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促进金盏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选育出了适宜西北内陆干旱区种植的金盏花新品种,从2002年开始选育的金盏花新品种"陇菊1号"(原代号FL-2)于2012年12月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FL-2为典型的杂交品种,植株健壮,分枝数多,鲜花产量2 978.90~3 812.25kg/667m2,叶黄素含量11.09~13.85g/kg,色素产量为5.51~8.31kg/667m2,抗金盏花叶斑病,适于甘肃省沿黄灌区及河西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以马铃薯‘荷兰15’原种一级为试验种植材料,探讨6种种植密度对马铃薯‘荷兰15’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5 29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最高,每667 m2分别为2 858.4 kg和2 581.4 kg。其中,5 29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3 180、3 530、3 970株/667 m2,显著高于密度4 540株/667 m2,与6 35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商品薯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3 180、3 530株/667 m2,显著高于密度3 970/667 m2,与4 540、6 350株/667 m2的商品薯产量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纯收入经济效益最高,为1 466.5元,比3 180、3 530、3 970、4 540和6 350株/667 m2分别增效549.6、354.3、266、166.5和278.6元。综合考虑,马铃薯‘荷兰15’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 290株/667 m2,该密度的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花椰菜在宁南山区露地栽培的最佳作畦模式和种植密度,设置2个不同作畦模式(2行、3行;分别编号为T、N)和3个不同种植密度(2 500、3 000、3 500株/667 m2;分别编号为1、2、3)的双因素试验,比较分析不同作畦模式与密度对花椰菜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椰菜生长、产量及品质指标在不同作畦模式及种植密度处理下有所不同;株幅、花球质量、花球横径、中心柱高在2行作畦且密度在2 500株/667 m2时最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2行作畦且密度在3 000株/667 m2时最优;叶片数、花球纵径在3行作畦且密度在2 500株/667 m2时最优;株高、外茎高、产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可溶性糖含量在3行作畦且密度在3 000株/667 m2时最优。综合考虑花椰菜植株生长、产量及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最终排名N2>T2>N3>N1>T3>T1,2行和3行作畦且密度在3 000株/667 m2时排名前...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2015,(13)
以贵单8号为实验材料。设置3200株/667m2、3600株/667m2、4000株/667m2、4400株/667m2、4800株/667m2五个种植密度处理,分析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玉米的产量以及生育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种植密度越大,玉米群体会对水分、光照、养分等产生竞争,有的玉米因为接受的光照不足营养缺乏,导致生长缓慢,反而玉米的高度和穗位高下降;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产量也会增加,但是密度达到一定的范围,玉米的产量会相应的减少;反而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长期没有什么很大的影响。以4400株/667m2的密度种植玉米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华甜玉3号玉米鲜果穗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华甜玉3号在每667 m2种植3 000~4 000株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鲜果穗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从生育进程及穗部性状上看,华甜玉3号在种植密度为4 000株/667 m2时,表现为采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但穗部性状变差,果穗变短,秃尖变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出籽率、双穗率等明显降低;从鲜果穗产量上看,华甜玉3号在种植密度为3 500株/667 m2时,每667 m2鲜果穗产量最高,为1 158.40 kg。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华甜玉3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3 5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6.
旱作区百合种植密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旱作区不同种植密度对兰州百合产量及相关性的影响,在榆中北部山区百合生产基地,开展旱作区百合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密度8 000株/667 m2产量最高,达1 058.2 kg/667 m2,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 m2的单株鳞茎最重,紧实度最高,鳞茎周长最长,但产量也最低。建议旱作区种植百合最佳种植密度为7 000~8 0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北票地区红辣椒栽培密度不合理的现状,以红辣椒新品种园艺5号为试材,每667 m2分别采用3 700株、4 400株、5 500株、6 300株及7 400株5个种植密度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种植密度为3 150穴/667 m2及每穴2株时的园艺5号经济性状表现突出,折合鲜椒产量最高达3 005.1 kg/667 m2,与其余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是该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8.
色素万寿菊不同品种叶黄素含量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色素万寿菊不同品种叶黄素含量综合评价研究,经2年3个地区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万寿菊叶黄素含量因品种及种植区域不同而不同,其中科丰万寿菊叶黄素含量最高,为11.02%,其次为泛美万寿菊、气象万寿菊,分别为7.98%、6.00%,差异显著;而鲜花产量依次为泛美万寿菊、气象万寿菊、科丰万寿菊,分别为1.1t/667 m2、1.0t/667m2、0.6 t(吨)/667m2(平方米);3个品种均在赤峰喀旗表现最高,这与气候条件相关;综合评价认为泛美万寿菊最好;科丰万寿菊次之,可加大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应用;气象万寿菊较差,可作为抗虫育种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毕节白蒜生长、产量及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越冬前种植密度对幼苗生长没有明显影响,越冬后植株生长较快,茎粗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种植密度与蒜头产量呈正相关,种植密度与蒜头平均直径、单株蒜头质量呈负相关,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商品蒜的比例下降;毕节白蒜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0万~3.6万株/667 m~2,产值达4 000元/667 m~2以上,以3.2万株/667 m~2为最佳,产值达4 915.15元/667 m~2。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脱毒怀地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怀地黄为试材,研究了怀地黄脱毒试管苗在不同种植密度下(667m~2种植8 000、12 000、16 000、20 000、24 000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以寻找适合脱毒怀地黄高产优质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怀地黄脱毒苗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株高、叶片数、冠幅和叶片面积变化较大,其中株高、冠幅、叶面积均在9月达到最大值,叶片数在10月达到最大值,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株高最高,667m~2种植密度为8 000株时冠幅、叶片数和叶片面积最大;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产量最高,鲜质量为6 105.80kg,干质量为1 393.30kg;梓醇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达到最大值2.860%,毛蕊花糖苷则在667m~2种植密度为16 000株时达到最大值,为0.085%。综合可知,667m~2种植密度20 000株为脱毒怀地黄种植的最适密度。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不结球白菜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结球白菜"春油5号"为试材,设置不同种植密度(667m^2种植13 340、16 675、17 787、22 233株),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不结球白菜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不结球白菜的合理密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供试的不同种植密度不结球白菜的叶面积指数、单株质量及产量的发展均呈"S"型变化,播种后41d各指标缓慢增加;播种后41~54d各指标呈指数型增长,各种植密度间差异显著;后期到达最高点后保持不变甚至出现下降,处理间差异消失。相关分析表明,种植密度与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呈正相关,与单株质量呈负相关,综合不结球白菜单株质量、产量考虑,适宜栽培株行距为20cm×20cm(667m^2种植16 675株),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为3。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菜用春大豆新品种辽鲜1号的高产高效栽培,选择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两个试脸因子,通过田间双因素试验,研究了供试因于对辽鲜1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2.0万株/667m2,尿素用量以4~8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辣椒新品系ZJ1-12的高产优化农艺措施,运用4因素(完全实施)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密度、氮、磷、钾肥对辣椒新品系ZJ1-12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表现正向增加作用,作用大小排序为密度>K20>N>P2O5肥用量。单产达156.93kg/667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密度10235~10813株/667m2,纯N量13.525~14.855kg/667m2,P2O58.232~9.748kg/667m2,K2010.875~12.6kg/667m2。当最高产量为278.84kg/667m2时,纯收益高达4149.04元/667m2。  相似文献   

14.
以单生朝天椒新品种艳椒425为试材,采用复式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3种不同栽植密度(主处理)和3种不同施肥量(副处理)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密度和肥料施用量:是影响艳椒425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中,较低密度(2200株/667m^2)和中等施肥量(50kg/667m^2三元复合肥+2500kg/667m^2腐熟人畜粪)处理下的艳椒425产量最高,达2084.38kg/667m^2,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秋季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甜玉米"HZ388"为试验材料,设置每667 m~2种植3 200、3 600、4 000、4 400、4 800、5 200株6个密度处理,进行观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种植4 000株时,空秆率为零,商品率、穗粗和穗粒数达到最大,分别为90.0%、4.68 cm和532.7粒;在一定范围内,667 m~2无苞叶商品鲜穗产量较大,为650.2 kg。建议在武汉及周边地区秋季甜玉米"HZ38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67 m~2种植4 000株。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毕节辣椒产量,运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定植密度(X1)、复合肥用量(X2)2个因素对毕节名优辣椒大方皱椒和金椒1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线椒在定植密度为9 311株/667 m2,复合肥施用量为105.18 kg/667 m2时,干椒667 m2产量最大,达248.65 kg;朝天椒在定植密度为11 253株/667 m2,复合肥用量为114.22 kg/667 m2时,干椒667 m2产量最大,达246.30 kg。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栽培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赤水地区辣椒种植最佳密度,于2020年在复兴镇凯旋村榜上进行了遵义朝天椒1号(又名遵辣9号)不同密度试验,设置2000、2500、3000、3500、4000、4500株/667 m2共6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遵义朝天椒1号在土壤肥力中等的条件下,最佳栽植密度为25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18.
李旭  罗兆昌  张春帆 《蔬菜》2020,(12):13-16
为摸索华宁海拔1 900 m冷凉山区食粒豌豆的最佳播种密度,集成大面积应用的高效种植技术,通过7个密度的随机区组试验,对山地食粒豌豆农艺性状和产量产值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食粒豌豆的农艺性状、产值、产量存在差异,其中每667 m2栽25 000株处理的产量和产值均最高,分别为808.14 kg和3 232.56元,适宜在华宁海拔1 900 m冷凉山区食粒豌豆种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嫁接乐都长辣椒为试材,研究在青海地区大棚种植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乐都长辣椒在大棚内种植,以行距40 cm、株距45~50 cm,每667 m2种植2 400~2 600株为宜,667 m2产量可达到3 979.58 kg.  相似文献   

20.
栽培密度、整枝方式及种薯大小对菊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确定菊薯栽培过程中密度、整枝方式、种薯大小对其产量的影响,特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河南省北部地区栽培菊薯,密度为1300株/667m2,放任整枝,种薯为25g/块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