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牛顿性和非牛顿性的试验体系对SMⅢ型内循环气升式生化反应器内的能耗分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验体系的密度为1 000~1 700 kg.m-3,粘度为0.000 1~0.27 Pa.s,试验气量为2~6 m3.h-1.并根据测定的气含率和循环液速,对反应器内各部分的能耗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并根据能耗分布对反应器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应用牛顿性和非牛顿性的试验体系研究了SMⅢ型气升式生化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性能,体系的密度为1000~1700kg·m-3,粘度为0.0001~0.27Pa·s,试验气量为2.0~6.0m3·h-1.对反应器在不同试验体系下的气含率和循环液速进行了测定,得到了相应的经验关联式,并对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曝气池内气液两相流CFD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浩飞  周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55-1957,2057
对曝气池反应器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三维瞬态数值模拟,模拟采取了双流体模型,液相湍流采用标准k-ε方程,两相间的动量传递只考虑曳力作用。模拟获得了曝气池内的液速及不同径向位置的轴向液速分布、气含率分布等,结果表明,气泡刚开始以直线垂直上升,过一段时间后,气泡的运动开始偏离轴中心,气泡群开始发生了摆动;随着气体速度增大,气含率分布变宽,气含率增大,液体循环液速也在增大,气液之间混合越充分,曝气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魏菇的液体制种技术。[方法]采用一种自制的简易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研究了阿魏菇液体制种技术,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阿魏菇的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比。[结果]不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配方中的菌丝生物量有明显差异,蔗糖(碳源)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最大,一定量的蛋白胨(氮源)能够促进菌丝生长,少量的K+和Mg2+有利于菌丝生长,但它们对阿魏菇菌丝生长速度影响较小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最优培养基为:3.00%蔗糖+0.50%蛋白胨+0.10%KH2PO4+0.05%MgSO4。用该培养基在自制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阿魏菇液体培养,10 d后菌丝生物量达到25 g/L。空气流速在0.08~0.12 m3/h有利于菌丝的迅速生长且形成的菌丝球大小均一。栽培实验表明,通过气升式反应器生产的液体菌种可以正常出菇。[结论]阿魏菇液体菌种具有菌丝生长快、制种和生产周期短等优点,是实现阿魏菇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根据苏云金杆菌的发酵工艺要求,设计了70L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并研究其冷模特性,得出反应器的平均循环时间是每次16.62s,混合时间为38.96s,物料混合达到均匀状态时的循环次数小于3次,最大体积溶氧系数达到101.52h^-1。体积溶氧系数与通气量的关系为KLa=-793.277 352.645Vg-34.726Vg^2 。  相似文献   

6.
针对工业化培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时存在的采收困难以及后续上清液的循环利用问题,设计了培养小球藻的新型循环模式,具体操作步骤为:用气升式反应器培养小球藻→加入壳聚糖絮凝→过滤藻体得上清液→在上清液中补加营养成分→加入气升式反应器中再用于培养小球藻。结果表明:在5次小球藻循环培养中,后4次循环培养藻体的生长速率和收获期浓度均比第1次培养的稍高;用壳聚糖作为絮凝剂时其絮凝效果较好,且未产生絮凝抑制性;每次循环时在上清液中定量补加营养成分,NO3--N、PO34--P含量变化均在无抑制积累的范围内。说明利用壳聚糖作为絮凝剂采收小球藻的效果及利用上清液循环培养小球藻的效果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小球藻生长过程中关键营养元素代谢的基本规律,优化小球藻大规模培养工艺。[方法]以新型、高效的平板气升环流式光生物反应器为模式反应器培养小球藻,定时检测均匀鼓泡流下小球藻的生长状况和培养液中氮、磷、钾、钙、镁、铁等关键营养元素的浓度。[结果]小球藻在264 h内的干重浓度接近线性增加趋势;铁元素在48 h后几乎消耗殆尽;氮和磷元素在168 h后降至较低水平;镁和钙元素在96 h降至较低水平后不再明显下降;钾元素虽然是小球藻生长的重要组成元素,但其浓度始终处于波动状态,变化并不显著。[结论]小球藻的元素代谢主要发生在168 h前,各种元素的代谢速率有显著差异;生长后期虽然大多数营养元素比较缺乏,但在持续光照和通入足够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小球藻仍然可以继续生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生物反应器体系中丝状真菌产生γ-亚麻酸的工艺,结果表明:气升式发酵体系明显优于搅拌式发酵体系,二者γ-亚麻酸含量相差6%。并最终确定了气升式发酵体系下的工艺参数:pH6.0、通气量1∶1.7、发酵温度28℃,在此条件下γ-亚麻酸最终含量达到15%~18%。  相似文献   

9.
试验了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常温处理高浓度含氨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当地最低气温高于20℃,能满足硝化反应的要求。测得反应器的总传氧系数(KLa)为0.191L·min-1(自来水)和0.175L/min(模拟废水),求得α和β值分别为0.916和0.698。试验证明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具有出色的硝化潜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生物反应器内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生长的影响因素,为大花蕙兰种苗生产中大量培养繁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以大花蕙兰茎尖诱导的原球茎为外植体,研究了接种量、蔗糖浓度、活性碳浓度对5 L气升式反应器内原球茎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花蕙兰原球茎在5 L反应器内增殖时,接种量为20 g的处理原球茎鲜重显著优于10 g和30 g接种量处理;添加蔗糖30 g/L处理对大花蕙兰增殖生长有促进作用;活性炭浓度0.25 g/L处理原球茎的生长良好,高于0.25 g/L抑制原球茎的生长,增殖系数为7.5。利用5 L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培养原球茎,接种量为20 g、蔗糖浓度为30 g/L、活性炭浓度为0.25 g/L时,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较快,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1.
敬加强  杨露  谷坛  肖飞  刘志德 《油气储运》2013,(12):1295-1300
针对龙岗酸性气田某些集输管道内积液和腐蚀严重的问题,基于气井采出流体的性质及输气管道基本运行参数,采用OLGA软件模拟两条典型的低流速管道及不同流量下的001—6#采气管道,分析两条管道内的流型、持液率以及流体与管壁间的剪切力沿管道的变化规律,研究流量对001—6#采气管道内各流动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OLGA软件模拟两条采气管道的压降和温降与实际生产数据一致,其模拟结果可靠;下坡管内持液率小于0.05,流体与管壁间的剪切力小于20Pa,上坡管内持液率为0.3~0.4,液相一管壁最大剪切力为80-270Pa,上坡管段是积液和腐蚀严重的区域;气体流量对龙岗001—6#低流速采气管道的流动特征参数影响很大,进一步减小气体流量会使上坡管内持液率及液体一管壁剪切力急剧增大,从而加剧管内积液和腐蚀;当气体流量增大至97.5×10^4m^3/d时,管内的持液率和管壁剪切力均很低,管内积液和腐蚀问题有所缓解。(表6,图6,参9)  相似文献   

12.
应用HYSYS和PIPESYS软件对上海平湖油气田海底天然气管道进行水力分析,采用管道现场操作运行数据与软件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适用于管道压降和集液量的计算方法,并对输送压力、输量与管道集液量、集液形成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管道在小输量、低压力工况下运行,管道内形成的集液量越多,形成集液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借助HYSYS软件分析了凝析气的物性,绘出了相包络线和水化物形成曲线,通过分析得出,上海平湖油气田海底天然气管道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形成水化物。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清除地面起伏湿气集输管路中的积液,设计加工了一种涡流工具。通过Fluent数值模拟与环道试验分析不同气液相折算速度入口条件对涡流工具排液效果的影响,并对涡流工具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安装涡流工具后,上倾管内液相回流及底部积液现象有所缓解,上倾管内维持环状流流型,持液率有所下降。涡流工具的排液降压能力与气液相折算速度、管路倾角有关。在倾角一定的情况下,气相折算速度越大,涡流工具的排液降压能力越强;在相同气、液相折算速度入口条件下,管路倾角(0°~45°)越小,涡流工具的排液降压效果越好。研究成果可为指导涡流排液技术的现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海油气田的开发,通过海底管道输送凝析气的工程技术也不断发展。凝析气是多元组分的气体混合物,以饱和烃组分为主,在开采、输送过程中的凝析和反凝析现象显著,这使凝析气的管道输送不同于气体或液体的单相输送,其管输方式可分为气液混输、气液分输。气液混输中通常采用气液两相混输,这种混输投资少、工期短,但要解决因凝析液的积聚而降低输送能力及液塞处置等技术问题;密相气体输送是管内单相流动,管道建造和运行费用高。气液分输就是先将凝析气分离,然后将天然气和凝析液分别输送,管内流体均为单相流动,气液分输又可分为双管输送和顺序输送。凝析气管道输送工艺参数中,沿线压降、温降、持液率三者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分析了凝析气输送管道压降、输量和持液率的关系,并指出了预测管路温度下降值是管路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结合东海平湖油气田的开发,通过对气液比、输送压力、管径三者的选择分析,就油气单管混输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估。  相似文献   

15.
为液泵反应器的应用推广提供依据,研究了20 L内循环液泵型生物反应器在不同通风比和不同循环液速下溶氧传质系数KLa的变化规律,并与Bio Flo 110型3 L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作对比试验。结果找到一组能使2个反应器有相近KLa的操作条件,此时内循环液泵型生物反应器较搅拌式反应器节能约4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多相管路的工艺计算包括流型判别,持液率和压降,温降的计算,PIPEPHASE多相流软件和西安交通大学段塞流软件都存在不足,在这两种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具有较好的用户界面且可在Windows平台下操作的软件,该软件可以从始端开始计算,也可以从终端开始计算,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计算模型和油气水多相管路沿线的压降,温降和持液率曲线图,软件具有较高的计算粗度,可以计算所有的段塞流特笥参数数值。  相似文献   

17.
截面持液率是气液两相流的基本参数之一。在气液两相实验系统上进行实验,采用高速摄像机系统获取了水平管气液两相流流型视频,提出了一种针对两相流动视频实现持液率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针对自然光下拍摄的气液两相分层流图像气液区域与气液界面模糊、边缘难以直接提取的难点,采用新的递变规律加强图像的灰度使画面效果清晰化,通过中间线计算法提取气液边界线,进而通过提取的气液界面距离管底高度数据,计算管路持液率,其中包括同一帧图像不同截面的持液率以及同一截面持液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实践证明:在自然光干扰较大的拍摄条件下,该方法能够获得连续、清晰的气液相边界,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流型图像的分析和检测。(图9,参8)。  相似文献   

18.
刘武  张鹏  李闽  李玉星  武玉双 《油气储运》2003,22(7):14-17,22
根据海底凝析气管道的输送特点,从凝析气两相流流型判断、凝析气输送工艺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不同稳态工艺计算类型的数值算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用平湖至上海和JZ20—2凝析气管道的生产数据,对所选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与国外多相流软件PIPEPHASE和热力学模拟软件HYSIM的计算偏差均在10%以内。实例计算结果证明,所提出的计算模型对海底凝析气管道的工艺计算具有足够的计算精度,能正确模拟出实际管道的沿线压力、温度、持液率、气液相速度的变化规律,对管内流型、水合物形成区域的预测也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利用内径为80mm,全长为350m的室外大型多相流试验环道进行了气液两相流的清管通球试验,介绍了清管试验环道装置和流程以及多相流数据采集系统,测得了通球时的集液量、清管时间、清管球运行速度变化规律,计算得到了清管时的平均持液率,分析了各流动参数和沿线各点的压力、压差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