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据《日本蚕丝新闻》报导,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情报部公布了1985年蚕茧产量,全年产茧量为47,273吨(包括种茧),其中春茧18,186吨,初秋茧12,155吨,晚秋茧16,932吨,比1984年产茧量5万吨约减产6%。 1985年日本养蚕农家数为99,660户,全  相似文献   

2.
<正> 简易养蚕,又称经济养蚕法。我县自1975年开始,由点到面推广以来,不仅办到了三节约(投资、桑叶、劳力),减少了养蚕人员熬夜和除沙等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提高了单产,提高了经济效益,适应了发展蚕桑生产的需要。据调查:可节约桑叶15~20%,节约劳力一倍以上,同时,还节约了投资。如复盛乡万红村1978~1980年的三  相似文献   

3.
福岛县生产上茧达20担以上的大规模养蚕农家的户数,1980年因反常气候的影响,比上年有所减少,但近几年来的养蚕户数,还是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一情况是采用了高产技术之后而出现的扩大饲育规模以提高养蚕收益的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养蚕业,近年来并不景气,但他们的先进养蚕技术措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般的养蚕农家,都有优良的技术,并不断进行改进.年间产茧一吨以上的农家不断增加,甚至有产茧五吨以上的农家,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具有土地面积1.4—7.5ha的农家,其中桑园面积1—7ha,即实行养蚕的专业化;另一种型式是复合经营,稻桑轮作,全年养蚕批次4—5回,也有7—8回的.以养蚕为主业的农家,单盒产茧在30公斤以上,产量稳定.但由于年间多批次养蚕,蚕期套叠,产量也有停留在23—25公斤的.养蚕农家由于规模大,专业化,主要的养蚕设施,机具比较齐全,壮蚕多数是简易蚕房,条桑育,多数农家有专用的上簇室,稚蚕专  相似文献   

5.
1990年12月25日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情报部发表了“1990年早秋蚕及晚秋蚕收茧量”的调查结果,而春蚕茧的生产已经统计确定。现将1990年蚕茧生产概要介绍如下。一、养蚕农家户数 1990年养蚕农户为52010户,比1989年减少5200户(即减9%)。继1988年减少率停止在1位数的减少倾向未有杀住。养蚕农产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劳动力不足、茧价比上年下跌等,因而农家不养蚕,特别是晚秋蚕减少率最大,达12%。从不同的蚕期看养蚕农家产数。春蚕期  相似文献   

6.
<正> 从东京召开的日本与南朝鲜两国蚕丝会议获悉,1989年南朝鲜养蚕农户为35,000户,比1988年减少了27%,桑园面积为11,000公顷,比1988年减少24%。虽然养蚕规模大幅度减小,然而89年的蚕茧产量仍有5,500吨,与1988年相比,仅下降了6%。这是由于农户的饲养规模扩大、产最提高所致。1989年每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畜牧业中发展最快的是养鸡业,而肉鸡比蛋鸡的发展更快。1970~1980年十年中,禽肉的产量增长了50%以上,在禽肉生产中70%是肉用鸡。1985年世界主要肉食品产量中,禽肉占20.8%。一些发达国家中,如日本1951~1971年20年间,禽肉增加40  相似文献   

8.
面对习以为常的传统农家养蚕,收茧量大幅度减少等情况下,作为解决养蚕业崩溃危机突破口之一,迫切希望“先进国型大规模养蚕经营(年收茧量10吨)”的尽早确立.此次由日本蚕丝学会的研究赞助,我们得以配合把这课题作为1992年度的研究题目.现在,蚕业行政推广的“先进国型养蚕经营”在现行的养蚕经营中是不存在的,但是收茧量4~7吨左右的大规模养蚕农家也有.因此,为了证实上述的“先进国型大规模养蚕经营”  相似文献   

9.
<正> 一、控制蚕病是蚕茧稳产的前提养蚕张产茧标志着养蚕水平,它是由张种结茧头数与单粒茧重构成的。养蚕发病则饲养蚕的结茧数减少,直接影响张产茧下降;养蚕无病则结茧头数增多,张产茧就会相应上升。蚕病消长和产茧起落都是伴随防治科技的贯彻执行而变化的。30年来日本的蚕病危害率由1955年的1.88%下降到1985年的3.87%,张产茧(按浙江卵量折算)由1955年的33.46公斤上升到1985年的36.91公斤,生物统计表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正> 1985年世界蚕茧产量483,500吨,比1984年略有减少。其中巴西增产3%,世界最大生产国中国平产,日本及南朝鲜分别减产6%及13%。最近,中国由于养蚕业向其他作业的转换,以及养蚕劳力向其他产业流动等因素,还受到城市化及工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在日本历史上,蚕丝业曾为日本经济作出过极大的贡献,在科研、教学和生产等方面都形成了一流的独特体系,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随着日本经济的高度增长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冷遇,耕地面积和农业人口逐年减少,日本农业又偏重于食物的生产,而蚕丝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密集,投资较多,加上土地价格上涨,工资水平上升,茧丝价格与海外相比差价增大,养蚕业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后继乏人,现从事蚕业的人员趋于老龄化,致使蚕丝生产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尽管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政策、经费和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和优惠,又通过种种方法促进丝绸的流通和消费,仍难以挽回这一局面。表1列举1981~1990年十年间的部分统计数字,以供参考。由表1可见,八十年代日本养蚕农家不断减少,十年间约减少了2/3,蚕茧产量逐  相似文献   

12.
80年的蚕茧产量,由于各地农家的努力,以及风调雨顺的年成,连续6年获得丰产,这是大家共同努力互相合作的结果。但是,作为蚕茧生产的主要指标如:桑园面积、养蚕农家数量却都有减少,所获纯利也照样有减少的倾向,是极为严重的。目前引起桑园面积及养蚕农家减少的原  相似文献   

13.
<正> 我省蚕茧主产区——安康地区,近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养蚕布局也在逐步改变。以安康县为例,1965~1974年的十年,夏秋蚕发种量平均占到全年的33.3%,蚕茧产量占全年的22.7%;1975~1979年,夏秋蚕发种量上升到41.77%,产茧量占到28.94%;1980~1982年的三年夏秋蚕发种量增到51.3%,产茧量占全年  相似文献   

14.
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日本的畜牧业规模和生产能力都不能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因此,肉类的进口量呈连年增长的势头。据从1975、1980、1985、1990、1995、2000年每隔五年一个时段的统计,其各种肉类的进口量占当年国内肉品消费总量的百分比是:23%、19%、23%、30%、43%、44%;其中:牛肉的进口量占当年国内牛肉消费总量的百分比是:19%、28%、28%、49%、61%、61%;猪肉的进口量占当年国内猪肉消费总量的百分比是:14%、13%、14%、26%、38%、41%。目前,日本已成为国际市场上最主要的肉类进口国之一。日本肉类进口量连年递…  相似文献   

15.
<正> 丝绸行业不景气,各地毁桑仍在继续,发种减少,有桑不养蚕或少养蚕的现象严重。因此,收茧量大幅度减少,如蚕桑基础较好的老区,南充市嘉陵区毁桑就达1180多万株,占桑树总数的6.7%。据统计1996年春、夏、秋三季发种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了19.8%、54%和1.2%。收茧量仅有182万公斤,比上年减少18.3%。生产规模小、基础薄弱的地方毁桑更严重,如金堂县三溪乡,原一处共育就达到了500多张,而今年全乡养蚕只有100余张。转龙乡一季养蚕达6000余张。而现在发种减少了三分之一。又如宣汉柏树乡成片桑、  相似文献   

16.
<正> 仪陇县养蚕量不断减少,1999年较最高年的发种产茧下降50%左右,养蚕农户减少1/3,由于单产低、质量低、效益低,蚕农养蚕积极性低,普遍出现了有桑少养或不养蚕的现象。剩余桑叶可增养的潜力达到20~30%。观紫镇今年春蚕种发不下去,比去春减少24.5%,春蚕结束成片桑青叶绿,资源损失严重,观紫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了原因,研究改进了养蚕办法,从多种经营模式中  相似文献   

17.
<正> 从前,法国蚕丝业毁灭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是微粒子病猖獗。日本明治七年(1974年)养蚕振兴之始,在新宿御苑的一角,设置了内务省养蚕科,微粒子病的对策乃其首要工作,其后实施母蛾检查以图谋遏止,遂成丝茧养蚕农家均皆熟习的很少的病。但是,潜在的威协还没有完全消除。母  相似文献   

18.
<正> 东党乡尧村有村民310户,1982年在坡地搞粮桑间作,由于管理粗放和茧价偏低等原因,经济效益不显著。1985年后逐步改实生桑为良桑密植,1989年有200亩桑园投产,养蚕农家达145户,占总农户47%。1990年共养蚕180张,产茧6000公斤,收入6万余元。其中,村民张苏梅家有桑园1.2亩,年养蚕2.7张,蚕茧收入1040元;村会计李德寿家有桑园1.0亩,年养蚕2.5张,收入880元;村支书王朱娃家有桑园0.7亩,年养蚕2.75张,收入940元。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人工饲料育现状蚕的人工饲料及密植桑园,养蚕机械化被称为日本近代养蚕技术的三大支柱。因人工饲料育较桑叶育受当年气象环境因素的影响小,蚕作稳定,因此在1977年开始向农家推广试验的基础上,稚蚕人工饲料育已开始普及,普及率逐年增加(表1),1979年已遍布日本全国39个县,共饲育118000合蚕卵,占总种量的4.9%,其中以琦玉县、长野县的饲育规模为最大。琦玉县1979年稚蚕人工饲料育达38900合,占总发种量的15.7%;长野县为20402合,占9.7%(表2)。  相似文献   

20.
<正> 纳溪县是1964年才试点育苗、载桑、养蚕的新蚕区。在1980年以前养蚕结茧簇具使用稻草编制蜈蚣簇、菜子杆、树枒枒、梅花簇,以致下脚茧多,影响蚕农收益。为了提高蚕茧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自1980年以来,我们摸索了方格簇的推广工作。1980~1981两年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