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环境友好的亚临界1,1,1,2-四氟乙烷(R134a)作为反应介质,用磷脂酶D催化卵磷脂(PC)的酰基转移反应制备磷脂酰丝氨酸(PS)。探讨了压力、温度、水分、酶量、底物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脂酶D在亚临界R134a中(303~323 K、2~8MPa)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与传统的有机溶剂反应体系相比,亚临界R134a体系能够改善酶促反应动力学,即需要较少的酶量即可迅速达到较高的转化率;在亚临界R134a体系压力6 MPa、体系温度313 K的条件下,9.6 U磷脂酶D催化反应240 min,磷脂酰丝氨酸的含量达到84.88%。  相似文献   

2.
以亚临界1,1,1,2-四氟乙烷(R134a)为介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 TL IM催化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大豆磷脂的酸解反应制备EPA/DHA磷脂,探讨了压力(2~8 MPa)、温度(30~60℃)、水分、接触时间(1~12 h)对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在亚临界R134...  相似文献   

3.
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是催化磷酸二脂键水解和碱基交换反应的一类酶的总称.生产中利用PLD的转酯作用来制备功能性磷脂.本文介绍了磷脂酶的分子结构、催化机理及功能,以及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肌醇(PI)的生产方法,包括物理萃取法、化学合成法和酶促合...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犬细小病毒(CPV)引起宿主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用CPV感染MDCK细胞,感染后通过台盼蓝染色法检测不同时间的细胞存活率,用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情况,用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分析CPV诱导细胞的凋亡。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体的损伤和ROS的产生探讨其分子机制。结果显示,随着病毒感染时间的不断延长,CPV可明显降低MDCK细胞存活率,促进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增强Caspase-3活性,表明CPV可引起细胞凋亡。同时还发现CPV可明显提高细胞内ROS的水平,引起线粒体的损伤,这可能是CPV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分子基础。由此可见,CPV诱导MDCK细胞凋亡与CPV增加细胞ROS的产生和线粒体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汪倩  丰浪  刘智俊  成永旭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5):147-149,前插2
通过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期间投喂添加半纯化鱼油配制的含不同比例DHA/EPA(0.39、1.24、2.19、2.89)的饲料,并以投喂新鲜缢蛏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饲料组喂养的三疣梭子蟹的肝胰腺组织学差异。结果表明,饲料中DHA/EPA能显著影响三疣梭子蟹的肝胰腺指数(HIS)和肝胰腺细胞的组成,随着DHA/EPA的升高,HSI先升高后下降,同时肝胰腺中R细胞所占比例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B细胞所占比例随DHA/EPA升高而升高,在Diet4组达到最大值。当DHA/EPA比例为2左右(Diet3组)时,卵巢发育最好,肝胰腺指数最大,最有利于营养物质储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抗体高产(HP)、低产(LP)2个细胞培养过程进行研究发现,2个过程中脂类代谢差异明显。结果表明,HP中脂类干质量远大于LP过程,且其增速也较快,HP中最大脂类干质量达到(83.70±0.04)×10-9mg/cell,是LP的2.35倍;进一步通过细胞磷脂尼罗红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磷脂含量发现,HP、LP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磷脂差异显著;随后对3种重要磷脂——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的合成前体A(氯化胆碱)、B(乙醇胺)、C(丝氨酸)、D(胞苷)4种因子通过2水平全析因试验设计进行分析,发现组分A对细胞生长、抗体表达影响极显著(P0.01);最后通过正交试验对培养基中组分A进行浓度优化,以找出基础培养基和流加培养基中组分A的最适浓度。结果发现,基础培养基中组分A最优浓度为95.38 mg/L,流加培养基中最优浓度为189 mg/L;最终活细胞密度对时间累积积分(IVCC)达到79.16×109cells·d/L,提高了74.29%;抗体产量为2.04 g/L,增加了1.83倍;抗体比生成速率为34.07 mg/(109cells·d),提高了18.71%。基于脂类代谢分析,建立了高效经济的细胞培养过程,并为培养基的优化提供了依据,可为后续大规模单克隆抗体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赭曲霉毒素A诱导Caco-2细胞的细胞毒性及DNA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下,赭曲霉毒素A(OTA)对人结肠癌细胞(Caco-2)的细胞生长抑制、氧化损伤以及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0.32、1.6、8、40、200μmol/L OTA处理Caco-2细胞24、48、72h后,利用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利用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的自由基水平,利用彗星试验检测细胞的DNA损伤.【结果】在各个处理时间段内,OTA浓度大于0.32μmol/L时,OTA对细胞存活率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细胞内ROS以及DNA损伤都随OTA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尤其在0~8μmol/L低浓度范围内,OTA显示了强烈的毒性.【结论】OTA可导致Caco-2细胞存活率降低,引起细胞氧化应激以及DNA损伤,其中ROS水平升高可能是OTA导致Caco-2细胞DNA损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以亚甲基蓝为内核材料的亚甲基蓝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通过优化亚甲基蓝的包裹浓度获得荧光信号较强的纳米颗粒,并初步考察了其用于Hela细胞标记与体内示踪的可行性.通过MTT实验考察了颗粒对细胞的毒性影响以及较为适宜的标记细胞的浓度,结果表明:当颗粒浓度为1 mg/mL时,细胞的存活率仍有80%左右.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了Hela细胞对颗粒的吞噬情况以及颗粒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颗粒能被Hela细胞吞噬且主要分布在溶酶体内.活体荧光成像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该颗粒后,裸鼠全身都发射出近红外荧光信号,随着血液的循环,颗粒慢慢聚集在肝脏等器官中.以上结果表明,包裹亚甲基蓝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可以用于细胞的标记和体内示踪成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浓度的甘氨胆酸(Glycocholic acid,GCA)对小鼠体外脾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在0.02μg/ml,0.035μg/ml,0.07μg/ml,0.21μg/ml,1.05μg/mL不同浓度的GCA作用下,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了体外脾淋巴细胞的核形态,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了脾淋巴细胞的DNA片段,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脾淋巴细胞凋亡早期磷脂酰丝氨酸外翻百分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凋亡细胞氧化还原反应活性——GSH的含量;通过ELISA法检测了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结果:GCA能够使脾淋巴细胞细胞产生核固缩和凋亡小体;显著引起脾淋巴细胞DNA片段化(P<0.05),极显著的诱导脾淋巴细胞磷脂酰丝氨酸外翻(P<0.01);显著降低GSH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P<0.05)。结论:GCA具有显著的提高小鼠体外脾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0.
在Mg~(2+)存在下,用(γ-~(32)P)ATP与猪红细胞膜保温(30℃)3min,观察一些药物对猪红细胞膜上磷脂酰肌醇磷酸化的影响。用氯仿:甲醇中止反应。用酸性氯仿:甲醇混合液抽提磷脂及硅胶板TLC分离磷脂。经放射自显影及液体闪烁计数测定生成的(~(32)P)-磷脂酰肌醇-4-磷酸。结果表明①肝素和新霉素对磷脂酰肌醇磷酸化有抑制作用;②六氯环己烷对磷脂酰肌醇磷酸化有促进作用;③Li_2SO_4(10mmol/L)、EGTA(100μmol/L)、茶硷(100μmol/L)作用不明显;④二甲亚矾在低浓度时有促进作用,而在较高浓度时则有抑制作用。结果提示上述作用可能与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