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出口苹果的主要贸易国家或地区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了汇总,从进口程序、生产加工过程管理、有害生物控制要求、安全卫生限量要求以及现场检验检疫等5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阐述了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苹果出口产生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效应。根据分析结果,从加强苹果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加大有害生物监控、安全风险监测和促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江苏省出口水果蔬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以建立原料种植基地备案制度、配套出口生产企业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及出口水果蔬菜的检验检疫为主要内容的出口检验检疫及监管模式,并提出进一步强化源头监管,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检测能力,提高检验检疫把关的有效性,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企业分类管理;加强培训;规范验证程序、完善年审制度及规范农业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提高标准制定的科学性等对策建议,推动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川出口杂交稻种生产基地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四川杂交稻种主要贸易对象国检疫准入要求,对四川出口杂交稻种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探讨四川出口杂交稻种非疫产地生产体系建设。确定重点关注的特定有害生物10种,包括细菌3种,真菌5种,线虫病害和害虫各1种。针对重点关注的有害生物,抓住制种基地产地检疫管理关键控制点,通过设立非疫产地,保障出口稻种的检验检疫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出境竹木柳藤草制品从生产到出口的全过程推行厂检员日常协管和自我评价模式,实行施检员检疫监管和评价制度,启动科室监管和评价机制。提出全面的工作质量和监管绩效的评价模式和机制,使检疫和监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在检验检疫部门和厂方的双重作用下力促厂检员作用的有效发挥、全面推进企业防疫防范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检疫工作质量与监管工作绩效、不断提高检疫和放行速度。  相似文献   

5.
商鸿生 《植物检疫》2006,20(4):249-252
苹果黑星病菌是新公布的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描述了该病在国内的发生历史及病原菌鉴定特征.提出了产地检疫、果品检疫、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的检验方法,并提出了该菌的检疫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植物检验检疫与出口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晓东  郑育洪 《植物检疫》2003,17(3):177-178
植物性农产品的出口必须满足进口国的检验检疫要求。在中国加入WTO后 ,发达国家在进口关税壁垒消除后 ,对来自中国的农产品通过提高检验检疫标准 ,设置了更加严格的技术性壁垒。近年来 ,有很多关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论述[1,2 ] ,但涉及植物检验检疫的农产品生产的标准还较少。本文提出应按照检验检疫要求设计农产品生产标准 ,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 ,从而破除国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壁垒。1 植物检疫要求1 1 植物有害生物检疫植物性农产品在生长过程和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都可能被植物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侵染。各国为此都制定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2005~2015年我国进口原木的基本情况,并对口岸原木疫情截获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进境原木截获有害生物种类和次数逐年增长,与2005年相比,2015年截获有害生物种类和次数分别增长2.62和12.64倍,两者高度相关(R2=0.9477)。截获的有害生物包含昆虫、螨类、杂草、线虫、真菌、细菌、软体动物、老鼠以及树蛙等活体动物,种类和次数最多的是昆虫类有害生物,截获种类共计2 952种,594 329种次。为加强原木疫情防控,检验检疫工作应在科学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着力完善检验检疫法规体系、建立检验检疫全过程监管体系、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检验检疫监管库是进境货物木质包装进入我国境内的首个集散地,也是木质包装中有害生物传入的高风险区域。本研究引入林业生产上成熟应用的信息素监测技术作为定向监测,并结合广谱性的黑光灯监测作为非定向监测,在检验检疫监管库针对木质包装中截获频次较高的小蠹和天牛开展了集成监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集成监测技术监测到多种有害生物,除美国白蛾外,没有监测到其他检疫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9.
生物入侵在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框架下被列为第九条。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具有明确的行政职责,因此急需加大宣传理解、制定行动计划并有效实施。基于中国生物入侵现状及趋势,预计无论外来有害生物种类还是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未来都有可能持续快速增加。为御"入侵生物"于国境之外,检疫部门需要加强与农林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在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框架下生物入侵的检疫防控应重点放在外来有害生物信息收集、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制修订及传播路径监控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进境大豆检验检疫监管质量控制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大进大出的格局基本形成,其中进口粮谷数量大,流向广,危险性有害生物、有毒有害物质、转基因产品都是检验检疫监管极为敏感的内容。进口粮谷中大豆不仅进口量最大,而且全部为转基因产品,携带危险性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几率也很高。连云港口岸是全国重要的进境大豆接卸口岸之一,近年进口量都在200万t以上,流向辖区内大型现代化临港油脂加工厂和辖区外的江苏、河南、陕西、山东、四川、湖北、新疆等地。为做好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我们尝试开展了进境大豆检验检疫监管质量控制体系(简称进境大豆监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予以介绍。1进境大豆监管质量控制体系的内涵进境大豆监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就是通过对影响质量的危害性分析和关键点控制,建立一个预防性的、全过程控制的全面质量保证体系,ISO9000管理体系和HACCP管理体系在不同质量管理领域的成功应用为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对进境大豆从检疫审批、口岸检验检疫到港口装卸、储存、运输、加工及土块和下脚料收集处理、进口数量核销、产品质量安全和疫情监测、检验检疫机构内部衔接等诸多监管环节进行风险分析和关键点控制,建立一套涉及各方全员参与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澳大利亚进口新西兰苹果风险分析报告,阐述其分析有害生物进入的过程及计算方法的数学模型。文中分别就有害生物随产品到达口岸的可能性、病害类有害生物随产品被消费者丢弃可能性、病害类有害生物接触寄主可能性及发生可能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列出计算方法,为风险分析工作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12.
庭园象甲(Phlyctinus callosus)是一种能对水果、观赏植物造成严重危害的害虫,原产南非,现已传播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地,我国尚无分布记录.庭院象甲寄主广,适应性强,为害具有较高的隐蔽性,有较大的入侵风险.本文对庭园象甲的分类地位、寄主、分布、形态特征、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防控措施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口...  相似文献   

13.
棉田黄萎病菌致病型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棉国.控制该病的猖獗危害,已成为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1].利用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对棉黄萎病菌的选择作用,从棉田中分离获得不同的黄萎病菌菌系,在温室中采用2个抗病性差异明显的品种对其致病力进行测定,以明确同一块棉田是否存在不同致病力菌系.  相似文献   

14.
外来植物有害生物入侵及其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外来植物有害生物传入我国蔓延危害的主要特点、发展态势及潜在风险.我国防范外来植物有害生物入侵,主要存在管理体制、法规制度、检疫手段和技术、人员素质和资金投入等诸方面问题.加强植物检疫职能、整合检疫管理力量、构建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安全服务贸易等是有效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重要组织步骤;完善植物检疫立法和管理体制、重视技术标准研制和采用国际标准惯例、加快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和重新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改进植物检疫检验手段和技术、加强非疫区和非疫生产基地建设、设立植物检疫专项基金、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柑橘溃疡病检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幼玲 《植物保护》2007,33(6):132-135
细菌性溃疡病是严重危害世界柑橘产业的重大检疫性病害之一,柑橘溃疡病引起落叶、枯枝和落果,溃疡病斑导致果品质量降低,影响外贸出口。世界各国长期以来对病害采取严格苗木检疫、疫区病树铲除、零星病害药剂防控的综合治理措施;新近美国农业部推出"柑橘健康种植行动计划";2007年7月中国农业部正式启动"柑橘非疫区建设和维护"项目,总体目标在于防控柑橘溃疡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柑橘产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农业有害生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具有预防性、预警性和彻底性,要求法规与技术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预防与铲除并举。本文基于对我国农业有害生物检疫学科的发展规律,国内研究现状及差距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农业有害生物检疫学科的体系建设及促进学科发展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梨、桃、杏的检疫性害虫,目前在我国局部分布,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主产区。本文综述了苹果蠹蛾的发生现状、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常用的监测技术方法以及主要防治方法,对苹果蠹蛾综合防控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减缓苹果蠹蛾的扩散传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广东口岸2011~2016年进境水果疫情截获情况进行统计,对所截获不同水果的疫情、不同来源地的疫情及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进境水果检验检疫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为进境水果检验疫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澳大利亚政府的进境植物检疫法规,所有进境加工木制品均需进行检疫处理。由于传统的检疫处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江苏吴江检验检疫部门在确保符合进口国法规的前提下对输澳木制品的检疫处理模式进行改革,在降低了出口贸易成本的同时提升了通关效率,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查清我国东部地区无苹果蠹蛾发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L.)]是世界检疫性害虫。英联邦农业局(CAB)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委托,多次公布的该虫世界分布图上,一再将我国东部(尤其渤海湾沿岸)划为该虫分布区,从而严重影响我国苹果、梨的出口;同时,一些有该虫分布的国家也据此要求我国放宽对苹果进口的检疫规定,构成了对我国苹果、梨生产的严重威胁。为查清该虫在我国的分布实况,作者在1991年监测调查的基础上,于1992—1993年,在辽、鲁、冀、京、豫五省市进行了多点重复监测调查。3年来,各基点于4—10月进行该虫性诱剂诱集监测,监测面积累计达648.2ha,代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果园;于7—10月进行果园调查及剖果检查,共计44次,调查了77县(区)的176个果园,累计调查面积达5058.9ha,共抽查了15163株果树的1978419个果实。结果在上述地区连续三年未发现该虫。结合对CAB图依据文献的核查,发现其错误引用丁资料。因此,本文论证了我国东部地区无苹果蠹蛾的分布,CAB图应予更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