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白便综合征病原霍乱弧菌的分离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南美白对虾白便综合征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采用传统方法从患白便综合征的南美白对虾肝胰腺中分离到病原菌菌株BB31,结合API 20E革兰阴性菌鉴定系统、16SrDNA序列及聚类分析对菌株BB31进行了鉴定,并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对菌株BB31的药物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BB31为霍乱弧菌(GenBank登录号:KF446244),其16Sr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弧菌菌株的16S rDNA序列有99%~100%的同源性,而且与霍乱弧菌菌株RD1(GenBank登录号:KF307775)的亲缘性最近。菌株BB31对四环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抗生素的敏感性高,对磺胺甲氧嘧啶、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不敏感。本研究证实霍乱弧菌是南美白对虾白便综合征的病原菌,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等常规渔药可作为防控霍乱弧菌引起的南美白对虾白便综合征的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2.
蟹源益生芽孢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根据菌体对高温和低pH的耐受性、产酶能力及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对中华绒螯蟹肠道中的芽孢杆菌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筛选到的3株芽孢杆菌中,ESB3菌株抑制中华绒螯蟹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CL99920菌株的能力最强,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能力也较好,在肉汤培养基初始pH 3.0的条件下培养2 h时,其存活率为(32.56±2.87)%,90 ℃水浴处理10 min存活率为(68.54±8.28)%;浓度低于1×108CFU/mL对中华绒螯蟹无毒害作用,1×107 CFU/mL的ESB3能提高中华绒螯蟹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抵抗力;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ESB3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0(对照)、50、100和200 mg/kg体质量的剂量将恩诺沙星拌入基础饲料,制成颗粒饲料投喂中华绒螯蟹7 d,在试验开始后第1、第4和第7天,分别采样测定中华绒螯蟹血清过氧化物酶(POD)、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并在试验开始后第7天,以0.2亿CFU/kg体质量的剂量,体腔注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CL99920菌株,记录接种7 d后中华绒鳌蟹的累计病死率。结果表明:50 mg/kg组中华绒螯蟹在大多数采样时间点的血清POD、LSZ、AKP和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mg/kg组中华绒螯蟹的血清POD、LSZ及ACP活性,200 mg/kg组的POD、LSZ、AKP及ACP活性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转变,其中,200 mg/kg组在试验开始后第7天,上述4个免疫指标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50 mg/kg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100和200 mg/kg组的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00 mg/kg组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20%。  相似文献   

4.
河蟹又叫螃蟹、毛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分布较广。因栖息生态环境的不同,形成4个种群,即:长江水系种群、辽河水系种群、瓯江水系种群和闽江水系种群。在世界上,除中华绒螯蟹,还有日本绒螯蟹、直额绒螯蟹和狭额绒螯蟹3种。 一、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等其它蟹种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鲤鱼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耐药状况,从患病鲤鱼中分离到菌株CS126,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性质测定、16SrDNA序列分析及药敏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CS126为革兰氏阴性菌,不产生吲哚、不具有动力性,分解半乳糖、甘露醇,VP试验、赖氨酸脱羧酶、氧化酶阴性,七叶苷阳性。16SrDNA序列长度为1 459bp,GenBank登录号为KJ942580,与GenBank中杀鲑气单胞菌的相似性高达100%,进化树显示与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聚为一分支。这表明菌株CS126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该菌株对菌必治、诺氟沙星、氟苯尼考等8种药物高度敏感,但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甲氧卞胺嘧啶和磺胺异恶唑等耐药。本试验结果为鱼类杀鲑气单胞菌的快速鉴定及鱼类疾病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每千克体重10、30和90mg的剂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体腔(即在第3或第4步足基节膜处)注射海藻酸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0.85%生理盐水,在注射开始之前(第0d)和注射后的第1、3、5、8d采集血淋巴液,测定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总量(THC)、不同血细胞数量(DHC)、吞噬活性、呼吸暴发(超氧阴离子的释放)、酚氧化酶(PO)及溶菌酶(LSZ)活性;在注射海藻酸钠后第3d,按每千克体重1.2×107cfu的剂量,体腔注射接种中华绒螯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CL99920菌株,记录接种7d后中华绒螯蟹的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3个试验组的THC、大颗粒细胞(GC)数量、血细胞吞噬活性、呼吸暴发活性、PO活性和LSZ活性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30mg/kg剂量组的透明细胞(HC)和小颗粒细胞(SGC)数量与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海藻酸钠处理组的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力明显增强。因此,体腔注射适量的海藻酸钠可增强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比较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 Edwards)心脏组织结构、肥大细胞和ATP酶含量.结果发现,大口黑鲈与中华绒螯蟹心脏组织结构明显不同.中华绒螯蟹心肌纤维排列更加松散,线粒体形态多样,嵴短而松散;大口黑鲈的心肌纤维有明显的明带和暗带,而中华绒螯蟹的仅见长度约为1.5 μm的暗带;大口黑鲈与中华绒螯蟹心肌组织间肥大细胞着色特性、形态及分布相似,中华绒螯蟹心脏组织中肥大细胞长径比大口黑鲈的略大,长约为20.6μm.透射电镜下观察,肥大细胞胞浆中充满高电子密度颗粒.在中华绒螯蟹心室中发现有与肥大细胞形态相似的白细胞.中华绒螯蟹心脏指数显著高于大口黑鲈,但大口黑鲈心肌组织ATP含量远高于中华绒螯蟹.结果表明大口黑鲈的心脏组织结构比中华绒螯蟹更为复杂,两种动物心肌间均发现有肥大细胞的分布,中华绒螯蟹单位心脏重量所含ATP酶的量明显比大口黑鲈低,这可能与它为开放式循环供能所需能量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究中华绒螯蟹肝胰脏和肠道中消化酶最适温度和pH值,研究饵料中小麦淀粉水平对中华绒螯蟹消化酶比活力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0.0±0.1)g的中华绒螯蟹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各组中华绒螯蟹分别投喂小麦淀粉水平为12.0%、17.0%、22.0%、27.0%、32.0%的配合饵料.试验期60 d...  相似文献   

9.
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杭州地区患病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了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从病蟹体内分离到 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 ,单极生鞭毛 ,运动 ,兼性厌氧 ,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 ,七叶苷、蔗糖、水杨素阴性 ,还原硝酸盐 ,对氨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敏感等 ,同易损气单胞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基本相同 ,故将这 2株病原菌鉴定为易损气单胞菌 (Aeromonas trota)。人工注射感染健康蟹后 ,均在 2 d内死亡 ,死亡率为 10 0 %,从而证实易损气单胞菌为此次患病中华绒螯蟹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高活性干酵母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ri sinensis)蟹苗育苗成活率的影响,将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活性干酵母添加在饲料中投喂中华绒螯蟹蟹苗40d后,统计和比较了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华绒螯蟹蟹苗的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量为10.0g/kg.B.W.至200.0g/kg.B.W.的范围内,投喂添加有高活性干酵母饲料试验组中华绒螯蟹蟹苗的成活率较对照组提高1.3%至5.3%。各试验组中华绒螯蟹蟹苗总重量高于对照组,而个体生长速度与不同饲养池中蟹苗密度和饵料是否充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