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细胞培养作为一种体外研究模型,可以更便捷的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对其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病理等进行研究,在许多研究领域有重要意义。笔者等对心肌细胞增殖特点、组成、分类和形态特点及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蒙古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培养体系作为良好的体外研究模型,本试验取蒙古绵羊输卵管,运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的方法分离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原代培养细胞用胰蛋白酶/EDTA方法成功传代,传三代后检测其染色体核型.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原代和传代培养细胞,经鉴定为上皮细胞,传三代后经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细胞核型正常,培养的细胞健康状况良好,可以用做体外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3.
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组织块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子宫内膜细胞是研究奶牛子宫内膜生理和病理机制的重要体外模型,国外关于奶牛子宫内膜细胞的分离和培养的研究很多[1-3],而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选用荷斯坦奶牛的健康子宫内膜,应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并分离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进一步研究奶牛子宫内膜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奶牛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及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在研究动物子宫内膜生理功能、繁殖障碍疾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筛选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论文就国内外有关奶牛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中常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等方法以及该细胞体外模型相关应用进行综述,为探索简便、高效的奶牛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及国内有关奶牛子宫内膜生理病理的分子细胞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胚胎干细胞是存在于早期胚胎或原始生殖嵴,具有发育全能性和无限增殖能力的一类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该类细胞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细胞分化的机制、动物克隆及转基因动物生产等研究领域.与其他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相比,虽然鱼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综述了鱼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体外分化能力及嵌合体形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影响胚胎干细胞(ESC)体外分离克隆的因素,试验采用3~5日龄大鼠心肌细胞制成心肌细胞条件培养基(RH-CM),比较了4种培养体系对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不同饲养层对胚胎干细胞分离克隆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重组鼠白血病抑制因子和心肌细胞条件培养基在胚胎贴壁率、内细胞团(ICM)形成率和原代胚胎干细胞集落形成率以及抑制分化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显著优于未添加任何诱导成分的培养基;作为饲养层,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分离培养胚胎干细胞的效果优于小鼠睾丸支持细胞(MS)。  相似文献   

7.
精密组织切片是被研究人员广泛使用的器官体外模型,它保持了体外系统的主要优点,弥补了细胞系所缺失的功能,能充分维持组织活性、功能活性以进行毒性、诱导和感染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精密组织切片技术的发展进程、优点以及应用前景,对精密组织切片的制备方法、培养体系和活性测定指标,以及精密组织切片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离体模型应用于各个...  相似文献   

8.
支持细胞对维持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微环境起决定作用,它可以通过分泌功能、细胞间连接形成的血睾屏障功能以及吞噬功能等来促进精子的形成过程,其发育异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雄性生殖缺陷。基于支持细胞在雄性动物生殖过程中的作用,体外培养高纯度支持细胞可成为研究睾丸两大核心功能-精子发生和性激素分泌功能相关调节机制重要的细胞模型。此外,体外培养睾丸支持细胞也可作为生殖毒理学等新兴热点领域的细胞模型,为评估和研究环境因素对雄性生殖的影响提供便利。因此,作者系统地归纳、总结了目前关于动物支持细胞生物功能的研究及常用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方法,以期为利用动物支持细胞开展雄性生殖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具有分泌乳汁的特殊功能,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细胞是研究乳成分合成调控和乳腺生理代谢的良好模型。近年来,奶牛乳腺体外培养模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应用也更广泛。本文主要从奶牛乳腺体外培养模型在乳成分合成调控和乳腺生理代谢机制领域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大鼠心肌细胞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是心血管相关研究方面、以及细胞生理方面广泛应用的研究工具,目前已是多门学科研究的热点。心肌细胞培养的相关报道方法很多,由于各实验室所解决的问题、实验室具体条件的不同,所采用的培养方法也不尽相同。如何建立一种比较简单、快速,并且尽可能地获得较高的细胞存活率、较高的细胞活力,仍是心肌细胞培养模型制作中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借鉴前人的经验,采用比较完善的方法培养出纯度较高、活力较强的新生SD大鼠的原代心肌细胞,足以满足相关科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血脑屏障是隔离外周体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屏障结构.它可以选择性允许血液中的一些物质通过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入大脑中.除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之外,血脑屏障的组成主要还有星型胶质细胞、周细胞、神经元和细胞外基质.本试验通过原代培养猪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以Transwell细胞板为载体构建猪体外血脑屏障的共培养模型.经过4h渗漏试验和TEER电阻的测定试验显示所构建的猪体外血脑屏障的模型具备了血脑屏障基本的生物学特性,可以用于猪血脑屏障相关疾病尤其是人兽共患性疾病致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胚胎干细胞是存在于早期胚胎或原始生殖嵴,具有发育全能性和无限增殖能力的一类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该类细胞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细胞分化的机制、动物克隆及转基因动物生产等研究领域。与其他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相比,虽然鱼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综述了鱼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体外分化能力及嵌合体形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雏鸡心肌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采用胶原酶重复多次消化心肌组织,收集每次消化的上清液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终止消化,离心沉淀细胞后再加入培养基混悬细胞.采用差速贴壁法和化学法纯化心肌细胞后置CO2培养箱孵育,并对培养的心肌细胞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显示,未贴壁时心肌细胞呈圆形,培养12~24 h心肌细胞开始贴壁生长,细胞伸出伪足呈梭形、多角形,3~4 d后形成细胞簇,5~7 d后细胞汇合成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α-SA抗原表达阳性,证明培养的细胞为心肌细胞,应用酶消化法可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活力高的雏鸡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4.
鸡心肌细胞培养及免疫组化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肌细胞是研究心脏肥大、心脏衰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自由基损伤等病理过程发生发展的主要环节。心肌细胞的培养有助于深入研究心脏疾病的病理机制。在人类医学中培养心肌细胞进行研究已成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研究的主要手段[1,5~ 7] 。随着对禽类心血管系统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 ,以培养的心肌细胞为材料进行研究将占重要地位[2 ,3,8] 。鸡胚心肌细胞培养方法已经成熟 ,但有些禽类疾病如肉鸡腹水综合征 ,利用疾病高发日龄 ( 2 7~ 45天 )鸡的心肌细胞进行研究应该更能够准确地反映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心肌细胞的病理机制。因此 ,需要探索出…  相似文献   

15.
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可保持心肌结构及功能上的诸多特点 ,有自发性节律性搏动 ,且不受神经、体液等体内因素的影响 ,因而在实验研究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 ,乳鼠心肌细胞的培养方法较多 [1 ] ,但由于心脏细胞成分复杂 ,心肌细胞培养过程较为繁琐 ,应根据实验目的摸索简便快捷的培养方法。随着微波技术的应用 ,微波污染也日益增多 ,并成为日常影响人畜身体健康的主要物理因素之一 [2 ]。本试验对乳鼠心肌细胞的培养方法作了改进 ,并观察了高能微波对乳鼠心肌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 .1 动物 生后 1~ 3d的 Wistar大鼠 (二级 )…  相似文献   

16.
家禽卵巢中颗粒细胞在卵泡发育和闭锁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信号传递、营养供给以及离子平衡等。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自身也受到生殖激素和细胞因子的综合调节,其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热点。家禽卵泡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可作为研究繁殖生理调节的理想细胞模型。本文对家禽卵泡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现状及颗粒细胞在卵泡生长发育和闭锁中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并总结了原代颗粒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生猪肌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建立了猪肌组织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模型,采用组织块培养方法获得了新生猪肌组织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通过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来研究肌组织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规律,利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再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来检测细胞的转染效率.通过形态学观察、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已成功培养了猪肌组织成纤维细胞,纯度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类器官被定义为三维(three-dimensional, 3D)多细胞体外自组装组织结构,在细胞类型、结构和功能方面能模拟还原相应的体内器官,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可作为新型体外模型。随着技术的发展,肠类器官已被应用于器官发育、器官功能、器官修复与移植、疾病诊断和药物筛选等多个研究领域。目前除了小鼠肠类器官外,关于其他种属动物肠类器官培养的研究较少。但在临床中,其他动物,特别是家畜动物仍存在多种传染性或非传染性的肠道疾病,亟待新型的体外模型用于揭示致病机理或开发新的治疗方案。为此,本文对近十年动物肠类器官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动物肠类器官培养的优、缺点并对动物肠类器官培养进行了小结与展望,以期为动物肠类器官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5-氮杂胞苷(5-Aza)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及适宜浓度.取兔股骨骨髓,分离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5-Aza定向诱导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用倒置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后的细胞是否能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actin)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计算各组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诱导分化率.结果,5-Aza诱导MSCs后,细胞明显变宽,诱导1个月后的MSCs呈长杆状,走向趋于一致,相邻细胞间连接较紧密,相互融合.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α-actin和cTnT呈阳性表达,不同浓度的5-Aza诱导的MSCs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率不一样,其中以10 μmol·L-1组表达率最高.5-Aza作用兔MSCs体外培养可以诱导其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最佳浓度为10μmol· L-1.  相似文献   

20.
类胡萝卜素吸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机制说法不一,目前体外培养的细胞模型被广泛用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研究.本文主要从细胞水平上讨论了类胡萝卜素的吸收研究进展,并详细讨论了类胡萝卜素吸收机制方面研究较多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细胞对β-胡萝卜素的摄入和分泌表现出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和饱和性;对不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表现出选择性;类胡萝卜素在吸收过程中表现出相互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可能是一个有载体参与的易化运输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