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吉林、北京两个产地不同年限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计数和鉴定来研究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的比较,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有总体水平看,均有所增长,土壤理化性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鉴别出西洋参根际真菌的主要优势种群,并且得出西洋参根际的主要病原菌(Alternaria sp.)等和拮抗菌(Thrichoderma sp.)等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所占比例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以人参6种病原真菌及其6种拮抗细菌和4种拮抗放线菌为受体,研究了新林土、三年生人参根际土壤、撂荒10年老参地土甲醇提取物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根际土壤提取物对病原真菌生长的影响存在抑制和促进2种类型,对拮抗细菌、拮抗放线菌的影响表现为抑制;对受体真菌、细菌、放线菌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综合比较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拮抗细菌拮抗放线菌病原真菌。新林土中本身存在着影响受体微生物生长的物质组分,栽培人参后,该组分活性增强,表明人参根际土壤中物质和组成的变化与人参病原真菌、拮抗细菌、拮抗放线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病健人参根际土壤真菌种类及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慧瑛  吕国忠  孙晓东  赵志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79-8279,8291
[目的]深入了解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病原真菌种类及其分布规律,分离获得有益真菌种类资源,为人参土传病害防治提供生防菌资源。[方法]统计健康人参植株与根腐病人参植株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种类及数量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各地区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种类不完全一致,分离出了18个属的52种真菌。青霉、曲霉是土壤中的常见真菌,镰刀菌Fusarium、柱孢菌Cylindrocarpon是部分人参根腐病的病原菌。[结论]根腐病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病原菌(镰刀菌、柱孢菌)及拮抗菌(粘帚霉、枝顶孢)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年限桉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高效经营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改良高盐法结合硫酸铝铵、PVPP联用去除腐植酸直接提取土样DNA,采用微孔板检测技术测定根际土壤酶活性等方法,研究不同年限桉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结果表明:磷酸酶、β-葡糖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酶活力均随桉树种植年限的增加呈显著的下降趋势。1年生桉树人工林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随种植年限的增加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更易受种植年限的影响。在参与氮循环的基因中,固氮基因(nifH)、氨氧化古菌硝化基因(amoA)、氨氧化细菌硝化基因(amoA)和反硝化基因(nosZ)的数量均随种植年限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桉树人工林的种植对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和功能均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种植年限黄芩田土壤为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计数,并对土壤微生物不同类群进行数量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年限根际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非根际,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微生物总数明显增加,但放线菌根际与非根际数量差异逐渐缩小,而根际真菌数量增长趋势明显高于非根际。黄芩田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呈现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肥力之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肥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茶园土壤改良和稳定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武夷山茗上缘茶业有限公司试验茶园不同土层不同种植年限(5、10、15年)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并与土壤肥力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可培养微生物数量随着土层加深而减少;10年生茶树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最大,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的可培养真菌数量在不同土层表现出不一样的变化趋势。茶树根际土壤酸化严重,pH值为3.14~3.36;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各项肥力指标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0~15 cm土层的全磷和全钾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15~30 cm土层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其他的指标则在连续种植5年或10年的时候出现最高值或最低值。冗余分析发现,可培养细菌数量主要受速效钾和全磷含量的影响,可培养真菌数量主要受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影响。【结论】采样点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部分肥力指标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采煤塌陷区复垦后土壤自然演替状况下先锋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和组成的变化,探讨不同先锋植物根际微生物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先锋植物其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其中,复垦1年后的土壤,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的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均大于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ld.ex MB.]的根际微生物数量,复垦3年后则相反;两种先锋植物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均随着复垦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其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的较快,因此,细菌所占微生物总量的比例随着复垦年限延长而增加,而真菌的比例降低。复垦后土壤上的先锋植物根际效应十分明显,从微生物类群来看,根际效应是真菌放线菌细菌,从植物类别来看,复垦1年后的土壤上,先锋植物狗尾草的根际效应大于刺儿菜,但复垦3年后则相反,说明随着物种和时间的变化,根际效应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了解施用不同浓度的有机肥对辣椒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进而总结有机辣椒的种植体系,提高有机辣椒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通过施用不同浓度梯度的有机肥,持续3年跟踪分析辣椒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微生物(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总数量随着有机肥浓度的增加而增多,并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不同种植年限人参地土壤中放线菌的生态差异,分离筛选有较好防效的生防放线菌。【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及皿内琼脂块法,对采自黑龙江省铁力市小兴安岭南麓桃山、石长不同种植年限(1,5和7年)人参地土壤样品中的放线菌进行分离测数及拮抗放线菌筛选。【结果】①在石长样点,种植5,7年人参地土壤的放线菌总数和链霉菌数量分别为106×105,193×105CFU/g和41×105,83×105CFU/g,其年份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小单孢菌及未鉴定放线菌数量分别为11×105,20×105CFU/g和54×105,90×105CFU/g,其年份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现出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放线菌总数、链霉菌数量及小单孢菌数量均呈增加趋势。桃山样点从高氏1号培养基上分离到的放线菌总数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趋势与石长样点类似,但高氏1号培养基上的链霉菌数量和小单孢数量及腐殖酸琼脂培养基上的链霉菌数量和放线菌总数则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少。②在筛选出的271株放线菌中,有108株对人参土传病害靶标病原菌有拮抗性,约占全部筛选放线菌总数的40%;在桃山样点,从种植1年人参地土壤筛选到的对5株靶标病原菌有拮抗性的放线菌株数,分别约为种植5年人参地土壤的2.2~12倍,表现出种植年限愈长的土壤中拮抗放线菌株数愈少的变化趋势。③拮抗性较强的菌株有15株,约占全部放线菌的4%,其中以黄色类群较多。④供试土壤有机质及速效N、P、K含量能充分满足放线菌生长,与放线菌数量无显著相关性;土壤pH与拮抗放线菌株数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随种植年限增加,人参土传病害加重与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变化,特别是与拮抗放线菌数量的减少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植物根际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丽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471-15474
植物根际是微生物生长的特殊微生态环境,根际微生物在种类和数量上不同于非根际微生物。近年来,通过根际微生物途径分离到一些活性物质,其中有一些新结构化合物,并在多方面具有较高生物学活性。植物根际微生物是一类值得深入研究与开发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年限的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摘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年限人参根区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浓度变化情况。[方法]以吉林省多个产地人参根区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对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进行分离和数量测定,真菌的分离用马丁培养基+孟加拉红+硫酸链霉素;细菌的分离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放线菌的分离用高氏1号培养基+重铬酸钾。真菌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为6~7 d;放线菌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4~5 d;细菌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2~4 d。根据不同培养基中生长出的菌落数统计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结合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按照公式:土壤微生物浓度(cfu/g)=(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每皿菌液加入量(ml),求得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浓度。[结果]不同地点采集的土壤样品的统计结果存在差异,但基本表现为随人参生长年限的增加,人参根区土壤中真菌浓度逐年升高,细菌和放线菌浓度逐年降低,且放线菌的变化不如细菌变化显著。[结论]土壤类型、种植模式及人参生长年限对农田土和林地土中3类微生物的浓度均有影响,但生长年限对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侯颖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5):72-75
土壤微生物及根际效应的研究能为采煤塌陷复垦区土壤质量的评价及复垦初期土壤植被生态恢复提供依据.对平原农业区采煤塌陷复垦1年和3年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表明,无论根际还是非根际,复垦后1年和3年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均比对照少,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别占对照土壤的20.3%~66.5%、2.8%~56.3%和1.1%~45.1%%;但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趋势不同,即,复垦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除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外,细菌和真菌数量均没有显著差异变化,而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随复垦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因此,复垦1年和3年的土壤总微生物根际效应分别为1.7和3.3,均表现为正效应.这表明在采煤塌陷复垦初期种植适当的植物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人参、西洋参土传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连举  关一鸣  逄世峰  魏云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30-15631,15657
综述了人参、西洋参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拮抗微生物防治土传病害的作用机理,指出了土传病害生防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烟田土壤微生物与养分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围绕肥料、土壤养分、种植制度及根际土壤养分这几个方面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综述了近几年来植烟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5.
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抗真菌转基因水稻七转39、E90、E10及其相应非转基因水稻七丝软占为材料,通过温室模拟试验,评估了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对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供试转基因水稻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相应非转基因水稻相比未见明显差异,但与空白对照相比则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早稻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呈单峰变化趋势,细菌、放线菌的峰值出现在7月,真菌的峰值则出现在6月;晚稻根际土壤细菌数量9月相对较多,10、11月逐渐下降,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变化趋势与细菌类似.  相似文献   

16.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松嫩平原羊草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微生物数量的研究发现,随着羊草的生长发育,根际微生物数量呈现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表现为羊草生长发育初期根际微生物数量较少,随着生长条件的改善,微生物生长繁殖逐渐加快,数量逐渐增大,果后营养期达最大值,然后又下降.对羊草根际微生物数量与地上生物量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羊草整个生育时期,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羊草地上生物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永胜县涛源乡选择水稻超高产生态区土壤为对象,对水稻根际微生物主要类群量数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同产量田块水稻根际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为组合II优28>甬优6号>汕优63>II优725(cK),水稻的产量情况与其变化一致,真菌数量为组合甬优6号>II优28>汕优63>II优725(cK)。水稻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随着生育期的变化是不一致的。而在同一生育期,不同的水稻产量田块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之间存在显著不同的差异。根际微生物数量大的其不同水稻田块的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放线菌对人参锈腐病的生物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室内拮抗试验,研究了从人参根际分离出来的2株放线菌对人参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的拮抗作用;通过田间生防试验,测定了2株放线菌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效及对人参产量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2株放线菌对人参锈腐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施用放线菌后人参锈腐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P<0.01),防治效果分别达41.94%和44.28%。施用放线菌后人参的产量与对照相比有所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放线菌对参根成活率、株高和茎粗影响不显著。[结论]为人参锈腐病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老参地改良后微生物生态类群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从调节老参地土壤微生物生态条件出发,研究了老参地经改良后微生物生态类群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新林土经人参连栽后,各类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减少,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活性降低,经改良后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又显著增加,活性有所提高,特别是放线菌、木霉以及VA菌根孢子数量的增加和土壤线虫的减少可能是老参地肥力恢复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施用生石灰对烤烟根际生物学特征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连作植烟土壤中施用生石灰对烤烟产质量、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对连作植烟土壤中施用不同数量的生石灰均能提高烟叶的产值、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以施用900 kg/hm2生石灰处理的烤烟表现最优;BIOLOG分析表明:施用900 kg/hm2生石灰的处理最有利于以多聚物、糖类、氨基酸、胺类为底物的微生物的生长;随着微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土壤酶活性也得到显著提高。在一定范围内施用生石灰,有利于改善烤烟根际微生态环境,促进烟叶生长,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