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正>猪病毒性腹泻是由单一或多种不同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机体后导致的猪消化道生理机能紊乱的疾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RV)是3种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临床以严重的腹泻、呕吐、脱水及对哺乳仔猪高致死率为主要特征,还表现出发病猪体温不高,抗生素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2.
岩锐 《猪业科学》2021,38(4):72-74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较为常见,并这种混合感染也导致传统的临床诊断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继而延误诊断治疗从而造成经济损失。2020年8月初,孟连县某养猪场保育猪群零散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喘、打堆、被毛凌乱无光泽、局部皮肤发绀、消瘦、饮食欲下降、生长滞缓,个别猪只伴便秘和腹泻交替。病理剖检变化显示为肾脏点状出血,脾脏边缘梗死,胸腹腔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下颌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或伴有出血,肺炎伴局部肝变,回盲瓣或局部空回肠黏膜脱落、出血、坏死或溃疡。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该病由猪瘟病毒(CSFV)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所致,经过猪瘟及猪圆环病毒疫苗的加强免疫,辅助控制继发感染及对症治疗,该场保育猪群全部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3.
赵明礼 《猪业科学》2016,(3):136-136
正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个阶段的猪群均有易感性,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呕吐为主,最后脱水衰竭而死,各个阶段的猪群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在50%~90%之间不等,尤其以哺乳仔猪(10日龄以下)发病严重,猪死亡率几乎达到100%,严重危害养猪业,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15年12月27日,山西某猪场保育和育肥发生了水样腹泻,并有个别的猪发  相似文献   

4.
仔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仔猪急性接触性传染疾病。该病可使新生仔猪出现大量死亡,保育猪感染时出现严重腹泻和脱水等症状,由此产生大量弱猪或僵猪,甚至引起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益。某猪场发生保育仔猪腹泻,通过实验室诊断为PED感染。通过采取灌服含该病抗体的初乳和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该病得到有效控制。本文对该保育猪场发生PED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性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哺乳仔猪、架子猪或育肥猪的感染发病率可达100%,尤其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本病主要发生在冬季12月到次年2月,但夏季也可发生。(一)发病情况2015年11月,本溪市明山区某规模养猪场发生了四窝哺乳仔猪以呕吐、持续水样腹泻、脱水为特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5,(6)
2015年2—6月山西省5个规模化猪场3~10日龄哺乳仔猪发生严重腹泻,对采集52份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PCR或RT-PCR检测,结果发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率为75%,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率为61.54%,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阳性率为9.62%,表明这5个猪场发生的腹泻主要是由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7.
正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猪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哺乳仔猪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为特征。自80年代初我国陆续发生本病,近年来该病已经成为冬春季节危害猪群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本病多发生于每年的12月至翌年3月,近年来可持续到5月仍有发病病例出现。各种年龄猪均易感,感染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的地区分布情况、季节性特征和混合感染病原类型,基于中国知网、NCBI等数据库,对2008-2018年间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病例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全国18个省市地区统计样本数量共计6951份,其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样本数3345(48.12%)份,混合感染阳性样本数1325(19.06%)份;我国中部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率高于其他省市;冬季(12~2月)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多发季节;细菌和病毒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的主要病原,在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中,主要混合感染病原类型为大肠杆菌,在与病毒的混合感染中,可以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轮状病毒、猪瘟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嵴病毒、猪Delta冠状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进行混合感染,混合感染主要以二重混合感染(15.41%)为主,三重混合感染和四重混合感染分别占总样本数的3.25%和0.40%.本文归纳了近10年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的基本特征,为了解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及提高疫病综合防控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猪圆环病毒感染是猪的一种常发病毒性感染疾病,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新的传染病。本病可导致猪群产生严重的免疫抑制,这也是圆环病毒与猪的许多疾病混合感染有关的原因。最常见的混合感染有蓝耳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细小病毒(PPV)、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有的呈二重感染或三重感染,其病猪的病死率也将大大提高,2015年1月14日,辽宁检测中心接到辽宁省熊  相似文献   

10.
2020年12月初,山东省临沂市某猪场保育猪只出现腹泻、高热、咳喘等症状,并出现死亡。为查找病因、控制病情、减少损失,笔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猪流感病毒(SIV)与猪瘟病毒(CSFV)混合感染所致。经分析,防疫程序不合理、长途运输、猪舍环境差、饲养密度大均可能是本次发病的诱因。笔者对此次猪病的详细发病情况进行了介绍,从加强防疫程序、优化饲养管理、提高猪群抗病力方面提出了建议,也为冬季猪瘟混合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某猪场饲养生产母猪120余头,2015年5月产房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开始发病,10~15日龄哺乳仔猪表现为腹泻排黄色水样粪便、发热、食欲废绝、呼吸加快(40~60次/min),呈腹式呼吸,已有5窝感染发病,几乎全部死亡。保育猪主要表现为消瘦、发热、喘,慢慢陆续发生死亡。母猪最近曾有1窝发生流产、死胎。为了确诊该猪场发病病因,对病死仔猪进行剖检,应用PCR、RT-PCR方法对常见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2型圆环病毒(PCV2)进行了检测,对送检的3份猪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细菌的分离鉴定。经检测,病死哺乳仔猪猪瘟病毒和猪蓝耳病病毒均为阳性;保育仔猪蓝耳病阳性;细菌培养分离试验未分离到致病菌。现将有关诊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猪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virus,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coronavirus,TGEV)、猪轮状病毒(Rotavirus,RV)这三种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1],临床上以厌食、呕吐、水样腹泻为主要特征。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  相似文献   

13.
2015年5月靖远县东湾镇某规模养猪场饲养的保育仔猪与育肥猪群陆续发病,临床症状以呕吐、腹泻及严重脱水为主。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为了进一步准确快速作出确诊,无菌采集发病病死猪体肠断及内容物,通过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与RT-PCR进行诊断。结果证实该规模养猪场感染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贵州省仔猪腹泻病的流行情况,于2011—2015年对贵州省9个地(州、市)271例仔猪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发病仔猪的肠道内容物和组织样本进行了病原核酸检测与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近5年间引起贵州省仔猪腹泻的病原多为病毒性病原和细菌性病原,病毒性病原主要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31.4%)、猪瘟病毒(13.7%)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6.3%),细菌性病原主要有大肠杆菌(25.5%)、沙门氏菌(16.6%);从感染类型来看,细菌单独感染所占的比例最高(35.8%),其次为病毒单独感染(27.7%)和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20.7%),其他类型的感染均偏低;仔猪病毒性腹泻多发生在秋冬或冬春交替季节及夏秋季(猪瘟),细菌性腹泻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季,且引起仔猪腹泻的5种主要疫病的地域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诊断和防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病死率为特征。本病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发现于英国和比利时。1976年,暴发了类似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急性腹泻,已排除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作为病原的可能,也不是其他已知肠致病性病原,W ood把这次暴发的腹泻称为腹泻II型,以便于70年代初发生的腹泻(称为Ⅰ型)区别。1978年Pensaert等发现一种类冠状病毒的病原与II型腹泻暴发有关。实验表明Ⅰ型和II型腹泻的发生是由相同的冠状病毒引起的,即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故把这种腹泻称为猪流行性腹泻。本病毒只感染猪…  相似文献   

16.
猪瘟(HC)是由猪瘟病毒(HC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有高病死率的急性、典型猪瘟,又有持续感染的温和型、非典型猪瘟,以及无名高热或隐性猪瘟,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近年来新发生的引起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毒,主要引起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临床上多以断乳仔猪呼吸困难、贫血、腹泻、间质性肺炎、淋巴结肿大及进行性消瘦等为主要特征,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2012年12月,某规模养猪场暴发了以保育猪腹泻、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疫情,造成了大量小猪发病死亡.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查,最后确诊该病为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瘟混合感染,经紧急接种猪瘟疫苗及加强综合防治等措施,3w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2月,上海某大型猪场暴发以母猪流产、产死胎和弱仔,哺乳仔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绀、呼吸衰竭、顽固性腹泻,保育猪发烧、扎堆、皮肤红、昏睡、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死淘率高。剖杀3头发病哺乳仔猪、3头死亡保育猪,取淋巴结、脾、肺脏病变组织,用PCR、RT-PCR方法分别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2型、猪瘟野毒为阳性,结合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猪病毒性腹泻已成为威胁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的病原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和猪嵴病毒(PKV)。这4种病毒均能引起猪的肠道传染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呕吐、脱水和仔猪的高死亡率,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其中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最为严重,发病率可达100%~([1])。这4种病原所致腹泻其临床症状和病理  相似文献   

19.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感染8~13周龄猪,其特征为体质下降、渐行性消瘦、腹泻、呼吸困难。笔者主要通过对本市某猪场保育猪发病情况、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PCV-2血清抗体检测,确定该场保育猪发生了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后经加强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减少应激、控制继发感染等措施,该病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20.
<正>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引起种猪不育、妊娠母猪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或弱仔;初生仔猪和保育猪呕吐、腹泻、震颤、咳嗽、神经症状,中大猪常表现为隐性感染~([1,2])。现将1例猪伪狂犬病的诊治方法介绍台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