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祁连山东段水源涵养林区造林树种选择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祁连山东段水源涵养林区的土壤水文条件和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树种的成活率、生物量和生长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阳坡适宜营造水土保持林,可选树种主要有沙棘、祁连圆柏、互叶醉鱼草、锦鸡儿等;阴坡适宜营造水源涵养林,可选树种主要有青海云杉、沙棘、金露梅等。  相似文献   

2.
江河沿岸水源涵养林的优化配置是在对配置区域充分调查基础上依据现实资源情况及生态环境需要,特别是区域综合生态发展的要求上进行的,优化配置之关键在于对原来涵养资源的保护并采取技术措施加以资源优化。文章通过对广西来宾市北之江流域水源林的调查,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按区域自然及经济条件对水源涵养林进行资源优化,以此来发挥北之江沿岸森林的涵养优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宁夏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及外缘区水源涵养林营造情况、树种配置、生长状况等调查,总结了在造林树种选择与配置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提出在水源涵养林营造方面树种的选择重点及培育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典型森林类型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区112块标准地,从林分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土壤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得出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整体及18种典型森林类型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中天然林多为异龄、复层和混交结构,而人工林多数是同龄、单层和纯林结构;从林分稳定性等角度来看,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天然林结构要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5.
汉中水源涵养林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汉中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汉中水源涵养林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旨在改变汉中水源涵养现状的高、中山地区水源涵养林建设模式、低山和丘陵地区水源涵养林建设模式、库区和小流域地区水源涵养林建设模式和风景名胜地区水源涵养林建设模式,并阐述了水源涵养林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云南松、华山松和油杉3种针叶水源涵养林对林下土壤的水源涵养性能及土壤的理化性能的影响,得出松花坝水源涵养人工林是最优的林分。结果表明:油杉的土壤容重显著小于云南松和华山松,而总孔隙度和饱和持水量又显著大于其余二者;三种针叶林的pH值、有机质大小顺序均为油杉>华山松>云南松,总体上看,N、P、K的速效含量也是上述的大小关系;N、P、K总量与N、P、K速效含量在3种林分类型中变化不一致,即养分总量与速效含量不具有相关性;pH值与各种营养物质含量呈较好的正相关。3种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依次为油杉>华山松>云南松,混交林优于纯林,其中功能最佳的林分结构是油杉和华山松的混交林,混交比例接近1∶1。  相似文献   

7.
调查水源涵养林特征,分析水源涵养林存在的问题,探寻提升水源涵养林质量的策略。通过资料收集、踏查、实测的方法,调查统计浙江钦寸水库水源涵养林的植物资源和植被类型。结果表明:钦寸水库水源涵养林共有维管植物166科578属1 003种,包含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草甸5个植被型组,整体呈现出“山-水-林”模式水源涵养林的景观风貌。浙江钦寸水库水源涵养林存在植被类型占比不合理、森林景观利用率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定向抚育更新森林植被、依托自然属性协调景观建设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水源涵养林水文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源涵养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防护林种,从水源涵养林流域试验(系统)研究、水文生态作用过程研究、水源涵养林对径流泥沙和水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水源涵养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概况,论述了水源涵养林在涵养水源、减少径流泥沙、净化水质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宝库林区主要林分持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宝库林区主乔灌木林分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山杨、山柳、小檗杜鹃、金露梅、短叶锦鸡儿、鲜卑花等9个树种,分别测定了每公顷的含水量、饱和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及总最大持水量。结果最大持水量及最大持水率;乔木林分是青海云杉;灌木林分以金露梅、杜鹃、山柳较大。为水源涵养林选择造林树种,封山衣林保护发展树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源涵养林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源涵养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防护林种,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净化水质等重要功能,在水资源短缺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从水源涵养林的水文功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森林健康评价以及价值评估等4个方面分别对水源涵养林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同时总结了在研究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在使用定量模型时应根据实际条件来修正,使定量模型本土化,提高对水源涵养林量化的准确性,为水源涵养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九龙甸水源区幼年桉树人工林和成年桉树人工林土壤特性的测定,以云南松天然林作为对比,结果表明,该水源区3种林分土壤容重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成年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容重最大,幼年桉树人工林次之,云南松天然林最小;幼年桉树人工林和成年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明显少于云南松天然林;云南松天然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好,成年桉树人工林最差,种植桉树人工林使得水源区水源涵养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2.
水源涵养林评价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涵养林是一种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和不同的效益,其效益不能直观认识,也不是单纯由其技术性和经济性决定,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评价。利用经济学、生态学和GIS的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建模,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为开发平台,设计开发了水源涵养林的评价系统。系统由监测子系统、评价子系统和专题图子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实现过程监测、任务监测、成效监测和资源监测,还具有综合评价、满意度评价以及专题的绘制等功能,本系统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为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进行评估,可对区域的发展、规划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生态化的背景下,天然林资源保护意义重大.从天然林保护概述入手,分析了天然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生态化的关系,指出天然林资源保护是环境与发展的重要前提,而经济生态化是环境与发展的明智选择.通过分析国外天然林保护的经验,认为生态资源经济化是中国天然林保护策略的选择,并以四川省为案例,分析了天然林生态资源经济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要表现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已基本达成共识,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开始增强和天然林保护地区居民对经济来源的渴望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天然林生态资源经济化的关键: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建立伙伴合作机制,制定有利于天然林生态资源经济化的政策等.表4参13  相似文献   

14.
滇杨基因资源及其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杨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杨属青杨派树种之一,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杨树,与其他青杨派树种相比,滇杨无论是基础性研究还是应用性研究均极其薄弱,为提升对滇杨的认知,促进滇杨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等研究工作的开展,在介绍滇杨基因资源及其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滇杨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较多,但应用价值不高,其科学性受到诸多质疑.从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多尺度内涵、过程以及其计量方法出发,对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重新审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意义,探讨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多尺度特征.从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作用的空间尺度上看,其拦蓄洪水削减洪峰的功能仅在较小尺度上有效,而调节径流的功能只有当森林土壤的入渗量超过蒸散量时,才可能有更多地下水补给河道径流,进而增加旱季河道流量.同时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也具有明显的时间尺度特征,具体表现为在次降水事件中,由于蒸散发量较小,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物质量等于森林不同层次的截留量,在功能上表现为拦蓄降水;在长时间尺度上,由于林地蒸散要耗去大量水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物质量等于森林不同层次的截留量减去林地蒸散发量,在功能上表现为净化水质和调节径流.大多数研究仅对单一林分的个别层次蓄水功能进行研究,缺乏流域尺度或者更大空间尺度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建议从区域降尺度到流域或将坡面尺度上推到流域,集中在流域尺度解决森林水源涵养空间异质性将是解决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尺度外推的有效办法.就目前国内流行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计量方法而言,其与尺度及研究目的有较大相关性,在研究中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尺度和可获取的数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研究突出了不同尺度作用下森林水文过程的复杂性及重要性,并结合森林与水关系的争论问题,分析目前国内对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的一些误区,提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1)明确界定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边界,探索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计量的新方法;2)加强不同时空尺度关联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包括正确评价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变异规律,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尺度效应,森林水源涵养与下游水生态安全,森林水源涵养研究范式转变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首先在森林火险等级的基础上,将道路网络作为关键要素,以时间作为道路的代价,确定每个消防供水设施点的服务范围,分析防火水资源空间分布现状。然后应用DEM模型,对不能满足森林防火需求的区域,提出改进方案,采用面积占优网格模型,以最大覆盖高火险森林区域面积为目标,建立评价模型,对广州市白云区森林防火水资源分布进行整体优化。实践表明在投入很小,仅新增几个供水设施点的情况下就能极大满足森林防火需求,提高森林防火水资源合理配置水平,对预防森林火灾及森林火灾的有效扑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火力楠防火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火力楠和杉木叶片的燃烧性、林分小气候特点、林分贮水量、林分易燃危险可燃物的数量和能量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与杉木相比,火力楠具有较强的防火性能。文章还讨论了火力楠在森林防火上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漓江因独特的山水资源发展旅游而成为一条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河流,同时由于流域枯水期径流不能满足旅游需要,甚至影响桂林市居民用水等水资源矛盾突出的生态问题对流域旅游发展和生态安全产生的不良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围绕漓江流域复合生态系统主体水源林保护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广泛开展了研究与实践,结果总体认为:(1)流域水源林对水资源分配等生态问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水源林保护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是漓江流域生态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2)水源林保护与恢复途径与措施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需要通过观测试验和调查分析,研究生态恢复过程中森林群落结构及重点保护群落铁杉林和优先保护群落水青冈林的更新问题;(3)流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要按照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采取明确管理目标、确定合适指标、实行多目标管理、开展全社会节水、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等措施加快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洞庭湖水系黄颡鱼群体的形态特征和染色体组型。[方法]采用常规生物学形态测量及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方法,分别对洞庭湖水系沅水和澧水的2个黄颡鱼群体进行形态学特征及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沅水和澧水的黄颡鱼在体长/头长、体长/尾柄高、头长/吻长3个比例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及组型相同,其染色体数2n=52,核型公式为20M+12SM+10ST+10T,染色体臂数为84。[结论]研究结果对洞庭湖水系野生黄颡鱼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森林生态连清体系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全指标体系连续观测与定期清查(简称“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有机结合在一起;前者可以提供森林资源数据信息,通过后者获得森林生态系统各要素生态结构、过程和功能的机理机制和服务研究所需参数。基于第八次(2009—2013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本文采用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对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等7类13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物质量和价值量两方面的评估,并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服务项生态效益特点。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2.68万亿元/a,相当于2013年全国GDP的22.3%,是当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的2.68倍,每年为每位国民提供了约0.94万元的生态系统服务。在总价值量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量最高(占总价值量的34.20%),其次为涵养水源价值量。各项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西部地区均最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森林资源面积较大,降水、温度、土壤类型和树种等也有重要影响。东部和西部地区森林资源占有比例和产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例对比,森林资源面积相近的东部和东北地区产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比,均体现出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变化、温度梯度变化和水分梯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