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枣树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泛栽培,已成为枣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由于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相对减少,不少地区实行枣麦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据我们在太谷县调查,枣麦间作效益远远高于纯麦种植。 太谷县南张村属于干旱丘陵区,全村共有1 520口人,175.3公顷耕地,历史上耕地里就有不少零星枣树,在长期的土地经营中,他们对枣树管理已有一定的经验,对枣  相似文献   

2.
枣树在阿克苏地区已广为栽培,成为经济林的主栽树种之一。为了使枣树提早进入结果年限,我所进行了枣树矮密早丰产试验,使枣树栽培以最短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1990年定植枣实生苗四亩地面积,1270株。于1991年嫁接赞新枣、梨枣、不落酥三个枣树品种。嫁接第二年,(即1992年)赞新枣平均株产3.72公斤,梨枣平均株产3.52公斤,平均亩产鲜枣1143.5公斤,创造了快速成林丰产收益的新成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于后,供林业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太谷县白燕村现有古枣树40余株,其中最大的两株树龄均在1000年以上,被称为"枣王"和"枣后"."枣王"主基树围达2.9米,冠幅投影298平方米."枣后"主基树围2.7米,冠幅投影254平方米,两株枣树年产鲜枣各2000余斤.  相似文献   

4.
枣树栽培历史悠久 ,是不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栽培技术粗放 ,没有得到应有的经济效益 ,特别缺乏密植栽培早期丰产技术 ,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一、栽植密度及配置 双行靠每亩定植 1 6 6株 ,宽行距 3m,窄行距 2 m,株距 2 m;第 3年株产鲜枣 4~ 5 kg,亩产鲜枣 75 0 kg左右 ,以后逐年增长 ,此密度可保持 1 0年不需间株。还可每亩定值 2 2 2株 ,株行距 1 m× 3m,第 2年即可有产量 ,第 3年亩产可达 75 0~ 1 0 0 0 kg。但 5年后需隔株移植。二、建立密植园的立地条件 密植枣园必须建在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有灌溉条件 ,地下水位在 1 m以下的…  相似文献   

5.
临猗梨枣是优良的鲜食品种,1996年春从山西省临猗枣树研究所引入无棣县,以金丝小枣为砧木,采用密植园、间作、庭院三种形式进行栽培,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早实中产性,嫁接第2年平均株产达2.6kg,第3年平均株产达6.2kg,第4年平均株产达13.3kg,平均单果重28.6g。  相似文献   

6.
官滩村是山西省襄汾县一个典型的丘陵农业村,官滩枣以官滩村而得名,2005年全村红枣产业总收入达到268万元,人均年收入6489元。70年代初,全村有老枣树5000株,幼树6300株,多为零星分布。进入新世纪,全村结合“退耕还林”政策,一次退耕还林地928亩。截止2005年底发展了枣粮间作100  相似文献   

7.
金丝小枣是无棣县的优势资源,据1989年统计,全县枣粮间作面积已达到48万亩,有枣树7.20万株;年产干枣100万公斤。然而,由于地处渤海之滨,干旱少雨,潜水矿化度3.26克/升,不能用于灌溉,加之客水资源匮乏,致使枣树常因土壤干旱,生长衰弱,发育不良,产枣量低而不稳。为解决枣树生长发育期缺水问题,我们于1987—1989年在柳堡乡刘柳村的枣粮间作地内进行了枣树冠下移植覆膜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内黄县枣树栽培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枣乡”之称。早在南北朝时代就有大面积栽培,自唐宋时期,内黄大枣成为“贡品,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银奖,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东方宝果。全县现有红枣43.3万亩,650万株,年产鲜枣12万吨,产值2.3亿元,红枣已成为我县最大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面积和产量居全省之首,在全国名列前茅。2000年我县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内黄大枣的主要种植模式是农枣间作,株行距3×15米,每亩15株。间作物主要是小麦、花生和蔬菜。这种“上有红枣,下有花生、蔬…  相似文献   

9.
运城地区截止1986年,枣树已发展到400多万株,枣粮间作面积达12万亩,比1978年红枣树株数增长了34.6%,面积增长了33.3%。这说明,枣粮间作有所恢复,现在面临着如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其在全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振兴河东经济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发展枣粮间作的好处(一)枣粮间作是建立合理的农业经济结构,促使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途径。枣树和小麦间作,既可合理利用土地,又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秸山县城关  相似文献   

10.
我区最大的产枣区——灌阳县,现有枣树2万多亩,近年年产鲜枣2000—2500吨。尤以长枣著称,面积和产量均占98%,且有较丰富的栽培技术。一、培育根蘖苗:长枣无种仁,但分蘖力强。宜选无枣疯病的枣园,立春至惊蛰在株行间挖浅沟锄伤或切断枣根,促其萌蘖。经选优去劣,隔1米左右留1株,结合间作进行水肥管理,1—2年地径约1.5厘米,高约1.5米即可出圃。二、整地种植:长枣宜在向阳避风、排水良好之地生长,尤喜生于气候干热的石灰  相似文献   

11.
<正> 新郑枣区地处中原,有枣林约18万亩,枣树近360万株。此地栽枣多采用农枣间作,平均每亩20株,株行距多为4×8米,南北行向占80%,主栽品种为灰枣、鸡心枣,树龄有90—150年生。新栽植的一批枣树幼林,已陆续大量结果。新郑红枣,久负盛名,大量出口,誉扬海外。历史最高年产枣量,仅新郑县就达1,000万公斤,1986年为750万公斤。调查结果表明,在同等立地条件下,由于经营管理水平不同,产量相差很大。集约和粗放管理的枣树,株产可相差8倍。现将管理水平对产量的影响介绍如下,供有关同志参考,以利枣树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12.
鲜枣产量与花期温度降水相关性及分级标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树在朝阳地区属于我国北部分布临界区,是主要经济树种之一,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发展前途和明显的经济效益。截止1989年该区有枣树栽培品种60种,栽培面积10万亩,300余万株,其中已结果的有6.2万亩,170万株,年产鲜枣200万kg左右,枣业生产长期处在低产低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王枣树整形的目的是达到早实高产、优质稳产、管理简便实用。笔者采用的整形模式是根据大王枣的结果特点,结合传统树形中的疏散分层形、开心形、圆柱形、双开翅形、蘑菇形等多种树形为一体的整形方法,称松塔形。使用此法,配合得当的技术管理,第1年单株产鲜枣1kg左右,第2年株产3kg,第3年株产10kg,第4年株产20kg,第5年株产25kg。在技术熟练的情况下,产量会更高。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枣树的密植丰产栽培枣树在我国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但大多因经营粗放而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为此,下面介绍一种密植丰产栽培技术,供参考。1栽植密度及配置双行靠每公顷定值2490株,宽行距3m,窄行距2m,株距2m。第3年株产鲜枣4~5kg,每公顷产鲜枣...  相似文献   

15.
曲阳县现有果树18.61万亩,其中苹果0.54万亩,梨4.47万亩,大枣10.1万亩,桃0.45万亩,其它3.05万亩。优势树种为梨树和枣树,优势品种及名牌品种为鸭梨和大枣。梨常年产量5000万公斤。曲阳红枣栽培面积10万亩,其中结果树7万亩216万株,常年产鲜枣2500万公斤。  相似文献   

16.
来锡福 《甘肃林业科技》1998,23(3):10-14,19
对枣树早期栽培采用了不同密度、施肥量,研究其与生长量、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沙漠边缘地区,采用密植栽培、增大施肥量是实现枣树早期丰产和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密植栽培第5年,平均每公顷产鲜枣6190kg,最高可达11800kg。早期适宜密度为每公面3333 ̄6667株;较适宜的施肥量为2年生枣树,株施纯磷20 ̄27g,纯氮40 ̄45g;3年生枣树,株施纯磷40 ̄50g,纯氮81 ̄110g;4  相似文献   

17.
《河南林业科技》1992,(2):22-22
据那鸿宾等1985—1990年在山东省即墨市程戈庄试验,亩栽17、34、50株(主栽品种元半,1年生嫁接苗)时,5年生亩产分别为33.7kg、74.3kg和184.3kg。主要技术措施:①建固时挖宽100cm、深80cm的栽植沟,施足有机肥料熟化土壤。  相似文献   

18.
<正> 献县高官公社郝高官大队共有枣林360亩(枣粮间作),8,790株(其中结果树7,645株)。1970年以前,由于管理粗放,一般年产鲜枣8—9万斤,平均亩产259斤,株产仅11.8斤。为扭转这一局面,1971年以来,我们在该队通过搞样板田试验,采取施“三肥”(秋施基肥、花期喷肥、幼果期追肥)、浇“三水”(催芽水、助花水、催果水)、合理修剪和适时开甲等技术措施取得了丰产的良好效果(190株50年生大树,平均亩产鲜枣2354.6斤),并加以推广,从而使该大队的金丝小枣产量连年上升、趋于稳产(见表1),到1980年小枣总产量达到31万斤,为1970年的3.4倍。其措施是:  相似文献   

19.
在贵阳市息烽县苗圃场开展了3种枣引种栽培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金丝小枣在贵阳地区表现好于茶壶枣和磨盘枣;金丝小枣9月中下旬成熟,平均单粒重4.9g,可溶性固形物34.8%,可食率96.3%,风味纯甜、口感好、品质上佳;栽培第4年株产9.2kg,亩产500kg,建议在贵阳市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20.
枣树是我县的一大干果,现有结果枣树80万株,人均7株。但是产量却很低,年总产140万至200万斤,平均株产2斤。为了探讨枣树增产的有效措施,于1980年在长泞公社南合流大队,进行了枣树增产技术措施的研究。南合流大队位于黄土丘陵区,全大队254户,1002口人,耕地2280亩,结果枣树12000株,主栽品种是榆次芽枣,树龄30至50年。1966年是最高产年,红枣总产24万斤,1979年是最低产年,总产只有1万斤,平均株产不足1斤。这里枣树产量低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