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按照FAO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ISPM No.11),对丁香疫霉(Phytophthora syringae)随输入美国柑橘果实传入中国开展风险分析。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丁香疫霉随美国柑橘果实进入可能性中,定殖可能性高,扩散可能性中,后果评估结果高,总体风险中。并提出了风险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筛选得到一株疫霉菌的拮抗青霉Penicillium striatisporumP.st10。该菌株强烈抑制疫霉菌及核盘菌的菌丝生长。无菌滤液抑制辣椒疫霉孢子囊的形成及孢子囊、游动孢子的萌发,且能杀死菌丝细胞。该菌株在辣椒根际有很强的定殖能力,有机肥对其定殖有增强作用,接种后40d在根际的青霉菌数量,青霉处理为0.76×104cfu/g,而青霉菌肥处理为2.55×104cfu/g。盆栽试验显示:处理7d后,土壤只接种辣椒疫霉对照发病率为93%;同时接种青霉培养滤液和辣椒疫霉处理为16%;接种青霉培养滤液、新鲜菌丝和辣椒疫霉处理为15%。  相似文献   

3.
海南植物疫霉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海南地区植物疫病发生普遍。 1997~ 1998年 ,对侵染海南地区植物各个部位 ,引起颈腐、果腐、根腐、树干溃疡、枝萎、叶斑 (包括病土 )等病样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 ,结果从其中 2 5种植物上分离到 14 0个疫霉菌株。根据孢子囊形态、脱落性、有性器官的形成、生长温度等 ,将其鉴定为烟草疫霉 (P.nicotianae van Breda de Hann) ,辣椒疫霉(P.capsici L eonian) ,樟疫霉 (P.cinnamomi Rands) ,棕榈疫霉 (P.palmivora(Butler) Butler) ,柑桔褐腐疫霉 [P.citrophthora(R & E Sm ith) L eonian],密色疫霉 (P.meadii Mc Rae) ,芋疫霉 (P.colocasiae Raciborski) ,橡胶疫霉 (P.heveaeThom pson)和莎草疫霉 [P.cyperi(Ideta Ito) ]9种疫霉。这些疫霉是造成海南省蔬菜、多种瓜果、果树以及花卉死亡和烂果的主要病原。本文简要报道植物上疫霉菌种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4.
辣椒疫霉生防菌的双重筛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抑菌圈-定殖力双重测定法进行辣椒疫霉拮抗菌筛选。结果表明:有6株拮抗菌(28G14、03GY02②、F1、B2、95W06和31-4G02)在辣椒幼苗根茎部的定殖能力较强(定殖密度大于2.6×104cfu/g根),其中B2和F1的定殖密度为176.0和134.0,分别是致病菌辣椒疫霉(27.0×104cfu/g根)的6.5倍和5.0倍;这6株拮抗菌均具有较高的相对防效(81.2%~100%),不能定殖的菌株相对防效低(0~37.9%),说明抑菌圈-定殖力双重测定法是筛选具有双重功能生防菌的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方法;6株有效菌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的相对平均防效分别为93.3%和87.0%;拮抗菌的相对防效与接种时间有关,有效菌株数按十叶期(44株)>开花期(38株)>结椒期(36株)的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5.
利用qPCR检测木霉融合子Tpf-2在番茄根际土中的定殖,并采用生理生化法测定Tpf-2对番茄叶片中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番茄生育期内(0~150d),Tpf-2均可在番茄根际土中定殖,相对定殖数量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同时接种木霉和瓜果腐霉处理组中Tpf-2相对定殖数量高于同期无病原菌处理组。不同处理组番茄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不同,同时接种木霉和瓜果腐霉处理组中上述3种酶活性增加显著,与只接种瓜果腐霉处理组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综上可见,木霉融合子Tpf-2的厚垣孢子定殖周期长,定殖后可诱导番茄叶片中相关防御酶活性的提高,本研究为揭示其生防机理及菌株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从分布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三省区12个样地中的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根围采集土样和根样,系统研究了柠条锦鸡儿AM真菌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已分离鉴定出的12种AM真菌中,球囊霉属(Glomus)6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3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2种,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是优势菌种. AM真菌能与柠条锦鸡儿形成良好的共生结构,AM真菌平均总定殖率59.98%,平均孢子密度为830.59个/100 g土.不同采样地之间的AM真菌种类和分布差异显著.孢子密度与菌丝和总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N呈极显著正相关,丛枝定殖率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总定殖率和菌丝定殖率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全世界危害柑橘属植物的疫霉有十几种,其中冬生疫霉(Phytophthora hibernalis)和丁香疫霉(P.syringae)为我国规定禁止进境的两种检疫性真菌病害。本文从传统的症状观察、病原菌形态特征和分子检测等方面综述了柑橘属疫霉菌检测与鉴定的研究进展,可为柑橘属植物疫霉菌的口岸检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海南湛江柑桔疫霉种的鉴定及交配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1988~1990年,从海南和湛江地区发生柑桔脚腐病的11个柑桔园采集了大量的病组织和病株基部的土壤样品,经分离共获得48个疫霉分离菌,根据孢子囊形态、脱落性、卵孢子产生、最高生长温度和淀粉利用能力等将其鉴定为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柑桔褐腐疫霉(P.citrophthora R.E.&E.H.Smith)和辣椒疫霉(P.capsici Leonian)。这三种疫霉均是柑桔树的致病菌,其中寄生疫霉和柑桔褐腐疫霉的出菌率高,认为是这两个地区柑桔脚腐病的主要致病菌,而辣椒疫霉在中国柑桔园是首次发现。交配型测定结果以寄生疫霉的A~1,交配型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9.
红树内生细菌RS261防治辣椒疫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菌株内生定殖、促生、抑制和诱导防御酶活性4方面探讨了红树内生细菌RS261菌株防治辣椒疫病的机理。结果表明,该菌株能进入辣椒等多种陆生植物体内定殖,在辣椒体内的定殖时间达26d以上,且对辣椒生长表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抑制作用测定发现,RS261能够分泌产生抗菌物质抑制辣椒疫霉菌丝的生长和游动孢子囊的形成;辣椒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及防御性酶活测定结果显示,经过RS261培养液处理后,辣椒苗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等均较仅接种疫霉病菌的处理低,但可显著诱导辣椒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大豆南北方茎溃疡病菌是为害大豆的重要病原菌,是我国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病菌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根据我国的作物种植特点及气候条件,对其传入我国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认为这两种病菌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定殖、定殖后扩散等的可能性极大,风险为高.  相似文献   

11.
柑橘冬生疫霉( Phytophthora hibernalis Carne)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主要危害柑橘类作物, 在我国尚未有分布报道。本研究在柑橘冬生疫霉的生物学数据和中国748个站点的气象数据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CLIMEX 2.0和ArcGIS 9.0软件对柑橘冬生疫霉在我国的适生程度和适生范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柑橘冬生疫霉在我国的适生性较高, 适生范围涉及20个省、市(区), 其中, 中、高度适生区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台湾、香港。本研究明确了柑橘冬生疫霉在我国的适生性, 对科学制订针对该菌的检疫政策和措施、防范其入侵和进一步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外来入侵植物飞机草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草是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通过阈值依赖和非阈值依赖对MAXENT和Desktop GARP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MAXENT预测结果较好,因此采用MAXENT对飞机草进行适生区预测,结果显示,飞机草在中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于南方的海南、台湾、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其中云南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中东部、广东北部及东部、福建南部将是开展飞机草监测及预警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3.
截获秀粉蚧(Paracoccus interceptus Lit)是一种重要的水果及林木害虫,在东南亚地区广泛分布,我国尚无分布报道。本研究以截获秀粉蚧的分布数据为基础,利用Max Ent生态位模型和Arc GIS对其在世界、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截获秀粉蚧的适生区域主要位于南北半球0~30°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洲北部及中部、亚洲南部、非洲中部等地区。截获秀粉蚧在中国的适生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高度适生区集中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江西等地,与我国热带水果的主要种植区域相吻合。各口岸应加强对东盟进口水果、苗木的检验检疫,有效防止该类害虫的入侵。  相似文献   

14.
苹果异胫小卷蛾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我国没有发生,但近几年我国口岸已多次截获。本研究利用CLIMEX 1.0适生性分析软件与Arc GIS 10.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苹果异胫小卷蛾在我国目前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研究表明,苹果异胫小卷蛾可能在我国南部地区适生,总的适生面积约为18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9%。高度适生区主要为云南大部分地区、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南部等地区,以及这些省份以南的所有地区;中度适生区分布范围较小,低度适生区面积与高度适生区分布范围面积相差不大。鉴于苹果异胫小卷蛾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结果,针对其传入和定殖的能力,建议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控策略,加强苹果异胫小卷蛾检疫力度,严防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应用生态位软件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预测柑橘木虱在西南地区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筛选影响柑橘木虱分布的关键变量。结果表明柑橘木虱在西南地区高适生区主要位于西藏东南部、四川中东部、重庆大部、贵州大部和云南中北部,总面积为52.03万km 2,占西南地区总面积的23.89%。影响柑橘木虱分布的关键变量为最冷月最低温度、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湿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平均温度和最暖月最高温度。本研究不仅模拟了柑橘木虱在西南地区的潜在地理分布,更为该虫的分布与环境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不同气候条件下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情况及适生区的空间格局变化趋势,通过筛选影响该虫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并基于其在全球的分布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其在历史和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和适生区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所构建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平均为0.960,说明模型预测结果为优秀,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关键气候变量中最冷月最低温对玉米根萤叶甲的潜在地理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累积贡献率为44.5%。历史气候条件下,玉米根萤叶甲的总适生区面积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3.78%,高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我国河南、湖北、陕西、甘肃、重庆、四川和云南等省市。未来气候情景下,玉米根萤叶甲在我国的总适生区面积略有减少,整体上呈现出南部收缩、北部扩张的趋势,原中南部的中、高适生区逐步转变为低适生区或非适生区。玉米根萤叶甲在我国的适生区较为广泛,适生范围涵盖多个重要玉米产区,对玉米安全生产威胁较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严防该虫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7.
Phytophthora ramorum and Phytophthora kernoviae are recently discovered invasive Phytophthoras causing leaf necrosis and shoot tip dieback mostly on ornamental and forest understorey species, but also cause bleeding cankers on stems of a wide range of tree species. Sporulation occurs only on infected shoots or fruits and foliage so foliar hosts are central to the disease epidemiology. In field trials to assess infection in trap plants exposed to natural inoculum of P. ramorum and P. kernoviae on rhododendron in south west England, it was discovered that leaves of the trap plants ( Rhododendron 'Cunninghams White') and holm oak ( Quercus ilex ) were asymptomatically infected and supported sporulation of both pathogens. More than half the rhododendron trap plants exposed to inoculum of P. kernoviae became infected compared with approximately a third of those exposed to P. ramorum in a natural situation. Approximately one third of the infections were detected from asymptomatic foliage for both pathogen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findings for plant health regulation based on visual inspection as a measure to prevent int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both these pathogens is explored and research gaps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8.
基于DYMEX和DIVA-GIS的昆士兰果实蝇潜在地理分布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DYMEX软件的地点比较和DIVA-GIS软件的BIOCLIM两种模型,分析昆士兰果实蝇Bactrocera tryoni(Froggatt)在中国及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预测出我国33.3~18.2°N、95.8~122.1°E范围内的地区为昆士兰果实蝇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其中,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和江西南部、四川东部、重庆西部及台湾部分地区为高度适生区;全球昆士兰果实蝇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南亚、南美洲、北美洲南部沿海地区、地中海沿岸部分地区以及非洲中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警惕检疫性害虫大洋臀纹粉蚧在中国大陆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洋臀纹粉蚧(Plaanococcus minor)是一种近年来入侵我国大陆的检疫性害虫,原仅记载于我国台湾,2008年以来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地被陆续发现.该虫食性杂,为害超过250种水果、经济作物、花卉和园林植物.本文介绍了大洋臀纹粉蚧的基本信息、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寄主范围、国内扩散趋势、口岸截...  相似文献   

20.
枣实蝇在中国适生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枣实蝇是严重危害枣类生产的重要害虫.本文采用CLIMEX模型与ArcGIS分析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对枣实蝇在我国的适生性进行了研究,在明确枣实蝇CLIMEX参数指标体系和适生性评判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实蝇在我国的适生区域和适生程度.结果表明,枣实蝇在我国的适生区域广泛,适生程度偏高: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及云南大部分地区,辽宁和广西西部,四川和甘肃东部,江苏、安徽和湖北北部,以及新疆西部和北部的适生程度为高;辽宁和广西中东部,四川西部,重庆大部,湖北和安徽中部,江苏中北部,福建、江西和湖南的零星地区具有中度适生性.鉴于枣实蝇在我国的适生性研究结果,建议采取有效的防控策略,加强枣实蝇检疫措施,完善监测体系,严防该虫的入侵和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