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韭菜迟眼蕈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是韭菜生产中最主要的害虫,并日趋严重.该文综述了韭菜迟眼蕈蚊研究进展,包括韭蛆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物学特性、为害及影响为害因素、发生规律和综合控制等.  相似文献   

2.
韭菜迟眼蕈蚊(韭蛆)是我国特有的蔬菜害虫,尤其喜食韭菜。农业上多采用药物的方法进行防治,但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本文根据韭菜迟眼蕈蚊(韭蛆)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危害特点,总结了其绿色防控技术,旨在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韭菜迟眼蕈蚊(韭蛆)。  相似文献   

3.
牛蕴华 《农业科技通讯》2023,(10):190-191+194
韭菜迟眼蕈蚊是为害韭菜的重要地下害虫,对山东省韭菜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作者就山东省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旨在建立韭菜迟眼蕈蚊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为防控韭菜迟眼蕈蚊时合理选择防治时期和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害韭菜的几种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韭菜迟眼蕈蚊韭菜迟眼蕈蚊,属双翅目、迟眼蕈蚊科。别名黄脚蕈蚊、韭蛆。主要为害韭菜。据调查此虫在韭菜栽种区为害比较严重,在不防治的情况下,产量损失可达30%以上。幼虫(蛆)聚集在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初孵化的幼虫先为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两季特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韭菜迟眼蕈蚊在北柴胡上的危害情况和发生特点,对韭菜迟眼蕈蚊在略阳北柴胡种植地中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于2020-2021年对其种群动态通过黄板诱集及挖根检查等方法进行系统调查。调查发现韭菜迟眼蕈蚊在略阳各北柴胡种植地均有发生,严重时危害率达85%,死株率达23%;韭菜迟眼蕈蚊一年中存在春(4月中旬至6月中旬)、秋(9月上旬至9月下旬)2个危害高峰,其中春季危害高峰的危害期长且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不同毒饵拌料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趋性及田间防治效果,选取了4种毒饵拌料开展了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趋性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对豆粕趋性较强,用豆粕作为毒饵拌料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可达52.07%,韭菜增产5.24%。研究结果对使用毒饵方法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韭菜迟眼蕈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韭菜迟眼蕈蚊在虫情预报、防治方法、防治时期及施药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讨论了韭菜迟眼蕈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决生产中韭菜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 Frey)防治难、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将昆虫病原线虫与高效低毒的化学杀虫剂减量混用,是一种高效环保的防控手段.【方法】以甘肃省分离得到的优良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0619HT品系,高效低毒农药吡虫啉为研究材料,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吡虫啉原药单用、与昆虫病原线虫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0619HT品系混配,对韭菜异迟眼蕈蚊幼虫的室内毒力,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及致死中浓度LC_(50),以评价线虫与吡虫啉混用对韭菜异迟眼蕈蚊的控制效能.【结果】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0619HT品系,以1 000 Ijs/mL与低剂量10 mg/L的吡虫啉混配,韭菜异迟眼蕈蚊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73.3%,比单用吡虫啉(校正死亡率为43.3%)的毒力更高(P0.05).【结论】昆虫病原线虫与低剂量吡虫啉混用,对异迟眼蕈蚊的毒力增强,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起到吡虫啉减量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增霞  李建庆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128-1130,1141
应用Taylor的幂法则、Iwao m*-m回归分析法及6个聚集指标,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指导韭菜迟眼蕈蚊田间防治.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可运用Iwao m*-m回归分析法中的两个参数α和β值确定在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山东省不同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抗药性与乙酰胆碱酯酶(ACh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氧脱甲基酶(ODM)的活性关系,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不同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AChE、GSTs、CarE和ODM的活性。结果表明:泰安市、莘县、寿光市、临沭县4个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的AChE、GSTs和ODM活性较相对敏感品系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相对比值分别为1.43~2.42、1.24~3.07和1.28~2.61,且与相对敏感品系相比差异显著(P0.05),CarE相对比值为1.02~1.20,多数种群与相对敏感品系无显著性差异。说明AChE、GSTs和ODM与韭菜迟眼蕈蚊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活性相对比值可作为韭菜迟眼蕈蚊抗药性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对韭菜迟眼蕈蚊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方法]采用胃毒触杀法测定吡虫啉、噻虫胺、噻虫嗪、辛硫磷、甲维盐、阿维菌素、虱螨脲、氟铃脲、氟啶脲、蚊蝇醚、灭蝇胺11种常用低毒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结果]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辛硫磷4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表现出较高的杀虫活力,对韭菜迟眼蕈蚊2龄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312、0.965、1.269和2.517 mg/L,对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1.354、3.268、2.916和7.725 mg/L;昆虫生长调节剂虱螨脲、氟啶脲和氟铃脲对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也表现出较高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0.309、0.408和0.475 mg/L;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验证了噻虫胺、吡虫啉、辛硫磷、噻虫嗪、噻虫嗪+虱螨脲、噻虫胺+虱螨脲均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防效均在93%以上.[结论]虱螨脲、氟啶脲和氟铃脲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噻虫胺、噻虫嗪等新烟碱类药剂能有效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发生盛期,在田间研究黄色、蓝色、绿色、青色和白色5种颜色黏虫板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黄色黏虫板对成虫的诱集效果最好,蓝色、绿色次之,青色和白色效果相对较差。研究黄色黏虫板不同方位、不同挂板高度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南面诱集到的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数量最多,与东、北2个方位之间差异显著(P0.05);挂板高度为0 cm时诱集的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最多,与高度20、40 cm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室内测试比较了捕食性昆虫瘦弱秽蝇雌雄虫对不同投放密度韭菜迟眼蕈蚊的捕食功能差异。结果表明:雄瘦弱秽蝇成虫捕食雌、雄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4.6、46.5头,雌瘦弱秽蝇成虫捕食雌、雄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2.6、54.1头,雌蝇捕食能力大于雄蝇;雄瘦弱秽蝇对雌、雄韭菜迟眼蕈蚊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为1/Na=0.0224+0.9067(1/N_o)、1/Na=0.0215+0.8666(1/No),雌瘦弱秽蝇对雌、雄韭菜迟眼蕈蚊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为1/Na=0.019+0.8742(1/No)、1/Na=0.0185+0.9720(1/No),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经卡方检验,其理论值与实际值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4.
韭菜迟眼蕈蚊是我国特有的蔬菜害虫,尤其喜食韭菜。生产上多采用药物防治方法,但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本文介绍了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危害特点,总结了其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科学合理地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晋南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危害情况、形态特征,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当地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福建食用菌双翅目害虫的种类、为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采集自福建食用菌场的食用菌双翅目害虫共3亚目10科27种,并编制了其分科检索表.平菇厉眼蕈蚊(Lycoriella pleuroti Yang et Zhang)、沪菇迟眼蕈蚊(Bradysia hupleuroti Yang,Zhang et Tan)、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菇蛾蠓(Psychoda sp.)、东亚异蚤蝇(Megaselia spiracularis Schmitz)、真菌瘿蚊(Mycophila fungicola Felt)和广粪蚊[Cobolidia fuscipes(Meigen)]为常见种,并对其发生为害特点进行了描述.背黑狭胸步甲[Stenolophus connotatus(Bates)]和彩纹猎蝽[Euagoras plagiatus(Burmeister)]是眼蕈蚊的捕食性天敌.根据食用菌害虫的为害特点,探讨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德州市韭菜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种植韭菜的经济附加值较高,但是连年栽培导致韭菜迟眼蕈蚊危害进一步加重.由于大多数种植户的防治工作未得到科学指导,加之市场需求旺盛,导致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用药非常混乱,很多种植户使用有机磷杀虫剂灌根,导致韭菜农药残留偏高,严重危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通过分布调查和田间药效试验分析,得出1年内韭菜迟眼蕈蚊有2个成虫危害高峰期,分别为春季和秋季.并采取不同生物源药剂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结果表明,采用糖醋液田间诱杀成虫和生物源杀虫剂灌根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不但可以实现韭菜高产、增加农户经济收入,而且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控制效果较好,韭菜迟眼蕈蚊的死亡率95%以上,其中甲维·灭幼脲生物药剂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最长.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cellarum)雌雄成虫之间存在的差异基因及其表达与功能富集,分别对韭菜迟眼蕈蚊雌雄成虫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利用R语言DESeq包比较它们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然后进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雄性的基因在数量上多于雌性,其中雄性特有的基因6833个,雌性特有的基因3898个,两性共有的基因17763个;雌雄成虫差异表达基因共18675个,其中在雌性中表达上调基因9794个,表达下调基因8881个;差异表达基因明显富集在有机酸代谢、肽代谢过程等功能类别上,参与核糖体生物合成、RNA转运等KEGG通路.研究结果为揭示韭菜迟眼蕈蚊的基因功能、明确基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玻璃方箱法测定了敌敌畏烟剂和异丙威烟剂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成虫的熏蒸毒力。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6℃、熏蒸处理2 h时,2种烟剂的毒力达到最大,此时二者的LD50基本持平,但异丙威烟剂的LD99(0.733 30 g.a.i/m3)是敌敌畏烟剂(0.141 40 g.a.i/m3)的5.2倍;而处理时间相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2种烟剂的熏蒸毒力亦均呈增强趋势。且敌敌畏烟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熏蒸毒力较强,韭菜迟眼蕈蚊对敌敌畏烟剂表现出更大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高密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种类及发生规律,提出以韭菜种植的收获季节,特别是麦收前为防治迟眼蕈蚊的关键时期,在生产上应大力推广应用沼液防治迟眼蕈蚊,制定出高效、经济的综合治理方案,达到生产无公害韭菜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