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君  刘福春  李欣  张玉星 《北方园艺》2012,(16):151-154
以不套袋鸭梨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以水浸果实为对照,对鸭梨采后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酚类物质以及保护酶的活性进行测定。以有效地抑制采后鸭梨果实的黑心病,调控鸭梨果实成熟衰老的进程、改善果实品质和贮藏性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0.002、0.020、0.200mmol水杨酸处理鸭梨果实后有效减轻了腐烂和褐变的发生,其中0.200mmol水杨酸处理能显著抑制鸭梨果心中PPO活性和酚类物质的合成,并且对鸭梨果心中SOD、POD保护酶的活性促进效果最显著;而0.002mmol水杨酸处理对鸭梨果心中MDA的含量有显著抑制作用。表明水杨酸处理可以延缓果实衰老,明显抑制鸭梨果心褐变的发生,有利于延长果实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2.
南果梨酶促褐变的生化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7年秋,在沈阳农业大学以鞍山市郊产的南果梨为试材,研究了其在贮藏期间褐变的机理,测试结果表明,南果梨在贮藏期间先行酚类物质的合成,后发生降解,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酚类物质的减少和褐变同时发生,认为南果梨褐变是PPO促进酚类物质氧化所致。已查明绿原酸是南果梨所含酚类物质的主要成分,是主要的褐变底物。  相似文献   

3.
梨果肉褐变机理和防褐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褐变是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不仅影响外观,而且风味和营养也因之发生变化,尤其在果肉颜色较浅的梨果实上发生的褐变,影响更为显著.当梨果实受到机械损伤或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果实内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PPO)等一系列酶的作用下氧化,而呈褐色.  相似文献   

4.
苏艳玲 《北方园艺》2015,(14):133-137
以丰水梨为试材,经过5组不同的气体配比处理,分析低温(0±0.5)℃条件下贮藏过程中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果心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丰水梨是呼吸跃变型果实,适宜的气体配比可以降低果实褐变指数的上升,推迟果实PPO、POD活性高峰的出现时间,抑制酚类物质降解,减少MDA生成量,延缓果实褐变发生时间,其中以5%O2+1%CO2处理组果实抑制褐变效果最好。果皮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和PPO活性最高,其次是果心,最后是果肉,而POD活性依次为:果皮果肉果心,但整个贮藏过程中,果皮与果肉均没有发生褐变。  相似文献   

5.
果蔬酶促褐变的条件及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酶促褐变是引起水果、蔬菜贮存、加工过程中营养价值、外观品质等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果蔬酶促褐变的三个必要生化条件是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PPO)和氧气;加热处理、调节pH值和添加抑制剂等均能有效防止果蔬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6.
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成熟于高温盛夏季节且采收后后熟迅速,一般采后5~7d就开始出现果肉褐变的现象,严重降低了果实的品质和经济价值。国内外对果实酶促褐变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果实褐变现象主要是由多酚氧化酶(PPO)作用于天然底物酚类物质所导致的。通过文献分析,理清采后桃果实褐变的研究范畴和热点,本研究主要从采后酶促褐变机理、褐变底物、贮藏期间酚类底物含量的变化及延缓采后桃果实褐变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发现采后桃果实褐变底物的化学结构鉴定研究缺乏系统的研究,今后仍需加强有关采后桃果肉酶促褐变底物种类及其化学结构鉴定、贮藏褐变期间酚类底物含量的变化趋势等方面的研究,为完善采后桃果实的酶促褐变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砂梨果肉褐变与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丽红  张玉星 《果树学报》2012,(6):1022-1026
【目的】为了探明砂梨褐变的内在机制,为砂梨贮藏与加工过程中品种选择和褐变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个砂梨品种的成熟果实为试材,测定总酚与酚类物质组成及含量、GSH含量、PPO、SOD、CAT、PAL、POD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酶促褐变程度有很大差别,‘新兴’和‘早生黄金’褐变较重,而‘秋黄’和‘丰水’较轻。绿原酸、儿茶素、芦丁和没食子酸是梨果肉中含量较高的酚类物质。总酚含量与果实褐变度相关性最高,绿原酸次之,儿茶素最低。【结论】梨果肉褐变相关酶活性与酚类物质组分及含量对其酶促褐变的影响程度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梨果肉酶促褐变与总酚和绿原酸含量的相关度高于与酶类的相关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白皮石榴采后果皮褐变严重的问题,明确其采后果皮褐变的机制。【方法】以‘白花玉石籽’为材料,研究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指数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贮藏过程中,果皮失重率及褐变指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非酶促褐变指标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与褐变程度有显著相关性。还原糖呈先下降后小幅上升趋势;氨基酸态氮含量呈逐步降低的趋势;而5-HMF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酶促褐变指标酚类底物、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与褐变指数呈极显著相关。PPO活性持续下降;总酚含量先下降,然后随着褐变的发生而上升。果皮褐变过程也伴随着细胞渗透物的外渗和组织的衰老。与褐变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皮褐变指数分别与失重率及还原糖、总酚、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氨基酸态氮、PPO活性则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采后石榴果皮褐变既有酶促褐变也有非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9.
梨果实贮藏中高二氧化碳伤害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调贮藏能有效的保持果实的品质,延长货架期;但不适宜的气调贮藏极易对果实造成伤害,尤其是高CO2会诱导梨发生褐变,风味和品质随之下降。该文对梨果实贮藏过程中高CO2伤害症状、细胞内CaCO3积累、细胞膜伤害、多酚氧化酶催化的酚类物质氧化、重要生化物质代谢失调等机理以及气调贮藏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改善梨贮藏品质,延长上架时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花盖王梨果实抗褐变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花盖王果实中与褐变有关的多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盖王的果实与花盖梨相比,果实中的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非酶类保护物质(维生素C和GSH)含量高,酚氧化酶的活性很弱,酚类物质含量低,这4个因素导致了花盖王果实具有较强的抗褐变性能。  相似文献   

11.
梨果肉褐变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问题,为深入探讨梨果肉褐变的生理机制,以易褐变品种‘宝珠’‘苹果梨’和不易褐变品种‘丰水’‘崇化大梨’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褐变度、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梨果肉褐变程度、酚类物质含量和部分酶活性均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从幼果至果实成熟,熊果苷、绿原酸、表儿茶素是果实中主要的酚类物质,三者含量占总酚含量的90%以上,2个易褐变品种‘宝珠’‘苹果梨’果实中熊果苷、绿原酸含量高于2个不易褐变品种‘丰水’‘崇化大梨’。从果实褐变度与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看,在幼果期,单个的酚类物质对果实褐变影响不大,在果实生长后期与果实褐变相关性强的酚类物质主要有熊果苷、儿茶素、绿原酸和咖啡酸。在整个果实发育期,易褐变品种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总酚含量均高于不易褐变品种;幼果期易褐变品种果实PPO活性与不易褐变品种差异显著(P<0.05),成熟期差异不显著。4个品种果实中PPO、PAL活性与大多数酚类物质含量均显著相关,对不同发育阶段果实褐变的研究要综合考虑PPO活性与总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温度和CO_2体积分数对丰水梨采后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丰水梨采后适宜的贮藏温度和CO2体积分数,从果实硬度、膜透性、乙醇质量分数、总酚质量分数、PG活性、PPO活性及果心褐变等方面研究了不同温度和CO2体积分数对丰水梨果实的防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5℃明显降低果实腐烂率,维持较高的果实硬度,但果实发生不同程度冷害;5℃适合短期贮藏(<60d)。与CK相比,3%O2+1%CO2可较好保持果实硬度和风味,明显抑制PPO活性、乙醇产生和果心褐变,延缓酚类物质降解,较好保持细胞膜完整性;2%CO2防褐保鲜效果次之;3%~5%CO2防褐保鲜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3.
苹果贮藏期间常见果肉褐变类型及防治石建新,闫晓芳(山西省农科院农产品贮藏保鲜研究所太原030031)果肉褐变是苹果贮藏期间常见的一种病害。受害果实的果肉或全部褐变或部分褐变;褐变区域或仅局限于果肉部分或波及果心和果皮;褐变组织或坚实、湿润或松散、干燥...  相似文献   

14.
以南果梨为试材,在贮后120 d常温货架期间,研究南果梨在常温贮藏期间不同浓度CO2对果实褐变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南果梨果实在常温货架期间,适当的CO2浓度(2%、4%)能减少酚类物质含量的降低,延缓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降低PPO活性,延缓膜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上升,从而明显抑制了南果梨果实褐变的发生.但过高浓度的CO2处理(>6%)会造成南果梨果实受到CO2伤害,影响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5.
葡萄贮藏期间会发生褐变状况,影响葡萄的保质期。褐变位置主要出现在果皮、果肉以及非食用穗轴位置。发生褐变的因素有很多,分析调研了葡萄贮藏期间果实褐变的现象,总结分析了葡萄产生褐变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对比,分析褐变状况。  相似文献   

16.
酶促褐变是导致果蔬贮藏、加工过程中外观品质、营养价值降低和货架期缩短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研究综述了果蔬采后酶促褐变机理、酶促褐变的物质条件以及控制酶促褐变的化学和物理方法,以期为果蔬采后贮藏保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6℃条件下气调贮藏对鸭梨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梨(pyrus bretschxideri rehd)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一个主要栽培品种,有关鸭梨果实的采后生理和贮藏技术的报道较多,但近年来由于栽培和贮藏中的问题使其品质下降,出现大量果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在贮藏技术中生产上一直采用缓慢降温的方法以减轻果实的早期褐变,但这样会加重果实的后期衰老性褐变,为了弥补缓慢降温的不足,陈昆松等对鸭梨果实进行了缓慢降温结合气调贮藏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果实的后期褐变;但鸭梨果实能否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气调贮藏、降低温度后气调贮藏对果实的生理有何影响未见报道,本文就6-0℃下气调贮藏对果实褐变,贮藏品质和果实的生理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龙眼果实采后果皮褐变过程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龙眼果实采后果皮常温褐变过程的差异表达蛋白变化。【方法】以‘乌龙岭’龙眼为研究对象,龙眼果实采后在常温(28±2)°C下贮藏0、1、3和5 d后,应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TOF-MS技术分析果皮的差异蛋白。【结果】在龙眼常温下贮藏0、1、3和5 d等不同时间点,共检测到42个差异蛋白至少发生一次丰度在2倍以上的表达变化,其中38个蛋白被成功鉴定,有14个上调表达,20个下调表达,4个复杂变化。这些蛋白质参与了应激和防御(13.2%)、蛋白折叠、稳定和降解(28.9%)、能量与物质代谢(26.3%)、信号转导(10.5%)和次生代谢(2.6%)等生理过程。【结论】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下调表达,可能引起龙眼果实采后果皮细胞内活性氧增加;苹果酸酶和膜联蛋白的下调表达,可能与生物膜系统完整性的破坏有关;另外泛素结合酶、蛋白酶体α亚基和20S蛋白酶体PAF1亚基的下调表达,可能导致对果皮细胞中损伤或失活蛋白的选择性降解速率降低,使细胞内环境平衡失调;而过氧化物酶的上调表达,可能引起酚类物质反应生成褐色物质,致使果皮发生褐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鲜切生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和褐变发生的规律及其内在机理,以新鲜圆生菜为试材,经切分处理,置于4℃下贮藏,观测贮藏期间鲜切生菜外观品质、主要营养成分以及与褐变相关的褐变度,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经过切分处理的鲜切生菜的含水量逐步降低,失重率增大,后期腐烂明显;主要营养成分叶绿素、还原型维生素C(V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褐变度呈现上升趋势,组织中的PAL活性和总酚含量先升高后逐步下降;PPO活性在整个贮藏时期内呈现出下降趋势,POD活性在贮藏的后期迅速升高。综合分析认为,切分损伤能够诱使PAL活性提高,并促进酶促褐变底物酚类物质的大量积累,通过PPO和POD协同作用,加剧褐变发生;鲜切生菜随贮藏时间延长,其综合品质下降,建议最佳食用期0~3d,货架期0~8d。  相似文献   

20.
软儿梨冷冻贮藏过程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鲜、冷冻以及解冻后褐变3个时期软儿梨果肉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丙二醛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的测定,初步探讨了软儿梨果实采后冷冻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由新鲜期0.88μg/g到褐变后1.58 μg/g;冷冻时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对新鲜时期呈大幅度增长,但在褐变后活性降至最低;丙二醛含量随着贮藏时期的变化呈上升趋势,褐变后达到1.03×10-3μmol/g;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由新鲜期82.73%上升到褐变期98.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