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奶牛酮病又称酮血症、酮乳症、酮尿病,是泌乳母牛产后几天至几周内发生的一种以血液酮体浓度增高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其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2.
酮病为高产奶牛常发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其特征是血液中酮体(乙酰乙酸、β一羟丁酸、丙酮)浓度显著增高。临床型酮病母牛表现产奶量下降、拒食精料和饲草、体重下降,极易被发现。亚临床酮病母牛,在高产牛群更为严重。经对北京某牛场调查,监测465头泌乳牛乳酮,“十~卅”占17%。由于无明显症状表现,也未进行血酮、乳酮浓度测定,故常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而造成的产奶量下降、乳质量降低、体重减轻、生殖系统疾病的增加等不良影响难以估计。因此,对亚临床酮病的监测,已是高产牛场必不可少的保健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酮尿症多发于妊娠后期和泌乳盛期的高产奶牛。据傅尚杰等(1983)报道,干乳期母牛酮尿症发病率为14.75%,且多发生于临产肥胖母牛。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营养物质代谢障碍,使尿中酮体含量增高,是严重危害临产母牛健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奶牛酮病     
正奶牛酮病又称酮血症、酮尿病。是奶牛产犊后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性疾病。该的特征是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近年来奶牛酮病发病率呈逐渐递增趋势,不仅高产奶牛产奶量大幅度降低、乳成分改变,同时影响繁殖率,使繁育率降低以及淘汰率升高,并继发母牛的营养不良和不孕症,据报道,本病可以影响后代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酮病是泌乳母牛在产后几天至几周内发生的一种代谢疾病,也被称为乳牛酮血症,能引起母牛糖和脂肪代谢紊乱.特征是酮血症、酮乳症和低血糖症.高产牛群中,临床性酮病发病率约为4%,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可达10~30%,甚至更高.该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流行,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有报道称,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酮病已成为影响美国奶牛场最重要的营养代谢病之一,其关注度要高于瘤胃酸中毒和产后瘫痪.在我国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尤其奶牛产奶量的提高,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国内兽医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6.
奶牛酮病又称牛酮血症,酮尿症。是因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功能失调的代谢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神经症状。本病常见于产犊后3~6周饲养管理较好的奶牛,产3~6胎的奶牛发病率最高,临产母牛酮病发病率占母牛酮病发病率的2%~30%,且有逐年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产犊后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病性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伴随着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偶尔出现神经症状。各种年龄的奶牛都可以发生此病,一般3~6胎的母牛发生最多初产母牛也常见发生。本病一般发生在母牛产犊后的第一个泌乳月内,大多数病牛出现在产后3周内,第二个月后发病减少。高产的奶牛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8.
母牛肥胖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牛肥胖综合征是由于能量代谢障碍所致的母牛妊娠期过度肥胖,临床上以食欲废绝、衰弱、喜卧、心率加快、昏迷、严重的酮血症、高病死率等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分娩前的肉用肥胖母牛或分娩后的乳用肥胖母牛多发。此病又称为牛妊娠毒血症或牛脂肪肝病。与母羊妊娠毒血症相类似。  相似文献   

9.
奶牛酮病又称牛酮血症,酮尿症。是因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功能失调的代谢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神经症状。本病常见于产犊后3-6周饲养管理较好的奶牛,产3-6胎的奶牛发病率最高,临产母牛酮病发病率占母牛酮病发病率的2%-30%,且有逐年升高趋势。1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0.
奶牛酮血症是奶牛较常见的营养代谢病。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及饲养管理水平低劣的奶牛,该病通常发生于产后20天,最多不超过42天。奶牛酮血症的发病原因与分娩、季节、泌乳量、饲料、遗传品种及母牛个体差异有关,常分为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2种。此病的特征为酮血、酮尿、酮乳,出现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应加强对奶牛的饲养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1.
肥母牛综合征也称为牛妊娠毒血症、牛脂肪肝病、肥胖牛酮病或母牛卧倒不起综合征,是由于母牛在泌乳末期或干乳期过度摄取高能日粮,牛只过度肥胖而引起的伴有消化、代谢、生殖等机能紊乱的综合征。1流行病学及病因本病主要发生于各种年龄的产犊母牛。产奶量愈高,发病愈多,各胎次  相似文献   

12.
奶牛酮病是高产母牛产犊后6周内最常发生的一种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代谢病.以低血糖、酮血、酮尿、酮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运动失调等为特征。目前奶牛场酮病的发生率较高,对奶牛的影响较大。现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将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及防制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病因妊娠期间或产后饲喂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精料过多;母牛过度肥胖,运动不足以及前胃机能减退,大量泌乳容易促进本病的发生。二、症状常在母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出现,其特征是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和低血糖症。表现顽固性前胃弛缓,食欲减退,厌食精料,仅吃少量粗饲料,带料不食,反刍减弱或停止,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有时空咀嚼似反刍状,同时发出磨牙声。心音正常或稍快达90次以上。通常排出黑色软便,恶臭覆有黏液,有时干硬。产奶量急剧下降,但为低乳而非无乳,乳汁易形成泡沫,类似初乳状,有酮气味如同烂苹果味,加…  相似文献   

14.
奶牛酮病是一种能量代谢的多因素病症。在临床上以酮尿、酮血和酮乳为特征,多发于冬春缺乏青绿多汁饲料季节。其危害不仅使大群高产母牛产奶量降低,引起血钙、血钾和血钠减少,同时也能继发母牛的营养不良和不孕症,尤其是酮病母牛奶被人食用后还会影响到人的健康。据Lucey等(1986)报道在酮病发作前2周母牛的产奶量就开始下降,大约损失70千克牛奶。酮病发作后产奶量明显下降,特别是峰值产量显著下降。虽然酮病的诊治在控制牛群酮病影响上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但做好高产牛群的酮病预防,根除酮病隐患,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意义更为重大。经过长期实际观察和研究发现,有多种饲  相似文献   

15.
1临床病理检查以低血糖症、酮血症、酮尿症和酮乳症为特征。病牛血糖浓度从正常时的2 800微摩尔/升降至1 120~2 240微摩尔/升,继发性酮病牛血糖浓度下降不明显。母牛血液中酮体浓度从0~1 720微摩尔/升提高到1 720~17 200微摩尔/升,继发性酮病牛血  相似文献   

16.
干乳期是指泌乳母牛产犊前两个月人为地控制不让奶牛产奶的时期.乳牛干乳期饲养得好坏,对下一个泌乳期的产乳量影响很大.经实验证明,没有干乳期母牛的产乳量是有干乳期母牛产乳量的70%左右.干乳期的具体饲养可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正>酮病是高产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病之一。多发生在产后的泌乳初期,此时母牛消耗大量能量,而生糖物质不足,导致葡萄糖代谢负平衡,引起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酮  相似文献   

18.
酮病是泌乳奶牛常见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多发于产犊后10~60天。本病多发于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且以3~6胎次的高产母牛发病率较高。酮病虽然能够治愈,也很少引起奶牛死亡,但酮病会使乳牛的泌乳量下降、乳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奶牛酮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该病的特征是酮血、酮尿、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乳产量下降及神经症状等。近年来 ,在哈尔滨和牡丹江等地的奶牛场、个体奶牛户中陆续发生奶牛酮病 ,发病母牛不但产乳量明显下降 (降低 10 %~ 15 %  相似文献   

20.
奶牛酮病是泌乳牛在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发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以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和低血糖为特征,不食,昏睡或兴奋,体重丧失,产奶量下降,偶尔发生运动失词。在实际生产中,亚临床型高于临床型酮病的发生率,并且发生酮病的多是舍饲高产母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