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积温模型的基础上,对不同处理的玉米叶片及整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进行探讨,研究玉米叶片干物质分配的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措施处理下,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差别较大但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差别并不大;可以通过追踪植株整株干物重以及叶片干物重的动态变化研究在连续的积温变化条件下玉米叶片干物质分配的变化情况,对积温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建立了中农大4号的玉米叶片干物质分配模型,模型为y=10.653x3-25.492x2+19.121x-3.941 4,R2=0.964 1。用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从模拟效果上看,模型基本能够反映作物叶片与整株干物重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2.
夏播玉米产量形成动态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在华北地区高产水平下,夏播掖单4号玉米的产量形成动态,建立了叶面积、干物重增长与籽粒灌浆模型;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与活动积温的关系,为采取适宜栽培措施、实行良种良法配套获得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玉米间作马铃薯体系中两种作物不同生育时期活体植株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两种作物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干物重的化感效应强于玉米地上部水浸提液。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生育期内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茎、叶干物重有先弱后强的促进作用,对根干物重有先强后弱的促进作用。玉米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灌浆期前的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茎、叶和根干物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灌浆期后的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无显著影响,玉米茎和根干物重有抑制作用。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处理的玉米穗干重显著高于玉米水浸提液和水处理,在灌浆期分别高出其90.21%和144.60%,到成熟期分别高出110.98%和151.90%,表明在玉米间作马铃薯体系中,马铃薯地上部对玉米经济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玉米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俊凯  温暖  郑国清 《玉米科学》2009,17(3):130-133
简要介绍了2003年以来我国对玉米生产模型、玉米管理知识模型、玉米长势遥感监测模型进行的研究和探索,提出在玉米模型研究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不足,许多模型在生产与科研上不能得到广泛应用,指出我国在玉米模拟技术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向模型综合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增强模型的实用性,扩大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我国玉米计算机模拟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生长发育计算机模拟模型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首次全面系统地综述了我国玉米生长发育计算机模拟模型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玉米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我国玉米模型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玉米叶龄与器官发育模拟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玉米叶龄发育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玉米叶龄动态模型;根据叶龄与其它器官的同伸关系,建立了相应的器官建成模型,模型具有合理的数学与生物学意义.将已建立的发育模型与叶龄模型、器官建成模型进行有机组装,实现对玉米整个发育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7.
玉米生长模型MCSODS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巧丽  郑国清 《玉米科学》2012,20(3):148-152
利用河南省温县多年玉米栽培数据资料对玉米生长模型MCSODS的系统参数进行调试,使品种模拟参数符合当地情况。采用秋常、秋凉、秋暖不同年型下典型年份的玉米栽培资料检验玉米生长模型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结果显示,不同年型下生育期的模拟误差根均方差(RMSE)在秋常条件下为2.06,吻合度最高;秋凉、秋暖年RMSE分别为2.32和3.45。产量模拟误差RMSE为494.8 kg/hm2,模拟效果一致性较好。2006、2007年玉米田间实测数据对系统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模拟的检验结果显示,郑单958和浚单20叶面积指数的RMSE分别为0.441 0和0.402 2,地上干物重RMSE分别为1 683.0 kg/hm2和898.5 kg/hm2,模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黄胚乳和白胚乳玉米籽粒水分,苞叶水分及熟性的配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一对简单基因(Y)控制着玉米胚乳的黄色或白色(Neuffer 等,1968)。对玉米干磨工业来说,白胚乳(yyy)玉米是极其重要的。在美国,玉米片(花)、玉米粥、粗粉和玉米粉通常都是用白胚乳玉米加工制造的。美国南部用白玉米磨制的食品比黄玉米(YYY)的更受欢迎。玉米干磨工业仅加工约2%的全国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
贺正  刘志  苗芳芳  贾彪 《玉米科学》2020,28(1):124-131
为探讨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玉米光合响应机制,采用Li-6400XT气体交换测量系统测定2年玉米大喇叭口期的光响应曲线,选取4种通用的光响应曲线模型分别对玉米光响应过程进行分析、拟合与比较,筛选出6个不同氮素处理下最优光响应模型,并利用最优模型计算分析玉米光合生理特征参数。结果表明,滴灌玉米功能叶片光合能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通过模型误差计算与分析,4种光响应曲线模型拟合精度存在差异,且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线和指数模型对于高氮处理的光响应曲线拟合度均高于低氮处理。相对其他3种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精度最高,可作为最优光响应曲线模型模拟引黄灌区水肥一体化玉米光响应动态。由最优模型对各氮素处理光响应生理参数计算分析表明,360 kg/hm^2氮处理玉米叶片的光响应参数均高于其他氮处理,有利于提高玉米对强光的适应范围和光能利用效率,增强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玉米精准施肥模型与土壤多个参数有复杂的关系,且动态性数据量庞大、维度高、具有非线性强的特点,本文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据存储、分析、共享的功能,运用神经网络较强的处理非线性问题的能力,对玉米土壤养分数据进行处理,构建玉米土壤实时监控云平台,进行基于优化RBF神经网络的玉米土壤养分施肥模型研究,明确模拟施肥量与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将该模型在农安县陈家店村应用,为玉米的精准施肥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基于云计算与RBF神经网络集成的玉米精准施肥模型与传统网络进行比较减少了误差,节约了时间,可为玉米精准施肥提供咨询指导,促进对玉米精准农田管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不同抗倒能力玉米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及产量性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建军  赵明  刘娟  勾玲 《玉米科学》2009,17(4):82-88
2005~2006年以4个不同耐密性品种为材料,研究玉米不同抗倒能力对光合物质生产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稀植(52 500株/hm2)条件下,大穗品种京科518和京科519的丰产优势明显,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合势、单株干重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其产量显著高于耐密品种登海3719;当群体密度大于75 000株/hm2以上时,发生倒伏,两品种绿叶面积和光合性能下降,群体干物质积累减少,有效收获穗数显著降低,产量明显下降.从玉米抽雄前到生理成熟期,根系干重所占比例越高,植株抗倒伏能力越强;玉米抽雄前单株干重和根干重所占比例与倒伏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5405*和-0.5302*.田间倒伏对产量有较大影响,选用在吐丝前根系发达、干物质积累多的玉米品种抗倒能力强,是实现在大群体条件下创高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海拔下玉米生物学干重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紧凑型玉米郑单958、半紧凑型玉米东单60和平展型玉米长玉13为试验材料,分别在重庆海拔220、530、1 300 m地区种植,测定玉米叶片、茎秆、叶鞘以及果穗干重的动态积累,研究不同株型玉米在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生物学干重的形成规律,并结合产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3种株型玉米的叶片干重均表现为高海拔地区持续上升至峰值,而在中海拔和低海拔地区均先上升后下降,各时期变化总趋势为中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玉米茎秆和叶鞘干重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郑单958干重受海拔的影响较小,东单60干重达最大值的时期各不相同,长玉13在散粉期或灌浆期达最大值;果穗干重随生育时期推移呈直线上升至最大值,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子粒产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平展型玉米以中海拔地区最高。因此,应重视玉米育种和生产上海拔高度对玉米生物学干重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秸秆炭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效义  张伟明  孟军  杨旭  赵倩雯  陈温福 《玉米科学》2016,24(1):117-122,129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玉米秸秆炭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 t/hm2生物炭与肥料配施可延长玉米的生长时期和旺盛生长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玉米灌浆后期干物质的积累和子粒干重的增加,与单施化肥相比,产量提高了6.06%;40 t/hm2生物炭与肥料配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玉米干物质积累,降低行粒数,产量降低13.88%。适量的生物炭与肥料配施可促进玉米的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优于单施化肥;过量的生物炭用量会抑制玉米生长,导致产量下降。在北方棕壤常规施肥条件下,适量配施生物炭增产效果明显,可用于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14.
The objective of the project was to determin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selected B vitamins (niacin, pantothenic acid and thiamin) to humans from wet and dry milled maize brans which were coarsely or finely ground. Using a double cross-over design, the nine subjects were fed laboratory controlled diets containing unsupplemented bread or bread supplemented with finely ground, wet milled maize bran; coarsely ground, wet milled maize bran; finely ground, dry milled corn bran; or coarsely ground, dry milled maize bran. Subjects made complete collections of urine throughout the study which were analyzed for contents of the test vitamins. Although varying somewhat among vitamins, in general, better apparent bioavailability was achieved with the finely ground, dry milled maize bran than with the other test brans.  相似文献   

15.
超高产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13,他引:50  
以4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超高产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高的生物产量是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高产和超高产品种的物质生产优势表现在生育中期和后期,玉米植株个体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变化;玉米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小喇叭口以前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之后转为茎、叶;散粉后,各器官干物质开始向子粒转移,高产品种子粒产量主要来源于生育后期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即成为光合产物的分配中心,并与抽雄后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且持续时间较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气象条件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根据山东莱州和河南温县多年进行的夏玉米超高产栽培试验资料,分析了夏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以及气象条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条件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穗粒数>穗数>粒重;影响穗粒数的关键气象因子是播种后第6、8旬(从播种期所在旬记起,下同)的降水量和第6旬的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7.
降水对陇东玉米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降水差异对陇东黄土高原玉米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发育期间,降水不同,叶面积增长速度不同、干物质积累速度不同、产量不同。尤其是拔节至抽雄期降水,对玉米叶面积生长、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钾水平对玉米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韩立军 《玉米科学》2006,14(5):127-129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水平对玉米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叶、鞘干物质重与施用钾肥有关,在子粒灌浆期达到最大值,蜡熟期叶、鞘干物质重均呈下降趋势;茎秆和地上干物质总重量与钾肥水平有关,干重随生育进程推进而增加;钾肥用量在0~180 kg/hm2水平内,玉米产量随钾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当钾肥用量达240kg/hm2水平时玉米产量则下降。在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180 kg/hm2施钾肥水平玉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连续两年(2015~2016年)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开花后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特征以及土壤无机氮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施氮处理2年玉米产量平均增幅为13.1%~42.1%,其中以施氮量21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随施氮水平的增加,玉米茎干重、叶干重呈上升趋势,子粒干重呈先增后降趋势;施氮处理较不施氮肥处理显著提高玉米开花后不同器官干物质向子粒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营养体对子粒的贡献率(P0.05),均以施氮量210 kg/hm2处理为最高。开花期至成熟期0~2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与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均呈正相关关系,除穗数外,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因此,适宜的施氮量可提高土壤无机氮含量,促进玉米开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