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探讨了不同解冻方法对0.25 mL奶牛细管冻精解冻后的影响,细管冻精分别在5,15,40,75,90℃下不同时间(1~120 s)进行解冻操作,通过评定精子冻后活率、顶体完整率、尾膜完整率,筛选出最佳的奶牛细管冻精的解冻方法。结果表明:(1)奶牛细管冻精采用75℃解冻3 s,精子的活率最高,解冻效果最好;其次在接近体温40℃解冻20 s,效果也较好;在低温5℃和室温15℃解冻,精子活率低于0.3;在90℃高温解冻条件下不稳定,不适合生产使用;(2)90℃解冻精子的顶体完整率、尾膜完整率明显低于40℃和75℃,差异显著(P<0.05),但是精子畸形率却高于40℃与75℃的处理组(P<0.05),而后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不同解冻温度解冻后精子在37℃时保持有效存活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40℃>75℃>90℃。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对奶牛细管冻精进行解冻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解冻方法。若解冻后立即输精的,建议采用75℃下3 s解冻;解冻后不能立即输精的,为了使精子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活力,宜采用40℃下20 s解冻。  相似文献   

2.
延边黄牛体细胞克隆融合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体外成熟培养22-24h的延边黄牛卵母细胞作为受体,颗粒细胞为供核细胞,挤压法去核,注入供体颗粒细胞到卵黄周隙中,甘露醇融合液中施加20μs时长的电脉冲刺激使之融合,复合化学方法激活,从融合前恢复培养时间、融合电场强度、甘露醇浓度等3个方面研究延边黄牛体细胞克隆的适宜融合条件.结果表明,2.5h处理组的融合率(70.9%)显著高于4.0h处理组(58.2%,P〈0.05),2.5h处理组重组胚的卵裂率(77.9%)显著高于其它4组(P〈O.05),其它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融合电场强度1100V/cm处理组的融合率(86.4%)显著高于900V/cm处理组(67.1%)和1200V/cm处理组(75.2%,P〈O.05),重组胚的卵裂率(84.6%)显著高于900V/cm处理组(69.6%,P〈O.05),囊胚发育率(26.1%)显著高于900V/cm处理组(10.0%),1200V/cm处理组(8.0%,P〈O.05);不同浓度的甘露醇对融合率和重组胚的卵裂率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0.28mol/L组囊胚发育率(25.3%)显著高于0.25mol/L组(15.3%,P〈0.05).因此,适合延边黄牛体细胞克隆的融合条件为融合前恢复培养2.5h,0.28mol/L甘露醇作为融合液,电场强度1100V/cm.  相似文献   

3.
兔胚胎玻璃化冷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用玻璃化冷冻法保存兔胚胎的效果.结果表明,兔早期囊胚在0.5M海藻糖(93.8%)溶液中的存活率显著高于0.5M蔗糖组(70.0%,P〈0.05).对照组与不同浓度甘油处理间兔胚胎存活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用不同浓度乙二醇玻璃化冷冻兔胚胎,解冻回收后正常胚胎数和囊胚孵化率,对照组与10%,20%EG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照组,10%,20%EG组均显著高于30%EG组(P〈0.05).解冻回收后正常胚胎数体内胚胎组(79.4%)显著高于体外胚胎(54.1%,P〈0.05),囊胚孵化率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缓慢冷冻法与玻璃化冷冻法之间胚胎解冻回收后正常胚胎数和囊胚孵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奶牛卵胞质内单精注射(ICSI)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奶牛精子卵胞质内单精注射(ICSI)的效果。[方法]体外成熟培养24h的奶牛卵母细胞注入不同状态精子,观察其体外发育情况。[结果]结果表明,试验1,研究精子用5mmol DTT(二硫苏糖醇)预处理与精子不经过预处理的对照组的效果。经DTT处理后。精子解聚率和雄原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4%和11.6%,47.8%和27.9%,P〈0.05),两组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85.0%和80.0%)。囊胚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5.8%和26.O%,31.3%和14.0%,P〈0.05)。试验2,比较死、活精子的卵胞质内单精注射的效果,两者之间卵裂率(75.0%和79.4%)、囊胚率(27.9%和30.9%)和孵化率(13.2%和16.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3,比较睾丸或附睾(头、体、尾)精子卵胞质内单精注射的效果,卵裂率(79.1%、81.8%、73.2%和75.0%)、囊胚率(23.3%、20.4%、19.5%和18.2%)和孵化率(14.O%、13.4%、12.2%和9.1%)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TF预处理奶牛精子有助于提高ICSI的效率;死精子能用于奶牛卵母细胞的ICSI;从睾丸精子到附睾尾精子,虽其成熟程度有很大不同,但对ICSI受精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离心洗涤法去除精浆后,对精液进行冷冻处理。发现:1、除精浆精子冻后的活率、Ⅰ类顶体率和精子畸形率与未除精浆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2、除精浆使稀释后精液精浆中GOT和LDH活性明显升高(P<0.05)。从平衡后到解冻后各组GOT和LDH活性都呈上升趋势。但除精浆试验组比未除精浆试验组上升缓慢;3、除精浆试验组精子的穿卵率、卵内平均精子数都显著高于未除精浆试验组(P<0.05);4除精浆离心洗涤液用生理盐水和脱脂乳-卵柠液.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m TBM中咖啡因浓度、精子上浮时间和精卵孵育时间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咖啡因的添加浓度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胚胎的囊胚率无显著影响,但添加3 mmol/L咖啡因组的精子入卵率显著高于添加5 mmol/L咖啡因组和未添加咖啡因组的(P0.05);随着精子上浮时间的延长,受精卵卵裂率和囊胚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上浮1.0 h组的卵裂率和囊胚率显著高于上浮1.5 h组和2.0 h组的(P0.05);精卵共孵育时间对精子入卵率无显著影响,但受精9 h处理组的囊胚率显著低于受精3 h组和6 h组的。  相似文献   

7.
牛冻精简易解冻方法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木辛牛冻精用三种方法进行解冻,室温法(试验1组)。手握法(试验2组)和常规法(对照组),解冻温度分别为18℃.300C和38c(二,解冻时间分为10S组和20S组。解冻后进行精子外观鉴定和活力测定。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经10S解冻时间.精子活力分别为0.233±0.0337,0.316±0.0261和0.365±0.0126:经20S解冻时间,精子活力分别为0.238±0.0311.0.368±0.0225和0.381±00103。精子活力在10S时间组合中对照组最高,试验1组最低.三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20S时间组合中对照组最高,试验1组最低.试验1组与试验2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试验2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三种解冻法效果差异明显,其中试验1组解冻效果最差,试验2组次之.对照组精予活力最高。解冻温度显示.温度越高解冻效果越好。解冻时间显示.解冻时间越长精子活力越强.其中试验2组解冻时间延长10S精子活力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精子活力接近.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系小鼠体外受精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CD-1、B6DF1和C57BL/6小鼠的卵母细胞采用直接、去卵丘细胞、切割透明带法处理后,分别进行体外受精、体外培养和胚胎移植试验。结果表明:CD-1和B6DF1小鼠体外受精率及受孕率均高于近交系C57BL/6小鼠。3个品系小鼠卵母细胞3种不同处理试验,受孕率差异均不显著;去卵丘细胞卵体外受精率(11%~23%)均显著低于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的受精率(34%~60%)和切割透明带卵的受精率(48%~65%),而C57BL/6小鼠的卵经切割透明带后体外受精率显著高于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的受精率。C57BL/6小鼠理想的体外受精方法为切割透明带法,而CD-1、B6DF1小鼠切割透明带卵受精率与其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的受精率差异均不显著,因此这2个品系可直接用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进行体外受精,其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9.
在奶牛常规冻精稀释液中添加TCM199对奶牛精液进行冷冻试验,并在冻后30min解冻保存,在不同保存时间进行活力对比测定。试验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冻精活力分别为0.363±0.0412和0.366±0.0477.差异不显著(P〉0.05)。解冻保存2h、4h、6h、8h、10h各组精子活力分别为:试验组0.369±0.0269,0.359±0.0354,0.345±0.0347,0.318±0.0257,0.275±0.0366;对照组0.360±0.0338,0.358±0.0289,0.305±0.0292,0.258±0.0358,0.192±0.0492。从组内看,随时间的延长两组精子活力均呈下降趋势。两组相比,试验组下降缓慢,保存10h精子活力低于正常值,对照组下降较快,保存8h精子活力开始低于正常值。试验表明,TCM199对奶牛精液在冷冻过程中没有直接提高活力的作用,在奶牛冻精解冻后对精子的活力有保护作用,能提高精子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探讨奶牛细管冻精不同解冻方法对荷斯坦牛受胎效果的影响,试验对奶牛细管冻精经不同方法解冻后精子活力、有效存活时间以及输精后第一情期受胎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5℃和15℃解冻时精子活率低于0.35,差异不显著(P>0.05);90℃解冻后活率显著低于40℃、75℃组(P<0.05),其中75℃解冻3 s精子的活率最高,解冻效果最好;在40℃解冻20 s效果较好.(2)在40℃和75℃解冻后,精子存活时间随解冻温度升高而缩短,其中40℃解冻后精子有效存活时间较75℃差异极显著(P<0.01).(3)冻精采用75℃3 s解冻后输精较40℃解冻20 s第一情期受胎率高5.45%,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更多安徽白山羊受精卵,以开展转基因育种工作,研究了不同孕酮阴道栓来源、季节以及供体妊娠状态对安徽白山羊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国产孕酮阴道栓(CIDR)对供体母羊进行同步发情处理,头均排卵数和回收受精卵数分别为15.0±7.62和14.6±7.88枚,受精率为97.3%,而应用进口孕酮阴道栓对供体山羊进行同步发情处理,头均排卵数和回收受精卵数分别为11.0±5.38和10.8±5.16枚,受精率为98.2%,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安徽白山羊在春、秋、冬3个季节超数排卵,头均回收卵子数分别为13.71±6.28、16.54±7.43和13.95±6.15枚,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母羊和未妊母羊头均排卵数分别为14和15.2枚,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妊娠组回收卵子的受精率显著低于空怀组(P0.05)。  相似文献   

12.
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精子的超低温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以煮沸消毒海水为基础液,添加体积分数为10%的DMSO、体积分数为6%的甘油以及25 mmol/L海藻糖配制成冷冻保护液,与鲜精液按体积比以1∶1混合,在4℃下平衡15 min,于液氮面上方15、3 cm处分别停留3 min和5 min,然后浸入液氮保存。结果表明:用此方法保存的精子解冻后其存活率可达58.2%,受精率达24.7%;解冻后精子受精时,在受精海水中分别添加0、28、56、112、280 mmol/L的葡萄糖,56 mmol/L组的受精率高于其他组,受精率达26%;精子解冻后受精时,在受精海水中添加适量葡萄糖有助于提高受精率。本试验表明,冷冻过程中降温方式、冷冻保护液、平衡时间对精子的冷冻保存效果均有较大影响,各个因素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大大提高解冻后精子的存活率和受精率。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雄性短毛黑水貂60头,随机分成A、B、C、D4组,每组15头。各组分别在相同基础鲜料中添加0%、0.2%、0.4%、0.8%的琥珀酸,在冬毛生长期进行75d的饲养试验。结合屠宰取皮测定生长发育数据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间胃内容物pH差异显著(P〈0.05),0.4%琥珀酸组最低;各处理间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取皮体重、体增重、肝脏重、脾脏重、肾脏重、胰腺重等生长发育性状,0.4%组都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在血清尿素氮浓度、血清总蛋白浓度、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中,0.4%组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间血清葡萄糖、胰岛素、总胆固醇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以0.4%组最高;各组间白蛋白、甘油三脂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水貂冬毛生期日粮中添加0.4%的琥珀酸,对其生长性能和某些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相同施肥量下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建立适宜云薯401高产优质栽培的较佳施肥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云薯401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以50% N+100% P+100%K做基肥,苗期追施50%N处理为对照,另设苗期和蕾期分期施肥等6个不同NPK配比施肥处理,各处理基础施肥量相同,均按尿素300kg/ha、普钙1125 kg/ha、硫酸钾600 kg/ha施用,测定各处理生长及产量指标.[结果]苗期追施50%N +30%K处理的马铃薯株高最高,为91.0 cm,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下同);各处理间马铃薯主茎数、分枝数和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分期施肥处理与对照处理之间单株结薯数差异不显著;苗期追施50% N+50% P+30%K处理的茎粗(1.15cm)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下同);苗期追施50%N+30%P+30%K的处理茎粗为1.61 cm,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苗期追施50% N+30% P+30%K的处理产量最高(43311.0 kg/ha),其次是分苗期追肥(50% N+50% K)和蕾期追肥(20%N+20%K)的处理(41809.5 kg/ha),两个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处理.[结论]云薯401可以在苗期追施少量磷肥,在苗期或苗期和蕾期分次进行氮肥和钾肥的追施都有利于提高其产量和商品率.苗期追50%N+30%P+30%K的施肥以及苗期追肥(50% N+50% K)、蕾期追肥(20%N+20%K)模式可作为云南省滇东北马铃薯主产区及其类似生态区云薯401高产高效栽培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5.
紫丁香叶对史氏鲟生长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为试验对象,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紫丁香叶粉,研究紫丁香叶对史氏鲟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9组(对照组、A~H组),A~H组试验饲料中紫丁香叶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3%、4%、5%、6%、8%、10%,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饲养试验共进行56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史氏鲟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C组和F组外,其它各试验组鱼血浆中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下降(P〈0.01);H组鱼血浆中自蛋白显著下降(P〈0.05),谷丙转氨酶(ALT)显著升高(P〈0.05),谷草转氨酶(AST)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鱼血浆中C3、C4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所降低,除C组和F组外,其余各组鱼血浆中C3、C4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这说明,饲料中不同水平的紫丁香叶粉对史氏鲟生长和免疫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毛竹生长量和秆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施肥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秆形结构影响的规律,并为竹林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基于对浙江省龙泉市农户的农村参与式评估,调查建立以材为主两用毛竹林20 m × 30 m标准样地38块(坡度小于30°),进行典型抽样选择推荐施肥(N ∶ P ∶ K = 17 ∶ 8 ∶ 5,1 125 kg·hm-2,沟施,5 a)和不施肥(10 a)样地各7块,对比研究竹林生长量和秆形变化,建立节间长、胸高直径、秆质量分布、壁厚反映毛竹形态的回归方程。Ducan’s多重比较和显著性检验表明:施肥后毛竹林密度增加930株·hm-2,但秆质量比不施肥毛竹轻6.8%,均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协方差分析和t检验显示,在相同的竹林密度下,秆高、材质量分布、壁厚、削尖度受施肥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施肥经营后林分竹秆质量有所下降,但胸径和林分密度增加,林分水平的长期生物产量增加,合理施肥能提高毛竹林地生物产量和立地生产力。图5表3参16  相似文献   

17.
在猪输卵管上皮细胞(pOECs)与猪卵巢皮质细胞(pOCCs)共培养体系中进行猪卵子体外成熟(IVM),研究比较了pOECs与pOCCs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与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pOCCs或pOECs参与猪卵子体外成熟可显著提高卵丘扩散与MⅡ期卵子的比例(P<0.05),然而GV期卵子的比例却没有显著减少(P>0.05);pOCCs组内成熟卵子的GSH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GSH在pOECs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尽管pOCCs和pOECs共成熟可显著降低多精入卵的比例(P<0.05),但是受精率与雄原核形成率(MPN)在各组间却无显著差异(P>0.05);pOCCs和pOECs共培养均可以显著提高卵裂率与囊胚发育率(P>0.05),然而囊胚细胞数在处理组与对照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认为,pOCCs与pOECs共培养体系能显著提高猪卵母细胞IVM质量,降低多精入卵的发生,并提高囊胚发育率。  相似文献   

18.
在等氮的基础上,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对照,鱼粉的质量分数为39.9%)、20%、40%、60%、80%和100%,用上述6种饲料分别饲喂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幼参(0.34g±0.01g)56d。养殖试验在水泥育苗池内的圆柱体网箱(直径为60cm,高为65cm)中进行。结果表明:当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为40%时,仿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饲料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它饲料组(P〈0.05);试验仿刺参体壁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它营养成分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仿刺参前肠中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仿刺参的体成分和前肠的各种消化酶的比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仿刺参生长指标来看,豆粕是比鱼粉更好的蛋白源,但将豆粕适当地与鱼粉搭配,效果更好,即饲料中用豆粕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40%。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制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1.3%、36.0%、41.6%、45.9%和51.5%的5种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1.65±0.20)g的曼氏无针乌贼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P4和P5组曼氏无针乌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P4和P5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P2和P3组(P〈0.05);这两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肥满度也显著高于P1和P2组(P〈0.05);P3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肝体比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0.05),但其他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结果,认为,在该实验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适宜水平为45.9%~5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