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豇豆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在不同千粒重对发芽率、出苗率、出苗速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千粒重越大,其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愈高,出苗速度愈快,成苗素质愈好。同时,种子的发芽率与出苗率、发芽率与成菌率以及出苗率与成苗率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姚红琼  陶诗顺  吴霞  钟昀 《种子》2014,(4):66-68
以冈优188、宜香2079、富优4号为材料进行试验,通过与沉水粒比较,探索各品种浮水实粒的萌发成苗特性以及成株产量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浮水实粒的发芽率、成苗率、成秧率均低于沉水粒,且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秧苗素质与成株各产量性状基本不存在籽粒类型的差异。因此,浮水粒的成株具有与沉水粒相当的生产潜力,生产上可适当利用该部分种子。  相似文献   

3.
《种子》2018,(11)
为确定甲基磺酸乙酯(EMS)对芸豆种子的最佳诱变条件,快速有效地获得性状稳定的芸豆有益突变植株,以诱变剂EMS诱变处理芸豆品种"英国红"的纯系干种子,采用5个EMS诱变浓度(0.0%,0.4%,0.6%,0.8%,1.0%),5个诱导时间(0,6,8,10,12h),分析诱变后的种子发芽率和相对成苗率。结果表明:EMS诱变处理对芸豆发芽率有显著的抑制效应;EMS诱变浓度对发芽率的抑制效应小于诱导时间;EMS诱变处理对芸豆的相对出苗率和相对成苗率无显著影响;0.8%的EMS诱变浓度和8h的诱导时间组合,是芸豆种子的最佳诱变条件。  相似文献   

4.
大豆、玉米种子的千粒重与发芽成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不同千粒重对发芽率、出苗率、出苗速度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千粒重越大,其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越高,出苗速度越快,成苗素质越好。同时,种子的发芽率与出苗率、发芽率与成苗率以及出苗率与成苗率之间存在有极为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豆、玉米种子的千粒重与发芽成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大豆、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不同千粒重对发芽率、出苗率、出苗速度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千粒重越大,其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愈高,出苗速度愈快,成苗素质愈好。同时,种子的发芽率与出苗率、发芽率与成苗率以及出苗率与成苗率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百合远缘杂交种子快繁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洲百合"普丽安娜"(Lilium asiatic "Pollyanna")×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的远缘杂交种子为材料,采用7种培养基及剥皮处理等方法,以常规播种为对照,对百合远缘杂交种子的出土类型、萌发率及成苗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的远缘杂交种子的萌发率及成苗率好于常规播种,上述种子萌发型属于子叶出土型;杂交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0.01mg/L+6-BA 1.0mg/L,发芽率达64.33%.剥皮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利用种子组培获得的杂种苗驯化移栽后成苗率达90%以上,远高于常规播种.所以种子的组培萌芽法,可缩短萌芽时间,提高成苗率,是百合远缘杂种播种繁殖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质对凯里杜鹃播种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凯里杜鹃种子繁殖的最佳播种基质,选取常用的3种基质进行配比形成6个基质类型,并以发芽时间、发芽速度、发芽率、成苗率和保存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基质对凯里杜鹃种子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凯里杜鹃种子的发芽时间为27~30d,以基质1(即纯腐殖土)中的发芽时间最短,发芽速度最快;发芽率以基质1中的最高,为(50.33±4.33)%,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其他基质的差异显著;成苗率以基质1(即纯腐殖土)中的最高,达(50.67±4.63)%,且显著高于其他基质,所有基质的成苗率表现为123645;凯里杜鹃幼苗在不同基质条件下的保存率不同,表现为123456,其中基质1中的幼苗保存率最高,达到(96.97±1.55)%,显著高于其他基质。综合所有指标评价得出,纯腐殖土可作为凯里杜鹃种子播种繁殖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8.
熊永宁 《种子》1990,(6):51-52
种子发芽率高,成苗率则高;种子发芽率低,成苗率也低。二者之间常被理解成正比例的关系。但按这一观念,在生产上加以运用,常常造成较大失误。譬如在十字花科作物杂交制种时,为避免自交代数过多,引起抗逆性下降及增加混杂的机会,亲本多是“一年  相似文献   

9.
早稻种子包衣效应研究及种衣剂型筛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安排9种种衣剂6个试点联合试验,结果表明早稻包衣种子种子发芽率普遍提高,包衣后早稻秧苗素质普遍提高,成秧率提高,苗期病虫害减轻,促进了大田产量的提高;以产量为主要考察性状,综合包衣种子发芽率、秧苗素质、成秧率、苗期抗性表现,认为ZSB、科农16号、优富8号三种种衣剂包衣效果最好,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西宁自然库中不同贮存年限的127份豌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完整性变化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贮存13~16年的种子,平均仍具有78.4%的发芽率和58.0%的成苗率。活力指数高达139.1.而贮存20年的种子,这个指标则大大降低,分别仅有16.5%1.3%和9.3。表明西宁自然库可以作为保存豌豆种质资源的中期库。但贮存期限不宜超过15年。测试结果显示:种子越陈旧,其发芽率、成苗率和活力指数越低,而电导率、糖类溶出物和染色体畸变频率越高。发芽率与上述性状指标的正或负相关关系均达扳显著水准(P=0.01)。表明活力指数、电导率及染色体畸变率是衡量陈旧豌豆种子遗传完整性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