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煎茶加工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顾鹤清 《茶叶》1992,18(3):38-39
本文对煎茶加工工艺作了具体介绍。工艺程序分,鲜叶管理→蒸青→冷却→粗揉→揉捻→中揉→精揉→干燥→匀混(匀堆)。对各工序的技术处理和操作要求作了探讨,供各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空调制茶技术要点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乌龙茶空调制茶程序与传统闽南乌龙茶制作基本一样,有晒青→做青→炒青→揉捻→包揉与烘焙→干燥等十几道工序。但各工序技术特点与传统乌龙茶又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坦洋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坦洋工夫”红茶是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特种名茶之一,具有150多年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产品,在国内外有着独特市场和销费群体。它以其优美的外形、酵厚的滋味而驰名。 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分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现就各工艺作下列论述。  相似文献   

4.
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技术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现行工夫红茶生产工艺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其中干燥是红茶初加工中失去绝大部分水分的工序,通过该工序后,即可以继续发展茶叶的香气,又可达到便于贮藏、运输的目的。我国现行的红茶大多采用热风干燥,其优点是投资少,能耗低、茶叶的香气较高;不足之处是由于茶叶在热风烘干的过程中,茶叶升温的时间长,造成灭酶不及时继而影响到茶叶的滋味鲜爽程度;目前微波干燥工艺在农产品加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干燥速度  相似文献   

5.
1 加工过程 原料采收→杀青→冷却→脱水→揉制→干燥—包装→成品 2 操作技术要点 2.1原料的采收 采摘桑树嫩叶时,防止叶脉受伤,溢出汁液遇空气氧化而变色。采后血口即放在低温、阴凉的暗处贮藏。  相似文献   

6.
盘溪是缙云县的重点产茶区,我区的茶机已趋于老化状态,精密度差,而且型号混杂,致使近年来我区初制手茶质量连年下降,次、劣质菜不断增加,为此,在今年春茶期间对新老茶机初制加工的茶叶品质进行对比测定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1对比试验材料、方法、时间及地点试验1.1992年安装的武义ZS-228-22.2型(试验记载代号A)及1996年安装碧湖80型(试验记载代号B)杀育机各一台,鲜叶为4月23日下午(晴),随机五点抽样鲜叶单片叶占21.4%杀青投叶量每锅均为9.75kg,同一人操作,试验一次重复,试验时间4月23日夜,地点:溶溪乡田洋…  相似文献   

7.
《茶叶初制机械讲座》:第六讲揉捻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琦 《茶叶》1989,(1):52-55
揉捻机是在茶叶初制过程中用以卷紧条索,以利干燥成形的一种机器。通过适度破坏叶细胞,挤出茶汁,附于叶表,使干茶容易冲泡,并由于其中果胶质的存在,使茶叶形成一种油润的色泽;对红茶而言,通过揉捻,使茶汁中的发酵基质、酶及空气充分接触,能促进发酵。  相似文献   

8.
杨亨栋 《茶叶》1991,17(2):38-40
揉捻是绿茶初制必要的一道工序,揉捻叶质量首先取决于鲜叶的物理性状(包括柔软性、韧性、可塑性及粘性)和嫩度;其次决定于揉捻机的性能。而揉捻叶细胞的破损率和成条率是衡量揉捻工艺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就揉捻机性能试验的一些资料做如下分析。一、试验工艺1.供试材料:福云6号;福云7号;福鼎大白茶;福安菜茶。2.供试机型:福鼎茶机厂制造的6 CR-25型;6CR-40型;6CR-45型;6CR-65型。性能指标见表1。  相似文献   

9.
茶叶揉捻机转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速是揉捻机的重要参数之一。国内揉捻机的转速多为50~60转/分。在国外,印度揉捻机的转速较高,一股为55~70转/分,斯里兰卡的转速较低,为40转/分,转速最低的是日本,为21转/分。在如此大的转速范围内,有否存在一个最佳转速,转速对茶叶揉捻的质量有何影响,对此,至今未有明确的结  相似文献   

10.
《茶叶科学》1966,3(2):70
茶叶揉捻机的揉盘一般系采用铜或硬木制成。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不但供应量有限,且价格昂贵;硬木(要求无气味)在不少茶区是不易多得的,且易于磨损。我们在茶叶生产大好形势的鼓舞下,为了降低揉捻机的造价,探求坚硬耐磨、价格低廉、不损害茶叶品质而供应充裕的揉盘材料,以代替硬木和铜。通过调查访问,于1962年开始和宜兴陶瓷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