006年参加玉米中熟组区试组合最高产量分析表明:玉米杂交种优势水平没有明显提高,育种水平只是在抗病性品质上得到了一定改善。基于这一分析,结合育种者实践,提出选育优良中熟玉米自交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玉米群体改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玉米群体改良的同时,结合进行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早期选育,以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等遗传参数作为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的依据,将玉米群体改良和常规育种紧密结合,加快育种进程和提高群体改良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玉米自交系选育是玉米育种工作的基础,为降低育种试验误差、减少低水平重复、节约工时提高育种效率以实现育种目标,我们提出在自交系选育实践中应坚持耐密选育途径,规范育种试验地管理,注重田间目测和测交选育结合,利用好各项科学技术措施,并在田间地头细心观察记载,通过不断发现和筛选,才能选育出优良自交系,组配出高产、高抗、广适、耐密植的新优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研究5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简要概述了黑龙江省玉米发展情况,系统阐述了黑龙江省玉米育种50年在农家品种、综合种、品种间杂交种的鉴选与应用,杂交种的选育和应用,自交系的选育和基础材料的创造,基础理论研究,专用玉米育种方面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以及育种技术进步,育种目标的变化发展,育种技术方法的变化与进步;在杂交种的选育推广、种质创新与自交系的选育取得的重要成就.并对黑龙江省玉米育种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加强育种基础材料创新研究,抗病,抗逆性育种研究,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耐密品种的选育等方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利用玉米杂种优势,迅速选育杂交种是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但育成自交系一般需4~5代,照过去老办法,一年一代,需要4~5年。这样育成一个双交种需要8~10年,育成一个单交种也需要6~7年。因此,如何缩短育种时间,加速选育杂交种,提供生产应用,是玉米育种工作中一个重要问题。多年来,我国各地玉米育种工作者,为缩短育种时间,都采  相似文献   

16.
优质高蛋白玉米(QPM)的籽粒中赖氨酸含量较高,又称高赖氨酸玉米。我国对QPM研究20多年的发展,在QPM的遗传效应、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新、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利用opaque-2(O_2)基因和胚乳物理性状修饰基因选育自交系和杂交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解决了品质和产量的矛盾,使我国在这一领域内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针对四川省及西南区对玉米品种的特殊要求,以从美国引进的优良杂交种为基础材料,采用现代遗传育种方法与分析测试技术相结合,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效率,育成集高配合力、高产、优质、多抗、耐密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自交系698-3.以该自交系为亲本已组配出成单18、成单23、正红6号等十一个高产、优质、多抗、专用玉米杂交种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玉米新品种秀青686是由全国著名玉米育种家王永普研究员以自交系S6-05为母本,自交系S3032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耐密、紧凑型优良玉米杂交种。文章介绍了玉米杂交种秀青686的选育过程和该品种的综合表现、特征特性、适应种植区域、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以供玉米育种和农业推广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玉米高密度育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高产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因此,高密度育种是玉米育种的最重要手段。阐述了我国与国外先进的玉米高密度育种思路、技术、方法存在的差距,确定了玉米高密度育种的目标。进一步探讨了耐密玉米自交系的选育思路和方法;耐密玉米自交系的常规选育技术环节;耐密玉米杂交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20.
结合四川地区生态环境,选育生育期适中、抗病、抗倒、品质优、高产和适应性广的玉米杂交种。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以优良玉米地方种质作为选系的主要基础材料,结合籽粒品质、综合抗性定向选择及配合力分析,加速选育优良自交系。成功选育出抗逆性强、抗病、配合力高和自身产量高的自交系宜2397,与外引系0151 组配育成了玉米新品种‘显玉509’。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适宜在四川省海拔200~800 m的平坝、丘陵地区推广种植。利用优异地方种质和表现型好的杂交种进行杂交重组选育的自交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高配合力,组配的杂交种产量高,品质好,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