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拙作“蚯蚓粪作蘑菇覆土材料”一文在贵刊83年第2期发表后,不少读者来信,要求较详细介绍。为此,将1982~1983年的有关试验资料综合报导如下。本试验的蚯蚓粪,是用栽培过蘑菇的下床废料来饲养蚯蚓,经5 ~6个月后收获的粪及其残余饲料。试验的饲料配方有以下七  相似文献   

2.
过去,栽培过蘑菇的下床废料都是用作农作物的肥料。近二年来,我们利用这些废料饲养蚯蚓,除收获大量的蚯蚓供给鸡、鸭、猪作为高蛋白饲料外,饲养过蚯蚓的蘑菇废料已变成黑褐色的蚯蚓粪土,用它作为蘑菇的复土材料,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台湾省栽培蘑菇所用的覆土,持水力很低(通常小于0.30)。为了改进覆土的持水力,试验用了栽培蘑菇以后的废堆肥养蚯蚓,并用蚯蚓粪作为蘑菇覆土。本文将介绍:蚯蚓粪的大致组成;用不同废堆肥作为食物对蚯蚓粪质量的影响;用不同数量蚯蚓粪制成的覆土对蘑菇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棕色蘑菇"MC441"为试材,腐殖土、蚯蚓粪、沙壤土为不同覆土材料,比较棕色蘑菇不同覆土方式对出菇数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棕色蘑菇生长过程中先覆2cm的沙壤土,再覆1cm蚯蚓粪为较适宜的方案。在该条件下,棕色蘑菇产量、单菇重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达到2.665kg/箱、0.086kg和62.85%。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1982年开始,在汕头市农科所的帮助下,开展了蚯蚓粪覆土试验,取得了显著增产效果。1983年开始进行了人造泥覆土材料试验,不但产量高,菇质量好,且制造覆土材料的方法简易,所以深受菇农欢迎。如1984~85年,诏安县丁洋村有60%菇农采用这种材料覆土,面积达1.2万米~2,平均单产15斤/米~2;饶平县下塞村陆海宝,用这种  相似文献   

6.
蚯蚓粪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试材,设置单施蚯蚓粪试验和蚯蚓粪配施化肥试验2组处理,研究蚯蚓粪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利用蚯蚓粪有机肥改良保护地栽培土壤肥力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单施蚯蚓粪和蚯蚓粪配施化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并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过氧化氢酶与脲酶活性.各处理表现的效果不同,2组试验中,60%~100%蚯蚓粪处理显著增加细菌数量,40%~100%蚯蚓粪处理显著增加真菌数量,20%~80%蚯蚓粪处理显著增加放线菌数量;20%~80%蚯蚓粪处理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且随着蚯蚓粪含量的递增而递增;40%蚯蚓粪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的幅度最大,脲酶活性则随蚯蚓粪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凌霞芬  郭倩等 《食用菌》2002,24(4):19-20
本试验利用经增温剂发酵熟化的牛粪与土的混合物作为又孢蘑菇的覆土材料,结果显示:熟化牛粪中的粪草粉部分与土以1:1.5的比例混合,能比对照细泥垄糠土增产5%左右,而牛粪中的粪粉部分对产量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覆土是蘑菇栽培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不同的覆土材料,覆土时间和方法,对蘑菇的产、质量都有直接影响。为了发掘我省的覆土材料资源,改进覆土方法,选择合适的覆土时间,我们于1982~84年,对四种有代表性的覆土材料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9.
1栽培基质制备以蘑菇废料、草炭土、有机肥及珍珠岩为原料进行配制,首先将蘑菇废料、有机肥进行堆沤发酵,将发酵好的蘑菇废料与草炭土及珍珠岩以4∶4∶2的比例混合均匀,即成栽培基质。1 m3基质加入有  相似文献   

10.
泥炭覆土时的含水量对双孢蘑菇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泥炭为覆土材料,研究覆土时不同含水量的泥炭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覆土时的最适含水量为60%~65%,覆土含水量(55%)过低会造成双孢蘑菇商品菇率降低和产量下降,含水量(70%)过高会导致总产量降低;泥炭覆土时的含水量不仅影响产量,且对商品菇子实体的外观品质也有重要影响,随泥炭含水量的提高,子实体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直径和单重增加。尽管覆土后可通过喷水增加含水量,但在覆土时保持泥炭合适的含水量可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草炭和沙壤土为覆土材料,‘As2796’双孢蘑菇为试材,研究了双孢蘑菇沙壤土覆土中添加不同比例草炭对双孢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壤土中添加25%和50%的草炭作为双孢蘑菇覆土材料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覆土的持水率达到34.6%以上,理化性状得到改善,覆土层菌丝生长健壮,商品性好,产量高,效益好;4潮菇产量达到12.38 kg/m2以上,纯收入达到86.42元/m2.  相似文献   

12.
在以色列,蘑菇栽培所需的泥炭土都靠进口,价格非常昂贵,因而蘑菇覆土代用品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用经过沼气发酵的禽粪即沼气渣代替泥炭土栽培蘑菇的试验已获得成功。沼气渣的再利用不仅给能源厂带来了更大的收益,也帮助解决了下脚料的存放问题。材料与方法沼气渣是禽粪经中温沼气发酵后剩下的固体物质。沼气发酵的下脚料约含11%的干物质。将此下脚料用清水冲洗,然后置于摇动筛子内,将固体和液体部分分开。固体部分即沼气渣,约含25%的干物质。  相似文献   

13.
蘑菇底料等废弃物对蚯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蘑菇底料、牛粪、猪粪、兔粪等4种原料按不同的比例配合发酵,饲喂蚯蚓。饲养30d后,统计蚯蚓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蘑菇底料与猪粪、兔粪相配合,蚯蚓体重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14.
泥炭土作蘑菇覆土材料的增产效果,已在贵刊1980年第3期报导过。此后,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覆土的泥炭不易松碎,栽培结束清理菇床时仍然完好。因此,1981~84年,又进行了再利用的探索。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酸碱度较为稳定,蘑菇产量稍有提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国外蘑菇的高产技术中,非常重视对覆土材料种类的选择。欧美的蘑菇栽培农场,现在很多是采用泥炭苔藓作覆土材料,才获得25~27公斤/米~2的产量。我国目前蘑菇产量不高,其中的原因之一,所用的覆土材料的种类和它的性能不能满足蘑菇生长发育的  相似文献   

16.
蘑菇瘿蚊在漳州地区发生和为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顺章 《食用菌》2008,30(4):59-60
通过培养观察,蘑菇瘿蚊幼虫的适宜温度为16-18℃,相对湿度为80%~90%。在菌丝和子实体上主要进行无性繁殖,6-8d繁殖1次,每条老熟幼虫可产生6-17条小幼虫;蛹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气温35~36℃,相对湿度50%~60%条件下,可存活48d。对漳州三个蘑菇主产区蘑菇瘿蚊发生情况调查:子实体感染率10.6%~18.8%,菇房污染率33.3%~42.9%,主要以成虫在蘑菇菌丝阶段进入菇房产卵繁殖,蘑菇生长期以老熟幼虫无性繁殖的幼虫为害菌丝和子实体。蘑菇休闲期蘑菇瘿蚊以蛹的虫态存活,主要栖息地为蘑菇培养废料堆积地、菇房周边垃圾粪土及菇房内残留废料。  相似文献   

17.
滤泥是糖业生产的主要废料之一,我县糖厂每个榨季都有五、六百吨。为开辟蘑菇培养料新来源,扩大糖业生产的综合利用,阳江县科委于1981年冬至1982年春进行滤泥加蔗渣栽培蘑菇的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供试菌种为江门市食用菌站提供的上海系蘑菇粪草栽培种。  相似文献   

18.
熟化牛粪作双孢蘑菇覆土材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经增温剂发酵熟化的牛粪与土的混合物作为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 ,结果显示 :熟化牛粪中的粪草粉部分与土以 1∶ 1.5的比例混合 ,能比对照细泥垄糠土增产 5 %左右 ,而牛粪中的粪粉部分对产量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蘑菇生产面积为11·67万平方米,2007年冬季和2008年春季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蘑菇12·15千克、产值81元,合计产量1417吨、产值945万元,是农民增收的一大特色产业。蘑菇生产年转化稻草3500多吨,砻糠500多吨,河泥6500立方米。蘑菇生产后产生蘑菇废料3500多吨,倘若处置不当就会造成蘑菇生产场所环境恶化,病虫危害加重,影响蘑菇产业可持续发展。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嘉兴市与平湖市执行部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按照创新农作制度和发展循环农业的理念,2006—2007年在新埭镇组织实施“农业废弃物蘑菇废料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两年试验、示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走出了一条蘑菇废料资源化利用的路子。1试验示范情况根据新埭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制订实施方案,采取小区试验、大田对比、园区示范的整体推进的技术推广路线组织实验。1·1小区试验在旧埭村选择芦笋长势均匀、从未施过蘑菇废料的田块作(面积1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小区对比试验田块。蘑菇废料每亩用量分为三种模式:2000千克、1500千克和1000千克,均作基肥施入,以不施蘑菇废料的作对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完全相同。每种模式设三个重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较为经济、简便的农村家庭种蘑菇方法,我们于1980~1981年进行了麦草垫畜圈速成堆料种蘑菇试验。一、材料及方法 (一)材料:将作堆制蘑菇料的麦草垫入畜圈内,待料被畜粪尿浸湿后出圈晒干。配方为:垫圈小麦草400斤,油菜壳100斤,钙镁磷肥20斤,石膏粉10斤,尿素8斤,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