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监测我国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伪狂犬g 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2012年2月~2017年7月送检的我国11个省份925个规模化猪场的44809份猪血清样品进行PRV野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925个猪场中有508个野毒阳性猪场,占检测猪场总数的54.91%,检出9153份阳性猪血清,平均阳性率为20.42%。其中种猪的野毒感染情况最明显,检出率较高,阳性率为23.19%;育肥猪的阳性检出率最低为17.22%。调查表明,我国规模化猪场猪群中仍存在PRV野毒感染。同时,本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日龄猪的PRV野毒感染情况及该病的流行趋势,为我国伪狂犬病的净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应用ELISA方法,对6个规模猪场的成年种公猪进行伪狂犬野毒感染抗体(gPI抗体)的检测,结果发现3个规模猪场的公猪存在猪伪狂犬野毒感染,占抽检猪场的50%.42份抽检血清样本中有11份伪狂犬野毒感染抗体(gPI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26.19%,初步表明猪伪狂犬野毒在被检规模猪场及其种公猪群中均有较高的感染.杜洛克、...  相似文献   

3.
2006-2008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监测现有的防疫控制体系下我国规模化猪场PRV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应用IDEXX PRV gEELISA试剂盒对2006年9月~2008年9月送检的14个省(直辖市)89个规模化猪场的5312份样品血清进行PRV野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PRV野毒抗体阳性猪场有65个,占检测猪场总数的73.03%;各猪场血清样品中伪狂犬野毒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3.40%。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检测结果分析表明,PRV野毒抗体阳性率随猪龄的增长而升高,且不同生长阶段猪群PRV野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而不同季度送检的血清PRV野毒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本次调查表明,我国免疫猪伪狂犬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猪场仍存在猪伪狂犬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4.
正针对种猪群的伪狂犬野毒阳性率高的场,转阴的关键在于培育伪狂犬野毒抗体阴性的后备猪。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产房滴鼻操作和免疫的频率。有很多这样的猪场,产房经常性出现伪狂犬神经症状的仔猪,种猪群伪狂犬野毒阳性率超过95%,生长育肥猪100日龄以后出现明显发烧情况,连年更换伪狂犬疫苗,国产不行换进口,进口不行又换回国产,猪场的情况没有得到改观。目前国  相似文献   

5.
周绪斌  秦云  丹尼  李聪  栗娟  雷健良 《猪业科学》2008,25(10):84-90
伪狂犬病是当前中国猪场的重要威胁性传染病,本研究利用gE-ELISA方法对2007年11省市131个使用gE基因缺失伪狂犬疫苗的规模化猪场进行了野毒血清流行病学系统监测与全面分析,结果猪场阳性率为63.4%,总样品阳性率为14.8%(1104/7445),伪狂犬仍然在我国呈地方流行性,这也是猪场流行种猪繁殖障碍以及猪群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在所有3620份种猪血清样品中,野毒阳性率为18.2%,其中阳性场种猪的阳性率为27.2%,种猪带毒现象仍然非常普遍。与2006年的系统监测结果[1]相比,阳性猪场的比例和种猪的阳性率都没有下降,但总样品阳性率和阳性场种猪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伪狂犬阳性场的种猪群中,母猪的胎次越低,野毒抗体阳性率越低,表明伪狂犬病控制在朝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公猪和后备猪的阳性率偏高(24.%和18.0%)仍是伪狂犬控制与净化的主要障碍。在所有11个省市中,仔猪群的样品阳性率和伪狂犬阳性场仔猪的野毒阳性率都低于对应的种猪群,伪狂犬阳性场中,1~4周、5~8周、9~12周、13~16周这4个阶段阳性仔猪的比例逐渐降低,依次为25.0%、23.4%、16.7%、7.7%,17~24周为8.1%,野毒抗体通常持续到9~12周。由于仔猪伪狂犬野毒抗体既可能来自感染,也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此在进行伪狂犬野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应分群分阶段检测以减少偏差。生长育成阶段后期感染是伪狂犬流行的重要特点,这与现阶段规模猪场忽视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有关。在当前的疾病感染压力下,使用优质的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和净化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注重后备猪的选择、加强定期监测工作,采取综合防控才能使我国伪狂犬病的流行态势得到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泉州市洛江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情况,采集15个规模化猪场745份血清样品,运用ELISA方法检测伪狂犬野毒感染抗体(gE抗体)。结果显示,洛江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gE抗体阳性率为17.32%、场阳性率为80%,经产母猪、后备母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和育肥猪gE抗体阳性率在6.67%~20.6%,各乡镇规模化猪场gE抗体阳性率在5%~22.29%,表明洛江区规模化猪场不同程度存在伪狂犬野毒感染,伪狂犬病防控和净化形势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伪狂犬gE抗体ELISA 检测试剂盒,对2015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采集的7 383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分析不同地区及不同日龄猪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及该病的流行趋势。结果显示,调查的139个猪场中有68个场发病,场阳性率达48.92%;7 383份猪血清的阳性率为16.48%。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在我国部分地区猪群中的流行范围仍然很广。其中种猪和哺乳仔猪的野毒感染情况最明显,检出率较高,阳性率分别为21.86%和18.20%。本研究为我国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提供了方法,为实施该病的根除计划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在猪群中呈爆发性流行,一旦染病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新生仔猪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扁桃体溃烂、肾脏出血等,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在我国,自2011年以来,从北至南出现伪狂犬野毒的感染流行,此后由商品猪场首先出现伪狂犬g E转阳,殃及至猪场;随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国各地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率一直居高不下,伪狂犬野毒感染对猪场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同时为猪场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本文通过阐述当前伪狂犬野毒阳性率的变化情况以及猪群伪狂犬野毒阳性的危害,进而根据生产需求,提出伪狂犬净化构想,旨在帮助养猪场认清其危害,进而做好防控以及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次实验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浙江周边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的情况.本实验采用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抗体ELISA诊断方法,对浙江周边5个规模化猪场不同日龄段商品猪和公母猪的292份猪血清进行检测分析.从检测结果可知:现阶段猪伪狂犬野毒感染情况比较严重,检测结果是平均野毒阳性率为34.2%,其中5个场的野毒抗体最低为17.4%,最高为66.7%.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长沙市规模猪场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对市内47个规模猪场送检的1534猪血清样品和22个已免疫伪狂犬基因缺失苗规模场送检的1300份血清样品,用ELISA方法对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gpI抗体,下同)和免疫抗体(gB抗体,下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长沙市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gpI抗体阳性率为20.9%,场阳性率为44.7%;22个免疫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gpI抗体阳性率下降1.8%,场阳性数下降4.6%。结果表明,通过利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科学免疫,同时配合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技术可以控制和净化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流行。  相似文献   

12.
本次研究旨在初步了解河南省鹤壁市部分猪场伪狂犬病流行情况,于2017年4月至11月应用gE-ELISA鉴别诊断试剂盒对5个地区的部分养猪场共600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毒gE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鹤壁市部分猪场伪狂犬病野毒平均感染率为19.5.%,其中种公猪、经产母猪、后备母猪、育肥猪、保育猪和仔猪血清阳性率分别为6.67%、25.71%、13.85%、13.0%、28.0%和33.0%;散养场较集约化养殖场血清阳性率高,分别为36.0%和11.25%。检测结果表明鹤壁地区猪场普遍存在伪狂犬愈病野毒感染,养殖户(企业)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山西省猪伪狂犬病(PR)野毒株感染情况,为猪伪狂犬病的免疫和根除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从山西11地市41个养猪场和屠宰场采集721份猪血清样品,用gpI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进行PR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结果]山西省11个市均有不同程度的猪伪狂犬野毒感染,平均阳性率达21.64%;母猪群体野毒感染率最高,仔猪次之,育肥猪感染率最低;规模猪场与散养户的抽检猪群野毒感染率相差不大,屠宰场的抽检猪群感染率最高。[结论]猪伪狂犬病野毒在山西省普遍存在,这与养猪场的环境、管理体系、防疫措施等因素有关, 要根除和消灭本病,除做好免疫预防外,还应采取检疫、隔离、消毒和淘汰病猪、净化猪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情况,笔者于2014年应用IDEXX的PRV-gE抗体检测试剂盒,对长乐市3个规模化猪场进行伪狂犬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3个规模化猪场PRV gE抗体阳性率为4.76%~26.87%,平均阳性率为12.72%。说明猪伪狂犬病毒野毒在被检的3个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群中均有较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河南省猪群伪狂犬野毒感染情况,2020年对来自665个场次的20 147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伪狂犬病毒gE抗体检测,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20.93%和47.97%。按不同场群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显示,种猪场、商品代猪场、散养户和屠宰场gE抗体个体阳性率依次升高,分别为14.78%、21.51%、23.08%和24.71%;种猪场场群阳性率明显低于商品代猪场、散养户和屠宰场。按不同季节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显示,春季、夏季和冬季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个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秋季,且春季和冬季场群阳性率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由此可知,2020年河南省猪群伪狂犬野毒感染情况较为严重,猪群尤其是种猪场的疫病净化工作不容松懈,同时,在春季和冬季等高发时期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5月份,北京检测云中心接到河北省保定市某养殖场一例育肥猪发病死亡的案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一例伪狂犬野毒、圆环病毒混合感染引发猪场发病的案例。1临床症状该猪场母猪群有30头,自繁自养,发病主要在4~5胎经产母猪产仔的猪群,以断奶后到育肥阶段的猪群发病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了解近几年来北京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猪伪狂犬病毒感染情况与流行趋势。本研究采用IDEXX PRV g E-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对2009~2016年跟踪监测的14个猪场送检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共检测g E野毒抗体24 391份。结果显示:逐年累计阳性猪场59个,占检测猪场总数的57.84%,血清野毒抗体总阳性率20.99%。从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分析可知:北京地区野毒高感染率出现时间比全国其他地区相对滞后,从2012年之前的低感染率到2012年上半年突然飙高(35.84%),经由2013年上半年达到流行峰(43.85%),2014年大幅回落,2015~2016上半年有迅速回升的趋势,野毒感染没有明显的季节流行性;对2013~2015年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检测结果分析表明,公猪群从2014年以来保持野毒零感染率,而其他生长群都有感染,阳性率均高于20%,母猪群感染最为严重;对各猪场猪群野毒阳性率比较发现14个猪场差异明显,随着年份推后,阴性猪场减少,阳性场野毒感染率有增高趋势。本次调查表明:猪伪狂犬病在北京规模化猪场野毒感染形势严峻,应选用优质疫苗科学免疫,加强种母猪的净化,强化定期监测意识,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应用血清学方法对从青岛4个地区8个规模化猪场和10个养殖户采集血清进行猪伪狂犬病调查。结果表明,有3个规模化猪场7个养殖户出现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猪伪狂犬gB-ELISA试剂盒检验阳性率为91.5%,gE-ELISA试剂盒检验抗体阳性率为15.42%,表明猪伪狂犬病在山东地区猪群中流行范围仍然很广。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6,(8):76-79
为了解我国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毒(PRV)野毒感染情况,对2012年1月—2015年8月送检的16个省(直辖市)包括240个规模化猪场的7 443份血清样品进行PRV gp I(gE)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送检样品中PRVgp I(g E)抗体阳性率在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8月份前分别为39.4%,39.6%,43.8%和50.8%。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检测结果分析表明,不同生长阶段猪群PRV野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明显,后备母猪和公猪的PRV gpI(gE)的阳性率偏高;不同季度送检的血清PRV野毒抗体阳性率也有差异。送检样品的规模化养猪场使用的猪伪狂犬疫苗均是gE基因缺失的活疫苗,因此,gE抗体阳性的猪场可以判定为PRV野毒感染阳性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摸索和探讨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2012年7月~2014年3月,对长沙市某规模猪场进行了猪伪狂犬病净化的试点工作,通过近两年的净化,该场种猪野毒(gpI)抗体阳性率从30.8%下降到3.7%,育肥猪野毒抗体阳性率从44.0%下降到6.7%。猪群的猪伪狂犬病的野毒抗体阳性率明显下降,种猪群的生产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猪场的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